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在线书法字体生成_这是我的师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的作品

爱字体2023-04-15字体百科2
本文目录在线书法字体生成,这是我的师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的作品?书法字体有哪些?好看的书法字体?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是谁写的?有多少人知道传统书法有哪些字体?在线书法字体生成,这是我的师父中国硬笔书
本文目录

在线书法字体生成,这是我的师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的作品?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这是我的师傅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的作品,大家看看写的如何?”如果我们用写个别字的人很多,但是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不多,这个逻辑推论一下,你师傅这样的书法水平,不少高中生也能写这水平。

在线书法字体生成_这是我的师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的作品

你展示了三件作品,除了一个临摹颜真卿楷书的作品,两个作品是隶书,一个是创作,一个是临摹,而且风格不一样,总体来看水平非常一般。

我们一一说说。

先说隶书钢笔字书毛主席的诗《七律-送瘟神》,这个书法作品,是用隶书《乙瑛碑》和《张迁碑》的笔意写出来的,也吸收了其它一些隶书的笔法,算是一个钢笔字隶书书法创作。

我的感觉是书法基础不是很扎实。首先,笔法结构用钢笔字写隶书,应该难度不是很大,尽量把笔法写对,结构布局合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但是,这个作品中的字,有很多都不是很规范的隶书。

例如“风”、“杨”、“为”、“哀”、“音”、“岂”、“何”、“化”字等等,一篇字能挑出毛病的地方太多。

有的是中心不对,有的是结构错误,有的是比例失调,有的是笔法没有依据。一篇字这么多字有毛病,实在不应该,也很难想象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的硬笔书法是这样。

比如说“哀”字,就不应该写得窄长。隶书的基本特点就是宽博平扁,所以,要保持每一个字都要写得宽博一点,这是一个隶书常识问题。

再比如“化”字,中心不对,还有结构安排匀称的问题,都属于书法基本常识问题,做为一个书法作品,特别是会员的书法作品,最起码不能出基础知识性这样的问题。

吴熙载临摹的《张迁碑》你的师傅的书法常识很有问题,这是作为师傅来说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评论书法,不能高谈阔论,而是要切合实际解决问题。如果一个教师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百病丛生,那师傅真的太不合格了。

其实,作为书法教师,我认为,可以包容他的书法不好,但是,绝对不能包容基础知识很差,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作为教师,你写的不好,还不算严重的错误,如果基础知识有问题,对学员的影响那就很严重了。所谓的误人子弟,就是因为基础知识有问题,才会导致误人子弟,而不是教师本人技能有问题就会误人子弟。

最后是这个作品的行书落款,倒也写的还说得过去。

我们再看看临摹颜真卿《东方朔画赞》这个作品。

用钢笔字临摹古代书法作品,我认为,我们尽量选择小楷作品好一些。

为什么钢笔字临摹古代书法作品,要尽量选择小楷?因为小楷的笔法变化不大。

我们用钢笔临摹毛笔字,本来就有隔着一层的难度,不具有直接性,只能说是间接的字帖。但是,没有办法,钢笔字最好是从临摹古代书法作品中来。但是,我们选择什么字帖,做钢笔字的临摹本,这个需要深思熟虑的。

你师傅临摹的这个书法,是颜真卿的大字书法作品《东方朔画赞》,这是颜真卿盛年时代的一个作品,书法非常有气势和张力,毛笔临摹是很好的书法教材,但是,用钢笔临摹在选帖上,我认为不可取。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

尽管我们今天的技术可以把大字用电缩小到小楷的视觉,但是,大字就是大字,他的笔法气势还是大字的效果。

不过,这个楷书临摹还不错,起码有严重问题的地方不多,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但是,有一点我必须说说,这就是我们多次说过的“书法临摹不含糊定律”,这次在你师傅的临摹作品中还是出现了,例如字的稳定、重心问题。

前面的毛主席七律隶书作品,我们就说过,有不少字有重心不稳的问题,这次的临摹,还是没有避免。

例如,第一个字“汉”、还有“湛”字“众”字。“汉”字的问题是主笔一撇没有处理好,所以失重。“众”字也是主笔没有处理好重心,“湛”字的问题是没有写在格子的中心,影响整体章法。

