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牧本千幸_东汉州牧什么时候形成的

爱字体2023-03-25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牧本千幸,东汉州牧什么时候形成的?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如果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作为你的领导?西安作家排行前十名?诸葛亮现在还有没有后代?牧本千幸,东汉州牧什么时候形成的?据《后汉书·光武帝
本文目录

牧本千幸,东汉州牧什么时候形成的?

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十八年,是岁,罢州牧置刺史。”由此可见在东汉时期,以建武十八年为分割线,在此之前东汉实行的是州牧制,之后实行的是刺史制。

牧本千幸_东汉州牧什么时候形成的

那么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有很多人猜测这只不过是职位名称上的一种不同,实质上还是一样的,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全新的改革。

其实按照东汉的史实来看的话,在建武十八年的“罢州牧置刺史”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的,而且在此之后的中平五年,东汉又重新恢复了州牧制,可以说在东汉时期州牧制是一种呈现阶段式发展的现象。

一、东汉州牧制的历史演变

东汉时期的州牧制分为建武十八年之前的州牧制,还有灵帝时期的州牧制两个阶段。在建武十八年时期的州牧制是继承了前代政府的根基所形成的,灵帝时期的州牧制是复辟建武年间的州牧制,现在重点来看一下建武十八年的州牧制。

1、州牧制的来龙去脉

要说到州牧制的源头,那就不得不提东汉的前朝政府了,在东汉之前的西汉王朝实行的其实是刺史制,为的就是加强中央的统治以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刺史的目的也是监察,而且是直接和皇帝对接工作,可以说刺史制就是一个行政体制和监察体制独立的一个部门,直接受皇帝领导。

除此之外,刺史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任官员一般都是年轻官员、任职时间短暂,流动性大。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刺史的威慑力和工作能力。

只不过“物极必反”随着刺史制的不断推行刺史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是直接面向皇帝的,所以刺史有着直接决定官员任免的能力,所以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

到了西汉成帝年间,刺史已经从单纯的监察机构慢慢地向行政机构转变了,虽然期间有过数次的波动,但是也没有改变刺史制被迫改变初衷的命运。

2、刺史制变为州牧制

王莽称帝以后的汉朝为了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彻底改变了前人留下的刺史制,改设州牧。这一时期刺史制和州牧制的区别就在于,刺史制是监察机构不具有实际的权力,而州牧制则是具有很大的行政权力。

王莽不仅废除了刺史制设立了州牧制,还赋予了州牧制极大的行政权力、统兵作战的权力,就连州牧的官职也是实行了世袭制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权,可是并没有达成这样的一个愿景。

在公元17年西汉兴起了一个“绿林军”的组织,到了公元23年“绿林军”已经发展壮大到成立了“更始政权”,而这个更始政权与州牧制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根据《吴汉传》中的记载“更始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从中可以看出更始政权也是州牧制的一大促成因素而且根据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更始政权的州牧制还有着特殊的时代特征。

3、更始政权州牧制的特点

虽然更始政权实行的是州牧制,可是在州牧制的推广上却做得不尽如人意,首先更始政权并没有做到统一全国就导致州牧制并非全国推行,而是刺史制、州牧制混杂在一起。

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更始政权成立的时候汉朝还处在一个割据势力纷争不断的时代,所以说并没有一个大一统的政权掌权,各地推行的政策也难免出现不同。

其次更始政权内部也是混乱不堪,《公孙述传》记载道“更始立……假述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延岑传》又记载道“自称武安帝王,拜置牧守,欲据关中。”

从这两处关于更始政权的记载就可以看出,在更始政权内部刺史和州牧其实还没有分得那么清楚,两者在职能和作用上几乎一样,只有名称不同的区别而已。

4、州牧制的全国推行

公元23年更始政权成立,可是短短的两年时间就被刘秀所灭,公元25年6月刘秀称帝,先是通过军事强攻夺得了大量的地盘,然后便任用武官为地方长官,以便能够进一步加强统治。

州牧有很大的行政权力,任用武将担任州牧一职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政权,更是对武将起到了激励作用,所以刘秀在君臣同心的努力下完成了统一大业,时间是建武十六年。

