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张黑女碑_同时学习颜体和褚体有冲突吗

爱字体2023-08-09字体百科4
本文目录张黑女碑,同时学习颜体和褚体有冲突吗?有什么比较好看的楷书字帖?大楷中楷和小楷的区别有哪些?书法拓片值钱吗?孙伯翔的书法该怎么评价?张黑女碑,同时学习颜体和褚体有冲突吗?感谢邀请~回答之前,先
本文目录

张黑女碑,同时学习颜体和褚体有冲突吗?

感谢邀请~

张黑女碑_同时学习颜体和褚体有冲突吗

回答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能同时住在北京和上海吗?北京文化氛围浓厚,上海是中国时尚之都,二者有不同生活环境和随时形成的生活习惯,那么请问,你能同时生活在两个城市吗?

不管颜体还是褚体,先专后博

同样的道理,褚遂良书法,瘦硬挺劲,中宫收紧,引领妍媚多姿,疏朗宽绰和刚柔并济的新书风,和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开启了初唐楷书之盛。

颜真卿书法的主要特征是雄健而外拓,创造出盛唐浑厚丰腴的书法新风,后人将颜真卿的书法、杜甫的诗句和韩愈的文章,并称为“唐代文化三绝”。

二者的书法,无论从“筋骨肉”和“精气神”相比都是差异非常明显的,同时临写学习,肯定会有冲突。黄庭坚就曾经说过:“肥字要有骨,瘦字要有肉”,如果同时学,可能会出现肥瘦皆病的结果。

白蕉先生认为进入临帖前,选帖最为关键,好比婚姻一样,相当于人生大事,一旦选择好了,就要跟定这个老师,先专后博,这也是基本功中最主要的。眼中、笔底专心一家,不要接触别一家,甚至周围环境都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而白蕉先生自己也确实这样实践的,他早年临写的欧阳询《九成宫》和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对着阳光,可以和原帖完全重合,可见先专后博,用功之深。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颜体和褚体的区别:田舍翁和厚皮儿馒头

李后主讥讽颜真卿的书法为“田舍翁”,大意是说他的字地主范儿十足,不够贵气。米芾也嘲笑那些没有掌握颜体真髓的人,写出的字都是“厚皮儿馒头”。

书法史上,但凡对颜真卿有贬低之词的,也无非聚焦于这两点,赵孟坚就说:颜真卿的书法流俗且弊寒,明人孙金广在《书画跋》里也说他“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吏家鼻祖”,然而就是这样评述的种种地位卑微,不够贵气,仍阻挡不了颜体的混劲和风神。

颜真卿幼时受家学影响,非常注重文字的规范,受褚遂良时风影响,可以说褚遂良是他的老师。之后,颜真卿又师从张旭,尽得其楷书笔法,有意思的是,同时期的怀素,吸收了张旭的草书笔法,也自成一家,宋人董逌认为:“鲁公受法得尽于楷,怀素受法得尽于草”。颜真卿存世的楷书作品,风格也是变化很大的。

颜真卿书法中有篆籀气,楷书结体中常常参有篆书结体,而且不使巧劲,不求妍媚,也不趋于简便,独守拙气。颜真卿一生仕途起伏,被贬谪近十年后又升迁,最后以忠骨报国,为人尽忠职守,正气凛然,天性如此,他的书法也自然刚劲独立,因为整体结字非常端庄,初见颜体的人有些难以入帖,然而越看越是可爱敦厚,后世也广为取法流传。

到了《祭侄文稿》,情绪注入笔端,收放顿挫激昂,能感受到行笔速度极快,下笔也是狠重猛烈,为书法史留下“天下第二行书”的千古绝唱。

到了《争座位帖》,虽然也有雄奇丰润韵致,也增加了流美飘逸之感,意趣横生。

单纯看颜体,已经有了如此多的变化,我们再看看褚体。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关于褚遂良书体的评价,有一句较为经典的,来自唐太宗:“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而这位鲠亮忠臣,因为耿直进谏阻止武则天立后,卒死于贬谪之路上。

褚遂良的书法,早年受到父辈友人欧阳询影响,之后从师虞世南,在博览王羲之书法后,又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开创了初唐妍媚多姿,刚柔相济的新书风,这样当时以欧阳询瘦硬为主的书体风格为之改观。