注意,格子里写字,一定要严守写在格子中心,这就是楷书的章法。

因为如果不严守写在格子中心,就会产生一行有扭曲之感,对于楷书钢笔字来说,这是非常不好的。这些问题也是基础问题。我们在 临摹书法字帖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含含糊糊”的临摹,一定要严守笔法结构的原理性和准确性。

最后说说节临《经石峪金刚经》这个隶书。

我们知道《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这个书法作品是隶书中的大字书法,而且是字径最大的一个隶书作品。

你师傅喜欢《经石峪金刚经》这个书法作品,这个没有错,这个作品是隶书中的优秀经典之一,但是,正因为《经石峪金刚经》这个书法作品是一个大字作品,所以,这个书法作品的笔法变化之美也是最丰富的。

毛笔书法作品,之所以有伟大的魅力,就在于他的笔法变幻莫测,艺术趣味丰富。这些特殊的艺术效果,完全依靠的是笔法提按的丰富变化。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原貌

为什么钢笔字比不上毛笔字?因为钢笔字无法实现毛笔字的提按变化之美。

所以,我们为什么提倡钢笔字书法临摹字帖尽量选小楷?道理就是小楷的笔法变化范围较小,书写效果是与钢笔字最接近的。

《经石峪金刚经》这个书法作品的笔法变化非常多非常大。对我们学习硬笔隶书是很不利的,这需要我们善于分析和阐释笔法和笔路原理。

如果是初学书法,一定不要选择笔法变化太大的字帖。

而临摹字帖,一定要学会字帖对每一个字丰富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一个书法原理。

例如,你临摹的字中,我们发现居然能把“三个字”写成“一个字”。

注意细看《经石峪金刚经》中三个“食”的写法

比如说“食”这个字,在字帖中,上面的“人”和下面的两点,《经石峪金刚经》这个字帖中出现了三次“食”字,每一次都不一样,这就是大师作品的见证之一。如果不是大师,遇到同一个字,会写的基本上一样的。但是《经石峪金刚经》书法中就没有出现三个字写成一个字的情况。

你师傅临摹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居然要把三个字“统一”为“一个字”,这是一个严重的书法问题。

书法是一种手写体的书法,他要求我们尽量不要把相同的字写得一模一样,这是一个书法规矩。

如果写得一模一样的,都不是“法乎其上”的做法。你师傅临摹字帖,居然安自己的想法写,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临摹方法。

这个临摹其它地方我就不意义细说了,举一反三吧。因为,你是用钢笔字临摹毛笔字差别本来很大。如果临摹不是按字帖,而是按自己的想法,这就与临摹越来越远了。特别是,不是按书法的美学原理学习书法,这是无法理解的。

书法字体有哪些?

中华民族是一个敢用一种单纯的墨色为基础,来延续和传承它丰厚文化的民族,它的国粹就有书法。书法常练可以延年益寿,可以传递正能量,可以增进人与人的关系。书法常用的方法有楷书,有行书,有隶书,有篆书,有草书,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中华书法,无愧国粹!

好看的书法字体?

书法有楷书、隶书、篆书、行书和草书文字字体。可以说好看的书法字体数不胜数。

楷书有赵、颜、欧、柳四大家,都很好。

行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

草书有孙过庭的书谱,以及黄庭坚、董其昌、王铎等书法。

隶书有张迁碑、曹全碑等。

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是谁写的?

大家好,我是阿强,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收藏知识,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董必武和马文蔚

1948年12月1号,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这一套人民币上面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从右往左用繁体字书写,这是当时主持中央财经工作的董必武留下的书法墨宝。

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实现了人民币全国统一流通,这一套人民币上面的纸币面文【中国人民银行】由马文蔚书写,马文蔚从小酷爱书法,解放前曾经在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担任文书副主任,并且在民国四大银行担任过巡视员,解放后被南汉宸特招进中国人民银行,经过严格甄别,第二套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全部由马文蔚的字体承担,而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上面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当中,其中的国字和银字属于繁体字,第四套人民币发行后,这两个字改为简体字。