二、建武十八年州牧制的特点

上述建武十八年是一个分水岭,那么为什么刘秀建立的东汉可以完成州牧制的全国推行,而王莽和更始政权却没有做到呢?这就不得不说到东汉所实行的州牧制的特点了。

1、州牧郡守需具有行军作战的能力

刘秀的发家靠的是军事强攻,所以说东汉的政权是在军事手段中成立的,既然是靠武力成立的,就需要用武将去镇守,以防出现了敌对势力反扑的现象。

所以说这个时期的州牧郡守实际上还相当于一个大将军的职能,有的时候州牧郡守还会带有将军的称号,这一点和王莽时期的州牧制度有一些相似之处。

当然事实证明东汉任用武将为州牧郡守是一件非常明智的决策,因为这种极具特色的军政合二为一的任用办法确实为东汉解决了很多的麻烦。

《光武帝纪》中就有记载“建武二年,渔阳太守彭宠反,攻幽州牧朱浮于蓟。”在《李宪传》中同样也记载到“四年秋,光武幸寿春,遣扬武将军马成等击宪,围舒。”从中可见武将为郡守确实起到了很大的镇守作用。

2、“断州牧自还奏事”

身为州牧郡守,只懂得带兵打仗自然也是不行的,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说怎么守江山才是重中之重,武将可以镇守州牧没错,但是后期的治理还是要依靠行政的方法。

所以东汉在选拔州牧郡守的时候就十分地讲究,不仅要求是骁勇善战的将军,同时还要有处理国家政事的能力,只能说想要成为东汉州牧郡守必须要是全才才行。

关于这一点有很多的史书可以佐证《光武帝纪》记载“诏下州郡检实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樊晔传》记载“迁扬州牧,教民耕田种树,理家之术。”

这些日常的行政琐事也是州牧郡守需要做的事情,所以说东汉的州牧郡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和前朝有着相似之处,但是却比前朝的要求都要高。

那么州牧郡守既要镇守州牧又要管理政事自然有些分身乏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造更好的有利于州牧郡守管理州牧的环境,东汉政府决定“断州牧自还奏事”,也就是说废除了州牧郡守需要到中央参加会议的制度。

在之前州牧郡守有一个规定,“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也就是说每年的年底或者年初州牧郡守都要前往京城议事,也就是所谓的年终总结,可是很多时候这个规定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所以东汉政府就决定废除这项制度。

议事制度的废除更是给了州牧郡守更大的施展空间,所以说州牧郡守就有了更多的自由来根据自身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政策,这是东汉州牧制与前朝州牧制最大的一处不同。

3、更大的人事职务任免权

西汉王莽时期的刺史有“二千石卒吏”的任免权,到了东汉时期关于州牧郡守的任免权就变得大得多,首先人数上更加地多,其次州牧郡守还有举贤荐士的权利,另外政府精简工作也是州牧郡守的一个职能。

既然已经废除了州牧郡守的议事制度,那么相应地也会给予州牧郡守更多的权利,比如建武十八年前,东汉并没有对掾属数量和编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很多州牧郡守都会尽可能大量地扩招,这一点在《朱浮传》就有记载。

其次关于举贤荐士方面州牧郡守也有着极大的权力。《光武帝纪》中记载“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这也体现了东汉政府对于州牧郡守的信任。

4、依旧保持了州牧制最初的目的

州牧制与刺史制是相互贯通的,所以很多州牧制的职权都是从刺史制演变而来的,比如说刺史制成立之初的根本目的监察作用,在东汉州牧制中就得到了传承。

西汉刺史制的废除是因为刺史越权而为,使得刺史职能变得复杂,一开始设立的监察职能却消失殆尽,这样一来刺史的存在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所以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到了王莽时期更是将监察这项职能完全地废除了,王莽需要的州牧制就是为了镇压反抗势力,至于监察职能早就付之九霄云外了。

不过自从东汉政权建立以后州牧制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综上所述可以看得出东汉州牧制变得更加地复杂了。

除了与王莽时期一样重视武将为州牧郡守以外,还增加了很多的州牧郡守的职能,其中与王莽时期最大的不同就是又重新恢复了州牧郡守的监察职能。

自从东汉建武十八年前,州牧制特点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权力极大,职能极重,可是官员的权力太大对于皇权的威胁也就越大,所以建武十八年后光武帝就展开了对州牧制的管制和改革,最后实行了“改州牧为刺史”。

这就是建武十八年前的州牧制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州牧制的建立是刺史制超出国家的需要的越权行为而导致的,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促使,但也是因为州牧制的一味扩大职能权力,引发了“功高盖主”的嫌疑,进而导致了中央不得不采取行动废除职位。

