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黛玉体_妙玉的体己茶配方

爱字体2023-07-22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黛玉体,妙玉的体己茶配方?林黛玉正邪两赋的表现?刘姥姥进大观园啥意思?丰腴的欧洲女性和骨感的亚洲女性哪个更美?黛玉和宝钗性格不同的根源是什么?黛玉体,妙玉的体己茶配方?《红楼梦》中妙玉招待林黛
本文目录

黛玉体,妙玉的体己茶配方?

《红楼梦》中妙玉招待林黛玉,薛宝钗喝的茶,贾宝宝形容为“体己茶”。溪茶配方的关键要点:煮茶的用水是埋在地下存放了五年的“收的梅花上的雪”的雪水。

黛玉体_妙玉的体己茶配方

而这梅花雪水,妙玉用“鬼脸青”花瓮(宋、元钧窑烧制的特殊变釉青瓷罐)装采集,用泥封封好,埋入地下5年。

林黛玉正邪两赋的表现?

秉正邪两赋而来,决定了林黛玉的谜一般的性情。

说她孤标傲世,她又善待下人(与丫头紫鹃不是姐妹,胜似姐妹;赏钱给下人,一抓就是两大把;给婆子钱让她打些酒吃,避避雨中寒气;即便是对怡红院里打杂的下等小丫头佳蕙,也抓两把茶叶分与她……)。说她心地褊窄,她又宽宏大量(对薛宝钗始则疑而不信,后则信而不疑,化干戈为玉帛,终结金兰契;对花袭人一口一个“好嫂子”,毫无拈酸吃醋之意;对嘴上没笼头的史湘云毫不计较,最终成了惺惺相惜的知己姐妹;待贾母爱之胜过宝玉的薛宝琴如亲姊妹一般,使这位妹妹独对她亲敬异常,这一点连吃了小醋的薛宝钗也暗服在心……)。说她清高冷漠,她又调皮幽默(把看呆了薛宝钗雪白胳膊的贾宝玉呼作“呆雁”;为了缓解袭人、晴雯的冲突,故意说“难道为争粽子吃恼了不成?”;将自称“蕉下客”的贾探春呼作“小鹿”,让人快牵了她炖脯子吃;刘姥姥来后她胡诌的“雪下抽柴”、“携蝗大嚼图”和“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让众人笑态百出,场面一度失控;当薛宝钗为贾惜春列绘画材料时,她不时插科打诨,一会儿“铁锅一口,锅铲一个”,配上生姜和酱炒颜色吃,一会儿打趣薛宝钗要水缸箱子,是因为“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

说她不知世事,她又胸有丘壑(当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后,觉察到凤姐的险恶用心,身为二姐担忧;私下里为荣国府“进的少,出的多”的财政状况深感忧虑,并私下里向宝玉赞扬探春的改革;贾迎春被乳母拿首饰作了赌资尚如无事人一般,林黛玉说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如果儿姐姐是一个男人,怎么管理这一大家子的事”……)!说她温柔静默,她又时常性爆如炭(戏谑穿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的史湘云“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骂非跟她枕一个枕头睡的贾宝玉“放屁”;当贾宝玉把北静王送他的鹡鴒香珠捧给她,其实是皇上送给北静王的,直曰“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从她的这些种种表现,都活现出一个矛盾体的林黛玉,一个带有双重性格的林黛玉。这个秉着聪俊灵秀之气的林黛玉,由内而外散发出随性任真的气质,表现在世俗生活中,她便哭、便闹、便任性尖刻,以世俗眼光度量人的读者自然无法接纳她这种在万万人之下的乖僻邪谬之态。但是,我常以为,看红楼人物要去除世俗标准,以真情真意度之,方能看清每一个人。红楼一梦,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曹公早已言明。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回,警幻仙子告知宝玉,若沉迷于意淫、爱情美梦,必堕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的迷津,所以棒喝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所以读红楼,未必需要以读佛经的姿态投入,只须像贾宝玉梦游一样,把红楼当作太虚幻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恍恍惚惚,朦朦胧胧,或是像贾瑞持风月宝鉴一般,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出于云雨之上,方得始终。

