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古风字_中国古代的书法名帖有哪些

爱字体2023-06-13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古风字,中国古代的书法名帖有哪些?古代文体有哪几种?战国时期的文字是啥样的?中国传统工艺门类?古代有哪些酷刑?古风字,中国古代的书法名帖有哪些?中国古代书法字帖,犹如浩瀚海洋里无数璀璨的珍珠,
本文目录

古风字,中国古代的书法名帖有哪些?

中国古代书法字帖,犹如浩瀚海洋里无数璀璨的珍珠,写得好的数不胜数,今天给大家介绍比较有名的14款字帖,以及它们的作者和作品诞生的背景,共同观摩学习、品味欣赏。先附上目录:

古风字_中国古代的书法名帖有哪些

01、《兰亭集序》02、《快雪时晴帖》03、《仲尼梦祭帖》04、《自叙帖》05、《九成宫醴泉铭》碑帖06、《中秋帖》07、《伯远帖》08、《玄秘塔》碑帖09、《祭侄季明文稿》10、《草书诗帖》 11、《草书千字文》12、前后赤壁赋》13、《蜀素帖》14、《黄山寒食帖》01、《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局部

02、《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03、《仲尼梦祭帖》

《仲尼梦祭帖》局部

01-03的作者和作品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任领右将军。其书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楷书代表作:《黄庭经》、《乐毅论》。

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初月帖》。

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仲尼梦祭贴》、《张翰贴》。

《兰亭集序》诞生的过程: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同军政界朋友一行42人,来到会稽兰渚山麓的兰亭修禊,众人作诗助兴。为纪念这次聚会,大家提议把这些诗编成一册集子,取名《兰亭集》,并公推王羲之写一个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三百二十五个字的《兰亭集序》,就在这会稽群山中诞生了。可惜这“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已经失传,只留下来一些古人的临摹本。

04、《自叙帖》

《自叙帖》局部

《自叙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怀素的 《自叙帖》书于唐(公元777年),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怀素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及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而以狂草写成的书卷。

05、《九成宫醴泉铭》碑帖

《九成宫醴泉铭》碑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 。

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另一作品《化度寺》,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贞观五年(631)十一月刻。原刻分35行,行33字。《化度寺碑》的妙处,在于严谨缜密,神气深隐。 具有体方笔圆之妙,有超尘绝世之概。

06、《中秋帖》

《中秋帖》局部

《中秋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王献之的《中秋贴》。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年龄最小。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此为其传世书迹。清高宗弘历誉为“三希”的三件晋人名帖之一。此帖为纸本,草书,纵27厘米,横11.9厘米,自明、清以后被认为是王献之的书法名作。

07、《伯远帖》

《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王珣的《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

08、《玄秘塔》碑帖

《玄秘塔》局部

柳公权《玄秘塔》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据《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五寸,宽五尺一寸。《玄秘 塔碑》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原碑石立于长乐南原,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整。

09、《祭侄季明文稿》

《祭侄季明文稿》

作者和作品简介

颜真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10、《草书诗帖》

《草书诗帖》局部

祝允明 ,被誉为明代奇才 草书 绝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 祝允明 的代表作品。 祝允明(1460-1526年),江苏吴县人,因他的右手多生一手指,故自称枝指生,又号枝山。祝允明生于宦胄之家,为书香门第,外祖父徐有贞、祖父祝颢、岳父李应桢皆饱学之士,又精于书法,博览群书,为文多奇气,因其性疏放不拘礼节,又好饮酒,放浪形骸,故在仕途上并不得志,弘治五年举于乡,正德九年五十五岁时出知广东兴宁县知府。

11、《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局部

《草书千字文》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中国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草书千字文》。书法长卷图片28张赵佶(1082~1135),北宋第8代皇帝,在位25年。此卷为纸本,草书,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3丈,无一接缝。

中国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草书千字文》。

赵佶(1082~1135),北宋第 8 代皇帝,在位 25年。是赵佶40岁书法大成时之作品,为稀世珍品。

12、《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

作者和作品简介

赵孟頫(1254—1322),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客观地评价,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归功于其对传统的精确阐释。