比较成熟的褚体风格代表,是《雁塔圣教序》,结构舒朗开阔,字体的姿态正应了太宗那句话,像飞鸟一样空灵婀娜,但又有静气。线条轻重变化多端,及有弹性。后世学褚遂良书体的人极多,从显庆到开元的各个碑志,十之八九都是褚体风格,颜真卿、柳公权都受其影响。

米芾称颂褚遂良的字迹“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可见褚遂良的字体结构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魅力,与颜真卿雄健沉稳的书体风格相比,褚体是跳跃、灵动、张弛有度的,而这种美感,同样多来自对二王书体的研究。

以《雁塔圣教序》为例,用笔精致,细的笔画挺拔凝练且坚实,起笔的藏露,角度和方向都有不同,点画中段提笔,提中有按,中段不虚空,细也能力透纸背,能压得结实。

起笔处的扭动感,一般出现在封口字的左边一竖,这也是褚遂良楷书的标示用笔。

撇捺的动作,不管是顺势出锋还是回锋收笔,都交代到位,点画更是饱满圆润,各有各的姿态。

《倪宽赞》的用笔相比《阴符经》更加内敛,隐去锋芒,含蓄其中,粗细对比悬殊,临帖时需要注意,才能写出字的层次和节奏感。也正因为细的笔画,褚遂良被人诟病为“笔似清劲,实则细弱”,而当我们临写时,才能更多地体会其中精妙的用笔,如同与一位清净绝尘的高士对谈,这样的褚遂良,也许才是他的真正风骨,如果不能遇到理解他的人,徒有“自加怜爱”罢了。

回到最开始的疑问,同时学习颜体和褚体真的会有冲突,就好像你一个人,不能同时出现在北京和上海一样,不仅仅是距离的差异,还有一个空间环境的适应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北京住一段,上海再住一段呀,先专后博,先稳扎稳打,将一个字帖研究临摹透彻,再进行下一个,才能打好基本功。

好了,今天的回答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请多多关注“国教童蒙学堂”,下次问题再见哦~

有什么比较好看的楷书字帖?

一、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楷书的概念,什么是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正书,过去人们一提楷书就会想到颜、柳、欧、赵,中国书法家协会将楷书、篆书、隶书均纳入正书的范围,为什么?因为都是比较规范的字体,不仅适合于初学,而且容易锻炼笔法,如此分类有它的科学性。

二、唐楷的局限性。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练习书法要从唐楷开始,而且必须学习颜、柳、欧、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书法的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认为从唐楷入手开始练习书法,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唐楷是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书体,“唐尚法”,唐楷法度森严,技法要求高,不容易临习,而且容易使初学者产生挫败感,所以初学书法不提倡临唐楷,特别是成年人更是如此。初学书法,如果从篆书或者隶书开始练,反而更容易入手,即使临得不像,有时也会别有情趣,而且更接近书法的源头,因为从书法诞生以来先有甲骨文后来产生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楷书是书法进入成熟阶段产生的书体,因此技法要求严苛,不容易掌握。

三从头开始练字,应该如何选帖。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喜欢的字体去选字帖,至于好看不好看,要看个人的喜好,比如,有人喜欢吃甜,有人喜欢吃辣,有人看着篆书好看,有人看着隶书好看,有人看着颜体好看,等等,审美因人而异。在此推荐几种字帖,供您参考,您可以到书店或网上看看自己喜欢哪一种字帖,然后决定从哪种字体练起,一旦选好字帖,就不要随意变换,深入临帖,从形似到神似,然后再考虑换帖,不能今天练篆书,明天练隶书,后天练楷书,要坚持临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篆书推荐杨沂孙或王福庵的《说文部首》;

隶书推荐《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和《史晨碑》;

楷书推荐颜真卿的《勤礼碑》;

柳公权的《玄秘塔》和《神策军碑》;

欧阳询的《九成宫碑》;

赵孟頫的《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碑》。

成年人学习书法,笔者更提倡从赵孟頫的楷书入手,上手快,转换书体好转换,被戏称为成年人学习书法的速成神器。

一点浅见,供您参考。

大楷中楷和小楷的区别有哪些?