看红楼人物,何尝不是如此?但凡每朝每代,都有曹公所着意刻画女子一般聪慧灵秀的人物,大多写得一手好诗,凡此种人,多半多情且为情所累,见了《红楼梦》,也势必读之入迷,不能自拔。就曾有这样一个文学公案,杭州一女读红楼,自视为黛玉后世,以致走火入魔,当其病危时,父母誓要拔除《红楼梦》这根大毒草,将之投于火,女大恸而呼“奈何烧煞我的宝玉!”,遂魂归离恨天。黛玉这个人物,历来就毁誉参半。拥黛者视之为世外仙姝也,幽芳孤秉,喻其质也,如寒山月明,霜天鹤唳,清旷无尘;而贬黛者以其为人刻薄促狭,一味痴情,心地褊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比如鲁迅,“林妹妹整天愁眉苦脸,哭哭啼啼,小肚鸡肠,我可受不了啊!”

刘姥姥进大观园啥意思?

刘姥姥的女婿与金陵王家有些昔日的交情,王家的大小姐也就是贾宝玉生毌王夫人,二小姐是薛宝衩的生母薛姨妈,王熙凤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娘家亲姪女,王夫人把贾府大大小小的差事交给姪女王熙凤办理,自已可以静下来养养生,儿子宝玉整天让她操碎了心。 刘姥姥进贾府大观园也是几乎走投无路,如果真有办法解决家里生话困难,她肯定不会低着头见着谁都陪着笑脸,说着好听的拜年话。 倒是奇巧!刘姥姥与‘’老佛爷‘’贾母年龄相仿,又讨贾母欢心,小姐们丫环们也因为刘姥姥的逗人喜欢而开心,象见了亲姥姥一样又爱她又想捉弄她,刘姥姥也像见了亲姪女亲孙女一样亲。 刘姥姥得到贾府大管家王熙凤赏賜后感动万分,王熙风在大观园做的唯一的慈善事就是对刘姥姥的扶贫。 刘姥姥得恩图报,后来,在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危难之即,刘姥姥不惜变卖家产尽力施救。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位小丑角色,给《红楼梦》一贯的悲调注入了点喜剧色彩,让人轻松得舒了一口大气,大观园的大门为她敞开着,里面的人物大多都喜欢她,因为她朴实,可爱。

丰腴的欧洲女性和骨感的亚洲女性哪个更美?

上半身身材特别骨感的女性们很容易给人一种病态消瘦的感觉,尤其是40岁以上的成熟女性们,不要一味地追求身材上的骨感,太骨感的身材对于熟女们来讲其实是不好看的,因为胶原蛋白的流失会让你的皮肤弹性不佳,如果身材太过于消瘦的话就会显得整个人非常干瘪,这时候在穿搭上要适当的使用一些显丰腴的横条纹上衣。

骨感或者丰腴,这两种都象征着女性的美感,每个人都有自己早在少年时期产生的朦胧雏形,成年后定型的审美标准,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两者在不同时期互为主流而已,即便现在“骨感美”是主流,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人钟情“丰腴美”。

除了文化差异,小编认为更多的还是身高原因。在中国,男性身高比例约1.72,而在欧洲超过1.8的男性比比皆是,对于从小生活在欧洲的女性来说,亚洲男性的身材确实不如欧洲高大魁梧,这就和我们身边很多女性不会和比自己矮的男性交往的道理一样。

而横向的条纹穿在身上则比较容易呈现出适度的丰腴感,对于身材特别骨感的女性们来讲会比较友好,如果身材本身就有点肉感的话就不要轻易尝试了。

就连东西方都存在审美差异,在一些亚洲国家当中,大多数女生依然是比较崇尚以瘦为美,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那些身材丰腴的女性。

