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涟漪波_人类首次探测到黑洞碰撞产生的空联是

爱字体2023-05-14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涟漪波,人类首次探测到黑洞碰撞产生的空联是?水起的涟漪为什么会消失?科学家验证的引力波会不会是一个叠加波?水涟漪什么意思?如何直观地说明引力波是什么?涟漪波,人类首次探测到黑洞碰撞产生的空联是
本文目录

涟漪波,人类首次探测到黑洞碰撞产生的空联是?

美国当地时间2月11日上午10点30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将携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和LIGO科学合作组织(LSC)的专家向全世界宣布,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其波源来自13亿光年之外的遥远宇宙空间,由两个黑洞碰撞并合所引发,这显然是在宇宙尺度上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进行检测与判断的一个重要实验。

涟漪波_人类首次探测到黑洞碰撞产生的空联是

水起的涟漪为什么会消失?

水滴接触水面撞击其他水分子,导致水分子的的上下运动,形成简皆震动,一直像外传播出去。

由于简皆震动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像弹簧震子一样能持续一会,直到能量损耗完毕。

质点的震动方向是上下垂直的,只有这样的运动才能是简皆震动,持续下来,其他方向的震动如形成水流,不同方向运动能量互相抵消,使得只有垂固直方向的质点震动能够存活一段时间,其他的,行不成这种稳定的震动,也就是说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符合这种转化的部分能量形成了这种波,最后消失。

科学家验证的引力波会不会是一个叠加波?

第三十一章:深度剖析引力,引力波,引力场的本质及四种基本力的统一概述

我要写什么,我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一看这一章的题目就很吓人。两个关键点:1、引力与其他基本力的关系,这里选择了电磁力作为突破口。2、四种基本的力统一说明。

再者在我的书《变化》中其实宏观的,尤其对相对论的理解要比量子力学的理解多的多。所以我有必要不断增加对量子力学的说明。来佐证我一直反复强调的观点——爱氏广义相对论可以和其他三种基本力融洽!

所以我们要讨论的点非常多,牵涉的面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广,这就是这个题目吓人的原因。如果仅仅是题目吓人,那也好啊。题目背后的东西是让我们人类绞尽脑汁都头疼的问题。一起来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当然我们要讨论这一章的课题,是依据前面的知识理论支撑的。首先从哲学上,从一开始我就说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那么作为宇宙的四种基本力,怎么可能没有相互联系呢?不融洽呢?

可是为什么我们失败了那么多次,没有成功的统一四种基本力。我要说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为下一次成功做铺垫。铺垫多了,新的条件出现了,新的想法出现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时空是时间,物质,空间一体化组合。且引力的本源就是时空!也就是说引力是时空性质。

那么据此就很明显了,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中最根本的是引力!

之前所有的理论都不曾论述四种基本力谁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也就是说在我的理论中引力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力。

除了引力,其他三种力都已经被统一在规范场论理论内了。但其实引力在量子领域依然对粒子是有作用的。只是我们通常在量子力学范围内认为这种引力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忽略不计。

我认为这种忽略不计是不严谨的。而且认为宇称不守恒,不确定性原理,自发性破缺等都与引力是有关系的。引力扮演了一种“扰动”的角色。

这就是说明了引力是宇宙中根本性的力,是一种时空性质。还有比这个更广的力吗?没有! 也就是是其他三种力在时空范畴内,而时空性质的根本体现就是引力。

从哲学角度来说,在处理各种力的关系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要以引力为主要矛盾来分析各种现象和状态。另外三种力作为次要矛盾来考虑。

从最新的研究作为切入点开始。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引力波,引力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关于引力波的图片说明。图片是我在百度百科找到的,非常详细,是一张长图。但在word不知道怎么全部显示。

通过图片我们知道了,引力波是一中时空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在1916年 ,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存在是广义相对论洛伦兹不变性的结果,因为它引入了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有限的概念,即光速。

相比之下,引力波不能够存在于牛顿的经典引力理论当中,因为牛顿的经典理论假设物质的相互作用传播是速度无限的。

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已经首次探测到了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合作组宣布:2015年12月26日03:38:53 (UTC),位于美国汉福德区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的两台引力波探测器同时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这是继 LIGO 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之后,人类探测到的第二个引力波信号。

为了详细让大家了解我后面要给大家讲述的理论,就有必要对引力波的具体探测工作有了解。我们以上图中刘博洋博士的论述来作文字展示。

两个质量分别是26和39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互相旋转,最后合并。黑洞合并产生了非常大的碰撞,所以我们遥远的地球观察到了引力波。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两个黑洞的引力波频率从30Hz开始,这在引力波天文学中是比较低的频段,但这意味着黑洞是15Hz轨道频率。再具体点就是这两个黑洞分别是30和36太阳质量。每个半径大概是100公里左右,距离是1000公里左右。每秒种互相转15圈。

