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隶书在线转换_从楷书过渡到草书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爱字体2023-09-04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隶书在线转换,从楷书过渡到草书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老年人软笔书法各种字体一起学一起练行吗一起学?书法中的翻笔是怎么的?这个人说自己练了七年毛笔书法?有人说北方少数民族创造了魏碑所以雄强奔放?隶
本文目录

隶书在线转换,从楷书过渡到草书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楷书大多数人认为是在草书后才出现的。这是对书法发展史缺乏深入的了解。草书分章草和今草。章草衍生于隶书。而在楷书出现以后。才以章草为基础删简而得今草。没有哪一种字是另一种字体的基础。但是要学习书法,必须要先从易识易读的字体开始。在连基本的字形都搞不清的情况下,谈写草书,是很荒谬的。书法的练习,应该楷书,行书,草书同时进行。只不过选择字帖时尽量选择一个人的。这样才能更好的领悟体会他的用笔方式和结构特征。

隶书在线转换_从楷书过渡到草书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老年人软笔书法各种字体一起学一起练行吗一起学?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老年人软笔书法各种字体一起学,一起练习行吗?”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毛笔字和软笔书法这样一个提法有点别扭。毛笔字就是毛笔字,怎么成了软笔毛笔字?非要改一个新的名字有意义吗?我感到非常的不理解。如果要区别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或者毛笔字跟钢笔字的区别,我们可以用毛笔字钢笔字代替就行了,钢笔字也可以代替所有的硬币,有必要去区别软笔和硬笔吗?在中国的古代,不是所有的字都是用“软笔”写的,也有用硬笔写的,那就叫刻字。刻字有些是直接用刀刻出来的,不用打草稿,有些是用毛笔写了之后再刻出来的。但是古代的主流书法是用毛笔写的,从甲骨文时代就用毛笔在写字。同时,甲骨文也是刻出来的字。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再造一个什么软笔来代替毛笔,毛笔永远是中国的骄傲,软笔仅仅是笔头软,换一种其他材料不一定是用毫毛做的,照样可以是软笔。所以,我感到别扭的就是软笔这个提法本身就没有什么科学性。

老年大学学员书法作品

好了,我们不做这些争论了,我们还是具体来说说老年人学书法的问题。

借着这个机会,要跟大家说一说书法,确确实实它是有体系的,首先我们把书法叫做帖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我们中国最传统的一个书法体系,主要的特征就是楷书、行书、草书三位一体的一个体系,也叫三大书法主流。

还有一个体系的叫碑学体系,这个体系如果从书法的面貌来讲,碑学体系的书法主要是以隶书、篆书为主还有魏碑。最后把碑学主要集中在魏碑这种书法字体上面了。

我们所说的各种书法指的是字体,一般来讲叫“真、行、草、隶、篆”。

我们从实践上来看,我们在书法的系统性里边是比较含糊的,大家所说的各种字体,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真、行、草、隶、篆”。但是从书法的传统来说它是由碑学和帖学两个传统组成的。

我们大多数老年人喜欢书法,当然都是一些搞文字工作者的,或者是曾经搞过文字工作,或者是非常喜欢文字,喜欢书法这样一些群体,报考了老年大学和老年人一起来探讨学书法,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这些老年人有专业程度好一些,有的专业程度差一些,这些老年人之间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这跟他们的学历没有什么关系,有些可能是大学以上的学历,但是他们的书法知识基本上等于0,有些他们可能是普通的工人退休,但是他喜欢书法,学的比较早,但是没学成,由于工作的影响,那只能把这种爱好长期放在一边,退休之后有时间了,然后再去学习书法来娱乐自己,给自己的晚年找一些文化生活的快乐。

在老年大学学习后创作的隶书作品

当然这些老年人书法爱好者当中,我想大多数人或者绝大多数人基本上都喜欢学楷书、行书,这是他们日常书主要使用的书法,所以,这些老年人一般来说都是学楷书和行书的,但是还有一些老年人,通过大学老年大学的学习培训,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书法文化,感到中国的书法是博大精深的,很想把中国的书法都学到手,所以也很愿意学其它的书法,例如隶书呀篆书呀这些书法字体,他们之所以愿意学习这些字,因为恰恰是这些字是日常生活中没有用过,而又是古老的中国汉字,所以,他们反而感觉非常的好奇,这也是他们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需求吧。

那么各种书法,比如说真、草、隶、篆、行这些书法,一起来学到底行不行?这要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如果具体的一个老年人都能够接受各种书法,当然没有问题啊,因为老年人学习书法本身就是一种娱乐,通过学习书法,深入到古典文化,愉悦性情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趣味,这本身就是老年人的一种快乐生活,他们可能也不希望成为书法家,也不一定希望成为能够做书法创作。只要把字能够写的规矩端正合格,这就是一种成就了。

老年大学的老年人书法展览作品

所以我觉得老年人学各种字体完全可以一起学也完全可以的,比如说我们学书法,一般来说楷书和行书并学当然是可以的,如果喜欢再加上草书,当然也可以,然后,再加上隶书篆书甚至甲骨文就这么些字体,如果喜欢学都可以学,当然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也不提倡每一个老年人必须都要学或者学书法,人人都要把真、草、隶、篆学到手。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老年大学里边也有不少的老年人,书法的功底是非常好的,通过大学里边的专业训练,他们会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书法技巧,因此,还可以成为当地书法队伍中的创作骨干队伍之一,因此把他们的书法水平提高,让他们有书法艺术,甚至能够参加一些重要的书法大赛等等,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老年大学里的老年人创作的书法作品