其实在我们的印象中,很多亚洲女性在健身的时候,都不敢进行稍有重量的力量训练,原因是害怕会把自己的身材练壮。因为在亚洲而言,肌肉发达的女性一般都会被别人说成是男人婆。

当前大部分女性对骨感美有更高的追求,有些女性的身材相对较好,在日常的交流中能够吸引异性的目光,与其他女性交流也更显自信。

每个人的身材状态是不同的,有的女性身材丰满,有的女性身材高挑又骨感,我们要根据自身的身材情况,来去尝试相应的黑色穿搭。可能同一种留黑穿搭,对于微胖女性来说行不通,但是对于骨感身材的女性来说,却是非常合适的搭配方式,就像许晴这身搭配一样。

骨感和肉感我认为现代的美,越来越畸形。好多女性一味追求过分瘦身,显然一副骨架似的身材才是最美,最理想!这种思想观念在如今社会还越来越重。体型稍微丰腴就拼了命地节食瘦身!严格控制体重!

总结:在尝试抹身材和吊带设计的时候,如果是身材比较丰腴的女性,就会穿出很尴尬的情况来,这时一件西装外套既能起到遮挡缺点的作用,也能增强酷炫帅气的女性魅力,名媛风十足,是成时尚女性的不二选择。

黛玉和宝钗性格不同的根源是什么?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像的创新性。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前边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薛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这就是薛宝钗这一典型形像的根本特点。作者对这个根本特点表现得愈深刻,愈充分,便愈是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这个少女精神上的毒害和摧残,便愈是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深刻性上,这一形像并不比贾宝玉、林黛玉的形像差,只不过前者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后者的毁灭是殉道者的悲剧。然而,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薛宝钗的悲剧虽然不值得人们同情,但它所显示的批判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曹雪芹横绝一代的卓识,正表现在这里,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一形像的匠心,也表现在这里。只有从这个根本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这二艺术形像。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绕围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典型,除了她作为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执行者和殉道者这一基本点之外,她的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显然,在这些地方,作者是将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赋予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少女。

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在这些地方,作者对她是赞赏的。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薛宝钗在宝、黛、钗爱情婚姻中的态度和作用,历来是分析宝钗这一形像的重要内容。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钗、黛是一对情敌,有人甚至认为,宝钗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费尽了心机;是她“欺骗了宝玉,害死了黛玉”,爬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她简直成了破坏宝黛爱情的元凶和杀害林黛玉的刽子手了。