第二个阶段:到两个黑洞合并的时候,引力波频率达到100Hz,轨道频率50Hz,就是每秒转50圈。这个时候两个黑洞已经快成一体了,两个黑洞“中心”的距离大概是200公里。

第三个阶段:这个合并的黑洞继续扭曲震荡,形成一个新的,旋转的黑洞。这个黑洞的质量是63个太阳质量。其中有三个左右的太阳质量在碰撞中消失,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外扩散!

再回到我的引力的本源理论——引力是时空性质。时空是能量的时空。所以在没有大质量天体扰动的情况下,时空涟漪是很难被探测到的。虽然我们就处于在时空中。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感觉。

在这里再次强调引力不是时空弯曲产生的,引力是时空性质——是时空产生引力!

弯曲是假象。因为时空背影是弯曲的,引力可以使得时空弯曲!但不是时空弯曲产生了引力!是时空能量,是时空产生了引力!这就是为什么只要是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引力。因为引力就是一种时空性质,任何有质量的物体无法脱离这样的时空法则。从宏观到量子层面都是这样的。

所以就很明显了,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那么什么是引力场? 时空就是引力场,很显然这样的引力场是全域场。这和现有的引力场定义有根本区别。

其实不难理解,引力是时空性质,引力场自然也是时空性质。它们的区别就是时空在线,面,体的不同表现,但都是出于同一时空性质!

所以引力场的定义就是:引力场是一种全域性的时空性质,其场强度和能量物质分布及运动速度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全域性,物质能量分布,运动速度,正比关系。

所谓全域性是指从理论上来讲引力场是整个时空的性质,那么它的广度就是时空所在处必然存在引力场。

物质能量分布该怎么理解,在整个时空中物质能量的分布是不均的,引力场强度自然就是不同的。虽然是理论上是全域性的场,也就是弥漫整个宇宙。但是从微分思维出发,由于这种的物质能量的不均性,我们可以把全域场划分为N个局域场。

但要清楚这种划分是人为的,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引力理论而设想的。

那么局域场与局域场之间的关系是咋样的?很明显是与物质能量的分布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再这里提醒大家,引力和引力场作用的传递速度都是光速。这个已经在前面章节中论述过了。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在引力场的定义的中加入“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这样的描述,而在局部引力场中就加入了这样的描述。 我上面说了,引力场应该是全域场,是一种时空性质,。只有当你去测量具体物体,具体天体,具体星团的引力的时候,可以区分他们的距离——即物体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至少有A和B两个质点。

这样我们把牛顿引力定理就引了出来: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数学公式表述为:F= GMm/ r^2。G为引力常数,等于G=6.67×10⁻¹¹ N·m²/kg²。

显然牛顿的理论是一种“静态”引力理论,是一种绝对时空理论。爱氏的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动态”的引力理论,是一种相对时空理论。这是爱氏先进的地方。

也就是说牛顿的引力理论有局限性,不适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因为相对论效应,高度运动的物体质量会增大。如果牛顿认为质量是不因运动速度变化的,那么自然就不会认识到这点。

这也是我为什么重新定义质量。就是将质量回归能量的本质。然后用能量来定义质量。即:质量是物体在相对时空中的一种物理属性,物体所蕴含能量的多少是物体质量的量度。

这样就把质量始终放在相对论时空下的质量了。 那么牛顿万有引力定理错误了吗? 其实不能说错误了,是不够究竟,和不准确。这在人类认识宇宙世界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

引力场,引力的本源都是时空。引力波就是时空的涟漪。在这里要提出电磁波的概念。引力波和电磁波是不同的。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电磁波是电磁场产生的。他们的关系我们会在后面详细剖析和论述。

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引力场,引力,引力波的本源都搞清楚了。那么我们问了:引力子存在吗??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引力波被探测到的过程。黑洞在合并的过程会损失若干个太阳质量,这些太阳质量以能量的形式震荡开来,被我们检测到,即引力波。

就是说时空也是能量时空,引力和引力场的本源就是能量时空。它是一种时空性质。引力波就是时空的巨大变化引起的,不像电磁波那样。

引力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也就是说引力波的传递不需要介质。时空是一种能量时空,能量的传递不需要介质,这就是为什么引力和引力波的传递不需要介质。但它们传播的速度是光速,不是超光速!

