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米芾体_米芾是如何玩转八面出锋的

爱字体2023-07-14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米芾体,米芾是如何玩转八面出锋的?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米芾手札有多幅?谁能告诉我米芾书法表达书写者的激烈情绪明显的作品有哪些?米芾是如何学王献之的?米芾体,米芾是如何玩转八面出锋的?米芾是如何玩
本文目录

米芾体,米芾是如何玩转八面出锋的?

米芾是如何玩转“八面出锋”的?

米芾体_米芾是如何玩转八面出锋的

要想知道怎么玩,就要先把什么是“八面出锋”弄清楚。

毛笔的笔头是圆锥体。当入纸以后,笔锋的形态就改变了,锋尖变成了平铺于纸面的形态。最劲利的出锋,莫过于中锋。而使笔锋聚拢恢复为圆锥体,唯一的办法是让笔心始终垂直于纸面。出纸入纸靠提按来使锋毫张合而不扭缠在一侧,就取决于运笔的部位。

运笔的部位枕于桌面,笔锋肯定会出现侧锋,而在转折的地方因毛笔的笔身侧偃,无法转身,笔锋无法出来,通过视频可以看到,毛笔左右摇晃的人书写,他们的字一定是油滑无骨的。而笔杆垂直运行的人,他们的字一定是刚健雄强的。左右摇晃的人,是以指、腕+笔杆来运笔。而垂直运笔的人,是以肘、腕、臂来运行的。

当笔锋处于笔画正中,出锋点是全方位的,任何一个角度笔锋都是顺畅而不会缠绕于一侧。笔画就不会出现一侧润,一侧枯的现象。笔画的两个边墨色均匀光洁,富于质感。

要玩转“八面出锋”,你就要学习运用肘腕臂的运笔方法。把手悬起来,不使与桌面接触。改掉毛笔左右摇摆的运笔习惯。玩转八面出锋,指日可待!

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米芾,是一位天资聪明、颠逸狂放,书画、诗文造诣皆高的人物。

在书法上,曾有人用“狡黠”一词来形容他,确实,他非常懂得如何从古人那里拿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他自称自己的字是“集古字”,这似乎自谦的说法,其实骨子里透着自信与得意:古人之字是那么好集的吗?

学习米芾,尤其要认识到其笔法的特点。

一、起笔

他的起笔变化较多,有直接按笔重入,凝重醒 目;也有方切入笔,闪耀凌厉;也有露锋直入,爽利挺拔; 也有逆锋圆入,温和内敛。这些需要在学习中重点体会。

二、行笔

他的字行笔过程也十分特别,有压 笔一行到底的沉着敦厚,也有压笔行走一半忽而提笔 写的细劲爽朗,还有提笔一行到底的瘦挺空旷。

其行笔过程注重笔锋角度的调整,以及行笔的起伏变化,尤其是长竖的处理方式,十分多元,有头尾重中间轻,有中间重头尾轻,有行至中间停顿拐角度行笔。

三、收笔

关于收笔,米芾行书有很多的招牌动作,有行走的末端迅速提笔,戛然而止,如“也、人”;

有行笔到末 端一波三折而提笔,如“友、人”。

这类字的收笔方式为米芾所独有,颇具特色。

四、笔画

米芾书 写的小动作特别多,竖、捺、折钩显得俏皮可人,有如同柳枝下垂般的收笔,有取用隶意的捺出锋,这些捺 变成“短点捺”,迅疾扭锋出笔,形似兰叶,有飘逸之感,如“水、眼"等字。

折钩常常是运用八面出锋,行笔过程笔锋角度及提按变化较大,形成了既方又圆之感。要注意的是,他在书写时,经常会改变书写笔顺,达到书写的畅快淋漓,让上下字之间行气更加连贯,如“墨”字。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米芾手札有多幅?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北宋书法家、画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他既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杼。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伯充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清和帖》纵28.3厘米,横38.5厘米。▲《彦和帖》纵30.1厘米,横42.6厘米。▲《值雨帖》纵25.6厘米,横38.6厘米。▲《竹前槐后帖》纵29.5厘米,横31.5厘米。▲《箧中帖》纵28.4厘米,横39.5厘米。▲《盛制帖》纵27.4厘米,横32.4厘米。▲《长至帖》纵33.3厘米,横42厘米。▲《论草书帖》纵24.7厘米,横37厘米。▲《向乱帖》 纵27.3厘米,横30.3厘米。▲《丹阳帖》纵23.5厘米,横22.8厘米。▲《惠柑帖》纵22.7厘米,横33.2厘米。▲《晋纸帖》纵23.7厘米,横39.1厘米。▲《戏成诗帖》纵23.9厘米,横34.6厘米。▲《紫金研帖》纵28.2厘米,横39.7厘米等。

谁能告诉我米芾书法表达书写者的激烈情绪明显的作品有哪些?

一般书写者的作品流露出激烈情绪明显,书写节奏起伏变化较大,如字形大的较大,小的较小,对比悬殊,笔画轻重比对也明显。书写速度快,字势险。

米芾《葛君德忱帖》是他晚年时期作品。节奏感较强,下笔放纵,线条跌宕,沉着痛快。字势左欹右侧,大小叁差,奇相正生,直中有曲,刚中有柔,一任自然。气韵生动。苏轼赞其"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此帖为致葛德忱书札。葛德忱疑即葛蘩,名字相发之义本《诗经.召南.采蘩》序毛传。乃葛蕴、葛藻长兄。

(上图为米芾所书《葛君德忱帖》,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米芾是如何学王献之的?

米芾对二王的喜爱,尤其是王献之情有独钟,这跟他的个性以及当时时代的潮流有很大的关系。

米芾学童时学习的是颜真卿的楷书,后转学柳、欧。但米芾的性格是喜欢生动奔放自由的,而且宋代的潮流是非常重视简牍书风的。因此后来开始学习唐代行书高手李邕的书法。后来又学习了当朝周越和苏舜钦的行书。稍大之后,主要学习褚遂良的字。

由于宋代二王的书贴已经在市面上很少流传了,米芾的家世也一般,因此米芾初学书法的时候由于所见所闻局限了他的发展,起点不高。也是这个原因,他后来大声疾呼“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米芾对二王的学习始自去黄州拜见苏轼,得到苏轼的指点之后。先是从苏澈处换得王献之的《十二月帖》(即《中秋帖》),以为“此贴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末端,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贴也”。他对王献之的《中秋帖》十分的喜爱。他对王献之的喜爱超过王羲之。因为他的性格更喜欢率意和自然,这和王献之不谋而合。甚至对唐太宗李世民抑献扬羲耿耿于怀。而米芾对王献之的喜欢还跟他当初学习褚遂良的字有关,褚遂良的字就是率意自然,复合米芾的性格。

米芾号称集古字,可见他对古贴的临摹是下了苦工的,他学习古人笔法,融于自家笔下。米芾是少有的学习二王而能走出来,创造出自己风格的人,甚至后世对他的评价是宋代书法第一人,把他的字列为宋四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