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书法logo_书法初学者该怎么解决落款问题

爱字体2023-06-30字体百科7
本文目录书法logo,书法初学者该怎么解决落款问题?郭沫若书法谁的题写匾额好?书法成书先后?说说你对书法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他们不能参与到汉字融入logo融入设计的工作中来?书法logo,书法初学者该
本文目录

书法logo,书法初学者该怎么解决落款问题?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我是个老派的书法教育论者,其实在我看来,初学者羽翼未丰,就该天天翘着贫瘠的小PP临帖,临到口吐白沫四肢抽筋方可休息五分钟……周而复始。

书法logo_书法初学者该怎么解决落款问题

不过自打回到这个不正常的书法世界来,我的观点逐步开始变得正常,而人性。

初学者的落款对于老鸟来说会说这不是个问题,或者摇头晃脑指点下你应该多看名家作品学章法,或者多看古代作品提高自己学养气韵之类……其实我想说:装13就算能长肉也不过九块八一斤的上肉……何苦调戏初学者的同时其实是把自己学习书法的敬畏心给调戏了。

书法初学者的落款问题,隐含如下几个问题,我们来尝试一个个解答,如有补充,请多指正。

1、款字的字体搞不定

中国有了清朝不光有了数不清如天上星辰恒河沙数的小辫子,书法界也多了很多关于学习书法的诸多守则讲得唾沫横飞其实毫无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书法作品的落款书体要比正文书体更正。

听起来很有理,落款要显示书写者的态度端正嘛,也是自重之意。但平时我们有任何时候给朋友写信、留言或者公务批示文件时落款不是使用更轻快便捷的简化行草书的吗?这在古代叫“花押”,更有很多大家为自己的名字设计了独特的造型,比如宋徽宗赵佶的“天下一人”,米芾的“黼”字草书,八大山人的“哭之笑之”,更别说王铎、倪元璐的把名字搅成一个麻花球的落款了……我们纵观所有的古代作品都没有看到关于落款字一定要写的比正文板正的先例,唯有一个领域清一色遵守这个规则:应试文、朝廷奏章、自书告身(官员的自书简历档案)和馆阁体书写。好了,明白了,奴才们真的是当惯了奴才,练书法里都要遵守奴才应有的规则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刘洪彪根本不理这一套的作品,开始看来很离经叛道,看着看着却觉得很有意趣的原因了。

所以,初学者就算你是学的楷书,也不意味着你一定要用楷书或者端正的行书写款字,所以无须担心你没练过行草书没法写。

结论是:只管用你擅长的任何字体去落款,无须顾忌,就算是选择甲骨文落款,只要言之成理、写来也能水准更高一些,都行!书法是艺术,不要太多自我设限。

2、款字多了控制不好,容易露怯。

近几年的展览体书法出了很多带着“套子”对人展览的人。比如XX书于南窗之下、XXX感慨系之……在书法这个名利场上搏杀的人有几个买得起坐北朝南的房子?哪儿来的南窗?南窗外真的是一个院子花草呢还是十几层楼常见的高速公路的轰鸣呢?

还有就是落款一定要写个戊戌、甲子之类的纪年,哪怕自己连最基本的十二纪年的基本原理都没整明白。

二王法帖极少有写下时间记录的,更没有凭空捏造“南窗下”的恶习。但是那种潇洒蕴藉、空灵高迈的气质,隔着几千年向我们悠悠袭来。

落款,真有所感就写,无需订立非写什么一定不能写什么的规则。

3、印章怎么用。

很多人会说朱文在下白文在上,然后拿来一些并无正式考据的理论来证明。其实真的顶上去探讨理论来源,多半也只能被扔到高层18楼的南窗之外去。朱文为阳白文为阴,哪有乾下坤上的道理?难道你家的易经不是周易而是连山归藏?