钱币上的书法

中国钱币上面的文字书法风格繁多,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的书法风格主要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中篆书又分为大篆书和小篆书,大篆书来源于甲骨文,是最古老的书法字体,篆书字体的钱币很多,比如说王莽钱币当中的悬针篆,字体纤细犹如一根针悬挂在空中,还有玉箸篆与铁线篆,柳叶篆等等书法字体在古钱币上面展现得淋漓尽致。隶书起源于西汉,风格蚕头雁尾,极具艺术美感,个人觉得书法在钱币上的体现,宋徽宗时期的钱币面文达到了艺术高峰,宋钱也是最具书法美感的古钱币,为了弘扬中国书法文化,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以五大书法字体为题材的纪念币,五枚纪念币汇集了五大书法风格。

楷书是目前官方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字体,草书看似潦草,但是极具艺术美感,而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种书法字体,既有楷书的端庄大气,又有草书的艺术美感,而马文蔚留在人民币上面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根据书法爱好者的研究和探讨,一致认为这几个大字既有隶书风格,又有楷书当中的魏碑体风格,属于两种字体结合的变种字体,是书法当中的上乘之作。

回答完毕,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收藏知识。

有多少人知道传统书法有哪些字体?

首先,提问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准确。你的问题有两个疑问词:有多少人、有哪些字体。首先,传统书法有哪些字体,不是专业人士很难清楚回答这个问题,你又加了一问,这个问题有多少人知道得很清楚?你到底想要知道什么?想知道后者,还是想知道确切的人数?我看了后面几个回答,基本上可以确定,你想知道的是后一问。如果你想知道的是人数,我可以给你一个大致的答案(在中国范围内),按比例来说,没多少人,因为爱好书法的人不少,深入钻研的,当成学问去做的,人还真是不多。然而,绝对的人数不会少,因为书法,就算按1%的人喜欢书法算,这百分之一里又有1%的人研究得比较深入,14亿人的万分之一,也有14万人。你若要精确的人数,直观感觉没人为你这个问题展开社会调查!

我估计你想问的是后一问,下面就给你一个专业的回答。

你发问的关键词是“书法有哪些字体”,这是一个不专业的问法,也是不少书法爱好者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把“书体”和字体混同了起来。我在《硬笔楷书谱》的第113页提到并说明过这个问题,下面摘录一下这两个词的定义。

书体,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出现的不同书写体系,简称书体。书体是从群体着眼看风貌,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个书体之间也可能会有过渡书体,比如行楷,草隶等。

汉字在同一书体的前提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书写习惯,因而呈现出来不同的个人风格,如果这种风格影响了很多人,有很多人在研究和学习,以至汉字这种风格的写法成为体系,于是汉字这种风格写法的体系就会被人们称为某种字体,比如柳体,颜体,欧体等等。字体是从个体着眼看风格。

题主所问,是传统书法,传统书法不涉及简体字,所以关于简体字和繁体字的问题不加说明,感兴趣可以参阅《硬笔楷书谱》。

大致来看,中国的文字发展和书法发展很多时候是重合的,所以,书体更多的时候是纵向来看的,而字体,更多的时候是横向来看的,当然,字体会有跨越时代的出现,比如,同一种书体,主要是在同一时期出现不同的字体,也会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字体。

下面就以书体为脉络,讲述字体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最初是结绳记事,而后是书画同源的描画性文字,这以前的符号记述,谈不上书体,也谈不上字体。

1.篆书。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文字,统称为大篆。

大篆,基本上不分字体,由于社会的发展,当时识字阶层的人为数很少,同一时期的人书写的面貌都大体相同,没有明显的个人风格,都是整体的风貌。但是,如果时间跨度很大,这种风貌也可以看出有明显的不同。比如摩崖刻画,陶器书写,甲骨文,钟鼎文等等,书写特点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古人把铜归入金,所以钟鼎文也叫金文。摩崖石刻,甲骨文,透着古朴的刀石风格,钟鼎文透着古朴的铸造风格,所以后人把这两种风格合在一起,叫做“金石味”,这两种风格对以后的篆刻有着很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从小篆开始,逐渐的有了字体。

李斯的是小篆的集大成者,虽然小篆不是他一个人所创。李斯的字体,像玉做的筷子一样,光滑圆润,所以后世把他的字称作“玉箸篆”,这应该是字体在书体中的第一次出现,这是小篆(秦篆)的一种字体。到了唐代的李阳冰,把小篆的笔画写得如柳条铁线一般,后世把这种篆书称作“铁线篆”,这是小篆的又一种字体,篆书的字体的分化,也就是书体第一次在字体上出现分化,就跨越了朝代。玉箸篆影响了后世主流的篆刻字体,铁线篆由于其高难度的刻画,也别有风味,细朱文篆刻,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秀丽,多取法李阳冰。