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古代泸州抠门第一人,三个儿子办后事的态度,决定遗产归属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关于离奇的故事和传说,一般都有骇人听话或者匪夷所思的内容在里面。或古灵精怪,或牛鬼蛇神。因为不存在的东西,粘上一点神怪之说往往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但是如果这样,不如你看蒲松龄先生写的《聊斋志异》或者那些六朝笔记就行了。那些神怪鬼狐之说众多。

但是,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匪夷所思的故事呢?今天江阳沽酒客就来给各位讲一个泸州曾经流传的民间故事,关于逗角的笑话。据说这个事情还确有其事。

啥子是“逗角”,这个角不能读角度的角,要读角色的角(绝)。我认为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斗绝”。这是一句四川方言,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自私、很吝啬、很斤斤计较的含义。

其实在吴敬梓的《儒林外传》里写过好几个抠门的人物。国外也有吝啬鬼的经典文学形象,比如葛朗台、泼留希金等。但是个人觉得都没有今天沽酒客要摆的这个“逗角”厉害。

这个人是明朝泸州某乡镇的土财主,据说姓郎,名字都不知道,人称郎斗绝,可见被人记住他抠门到了极致。有诗为证:

有痰不吐当灯油,蚊虫飞来要取肉。

夜梦鬼交为省精,从不刷锅为省油。

老实说,这个人也算是抠门到家了。而且他不是没有,越有越舍不得。眼看朗斗绝岁数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不仅对外人亲人抠,对自己也抠,身体当然不好,不到六十岁就快不行了,很快就要去西天了。

但是朗斗绝硬是强撑着不死,看见婆娘哭哭啼啼的,便问“我还没有死你哭啥子?”

婆娘说:“你自己不顾身体,还没有六十就不行了,平时抠门就算了,现在要是死了你后事打算怎么办呢?还有你的那些遗产准备怎么分配给三个娃儿。”

郎斗绝心想,是啊,我就是为了这个事情落不了气,老子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业,要是分给一个不孝子败光了怎么办。

于是他叫婆娘把三个娃儿叫到床面前,看看他们怎么料理他的后事,再做决定。

三个娃儿哭丧着脸来到朗斗绝面前。朗斗绝说:“你们三弟兄不要着急哭,我是不行了,我打算把财产分给你们其中一个,但是我要看你们哪个最像我的性格,这样你们说说你老子我死后你们打算怎么办我的后事呢?”

大儿子心头想,老汉抠抠索索一辈子,没有享过福,死了肯定要风光大葬啊,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朗斗绝,而且他觉得这也表现出自己孝顺,肯定老爹满意。

没有想到听到儿子说要风光大葬,朗斗绝病歪歪的身体突然暴跳起来,给了大儿子一巴掌,骂道:“你过死娃子,有你这样过日子的嘛?明明晓得我平时节约惯了的,死了还要浪费,你风光大葬不要钱吗?摆酒席让人来吃,就是素席不要钱吗?简直气死我了,我的钱你休想得一分。”

大儿子被打懵了,二儿子见状心想大哥简直不了解老汉,这个时候应该这样办,于是对朗斗绝说:“老汉,你死了我啥子都不办,用草席把你一裹,喊人抬上山埋了就是,一切从简。”

二儿子正得意,却被朗斗绝“呸”了一下,他继续骂道:“混账东西,老汉我死了埋就埋,还要请人抬我上山埋,请人不要钱吗?你不能自己把我埋了吗?滚开,你也得不到一分钱。”

大儿子和二儿子互望一眼,哭笑不得,心想这个老汉真是够了,这钱不要也罢,跟老汉这些年简直是守着金山过乞丐的日子实在不知道他为啥这么财迷。

到了三儿子,三儿子吸取大哥二哥的教训,上来就说:“老汉,办啥子葬礼,埋啥子埋,你死了头发卖给裁缝当四线,皮子拔给皮匠当皮靴,骨头拿去熬制骨肉,肉分部位论斤卖了换钱,绝对不浪费。”

朗斗绝听三儿子一说,眉开眼笑,好像病都没有了一样,一边咳嗽一边夸奖三儿子:“好好好,这才是我朗斗绝的幺儿,我跟你说,你的想法和主意都不错,就是你毕竟年轻,还有所欠缺,记得老汉给你说的,卖我的肉的时候,要去村口屠夫家,不要去村尾。”

众人好奇惨了,虽然三儿子得到认可,可以继承家产了,但是没搞明白怎么还有卖村头村尾的说法。

朗斗绝看众人不解,于是继续笑着说:“你们晓得个屁哦!村头张屠夫为人耿直,买有起码比村尾要多几块钱,显然村头屠夫比村尾巴那位要便宜,卖村尾就是亏了,你要......记住哦。”

三儿子说记住,话音刚落,朗斗绝就一命呜呼了,这正是:

生前人送斗绝王,身后只留吝啬名。

弱等斗绝变大方,沧海桑田一百轮。

如果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作为你的领导?