《 前后赤壁赋 》一文为 苏东坡 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公元1301年,时年47岁的赵孟頫重读此文时,其内心的隐痛击打着他的心灵。这时当“明远弟”(此卷跋文中记) 呈纸 求书时,他内心的郁闷与悲凉便随着东坡的语言汩汩流淌

13、《蜀素帖》

《蜀素帖》局部

《蜀素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米芾 米芾 (1052-1108)襄阳(今属湖北)人。曾任书画博士,礼部 员外郎 ,是北宋著名的文人、书法家、收藏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时人以『米颠』或『米痴』称之,与 蔡襄 、苏轼、黄庭坚并列为北宋四大书法家。

『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有乌丝栏列,因纹罗较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书家不敢挥毫于上,所以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数余年,直至元佑三年(1088)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这卷蜀素上留下墨迹,即兴写下八首诗,时年三十八。

此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

14、《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谪黄州。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黄山寒食帖》 是 苏轼 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 黄州 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以上仅为中华书法中的部分名帖,今后会陆续介绍其他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望大家共同欣赏为感。

(我是心香一瓣,欧楷粉丝,文化领域创作者,欢迎评论。)

古代文体有哪几种?

古代八大文体为:表、说、记、铭、序、辩、传、诏

扩展资料:

(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记叙文)杂记。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战国时期的文字是啥样的?

您好,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对题主的问题很感兴趣,下边是我的一些见解

汉语的历史发展时期分为:

古代汉语分为:

上古汉语:秦汉以前(包括秦汉)

中古汉语:魏晋至五代

近古汉语:北宋至五四前的文言部分

近代汉语:北宋至五四前的古代白话部分

现代汉语:五四至今

上古汉语

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刻铭、《诗经》、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 据《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记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可见周朝建立时期就开始实行语言文字的统一。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还有170多个。至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秦朝重新统一之后,进一步规范了文字,以小篆作为正式官方文字。

中古汉语

这种汉语使用于隋朝、唐朝和宋朝(7-10世纪),可以分为《切韵》(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汉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语言学家已能较自信地重构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多样的现代方言、韵书以及对外语的翻译。正如印欧语系的语言可以由现代印欧语言重构一样,中古汉语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

近代汉语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的汉语。《水浒传》《西游记》等书所用语言即为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语。 1913年,读音统一会通过投票方式确定了“国音”标准,这种标准音习惯上称之为“老国音”。1923年,当时的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了“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决定采用北京语音标准,称之为“新国音”。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汉语,只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所代表的标准现代汉语也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中国传统工艺门类?

中国的传统工艺门类繁多、种类齐全,但是中国的传统工艺是怎么分类的呢?

《周礼考工记》记载有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攻木之工,凡七工:一日轮人,制作车轮、车盖;二曰舆人,制作车箱;三日弓人,制作弓;四曰庐人,制作庐器(戈、戟、殳、矛等长兵器);五日匠人,建造城郭、宫室、门墙、道路,以及开挖沟渠等;六日车人,制作耒和大车;七日梓人,制作悬挂钟磬的笱虞,制作饮器及射侯等。

第二类攻金之工,凡六工:一日筑氏,制作削(一种刊削简札的刀);二日冶氏,制作杀矢(一种田猎用的矢)、戈和戟;三日凫氏,制作钟;四日栗氏,制作豆、区、确等量器;五日段氏(原文缺);六日桃氏,制作剑。

第三类攻皮之工,凡五工:一日函人,制作甲衣;二日鲍人,揉制皮革;三日韗人,制作鼓;四曰韦氏(原文缺);五日裘氏(原文缺)。

第四类设色之工,凡五工:一日画,二日绩,《记》文合二为一,而总言“画缋之事”;三日钟氏,掌染羽毛;四日筐人(原文缺);五日慌氏,掌涑丝、帛。

第五类刮磨之工,凡五工:一日玉人,制作圭、璧、琮、璋等玉器;二日榔人(原文缺);三日雕人(原文缺);四日磬氏,制作磬;五日矢人,制作矢。

第六类抟埴之工,凡二工:一日陶人,制作觑、盆、甑、鬲、庾(陶器,具体形制不详)等;二日瓬人,制作簋、豆。

以上六大类,总为三十工。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按工业类型划分又有:

