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后字草书_真诚邀请各位大神点评赐教指正

爱字体2023-05-21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后字草书,真诚邀请各位大神点评赐教指正?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怎么样?这幅书法怎么样?你认为谁的草书写得最好?刚刚开始临摹赵孟頫的胆巴碑?后字草书,真诚邀请各位大神点评赐教指正?这是书写,不是书法
本文目录

后字草书,真诚邀请各位大神点评赐教指正?

这是书写,不是书法,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自己误书写为书法,还发到今日头条误导他人,实不该。

后字草书_真诚邀请各位大神点评赐教指正

在古代,汉字书写是文化人个个会的,无人拿出来显摆。只有掌握了从书写升华为书法的笔法,写出了反映人格和天道的书法,才能成为艺术,供人们和自己观赏收藏。历代的书法传下来成为一部书法史。至于古代的实用书写,一般的称为民间书写,官方的称为台阁体、馆阁体,如传到后世可以作为文史资料参考。

所以想学书法者,请先弄懂了什么是书法,什么是书写,然后再动手,否则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南辕北辙学书法,赔了纸墨和功夫,内行不屑一顾,外行浑水摸鱼。现在所谓书法,大多如此,常闹笑话。

恕直言,供参考。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怎么样?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绝对不行!

因为草书早于楷书而晚于隶书,而行书又晚于楷书。草书作品落款的最佳书体,应该还是草书。

(上图为张继的章草作品,落款的书体也是用的章草)

书法作品落款是有极大的讲究的,这个讲究来自于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要考虑到书法作品的整体协调。书法作品,有静(正书)必有(草书、行书)动。

隶书作品落款,宣用章草。因为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作品落款为章草)

草书作品落款,还要用草书。我这里所说的草书,包含古草、章草、今草和大草(狂草)。

楷书作品落款,宜用行书、和行草书。

行书作品落款,宜用行书、行草书。

(上图为启功行书作品,作品落款为行书)

篆书作品落款,为了使作品凸显动与静,可用草书、行书,不宜用隶书和楷书。

(上图为吴昌硕篆书作品,作品落款为行书。重点凸显了一静一动,很是高雅!)

如果有的书法创作非要固执地把楷书用在草书作品中,哪就随他去吧!因为咱们管不了的!但有一点,如果书法创作者真的把楷书用在草书作品中时,不但道内真正的高人会笑话他,而且他的作品就成为俗而不雅之作啦!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各位网友留言,评论!

我是中州耕牛堂主梁正。感谢阅读!谢谢关注!

这幅书法怎么样?

既然题主敢于贴出来示人求点评,我就掏心窝子说上几句,可能不怎么中听,还望海涵。

这幅作品书写内容是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知名度高得都有些烂大街了,许多人都可以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因此人人都可以一眼辨识全文,这样你的作品,就好比退潮后没穿内裤的人,大家都能看出点门道来。

国画作品:王维《山居秋暝》

题主使用行草书写,对于这幅作品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诗文浪漫、自由、舒适,与行草书法艺术的嵌套关系很紧密,那现在的话来说,毫无违和感。

好话说完了,开始说难听话:

1、法度极不严谨

通篇行草不顾及法度,我行我素,许多字都写得让人目瞪口呆。比如“天”,“泉”,“流”,“喧”,“莲”,“春”,“留”等等,可以占到三成的字,都不守法度。我估计书家要么是根本就没临过帖,要么就是过度自负,刚愎自用之人。不守法度是行草书最肤浅、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毛病,说严重点,是对中国书法传统艺术的不敬!

2、气势不足

气势不足表现在笔法上就是力度不够,显得气若游丝,睡意阑珊。这个要想改变很难,我觉得这是先天性疾病,不可根治,换句话说,你的天赋不够,后天的努力收效甚微。

3、落款也很不讲究

首先是落款字与正文字的字体无变化,这倒也还说得过去,问题是落款字的大小为什么又分成两种标准?这就有点难以理解。还有印章太大,显得突兀、俗气。

本来还有第四第五,我试着读了一下,还是点到为止吧。

回答就到这里,祝愿题主进步!

你认为谁的草书写得最好?

书法中的草书以其酣畅的笔法和不拘一格的章法形式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青睐,在对草书的演绎中,各个时期都有它的独特魅力。因此我认为要说出心中最认可的草书家,还得从草书的规则,草书的演变过程两个方面展开,这样在说我认为最杰出的草书家时才具有客观性。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进而阐述我的看法。

草书之“法”

草书比较早的定义是潦草的书写,在先秦以篆书使用多,所以当时也有和现在一样的现象,就是在进行文书工作时先草拟一番,这时的字都是匆匆潦草的书写,故称草书。这时的草书还是广义上的草书,并不具备理法规则,其见于史记:

“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

这里的草书就是指潦草的书写,只是草拟,目前很多人都会混淆草书的规则,因此在评定草书高低时便只看其草不见其法,是过于片面的。

汉简章草书法

而狭义上的草书则是指符合一定用笔、字法要求的书法。其种类有三:章草、今草、狂草,每一种书体特点又有不同。章草为隶书快写其中夹杂着较多的隶书的笔法笔意,今草大抵从张芝起,因汉末已有楷书的运用,故多以真书改造章草而成今草,狂草书的特点是不字法结构,因势生发,气势贯通连绵不绝。