讲真,这样的领导真的未必成功,也不一定是一个好领导。幸好我的领导不是这样,但是我却遇到过一个这样的领导。

我要说的和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的这个领导是我们甲方公司的总经理,他姓杨。杨总人非常好,做事认真,为人和蔼,董事长聘请他做总经理一定是看重了他的这份责任心。我们公司去年和他们有个项目,我也在那边几个月,和杨总几乎是天天接触。

为什么我一个乙方公司的人能天天见到甲方的一把手呢?因为杨总真的是事必躬亲!他们公司有项目部,有专门管项目对接的人,可是杨总还是每天都会在厂里转一圈,每个车间,每个施工项目现场,都要看一遍,并跟现场负责人聊几句,问问情况。对于一个有着一两千人的生产型化工企业,日理万机的总经理还能每天下去视察现场,确实很少见。

这还不算完,他们公司规定项目部每周开两次项目会议(注意,只是项目部,还不算别的部门的会议),而杨总,几乎每次都准时参加,并且在听完各个项目情况汇报后,他还要问情况提要求。说实话,我刚开始就觉得挺奇怪,一个总经理不是应该坐在办公室听下面助理啊,中层啊汇报工作,然后联系投资啥的吗?怎么还天天管生产,管项目,这不成车间主任一样了吗?

其实这样虽然是很负责人,但是也有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公司上上下下中层以上领导几十人,没有一个有担当的,遇事都是说汇报领导,找杨总决定,都不敢担责任。时间久了,大家都感觉自己手里的权利没有那么大,不敢拍板一些事,就连门卫放人进来都要求杨总签字才认。

杨总这样累不累?我们在那施工期间,经历了中秋和国庆两个节假日,其他领导都调休,只有杨总从来不休息,就连周末都在那。我们佩服他的敬业精神,但是并不认可他的管理模式。我们的项目完成了快一年了,因为他的一个担心,至今不给我们验收,就算后来他放心了,他下面那些人因为没有得到他的明确指示,都不敢签字,都是说怕担责。

我说杨总不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没有给我们项目验收,而是作为对比,他们的兄弟公司(董事长的另一个公司)经营状况比他们好太多。两个公司是一样的类型,另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我们跟他们合作了七八年了我都没见着一面,听说人家就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拉投资,其它不管。而那边的大小领导作风跟这边也不一样,办事效率就快得多。

所以,我觉得,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虽然敬业,但是没有真正地放权,会使下面的人做起事来畏首畏尾,不能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最大的潜能。时间久了,大家都依赖领导,根本不愿意大展拳脚。

西安作家排行前十名?

1、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韦庄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西安代表文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3、韦应物

韦应物(737年~79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国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作为西安著名文人之一,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4、陈忠实

陈忠实(1942年8月~2016年4月29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5、鱼玄机

鱼玄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鱼玄机生平传记资料散见于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等书;另外《太平广记》、《南部新书》、《直斋书录解题》和《全唐诗》等书中还存留有相关的断章短句。

6、薛涛

薛涛(约768年~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后人将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薛涛的诗,有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池上双鸟》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

7、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杜预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成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杜预的《集解》对后世《左传》研究颇有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曾撰《善文》50卷,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个散文选本。

8、颜师古

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师古,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初年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及集,《全唐文》辑录其文19篇,《全唐诗》辑诗一首。

9、牛兆濂

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梦周,号蓝川,西安市蓝田县人,清末关中大儒。牛兆濂幼年过目成诵,后拜三原著名理学大师贺瑞麟门下。牛兆濂著有《吕氏遗书辑略》4卷,《芸阁礼记传》16卷,《近思录类编》14卷等,又曾主纂《续修蓝田县志》;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三原清麓书院,后人尊称蓝川先生。牛兆濂辛亥革命后以遗民自居,后积极倡导抗日,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病逝。