我们从作品的描写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看到的是生活的和艺术的真实。在二人关系的开始阶段;她们之闻确实是颇为紧张的;在宝黛青梅竹马,情甜意密之时,突然来了一个“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的薛宝钗,这对林黛玉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威胁;特别是当有了“金玉良缘”之说后,黛玉更感到宝钗是她的一个实力雄厚的情敌。所以,她利用—切机会处处对宝钗投以充满敌意的、锋芒毕露的讽刺,总是警惕地暗中窥探宝玉和宝钗的动静。书中多次写到,宝钗和宝玉说话时,黛玉不是及时地来到,就是在背后偷听了去。例如“识通灵”“认金锁”的时候;宝玉看宝钗腕子上的香串时;还有一次,贾母传宝黛二人吃饭,二玉因闹了别扭,黛玉竞一人先走了。宝钗使劝宝玉陪黛玉一起去吃饭;宝玉当时说了一句:“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事后,黛玉多次在宝玉、宝钗面前重复这句话,可见二人的谈话都被黛玉背后偷听去了;这种情况书中还不少。可以这样说,钗、黛关系的紧张,并不是宝钗要与黛玉争夺宝玉引起的,而是黛玉为保护自己的爱情而处处防范的结果。相反,宝钗对宝、黛的亲近,倒是采取了明智的回避做法。关于这,书中有多次明确的描写。说宝钗为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处处监视宝、黛,陷害黛玉,是不符合书中描写的实际情况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但这并不是说宝钗对宝玉毫无感情,她对宝玉是有爱憎之意的;且时有流露。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严重束缚,使她连黛玉那样痛苦曲折地表达自己伤感情的勇气也没有,在她看来,婚姻大事完全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婆之言,如果表现出任何一点主动的意图和行动,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薛蟠说她爱上宝玉的话,因太伤了她的廉耻;气得她“整哭了一夜”。事实上,宝钗对宝、黛二人的亲厚,往往表现出一种局外人的超然态度。当宝钗听到有人开他们二人的玩笑时,常常添上几句凑趣;有时自己也开他们的玩笑,并未表现出拈酸吃醋的形景。这就是钗黛和好前、她们在爱情问题上的态度。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这一对“情场冤家”终于和解了,而且是以黛玉主动认错,承认“往日竟是我错了”而导致和解的。有人认为,这是阴谋家薛宝钗的胜利,幼稚的林黛玉上了当。果真是这样吗?请读渎“秋雨夕闷制秋雨词,金兰契画剖金兰语”那一回吧。宝钗确实征服了黛玉,但那不是用的阴谋诡计,而是用她忠诚信奉的封建礼教。从这件事中,黛玉看出宝钗并未拿她的“行为失检”作话柄,到处张扬,大作文章,而是真心地劝,说她,开导她,因而消除了“疑癖”,主动作了和解的姿态,此后,通过“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等章回;进一步描写了她们友情的发展。她们的关系亲密到“竟比别人好十倍”的程度,连宝玉都感到奇怪,“暗暗纳罕”。作者写出了二人友情的建立和发展,就十分明确地排除了对宝钗形像——同时也即对作者的艺术构思——的误解,宝钗不是拨乱其间的小丑,更不是破坏宝留爱情的元凶。她和黛玉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样,就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扼杀宝、黛爱情的真正元凶——封建统治者。

也许许多人不太喜欢林黛玉,认为她虽满腹才华,却心胸狭隘,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太作。关于她的作,书的开头有所交代。“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林黛玉前世),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贾宝玉前世),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成仙后便有心报恩已下凡的神瑛侍者,“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凡为人,我也下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了解了这些,人们也就理解怜惜起总是哭泣的黛玉了,只到她泪干焚稿含恨而去,引得我们满面泪水。黛玉与宝玉有前世之缘,也是现世的知已恋人,宝玉会当面对薛宝钗等人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让薛宝钗等人很是委屈尴尬。

林黛玉自然不会俗到说些仕途和经济,因为黛玉不仅出身钟鼎之家,同时也是书香之族,他的父亲乃前科探花,大学霸,兼具侯门和书香两者,加上黛玉也读书识字,品格自然高雅,自然把俯就做官看作恶俗。可惜她的清高孤傲不为世人所容,连疼爱她的外祖母都不接受。

最后,在薛、林二人当中,贾府统治者选中了薛宝钗,黛玉因此“泪尽而逝”。那么,能否据此断言,这是薛宝钗阴谋诡计的胜利,而林黛玉是阴谋下的牺牲品呢?前边的分析已经作了否定的回答。事实上,贾母等人所以选中了宝钗,是喜欢她“品格端方”,“稳重和平”,而决非她玩弄了什么阴谋诡计的结果。如果把宝玉与宝钗的婚姻说成是宝钗煞费心机造成的“金玉良缘”,恰恰否定了封建礼教戏害青年的幸福和生命的罪恶。事实是,婚后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宝、黛、钗三者的爱情婚烟纠葛,到头来都是一场悲剧——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信奉者的双重悲剧——尽管二者的意义不同——却都是悲剧,真是所谓“干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婚姻悲剧的意义正在这里,它所批判的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深度也正在这里;这个悲剧;并非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并不亚于宝、黛二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