小楷、中楷、大楷几种楷书是按照字的大小来界定的。

一、小楷。从古人墨迹来看,小楷基本是长度在1.5厘米以下的楷书。如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唐代的《灵飞经》。唐以前能生产的纸比较小,而且多数只是用于写信札或抄书,所以写的字都比较小,就是小楷。

《乐毅论》

《洛神赋》

《灵飞经》

二、中楷。这个基本是大小在1.5厘米到3厘米之间的字。最典型的就是唐代人写在碑石上的那些名帖,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

《九成宫醴泉铭》

《多宝塔碑》

《玄秘塔碑》

三、大楷。这个基本是指长度在3到5厘米之间的字。大楷在古代没那么多,比较典型的就是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的《神策军碑》。

《颜勤礼碑》

《神策军碑》

另外,比大楷更大的字,一般就被称为榜书了。

所以,其实分辨出来很简单。1.5厘米以下的楷书为小楷,1.5厘米到3厘米的楷书为中楷,3厘米到5厘米的楷书为大楷。

书法拓片值钱吗?

也要分先后时期。总体来说,物以稀为贵。

比如,《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虽为清拓,但原石已佚,仅剩孤本,尤其珍贵。(见下图)

虽然汉唐碑刻众多,但不同时期的版本流传也很多,随着碑刻的保存程度和石况,流传下来的拓本质量也存在良莠不齐。当然,拓本精良完整的也确实珍贵,在以一石化身千万的情况之下,也导致市面上的版本质量出现偏差,有好有坏。总体来说,时代越久远的碑刻拓本存在价值高低的问题,后人常见有评价不一,在拍卖时,故未必有像明清时期出土时间虽晚但为孤本的值钱高。

前面说的像《董美人墓志》为隋代墓志,书风秀美平和,体势平阔,加上拓制精良,拓工采用擦拓的技艺,虽以淡墨成本,可笔画字口清晰,远不像唐代《九成宫礼泉铭》中的清拓本那样变的越来越细(见下图)。

《张黑女墓志》也是如此,虽为魏碑,到书风到底内敛秀美,一反魏碑中常见的骨力劲翘,以温和含蓄出之,洵为时代精品,所以就算是清代何绍基的剪裱本亦弥足珍贵,更何况原石已佚,声名更著,也是任何讲此时期的书法史绕不来的作品。

如以《九成宫礼泉铭》为例,可能宋拓名端方本和明拓李褀本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至于其他后世拓本,除了研究学者,普通大众恐怕也难以知道。但碑石拓片孤本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珍贵的价值,也仅且的影响到人们对碑石的直观认识性。

所以,物以稀为贵的同时,也反映出数量多少和品质的好坏是会决定一件拓本值不值钱的基本两个要素。

孙伯翔的书法该怎么评价?

孙伯翔可以说是现代学习魏碑书法最智慧者最善于临摹学习和变化出新者。,也是最有成效的魏碑楷书大家,实际上所其是魏碑大师,似乎也不为过。现代老字号的魏碑大家就是孙伯翔,青年一代中最出色的要属李松。

孙伯翔的魏碑是出于经典魏碑而又不拘泥古代魏碑,法度谨严,笔笔来于经典魏碑书法,但到了孙伯翔手中,那种大刀阔斧,刀劈斧砍的用笔技法下写出了别有一番天地。孙伯翔他自己说,魏碑书法就是要写出那种刀劈斧砍,钢铸铁打的感觉。我们欣赏他的书法确实有这样一种感觉。在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潇散,但散而不离,整幅作品中,疏处间不容针,密处繁星闪烁,气脉畅达。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李松的魏碑书法比较一下就非常明显,李松采取了字內密结章法疏的处理,而孙伯翔却是疏结,章法也疏,这些非常高超的娴熟的技巧,否则,作品就有可能散乱一堆。孙伯翔在大疏小密的把握的度上,可以恰到好处。增一分则散乱,减一份则气闭,难见空灵之韵致。

这几则联语则表达了孙伯翔楷书的风格趋向和精气神韵。孙伯翔的楷书可以说已经到了人书俱老,技法炉火纯青,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的随意境界。也说明孙伯翔在魏碑书法是所下的功夫不是我们所能够做得到的。否则也不可写出如此大拙之外表却隐藏的大巧的精妙绝伦的魏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