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盛大开业_老百姓能否挽回损失

爱字体2023-08-04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盛大开业,老百姓能否挽回损失?盛大开业,老百姓能否挽回损失?真是应了那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何直到事发才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事实上监管部门对于盛大金禧的处罚和风险揭示就从未停止过,但
本文目录

盛大开业,老百姓能否挽回损失?

真是应了那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何直到事发才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事实上监管部门对于盛大金禧的处罚和风险揭示就从未停止过,但高回报还是战胜了理性。

盛大开业_老百姓能否挽回损失

登门要求兑付的客户

盛大金禧实控人盘继彪失联,留下194亿未兑付本息,以及14万客户

事情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当时就有人爆料在盛大金禧的投资本息无法兑付。但该爆料没有形成“气候”,直到本月,仍有新的《权益确认书》在签订。

权益确认书

涉事公司是一家名为湖南盛大金禧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金融服务中介公司,这家公司创立于2011年,实控人是盘继彪,占股95%,负责业务的全面发展和公司日常管理。

提到盘继彪,从现在的结局来看,他不仅是一位连续创业者,而且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这个人头脑不简单,1998年年仅25岁的盘继彪就涉足金融业,从老家湖南永州市来到开放前沿广州市,创办了信用担保公司。在90年代那个环境下,恐怕很多人还无法理解“信用”、“担保”究竟是个啥。

再者,之所以说此人反侦察能力极强,在于刚出现兑付困难的时候,他丝毫不慌,甚至可以说心态极好,先是在11月1日公司大会上表示自己绝对不会跑路,甚至主动邀请监管部门介入监督。说完这话,11月4日就打着去云南“找钱”的幌子逃之夭夭了,到11月11日彻底失联。现在看来,这一切安排和形成,恐怕是他早就酝酿好的。

实控人盘继彪

除了发达的头脑和超强的反侦察能力,此人还极为善于包装自己和公司:

除了对自己的包装,比如盛大金禧会议室中陈列的他的形象中,头衔众多,例如盛大金禧创始人、董事长、金禧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盛大金禧金融商学院院长、法学博士、慈善协会副会长等等10余个头衔和称号。

盘继彪的宣传海报

另外,为了取得客户的信任,一家金融服务中介公司被他包装成了很有实力的样子,总部坐落在金色地标大厦28层-38层就不提了,办公区宽敞明亮;他还在2019年买下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标准资源控股”,并将其更名为金禧国际,自己出任董事局主席,并对外宣称拿到了6个香港证监颁发的金融牌照。

如果说对自己和公司的用心包装很难让客户起疑,那么高出银行定期存款几倍的投资收益率,就很有问题了:

从几份《权益确认书》来看,年化收益率高达13.2%,这还是今年的年化水平,前几年能高到14.4%,甚至16%。

16%是什么概念,投资1万元,年底分红1600元,而1年期银行定存利率不过才2.25%,足足是银行同期定存利率的7倍有余,这是妥妥的高息诱惑。

此外,业务员向客户推介的投资项目中,全部都是热门板块,比如传统的煤层气、天然矿砂项目,也有新兴的大医疗、大健康、光伏发电等项目。反正是哪个板块热,就推荐哪个板块,客户真正去实地了解过项目吗?不见得。

看到这里,但凡有点风险辨别的意识,在看到实控人众多头衔和称号、装修富丽堂皇的办公区域、年化超10%的高回报率、若有若无的投资项目之后,想必很多人都会拒绝投资,毕竟其中的“水分”太大了。

盘继彪“失联”

然而,击鼓传花的游戏,很多人觉得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自己不会是“掉棒”的那一个,然而事实证明,现实是残酷的。

实控人盘继彪失联之后,有些公司员工已经不知去向,众多前来要求兑付的客户纷纷吃了闭门羹、空手而归。

留下的一部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涉及金额和涉及客户数量进行了粗略梳理,统计结果是涉及未兑付本息194亿、涉及客户14万人。