除了以上特点外,草书在章法形式组成中可谓是极尽变化,它的变化也不是信手书写随意而成,也是有其根据要求。草书用笔重运动感,而这些运动感皆是从一定的体势中生发,故而有因势生形的特点,这些体势往往是在字法之中任意搭配组合变化。除此以外,其章法因用笔的节奏、墨色变化与体势开合的两两搭配,因此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这一点清代书法家梁同书说:

“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

这段话里讲的势就是体势,其中的大小、长短、欹正等都是草书章法变化的因素所在。

加上书法家自身的综合修养,草书又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因此我们在判断写草书写的好,并不能主观片面,这样才能最客观的评价出一个草书家的水平。

《自叙帖》局部

草书之演变过程

草书在汉以前并没有成体系,只有草拟的现象发生,这样潦草的书写并不能上升到书法的高度。而草书出现应该追溯到汉初,这个时期的草书从隶书中来,关于章草发生我认为米芾这段话总结的最好:

“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章草通于章奏的书体,他指出自古以来因为书法实用的简单要求,就会有大篆变成小篆,小篆变成隶书,隶书变成章草。由此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章草诞生就是基于其实用性,代表的章草书有史游《出师颂》、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帖》。

《出师颂》

章草变革到下一个阶段就是今草,关于今草的产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认为今草由张芝所创,另外一种是由王羲之、王洽所创。关于今草的改革我更赞成张芝创立这一说法,张芝所处的年代为汉末,在那时楷书已然成形,而张芝的老师杜度是一位章草书家,这样在楷书出现的时期张芝使用真书法改造章草去隶势,再以钩连将字的左右上下都贯通成为今草就有很大的改革依据。今草的代表除了张芝外应当属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今草代表作有张芝《冠军帖》、王羲之《十七帖》、《得示帖》。

狂草起于唐代,由张旭首先开创,要想了解狂草特点,从张旭入手研究即可。张旭师从其舅父陆彦远,但张旭学书并没有循规蹈矩,在草书上的钻研最具代表,张旭主张从客观事物中找寻灵感,曾经观看剑舞领悟笔法,好饮酒,有“饮中八仙”美名。这些方面都使得他的书法朝着“狂逸”发展,在他的书法当中已经弱化了今草的易辨识性,着重于情性和艺术性的表达。紧随其后的有怀素,怀素狂草较之张旭更有辨识性,但其仍以艺术性的表达为主,形式内容丰富,用笔圆转多变。对于狂草的特点,丁文隽说:

“就一字观之,真之结构密而之结构疏,就全幅观之, 真之结构疏而大草之结构密。”

由此可知唐朝发展的狂草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其着重通篇章法的变化,艺术性比之章草、今草都更高。狂草书家还有黄庭坚、祝允明等,主要的狂草作品有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

《自叙帖》局部

以章草、今草、狂草特点进行对比,简要说明我心中写的最好的草书家

这三类草书虽然书家众多,面目也有不同,但仍然符合其书体类型的审美本质,所以我就择各类书体中一家一帖进行分析,最后说明我心目中最杰出的草书家。

首先是章草,我选择索靖《月仪帖》,这个帖我曾经临写过,所以比较有代表性。此帖具有明显的隶势,写过隶书就会明显感受到隶书的笔意。其次就是明显的速度感,其行笔直接,褪去了隶书的缓,再看其笔画,其中最具特点的当属波、磔,在横画和捺画中可以明显看出。从结构中来看可以明显感觉出大小、欹正、粗细、长短的变化,这些变化被索靖统一的十分和谐,格调高雅,在书法中可谓不可多得精品。对于索靖的章草书法东晋王隐也说:

“靖草绝世,学者如云,是知趣皆自然,劝不用赏。”

可见其章草书的高度不同一般。

《月仪帖》

其次是今草,张芝、王羲之、王献之都是佼佼者,这里我就以王献之《中秋帖》为例。今草又称为小草,有一笔书之特点,何为“一笔书”,系左右、上下钩连。这样的书法体势十足,气韵生动,这些特点在《中秋帖》中充分的可以表现出来。此帖与章草对比,已经明显褪去了隶书的影响,已有十足的楷书影响意味。

《中秋帖》

最后是狂草,这里以张旭《古诗四帖》为例。此帖初看潦草不已,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中妙趣。从帖中整体章法来看变化十足,应该是书法中极尽变化的代表了,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他错落有致章法,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人尽情的挥洒情感。其用笔、字法于法度之中自然天成,不拘成法,亦是难得的精品,唐代文学家韩愈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张旭善草书,不冶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

同时这句话也是张旭书法的特点,就是不拘技法,

《古诗四帖》局部

最后我认为草书中最杰出的当属狂草,它是草书中可能性所能做到的极致,而狂草书家中我认为张旭最得狂草三昧,表现在于从心所欲而不越矩。

以上为个人浅见,欢迎各位老师交流。

刚刚开始临摹赵孟頫的胆巴碑?

差不多。前楷而后略行草,由规矩而后随意。

赵日书万字,笔法娴熟,写字速度快。

胆巴碑结字有李北海的味道,可以参考一下。

赵字甜熟妩媚,然气息与二王一脉相承,其妩媚不失刚健,此须深入临写,方知赵之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