10、王九思

王九思(1468年~1551年),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明代文学家。王九思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等。王九恩在罢官以前的作品以诗文为主,他与武功康海同里、同官,同因列入瑾党被免官,同样的身世遭遇,同样的思想感情,使他们交谊深厚;归里后,常常谈文赋诗相聚,唱和颇多。他的诗文集有《渼陂集》、《渼陂续集》19卷。

诸葛亮现在还有没有后代?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特别是《三国演义》的神话,使得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人。当然,抛开吹棒的原因,诸葛亮的超群才华还是出类拔萃的,他凭一已之力,使得一穷二白的刘备逆袭成为蜀中之主。

特别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诸葛家族的后代成了世人好奇的谜团。下面就来扒开门缝看历史,看看诸葛亮家族的前世今生。

诸葛亮的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汉汉元帝的司隶校尉、光禄大夫诸葛丰,诸葛丰后来因为过于正直,因得罪权贵而被免职成一介布衣。诸葛亮的父亲叫诸葛珪。诸葛珪的官职是泰山郡丞,他生有三子二女,分别是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以及两个女儿。

诸葛亮八岁时,头顶的天空倒下来了,诸葛珪病逝了。除了年长的诸葛瑾选择了“单飞”,诸葛亮弟妹四个都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

诸葛瑾选择了依靠的雄主是东吴的孙权。孙权对诸葛瑾也是信爱有加,他称帝后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诸葛瑾在朝中的分量之重可想而知。诸葛瑾又生了诸葛恪、诸葛乔、诸葛融三个儿子。

首先来看诸葛恪。孙权病危时,诸葛恪被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后因功加封丞相,进爵阳都侯。诸葛恪也生了诸葛绰、诸葛竦、诸葛建三个儿子。后来因为长子诸葛绰犯了错,诸葛恪为了保持“忠义”的家誉,不惜动用“家规”,直接处死了诸葛绰。然而,尽管诸葛恪如此谨慎,但他仍然晚节不保,不慎卷入东吴的政治斗争中,结果成了政治牺牲品。而他的另两子诸葛竦和诸葛建也因牵连而被杀。

诸葛瑾的第三子诸葛融也是才情超群,他官至骑都尉、公安督、奋威将军。然而,后来其兄长诸葛恪卷入政治斗争被诛后,他也受到牵连,被逼服毒自尽,他的幼小的儿子们也没能幸免于难。

而诸葛瑾的第二子诸葛乔却在弱冠之年便过继给了诸葛亮。

而诸葛亮出道虽然晚,但他却是刘备的首席军师,帮刘备在蜀中称帝后,被封为丞相,成了蜀国不可或缺的一号牛人。他六出祁山伐魏失败后,最终病逝五丈原。因为功绩突出,他被追封为忠武侯,武兴王。

诸葛亮娶了丑女黄月英后,不知什么原因,一直膝下无子,后来就把兄长诸葛瑾的二儿子诸葛乔过继到他的门下来当嫡子。相传,诸葛亮对诸葛乔要求非常严,在北伐时,只给了他一个驸马都尉的官衔,却让他前往汉中去当“监工”——带数百士兵督运粮草。诸葛乔也是个福大命不大的人,25岁时便病逝了。他死后留有一子叫诸葛攀。诸葛攀的官至蜀汉行护军翊武将军。后来随着诸葛瑾和儿孙们在吴国的“灭门”,诸葛亮就让诸葛攀“复还”为诸葛瑾的嫡孙,可谓仁至义尽。然而诸葛攀也是年纪轻轻便逝世了。而诸葛攀的儿子诸葛显在蜀国灭亡后,隐姓埋名,到河东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而诸葛亮后来生有独子诸葛瞻。诸葛亮五十四岁于公元234年去世时,诸葛瞻只有八岁。诸葛瞻十七岁时娶刘禅女儿为妻,先后担任蜀汉骑都尉、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代理都护、卫将军等职。诸葛瞻生有诸葛尚、诸葛京二个儿子。后于公元263年,诸葛瞻三十七岁时,与自己年仅17岁的长子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张遵、赵云的儿子赵广等人,在绵竹与邓艾所率领的魏军作战时一同战死。

诸葛瞻和诸葛尚战死后,诸葛京成为幸存者,他的这一脉便成了诸葛亮的嫡系血脉。蜀汉灭亡后,诸葛京内移河东,在西晋时,曾官至江州刺史,虽说不是大官,但日子还算过得安定,因此,诸葛亮的这一脉也由此得以延续,据说诸葛亮的后裔很多都生活在以八阵图布局建设的八卦古村落——浙江兰溪诸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