中国钢铁工业

中国钢铁工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起伏,调整后,发展速度很快。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布局比较合理,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行业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是世界上的钢铁大国。

中国机械工业

建国后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机械工业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已能为能源、交通、冶金、石化等行业提供多种大型成套设备和关键产品。一个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中国能源工业

中国能源工业是在旧中国能源工业水平极低并多为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垄断的基础上,经过所有制的改造、调整、奋战50多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能源工业。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开创于五十年代。现已能制造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生产的飞机类型包括军用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和民用客机、运输机、教练机、直升机等。

中国纺织工业

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曾是旧中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改革开放20年来,纺织工业高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从1978年的300万吨发展到目前的近1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轻工业

中国轻工业包括造纸、日用机械、制盐、食品、日用硅酸盐、电光源、日用化学制品、皮革及毛皮、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家用电器、卷烟等44个行业,可生产20多万个花色品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已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大国。

IT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和IT科技也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亲爱的朋友,你的工种属于哪一类呢?

古代有哪些酷刑?

电视剧里,我们并不能看到真正的历史上的酷刑,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酷刑,是非常恐怖的。下面我们列举一些令人难以想象的古代酷刑!

一、梳洗

这里说的梳洗并不是女子的梳妆打扮,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它指的是用铁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来,直至肉尽骨露,最终咽气。

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者是朱元璋,据沈文的《圣君初政记》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刽子手用滚开的水往犯人身上浇几遍,然后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

就像民间杀猪用开水烫过之后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尽,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后早就气绝身亡了。

梳洗之刑与凌迟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旧唐书.桓彦范传》记载,武三思曾派周利贞逮捕桓彦范,把他在竹槎上曳来曳去,肉被尽,露出白骨,然后又把他杖杀。

二、剥皮

历史上最爱搞剥皮的人是明太祖。

由于他是贫民出身,最恨贪官污吏,一旦被他抓到贪污,下场通常就是剥皮。他即位之初,曾抓到一对父子贪污,震怒之下,下令剥皮。皮剥下来之后制成两面鼓,挂在衙门口,以昭炯戒。

这种刑法据说是三国东吴最后一代国君孙皓发明的,不过让他闻名天下的却是明太祖朱元璋。

犯人被从脊背下刀,然后将背部的皮肤从两边撕开,就如同蝴蝶一般,又称为“蝴蝶展翼”。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将犯人埋在土中,在脑袋上开个十字形的伤口,将水银倒进去,因为水银的密度很高,很重,会将人体的皮肤与肌肉分离。

在洪武一朝,因为贪污而被剥皮充草的官员数不胜数,甚至连朱元璋手下的大将蓝玉也逃不过被剥皮的下场。

三、腰斩

电视上的包青天,开铡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把人头塞进去,刀起头落,仿佛中国式的断头台。

但是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包青天那三把铡刀其实是腰斩用的。也就是一刀下去,就要把人两段。由于腰斩是把人从中间切开,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会一下子就死,斩完以后还会神智清醒,得过好一段时间才会断气。

明成祖杀方孝孺就是用腰斩,传说一刀下去之后,方孝孺还能以肘撑地爬行,以手沾血连书“篡”字,一共写了十二个半才断气,大家可以算算看一共要多少时间,而这段时间受刑人又得受多少苦痛。李斯也是被腰斩的。

补充说明一点,据说明成祖要求方孝孺执笔草诏,方孝孺执意不肯,明成祖威胁要诛他九族,方孝孺厉声说:诛我十族也不怕!明成祖一怒之下,把他的朋友算是第十族,一并诛却,当时株连数千人。

四、五马分尸

五马分尸很简单,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块。

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不要以为这没什么,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用拉扯的。

而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要花多少时间我不知道,不过恐怕不是几秒钟就可以解决的。而撕开的时候,恐怕是血雨满天。

五、人彘

另外常听到的“大卸八块”,通常是把人杀死以后,才把人的头、手脚剁下来,再把躯干剁成三块。活生生的倒是没听过。不过历史上有一段记载,恐怕比大卸八块还惨。

汉高祖死后,吕后把他的宠妾如意夫人抓来,剁去手脚,割掉鼻子耳朵舌头,眼睛挖出,丢在猪圈里喂养,取名“人彘”。结果吕后自己的儿子看到,给活活吓死......