否定了这么多,没有不敬之意,只想说给初学者们的书法梦留点念想,别用那些毫无道理的套套儿把他们整晕了。

对于初学者学写作品的款字印章章法这点子问题,大成给如下建议:

1、用自己最拿手的字体写款字。

书法的精髓在字,字好是一切的基础。别的东西都建立在最基本的结字合理性和笔法熟稔度之上。用最擅长的方式展现自己最具功底的一面,就是好作品。

2、大可落穷款。

穷款就是简单一个名,或者字,或者号。

作品的核心在正文,落款只是增加一些个人态度的表达或者书写状态的记录。如果不擅长款字的字体(或压根儿没练过),不妨落个简洁明快、自己能够驾驭又带有自家个性的穷款。

伟人的名片肯定只印3个字,够了。

何必一定要拉拉杂杂用款来说废话浪费他人时间?

但是,这个穷款,一定要练。查书法大字典,那几个字的各种古代写法都写的滚瓜烂熟,然后选择、组合,再加一点自己的小创意,就是最好的个人LOGO。

3、印章的使用要遵循设计原理。

初学者,要琢磨一件事,给自己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章法形式。六尺对开四字横幅匾额?八尺对开楷书条幅?四尺对开中楷竖幅?八尺四开小楷横幅?或者练唐楷最常用的1:2的横六排竖12排的中堂?或是册页拼贴?或者长卷?或是斗方?楹联?

多看一些展览作品,在其中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擅长字体的布局方式,研究明白这个模式的用章、用纸、托裱、用框的各种选择和变化,以后作品的构思就尽量去往这个模式上去靠。在这个基础上买上几种相应的宣纸,配好几种闲章,根据自己的字体适合去弄回相应的名章(最好朱文白文一套,可以组合使用)。还有打格器、好印泥(200元2两以上的)、好笔等……

以上工作完成,就算你是初学者也一样可以人五人六的写作品而不至于露怯了,因为这种形式是你能够驾驭的,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书法是为了快乐,别因为书法把自己整蒙圈儿了,不值得!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敬请点赞关注,深夜码字,顿感温馨!

郭沫若书法谁的题写匾额好?

启功题写匾额要比郭沫若更好些,这样说的原因是启功先生的书法更具有儒雅的文人气韵,而且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儒雅,可以说是刚柔兼顾的书法风格。郭沫若的书法,在气度上确实不凡,但就书法的传统功夫来说要弱一些,虽然郭沫若仍然是文人大儒,但其字更江湖一些。

不过郭沫若的匾额水平和启功几乎不分上下,为什么说的有些自相矛盾呢?由于两人书风不同,其题写的匾额,需要区分不同的悬挂环境。艺术范围浓厚的地方,启功书法就笔比郭沫若的更合适,如果雅俗共赏的地方,郭沫若的则占主要分成。再者就是欣赏者的口味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当然这里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

题主为我们提供了两件题字作品,启功为“同仁堂”题写的匾额。

郭沫若为“荣宝斋”题写的匾额。

实际上,二者互换一下,也是匹配的。但就其艺术效果来看,启功的书法要更容易为大众接受与喜欢。

我们将启功和郭沫若的题写的《荣宝斋》就可以看出,启功要略胜一筹。为什么呢?郭沫若的字的点画不够规范,没有传统书法的传承影子,而启功的书法则有,而且可以说是融百家之长。

问题来了。郭沫若的书法,可以欣赏不可以师法,而启功的书法是可以师法的,雅俗共赏。启功的书法学习者非常多,并不是因为其实启功是老师,而且其书法能够和传统书法接上轨。如果我们要找一位学习郭沫若的书法家,几乎没有,至今没有那位书法家明确说是以郭沫若为师的,而以启功书法为师的要多许多。

那么,启功的书法好与郭沫若那些呢?