不要对以上两个数字感到诧异,毕竟这是一家开了11年的金融公司,毕竟公司立足于永州,辐射全国,在湖南、广东、湖北、江西、云南等省份开立了140家子公司,全面开展业务。

盛大金禧大厦

而在波及的客户中,除了业务员陌拜而来的客户,还有一些是业务员自己,以及发展来的熟人客户,比如亲戚、朋友、同事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盛大金禧,仅仅是一家金融服务中介公司而已,从来就没有取得过金融相关牌照,所谓的香港6张金融牌照,大概率也是虚构出来的。

也就是说,盛大金禧开展金融服务中介业务无可厚非,但如果吸收公众存款或者从社会面集资,那就超出业务范围了。

盘继彪和他的盛大金禧应该深知这个道理,为了风险规避,吸收来的投融资,基本上都会先转到业务员的私人账户,然后再转入公户。其实如果客户早注意到这个细节,恐怕也就不会出现如今的被动局面。

焦急的投资客户

除此之外,相关监管部门对盛大金禧进行了多次风险揭示,还屡次对虚假投融资广告进行了行政处罚和罚款,可客户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亦或是在高息诱惑面前选择性的忽略了。

算下来,实控人盘继彪已经失联10天了,关于他现在究竟身处何地,谁也说不清楚,徒留10余万内心焦急的投资客户。

盛大金禧盘继彪失联,客户的损失还能挽回吗?

盘继彪失联之后,好在省市两级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公安机关一并参与调查,初步围绕以涉嫌“非法集资”展开工作,客户可以到当地派出所登记相关信息。

工作专班成立

所谓非法集资,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事后会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认定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是属于集资诈骗。

对于以上罪名中的任何一个,公司和实控人、公司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都适用。

具体来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本质上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只不过没有吸收公众存款的权限或者相关金融牌照。而集资诈骗,则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采用的是诈骗手法。

具体到该案,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是集资诈骗的一个最重要的点在于,所谓的底部挂钩项目,是否是盘继彪或者盛大金禧虚构出来的,如果是虚构,那么构成集资诈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从处罚和量刑标准上来看,集资诈骗较“非吸”更为严重一些,后者对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的最高量刑标准是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而前者则是最高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的处罚。

究竟如何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对于客户最为关心的能否挽回损失的问题,只能说工作专班会尽力,但结合以往类似案例,100%挽回损失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事发后,盛大金禧称“将对公司资产、项目方资产、关联公司实际控制的资产保全处置,用于逐步清偿”,看上去“完美”,但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一是盛大金禧是中介公司,这样的公司往往没有太多的资产,多是轻资产化运营,想要用公司及关联公司的资产来清偿,恐怕很难覆盖194亿本息;

二是所谓的“项目方资产”,假设项目确实存在,尚且能弥补一部分,但谁又能保证所谓的项目不是虚构出来的呢?

三是这个案例带有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的色彩,模式是用后者的投资款支付前者的投资本息,这种模式循环下去的结果就是资金链条断裂、资不抵债,越往后的投资者,本息越难得以保证;

四是诉诸以往类似案例,吸纳来的投融资款,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实控人或者公司高管挥霍一空了,比如买豪宅豪车、旅游支出、高档场所高消费等。

综上四个方面,挽回全部损失的可能性不大,最终结果可能是按照现有公司资产,在保全、拍卖、变现之后,按比例兑付给客户,剩余无法兑付的部分,随着公司的破产,债权债务无力承担而一并消失了。

兑付难

当然,也不排除挽回全部损失的可能性,但概率极低,这就要看工作专班对盛大金禧和实控人盘继彪的个人资产的掌控和挖掘了,不排除“资能抵债”的情况。

但退一步讲,即便能全部挽回损失,这也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毕竟需要走会计核算、调查、定性、司法拍卖等几个程序,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

其实这件事本可以避免,倘若客户在面对高收益许诺的时候能打一个问号,时刻提醒自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绝对不会出现近200亿本息无法兑付的情况,怪只怪投融资知识匮乏,更怪自己经不起高息诱惑。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时刻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拒绝高息诱惑,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