如果要想参加书法专业比赛,或者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把自己的书法水平提高到较高的一个程度,我想这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如果有这样一个目的,我希望我们就不要学的太多了,因为书法要达到参展,甚至有级别的参展,那么有一定的书法创作艺术水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如果我们写的水平都非常的一般,甚至非常一般,参加书法展览就不太适合了。毕竟书法展览对于推动当地的书法文化氛围,传播书法艺术文化有着重要媒介意义,如果我们展览的作品都是非常一般的作品,就会对观众欣赏书法作品的期望值,带来很多的负面的感受。

老年人学习甲骨文的书法创作

所以,我希望如果想参加展览的老人学习书法,最好是专业的来学,如果想把一种字体学好,就要从源头上做起,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再加上自己多年的生活历练,思想历练,一定会写的比较好的。

我也看到过一些老年人写的楷书、行书、隶书、草书各种字体的作品,但是他们后来呢,他们都是只专注于一种书法,比如说有的老年人喜欢篆书,有的老年人喜欢草书,有的老年人喜欢楷书,我想,只要把一种书法写好就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书法有很多的内涵,学习书法是书法一种形式。

书法要表达内容,最后呢,我们要用书法来创作有内容的书法作品,这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高的文化艺术的学习历练过程,达到一定的书法艺术水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我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比较好的学习成果,最好集中精力把一种字体写好。

如果是我们就是通过书法来寻找乐子,通过书法来找娱乐,我想,这也就不求写的多规范多有艺术性,只要自己喜欢,按照老师的指导,我们找到这个学习书法的路子之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书法,去不断的坚持学习下去,也会慢慢的有书法的艺术成就的。

老年人除了在老年大学里去学习书法,自己也可以独立的去学习书法,这主要看自己的条件了,如果书法基础和书法知识都比较够用,自己喜欢独立自学,那么就自己学。如果喜欢交更多的老年朋友,到老年大学里去学习,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各种字体一起来学是对书法的一般的了解,最后我们都要在一种字体上体现出自己的追求或者是更高的水平,才是最合适的。

书法中的翻笔是怎么的?

答:说说一点体会,不一定准确。在我个人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到翻笔的运用。在临法帖过程中,对古人翻笔的运用有一些体会。特别是在行草书书写中常用到。翻笔是指笔锋在第一笔势未尽时即趁势翻转到第二笔。翻笔,这个概念来自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其曰: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大概韵意思是说,书者翻笔的方法用在前面,翻转的笔势速度要快,不可造成笔画中很长一段“长腰”以及入笔生硬与行笔脱节而“短项”。总之,这是日常书法书写中常用的调峰技法,学会了对学书大有脾益。

这个人说自己练了七年毛笔书法?

说这人练习七年书法,这样的书法,我不敢苟同。也可能我还是个书法的门外汉,看不懂真正的书法是什么样。但我会看什么样的字看着顺眼。就我自己的观点来看,这都算不上书法。就是日常写字而已。

这样的字也敢说自己的字是书法,那我就呵呵了。这人对书法的认知未免太低了点吧。这七年都在干啥呢。时不时的随便写一下就叫做练书法吗?书桌上摆个毛笔就是书法家了吗?练习书法不是兴致来了就写几笔,兴致没了一放就是几个月。且练习时还不临帖,这是书法大忌,不临帖想要学成书法,除非你是天才,能过独创字体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这可能有些天方夜谭,没有一个书法家在自创字体以前不是勤学苦练的。况且现在看来还真没有几个书法家自创字体的。我所知道的古代有瘦金体宋徽宗,今有毛体毛泽东。这就是我的认知。书法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成的。必须要有经年日久的练习,琢磨,领悟,精研,创作。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个人认为缺一不可。

就我自己而言,也在每天练习,虽然进步很慢,我也自得其乐,我不苛求自己能够成为书法家,只是把写字当成兴趣所在,在写字的同时感受宁静安逸的状态。陶冶一下情操而已。我们当下的生活节奏很快,需要主动放慢节奏,平复内心的浮躁情绪,写字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练习写字半年左右了,现在临帖《灵飞经》,每天写一到两个字,可由于基础不好,成绩不是很明显。可我还是看到了我的进步,每天进步一点儿,我已经很满足了。“《灵飞经》全篇一笔不苟,风姿俊逸,神采飞扬。其字,在用笔上,露锋顺入居多,流畅中求稳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在结体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的确是优秀的小楷范本。”总结一些经验了以后,我发现经过了练习,日常写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流畅很多,间架结构也比以前好多了,我还要坚持练习。不为别的,只为兴趣而已。

文中图片就是我日常练习,请各位老师指正,不胜感激,谢谢

有人说北方少数民族创造了魏碑所以雄强奔放?

谢谢千千千里马君邀请:

这怎么可能呢?碑,自秦时期已有,到了魏,晋时期更盛行。魏晋的碑文是以隶书的演变而来的,甚至还有隶书味道。

隶书。秦末期出现,汉朝时通用,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我们现在的字体。

有人说北方少数民族创造了魏碑,那真是无稽之谈,既没事实依据,也没历史记载,魏碑和碑文是汉人的传统,一直掌握在汉人手中,只有少数民族向汉人学习,交流,运用的份。再说了,文字自小篆时,中国基本完成了汉字使用。

在中国历史上,要说少数民族雄强奔放(匈奴,鲜卑,羯)等,只不过是说他们对汉人惨酷的掠夺和血腥的屠杀。

图片由网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