有时候,篆刻的幅面相对较大,又不想把笔画刻的很粗,也不想留白很多,于是就笔画叠绕,出现了九叠篆,这种篆书,多见于印章。

在先秦,就有把篆书刻成印章,有的像小鸟一样,就“鸟”篆,有的像虫子一样,就叫“虫”篆,合称“鸟虫篆”,由于并不是篆书的主流,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在篆书范围内,自然构不成书体,也构不成字体。

2.隶书。

隶书的顶峰在汉朝,而楷书的顶峰在晋唐,所以有“学楷由唐而晋,学隶非汉不可”的说法。

隶书,相传为秦代狱吏程邈所创。秦代的隶书称为秦隶,汉代的隶书称为汉隶,这两个朝代的隶书,由于个人的风格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同一朝代的隶书风貌很接近,所以并不能构成字体,只是隶书这个大书体里面的俩个小分支书体。

隶书著名的经典碑刻有孔庙三碑,张迁碑等。

由于隶书的蚕头雁尾,这种写法很像写“八”字,所以也叫“八分书”,到了清代,郑板桥的隶书不够八分,所以后世把郑板桥的书体称作“六分半”书。

当代的刘炳森先生把隶书写出了自己的风格,楷行草以及金石效果入隶,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应该是隶书的一种字体。但尚未对这种字体命名,“刘体”、“柳体”读音一样,所以目前还没有群体性的对这种字体的称呼。当然,不同的看法还是有的,毕竟是艺术,看法分歧很正常。

3.楷书。

有人认为楷书钟繇是开山鼻祖,应该不确切,说他是集大成者应该没问题。楷书,有官方的意味,所以不同时代的楷书,指的不一定是一种书体,汉代所说的楷书,有可能是一隶书。而到了唐代,“今隶”虽然有隶字,却不是隶书,而是楷书。

楷书公认的是起源于三国的钟繇,但我推测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而小众的说法,楷书起源于秦代则更可信一点,有人说楷书的开山鼻祖是王次仲,他的出生年代最早的,有人认为是秦代,和程邈同时代。我们看程邈流传下来的一些字,很接近楷书,由此,推测楷书起源于秦代是可信的。

三国魏晋时期的楷书,风格很接近,后人统称为晋楷。代表人物是钟繇和王羲之。由于钟繇和王羲之的字体风格很接近,所以时代风貌类似,而个人风格并不明显,所以并没有“王体”和“钟体”的说法,而是统称为晋楷,晋楷是书体,而不是字体。

到了南北朝时期,又一种多来自民间的书体,留下了大量的书刻,而以北朝的魏为最精,所以把这种书体叫做“魏碑”,精品很多,比如颇具代表性的《郑文公碑》。由于这一种字体开张雄浑,所以不少人很喜欢这种字,而由于他多来自民间的写手,错字别字讹字现象不少,不慎讲究,所以有人把喜欢这种字的人给了个派系叫作“碑派”,而相对魏晋以降的文人书法,多是墨迹传世,文字笔法都很精致讲究,有人把这一类的书法派系叫做“帖派”。

隋朝是一个比较短命的王朝,书法上,江湖气少了许多,而庙堂气象比较浓,肇开了唐楷的先声。隋代没有具备时代特征的书体,也没有个性鲜明的字体。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著名书法家,但是,由于他的代表作《九成宫》完成于唐朝,他也在唐朝去世,所以把欧阳询的字归入唐楷。

如果形容晋楷用“衣袂飘飘”,而唐楷则可以用“峨冠博带”。晋楷尚意,唐楷尚法。唐楷法度森严,给人扑面而来的盛世气象!有人形容欧阳询的字“森森然入武库矛戟”,形容柳公权的字如斩钉截铁一般,形容颜真卿的字雍容大度。楷书的三大字体欧体、颜体、柳体的共同特征是法度森严,从而形成的唐楷的风貌,唐楷,是书体,而在唐楷之下,细分出了欧体、颜体和柳体,这是字体。

