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标准隶书_写对联要练什么字体比较好

爱字体2023-05-31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标准隶书,写对联要练什么字体比较好?用最简单的话描述这几种书体的特征?刘炳森先生的隶书如何?书法在水一方用哪种书体写出来才好看?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的书法?标准隶书,写对联要练什么字体比较好?我
本文目录

标准隶书,写对联要练什么字体比较好?

我认为对联应该写行书,这样人们容易看懂,特别是没练过书法的,更喜欢,如果写楷书,也可以,但太古板,不及行书有韵味,草书太潦草,有很多人不会认,所以每年我都是写行书对联,楷书和草书很少写,下面的对联是我帮客户写的,写的不好,请指正[祈祷][祈祷]

标准隶书_写对联要练什么字体比较好

用最简单的话描述这几种书体的特征?

高古金石气朴质,大篆小篆高雅风。

蚕头燕尾来深严,汉隶变更汉字容。

规正方块有法度,正气凛然楷书中。

行云流水妙自然,率真行书意在先。

使转性情飞草书,淋漓尽致各不同!

书法五体各体有各体的美,不同的书风,相同的韵,相同的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学别的书体就不会有东倒西歪的现像,字就现的厚重稳正,避免了轻浮的怪象,点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刘炳森先生的隶书如何?

在书坛青黄不接的特殊时期,即民国一批书家老去、建国后书家未能继起的背景下,刘炳森的隶书还是很突出的,享有盛誉。

但是,刘隶取法不高,入古不深,少变化,匠气,也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年轻一代书家成熟,且当代书法于秦汉以前追根溯源越发重视,隶书创作方面的成果非常突出,刘文华、陈大中、张建会、李守银、吴振锋、张继等固然名声很大,知名度略逊的实力派,如杜鹏飞、乔振坤、王墉(河北,非央美王镛)等等,都比建国后以刘炳森、王祥之、邹德忠为代表的老一辈隶书名家高级,并且超出很多。

从收藏价值的经济角度,刘炳森的价格下滑,但还是值钱的,毕竟位置摆在那。

从艺术角度,刘炳森肯定是留不下来的,既比不了古人,也比不了后辈。

书法在水一方用哪种书体写出来才好看?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内容决定形式,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用哪一种书体,用什么风格一般与所书写的内容有关,尽量能最好体现内容所表现的意境。

“在水一方”,出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又经过琼瑶电视剧和邓丽君等人歌曲的演绎,“碧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这个词造早已家喻户晓。

诗句当中,通过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的手段,将并非现实的人事,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个词因此也深受众人喜爱。

分析了以上背景,那么再来书写“在水一方”时,我们尽量选择能够体现空灵、令人遐想的字体与风格来表现:

1、集宋元行书

(宋 · 赵构 · 养生论卷)

(元 · 鲜于枢 · 奉酬约之见招)

(明 · 董其昌 · 濬路马湖记)

(元 · 鲜于枢 ·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

2、王羲之行草书3、孙过庭草书4、用篆书表现也静谧空灵、意味悠长

(元 · 周伯琦 · 宫学箴)

(元 · 周伯琦 · 陋室铭)

(清 · 杨沂孙 · 常棣伐木帖)

(元 · 周伯琦 · 国史箴)

5、明人行书

(明 · 陈道复 · 古诗十九首)

(明 · 文徵明 · 西苑诗十首)

(明 · 陈道复 · 古诗十九首)

(明 · 董其昌 · 麻姑仙坛记)

以上5种风格的字,您更喜欢哪一种呢?欢迎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麓风轩】

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的书法?

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的书法?以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作举例说明。

一,在整体章法上,灵活多变。这幅长卷书法作品汉字内容的上下边沿线像一条无规律的曲线。在王羲之的行草《兰亭集序》作品里,也是这样处理作品内容的上下边沿线的,较为独特。

二,章法的虚实处理恰当。这幅作品的字距行距较密,王铎这种章法容易出现拥堵现象,他是用什么方法化解的?

为了制造实中有虚的效果,有几行字只写了二分之一。剩下的空白处即有了虚的效果,有几个字竖笔特别长,占有了空间位置,有透气感,四周空白多,如上图中的"州"、"冲"、"中"这三个字。还有一部分字用枯笔浅墨写出,有后退的空间层次。也有虚的效果。如下图中的"声”、"河"、"光"这三个字。

三,章法上竖行与竖行的左右朝辑。如下图中的"人"字长撇左冲,"屿"字长横右突,打破了行距条形空白的均衡。使横向的字有穿插避让关系,打成一片。

四,线条老辣质朴。如上图中的"声"字最后一长笔画,不是用的平动写法,而是用的提按行笔法写的。

五,线条的连绵环绕像弹簧一样有弹力,有张力。如上图中的"顿悟"二字。

六,在字的构架上既奇又险,变幻莫测。虽然歪歪斜斜的,但重心平稳。当然,有的是靠字组来维持平衡。

七,一笔书的应用,上图中的公、祖、教这三字一笔完成,像是学王献之的中秋帖而得到的启迪。

下图为笔者临此帖局部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