一是传统书法的继承上,非常明显,郭沫若的书法,其点画线条,大多找不到师承关系,至少翰墨书道看不出来,而启功的书法则不然,几乎是真草隶篆,诸体诸家书法的基本特征都能从启功书法中找到痕迹 。所以郭沫若书法的点画线条几乎是自己造的,不过由于郭沫若的文化修养的基础,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写书法,也是能够高人一筹的,所以才有郭沫若的书法之说。从“荣宝斋”题字就可以看出,其点画造型和历史上经典书法点画造型比较,并不规范,用笔节奏也不同。可以说其用笔未必是按照书法的那种起转承合,提按顿挫去书写的,而是生硬的书写,不去刻意与书法标准运笔的书写,所以其点画线条造型与传统书法不同,纯属自家之法。

二是字品的高度上,郭沫若不如启功。这主要得益于启功对历代经典书法都有过研究与临摹训练,目前我们就可以看到启功临摹历代书法家作品的临摹作品,如柳公权,苏东坡,米芾,王羲之都可以见到。而郭沫若临摹传统经典书法的信息就没有有有也是与古文字有关的研究。实际上,这样说并不是郭沫若没有向经典无法。郭沫若取法的方法是大约式的印象派,而不是靠精准临摹而得经典书法之法。从文化上看郭沫若和启功,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儒,但其修养不同。启功是唯学文的,因为其是老师。所以启功书法的书品自然要高于郭沫若一筹。

三是书法的现代意识审美上,郭沫若仍然不如启功。启功有黄金分割规律的理论融入书法。在理论上对书法有创新和发展。并形成一套启功书法理论体系。郭沫若的书法就没有自己的自成体系的书法理论。前面说郭沫若的书法有江湖气,原因就在于此。不同点画造型,而但字形结构方面,郭沫若是非常传统的,而启功书法的结体布局有新的创见。启功在书法上的造诣与地位,要高于郭沫若。启功书法有法度,郭沫若书法无传统法度。

看“奇”字竖钩的出钩及其笔法,就可见一斑。虽然说启功书法造诣高超,实际上郭沫若的书法也仍然可以归入一流书法家之中。

书法成书先后?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出现在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有大篆

小篆是秦建立大一统王朝后,统一的文字。

隶书出现在西汉时期

草书诞生于汉代,创兴草书,也成为汉代书法的标志,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魏碑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以碑刻为主,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

楷书的雏形出现在在三国时期。

行书在两晋时期开始盛行,当时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楷书在隋朝正式成型,在唐朝得到飞速发展。

说说你对书法是怎样理解的?

谢谢邀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管堆砌多少辞藻来描述都会显得不够分量,“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样的比喻也显得有些苍白。我们可以这样说:从书法源头开始,就一直贯穿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

如果一定要比较,我觉得首先应该把书法称为最高深、却贴近人生活的哲学。书法代表中国人的哲学活动从思维世界回归到实际世界的第一境,它还代表摆脱此实际世界的最后一境。李叔同出家后,把音乐、绘画、诗文、戏剧诸艺都弃置,只不废书法,在斋戒期间,以书法为日课。把书法和修行联系起来,则修行不是苦修,仍然有生活,以书法滋润生活,是最减化的、最恬淡的、最纯净的生活。

从甲骨文以来,到王羲之微醺书《兰亭序》,再到颜真卿悲愤书《祭侄文稿》……书法艺术的高峰层峦叠嶂,群星闪耀。如今,喜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爱上书法,情如浓墨,意淡如水。

我们必须承认,书法发展到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实用性已经日渐淡去,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独特的艺术,仍然闪耀在世界各地。中国书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承,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而且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发展、传承的责任。这种遗产的破坏、扭曲、损害与灭绝,不仅仅是对一国文化的伤害,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这种文化遗产一旦濒危,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甚至受到来自全世界的批评、指责、声讨等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荣誉称号,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一把双刃剑,是荣誉和责任并存的文化身份。

《人民日报》上刊载过一篇文章,关于当前书法的现状有着很好地解析,其中有一段文字很值得大家借鉴:

那些急于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人们,往往对中国书法不能轻易地在中西之间广泛交流交往而自卑、自责,甚至自嘲自贱。窃以为,这一点恰恰是中国书法最可贵的文化品质和品性,是中国书法特立独行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书法将来为中国文化争得最大荣誉和最广泛尊崇的文化个性。这也是中国书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后申遗时代最应该坚守的文化特质。中国书法的文化光荣不仅在于它几千年的文明史,更在于它今后几百年几千年对全世界的文化吸引力、征服力。

所以,中国书法在后申遗时代的发展路径,并不是屈尊低就外人的好奇和满足这种好奇的粗糙粗鄙的书写与书写表演,而是坚守它的文化个性,保持它的文化尊贵与高贵品性,维护它的文化神圣神奇神秘和博大精深。

为什么他们不能参与到汉字融入logo融入设计的工作中来?