否则一个反问就把我们自己困住了,这个反问是:如果引力,引力波的传播是超距作用,也就是说传播不需要任何时间,那么人类还可以检测到引力波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引力,引力波,引力场的本源都回归于能量时空,那么所谓的引力子就是能量的最小单位——能量子。

那么最小单位的能量是什么,存在吗?就目前的研究是不存在的!就是说没有最小能量单位的说法,没有这个定义!

所以说引力子这个东西的探究需要谨慎,极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引力是时空性质。时空是能量时空,所有的一切都是构成能量时空的物质。

也就是说所有的量子力学体系下的粒子也属于能量。那么如此,爱氏的广义相对论更应该可以与其他三种基本力融洽。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能量场论。” 这个我们还要再下一章详细讲。

最后再给大家强调这样一点,其实既然所有的物质东西都是能量。那么其实统一理论的现有描述已经出来了。那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

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达,如下文:

1、保守力学系统

在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能量表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能量守恒具体表达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2、热力学系统

能量表达为内能,热量和功,能量守恒的表达形式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表达式为Q=△U+W.

2、相对论理论

在相对论里,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变。计及质量改变带来能量变化,能量守恒定律依然成立。历史上也称这种情况下的能量守恒定律为质能守恒定律。

4、流体力学

在流体力学中有一种边界层表面效应,又称"伯努利效应“。是指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伯努利效应是流体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伯努利因发现这一现象并成功解释它而创立的流体力学。

5、电磁学

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这种阻碍的结果就使得电磁感应的过程中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感应电流形成回路,再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也就是说,楞次定律所揭示的感应电流与原磁场的关系本质仍然是能量转化的关系,即能量守恒定律。

6、化学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7、经典力学

诺特定理把对称性跟守恒量联系起来了,非常有用。是指对于力学体系的每一个连续的对称变换,都有一个守恒量与之对应。对称变换是力学体系在某种变换下不变。

表述:对于每个局部作用下的可微对称性,存在一个对应的守恒流。

上述命题中的“对称性”一词精确一点来说是指物理定律在满足某种技术要求的一维李群作用下所满足的协变性。物理量的守恒定律通常用连续性方程表达。

定理的形式化命题仅从不变性条件就导出和一个守恒的物理量相应的流的表达式。该守恒量称为诺特荷,而该流称为诺特流。诺特流至多相差一个无散度向量场。

诺特定理对于所有基于作用量原理的物理定律是成立。它得名于20世纪初的数学家埃米·诺特。诺特定理和量子力学深刻相关,因为它仅用经典力学的原理就可以认出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相关的物理量(譬如位置和动量).

所以看了上面的表述,大家知道其实在宏观上能量守恒是一个常识性定律。回归量子层面,也应该这样的。我们只是需要建立一个不守恒下的“守恒万有场理论”,即把爱氏的广义相对论,也纳入到规范场论中来。该处的“不守恒”指的是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

而且绝对零度不可达到,就说明一切物体具有能量!这一点知识所深刻表达的内容是引力是永恒存在的,时空是永恒存在的。所以爱氏和霍金的宇宙有限论是不可靠的。

同样这个观点,我在反对韦尔兰德熵引力假说中提到过。这也是一个绝对的理论。

最后的结尾语是——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好好活着,好好期待!

本文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物理宇宙科普书籍《变化》第三十一章

水涟漪什么意思?

漪:水面徽波。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文选晋左太冲(思)吴都赋:“剖巨蚌于回渊,濯明月于涟漪。”

1.被风吹起的水面的波纹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2.在平静水面上,微风吹来激起的细浪

经常用来形容心理细微的活动...

比如被某件小事激起心中的涟漪..

涟漪,就是水面被风吹起来的皱纹、波纹。

只能说“心里泛起一片涟漪”。

如何直观地说明引力波是什么?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洞见,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他对引力波、时空弯曲、时间膨胀和黑洞的预测令人兴奋。

爱因斯坦认为,质量在四维时空中施加了影响。在大质量物体(如太阳或黑洞)影响下时空会发生弯曲。著名的引力场方程用数学语言的表达是,等号左边部分揭示了时空弯曲,右边部分描述了物质的分布。物理学家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解释为:“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而引力波就是时空弯曲的传递现象。

一、引力波是如何被提出来的?