到了宋代,宋徽宗用硬毫作画勾线,这种笔勾线笔写出的字瘦若筋牵,后世叫做瘦金体。这种字体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明朝整理之后,形成了影响后世深远的印刷用宋体字。

由宋入元的赵孟頫,他的字顾盼萦带,很生动,形成了唐楷以后的第四个字体“赵体”,这种字很接近行书。有人看不起赵体,说吧兰亭笔法从赵体中剔除,所剩无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很大程度上同时质疑赵孟頫的民族气节。赵体的楷书,有很大的行书成分,所以有一种说法“赵体无工楷”。提到工楷,说一下它的定义:工楷,就是不掺杂其他书体的工整楷书。

早在隋唐时期,佛教盛行,留下了不少的手抄经卷,有的成卷,有的成书,给人以朴素的书卷气,后世说的书法的书卷气,多指的就是这种实用的“经卷体(抄经体)”的气息;于此相对应,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写奏折,写公文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整齐划一的书体,也很实用,多见于内阁书写,后世叫做“台阁体(馆阁体)”。有人把这种书体的源头追溯到董其昌,其实,我看,还可以往前追。有人把清末黄自元的字也叫馆阁体,那么,黄自元学习的欧阳询的字,是不是也可以叫馆阁体呢?馆阁体的特点,有人总结出了三个,分别的“乌(黑)、方(整)、(字口)光(洁)”,我看还有第四个特点“匀(称)”。有人贬低馆阁体的刻板,其实,馆阁体更多时候是实用书法,而不是欣赏书法,然而由于它的欣赏价值不低,所以,就有人以欣赏的标准去衡量实用,未免失当。也有人是功夫不深,写不出工楷,就贬低馆阁体,这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有人反驳,说我要说馆阁体没有艺术性,就得能写馆阁体,那我要斥责贼盗,莫非我还要精通贼盗不成?这是抬杠,为节省文字,此处不展开讨论。

4.行书。

通行的说法,行书起源于东汉的刘德升。行书到了晋代王羲之形成了高峰,并以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为标志。《兰亭序》是楷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的“《祭侄文稿》(颜真卿)”为第二,宋代的“《寒食帖》(苏轼)”为第三。

以行书为主,颇具楷意的书体叫楷行书,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以楷书为主,颇具行意的书体,叫行楷,比如赵孟頫的《胆巴碑》。

行书是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比草书易认,比楷书方便流畅。

宋(朝)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邕)”指得是他们的行书,是行书的四种字体。

5.草书。

最早的草书是隶书的快写,所以也叫隶草,应该诞生于秦汉年间。有说汉章帝喜欢这种书体,或用这种书体写奏章,所以叫章草,应该不确切,奏章应该严谨才好,怎么会鼓励草写呢?又说汉元帝时,史游做《急就章》,因而得名“章草”。

到了东汉末年,张芝整理章草,省却波磔,改为流利的“今草”写法,所以后世尊张芝为“草圣”。今草,也叫“小草”,也叫“正草”。

王羲之为今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并未形成巅峰,所以,王羲之有“书圣”的美誉,却没有“草圣”的称呼。

到了唐代,张旭对今草进行改造,把草书写得大开大合,气势恢宏,后世也把他尊为“草圣”,这样,就出现了草书的“二圣并尊”。

张旭作草,几近癫狂,所以有“张癫”的称呼。到了稍后的怀素,喜欢喝醉了写草书,也是狂草,所以有“醉素”的称呼。怀素也是写狂草。怀素和张旭形成了唐代狂草的“双峰并峙”,并合成为“颠张醉素”,由于成就相当,而张旭是草圣,所以也有人把怀素称为“草圣”,但这个草圣,似乎认同度不高,因为怀素是个出家人,圣人是俗世对某一领域卓有建树、威望和影响的人,比如皇上对全国都有影响,他的话就是圣旨,而出家人放弃了俗念,不求功,不求名,强给他冠以“圣人”的名号似乎对怀素的思想有所不尊,所以,不少人虽然认可怀素的书法实力,却不称呼他为“草圣”。

近代的于右任先生,主张草书应该易认、易写、准确、美丽,对传统草书进行改进,不少人认为是第四种草书。于右任的草书命名为“标准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