书法好的人分几种,其中书法家和画家、雕刻家一样是算在艺术家这个范畴里的。至于书法爱好者,他们也自以为是艺术家。这个群体和设计师本来就不是一类人。我以前尝试过和几个书法家合作。后来发觉他们练字多年,脑子里条条框框太多。而Logo设计的主题却是千变万化的,你跟他讲变化他给你说规矩,最后只有自己拿笔上阵。

不过还好这个世界上所谓“书法好的人”不仅仅是书法家,还有这么一群靠写字吃饭的人。其中有一个很牛逼的人写的中文Logo你一定是见过的。

如果你不算太老的话这三个电影至少海报应该是见过的。它们的作者都是同一个人,叫冯兆华,又名华戈。

80年代的香港还没有电脑制牌公司,户外大型招贴全靠手写,华戈就是众多手写招牌的写字佬之一,仔细算下来冯先生从入行开始就应该算是广告圈的人才对。

这种招牌在香港称为“白手招牌”,曾经也算是香港重要的城市名片。其实就是木质或铁质招牌固定在铁杆上涂刷白油漆,待干后再由写字工手工写上品牌Logo和一些宣传语。不过香港的招牌或许是城市规划的原因横挂在整条街上空,危险程度比贴楼招牌更甚。当年的华戈就是靠这种招牌来练手的。据传当年他常常独自站在七八楼的高度,手扶棚架挥毫。因为招牌文字太大,为了斟酌比例经常需要身体后仰。楼底下一帮闲汉围观他写字,写完一个,大家拍手叫好。他一路从上写到下,干完活就收钱。

富临皇宫、帆布店黄铭记、英华书院等的招牌都是他的手书,写得多了,华戈也就总结出一些经验:酒店就要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学校就要敦厚一些,四平八正;武馆则要感觉拔刀相见;幼稚园就要Q一点。

因为价格便宜水平又高,业务不断的华戈在钵兰街赁了一家档口做起了专职写字佬。香港地方不大,有本事的人自然容易出头。写得一手好字的华戈很快就被洪金宝相中委托他去片场写诸如招牌酒幡之类的道具。

写道具,因为涉及多个行业,对华戈的历史知识要求很高。香港流行北魏体,而上海则更西式一些,融合了仿宋体。一条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招牌,还有店铺里的用品,华戈需要写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要多涉猎不同文化,字体风格多变,才能写满一条街还不让观众看出来是一个人写的。”

道具写得久了,终于有人请他设计电影Logo,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华戈写过的电影片名已不下60部。他写电影Logo有个规矩,就是要先了解电影的内容梗概。

《食神》,“要有炒饭、有锅气的感觉;《倩女幽魂》,要写出非常哀怨的感觉;而《半生缘》的感情绕来绕去,要写出像梦又像花、糊里糊涂的感觉。《叶问》与《叶问前传》也不同,前者要写得劲道,后者则要内敛,因为前传中叶问尚未出名。还有《魔警》,并不是说警察是魔鬼,而是这个警察又多重性格,“魔警”二字要体现出这一点,但又不能把字写得面目狰狞。

因为对文字情感的精准把握,华戈为电影设计文字Logo基本上都只出一稿。行内人遂称“有華戈,冇奔波”亦有剧组因为档期不合或资方原因另觅书法家。但导演却不收货,最终只能再联系华戈安排时间重写。

书法家这种人大多数研习前人的成果,更在意书法的深度。类似华戈这样的写字佬交钱办事,委托方多种多样,更在意书法的广度。所以你所谓“书法好的人”如果是指的书法家,那自然只有风格和甲方要求相符才有人愿意委托。如果说的是善于写字的设计师,那么将汉字融入设计融入Logo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