爱因斯坦设想,引力源自空间弯曲。当受到引力作用的物体改变自己的形状时,它们会在空间中激起涟漪。当这些涟漪经过地球时,我们的局部空间就会随之发生波状“抖动”:被拉伸或挤压。但这种效应非常微弱,原因是引力是一个弱作用力。

日常生活中的引力拉伸程度很微小,如果我们看到两辆汽车相向擦肩而过,也会发射出引力波,但仅具有无穷小的能量。即使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或者是两个恒星的相互绕转,它们所发出的引力波都达不到可探测的水平。

1916年6月,爱因斯坦向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P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提交了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是科学史上第一篇预言引力波的著作。

爱因斯坦理论认为,引力波波源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频率和振幅。例如两个非常靠近彼此绕转的黑洞,每秒完成100圈,它们发出的引力波频率是200Hz。对于远离黑洞的观察者而言,每秒有200个波峰经过。由于引力波以光速传递,对应的波长就是1500公里。引力波的振幅是它强度的量度,是时空被拉伸和压缩的程度。振幅大小与观察者至双黑洞的距离成反比,与黑洞的质量和相互绕转的加速度成正比。如果两个黑洞螺旋式相互靠近,引力波的振幅和频率会同时增大。

当时许多科学家并不关注,认为引力波即使存在也微弱到难以探测。天文学家爱丁顿(Arthur Eddington)认为,引力波只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数学上的奇异解,不具有物理意义。

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不久,学界的观点开始有了转变,特别是理论物理学家皮拉尼(Felix Pirani)等人证明引力波携带能量之后。引力波从此进入真实物理现象的范畴,余下的问题便是“捕捉”它们。

应当说明,引力波是“空间密度”涟漪的三维传播,即在空间所有方向上传播,只不过在某个方向上可能比其它方向更强。任何天体对引力波的传递都是透明无阻碍的。

将引力波形象化的直观方法是:引力波的空间密度涟漪,与穿过一块轻轻抖动的果冻极为相似,这里果冻代表空白空间。

二、引力波又如何被探测和证实?

2016年2月11日,美国引力波天文台在华盛顿特区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探测器“捕捉”到了引力波。该引力波来自距我们13亿光年的两个黑洞的碰撞,并被命名为GW150914。LIGO是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教授索恩(Kip Thorne)和他的同事物理学家韦斯(Rainer Weiss)、德雷佛(Ronald Drever)的智慧结晶。

LIGO项目有两台大约相距3000公里远的相似的探测器,一台在华盛顿州的Hanford,另一台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Livingston。它们有极高的灵敏度,时间的测量精度为10^-18秒。被LIGO探测到的首个引力波信号,来自遥远的双黑洞事件。这列波在太空以光速前行,大约在10万年前闯入我们的星系,一边在银河系中朝地球而来,一边向恒星和行星发射微小的信号。

2015年9月14日,世界时间09:50:45,首个引力波到达地球,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地球被这列时空涟漪拉伸和压缩了10^21分之一,大小只有一个质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地球上的一切也随之伸展和收缩。LIGO探测器记录下了这次微小的振动。很快,一切又恢复平静。引力波继续向更远处前行,1.3秒后它经过了月球轨道,几小时内它就离开太阳系,继续扭曲着它前行途中的一切。

这个名叫GW150914的引力波振幅与时间关系图显示,其信号的真实测量值与基于质量分别为36个和29个太阳质量的双黑洞合并的理论“预测”值几乎完美吻合。这听起来像魔法,但却是严谨的科学。LlGO组织解释说,随着双黑洞的靠近,相互绕转速度加快,强大的加速度使引力波振幅增大,轨道周期变短意味着频率变高。最终两个黑洞以极高速度瞬间合并为一个更大的黑洞,大约为太阳质量的62倍,其余3倍太阳质量被转化为时空曲率的能量(E=mc^2),以巨大的引力暴的形式被发射出去。

黑洞使得周围时空弯曲,时空曲率代表了一定的能量。按广义相对论,能量等价于质量,因此能量产生了额外的弯曲。

此后,又有多个引力波被记录下来。例如,第二个引力波信号GW151226,其波形与两个分别为14.2倍和7.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合并的预期理论波形契合,它源自距地球14亿光年之遥的双黑洞合并事件。今天,新一代更强大的引力波探测器aLIGO已经在测试运行中。以“室女座星系团”命名的意大利Virgo探测器已加入了LIGO-Virgo联合系统。

欧航局的LISA开路者号已发射升空,计划在太空探测引力波,它更像是LIGO的空间版本。日本国立天文台的KAGRA神冈引力波探测器在今年与LIGO-Virgo合作探索,欧洲万有引力天文台的GEO600也已加入其中。印度的“LIGO-印度”探测器计划在2024年投入运行。中国科学院也制订了名为“空间太极”的空基探测计划,将在2030年前后发射引力波卫星组,拟进行太空引力波直接探测。这标志着我国的天文学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