六、凌迟

凌迟有被称呼为千刀万剐,这是中国古代刑法中最残忍,最血腥的刑法,当然能够享受这种刑法的人也不是一般的罪犯,一般都谋反啊,犯上作乱的,当然凌迟也分不同的级别,最低等的是八刀,又称为大卸八块,然后是三十六刀,一百零八刀,当然最恐怖的莫过于3三千六百刀。

据历史记载,明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就享受了三千六百刀的待遇,整个行刑过程长达三天三夜,到最后只剩下一副骸骨了。

而据说犯人若未割满一千刀就断了气,刽子手也要受刑。这是明朝的规定,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监刘瑾,听说一共割了三天才让他断气......

而更惨的是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因为崇祯皇帝中了反间计,误以为他通敌叛国, 判他凌迟处死,行刑前以渔网覆身(让肌肉突出以便下刀),游街示众,被北京城无知的民众冲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块一块咬下来......那种心理的痛恐怕远高于生理的痛。

七、虿盆

这是古老的殷商时期的刑法,在周朝创立之后就被废除了,据传说是商朝最后一位皇帝帝辛和宠妃妲己,所创,将犯人全身衣物除去,丢入深坑之中,坑洞中只有数不清的蝎子蜈蚣已经饥饿的无毒蛇,犯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一点点的啃噬。

七、骑木驴

骑木驴是古代专门惩治那些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人所用的酷刑。

据《狄公案》记载,古代的骑木驴是这样的:先在一根木头驴车上竖起一根小木柱,把受刑的女子吊起来,放在木柱顶端,使木柱戳入体内,然后放开,让该女身体下坠,直至木柱自体内穿入,押赴刑场处决。

八、抽肠

具体做法是把一条横木杆的中间绑一根绳子,高挂在木架上,木杆的一端有铁钩,另一端缒着石块,像是一个巨大的秤。将一端的铁钩放下来,塞入犯人的肛门,把大肠头拉出来,挂在铁钩上,然后将另一端的石块向下拉,这样,铁钩的一端升起,犯人的肠子就被抽出来,高高悬挂成一条直线。犯人惨叫几声,不一会就气绝身亡。

除了以上重刑,还有一些衙门里常用的惩罚手段,据说19世纪曾有英国人目睹了清朝衙门曾执行的这些刑罚。

他们将过程用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算是歪果仁眼中的满清十大酷刑:

廷杖:让犯人趴在地上用棍棒直接重打,古装剧中最常出现的刑罚。

照面拍板:用木板直接在犯人脸上赏巴掌。

竹桥渡仙:在犯人小腿上放一根竹子,让两个人各站在两端。

石灰腌目:用石灰粉直接撒入犯人眼中将他弄瞎。

排木夹指:用木条夹住犯人手指,让人痛不欲生。

机架夹足:将犯人固定在刑架上,官差拉紧木条夹犯人脚踝。

悬空吊刑:将犯人悬挂在半空中,让他痛苦不堪。

挑断脚筋:直接用刀将犯人脚筋挑断。

6环首死刑:将犯人吊死,与西方的绞刑类似。

斩首:浅显易懂的酷刑,也是让犯人受到最少痛苦的方式。

总之酷刑就是各种折磨人的手段,其创意跟脑洞都可以称得上“恐怖至极”。其实除了上面这些刑法之外还有炮烙、刖刑、烹煮、活埋、沉河、射杀、穿铁……数不清的刑法,随着封建王朝的破灭,这些压迫人民群众的刑法也消失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