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我爱你三千遍_读孝经3000遍会有什么变化

爱字体2023-08-24字体百科57
本文目录我爱你三千遍,读孝经3000遍会有什么变化?三千个单词要写多久?你听过或见过最无耻的一句话是什么?你听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酒吧里面有哪些套路和潜规则?我爱你三千遍,读孝经3000遍会有什
本文目录

我爱你三千遍,读孝经3000遍会有什么变化?

读孝经3000遍会让你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自己的修养提高了档次。

我爱你三千遍_读孝经3000遍会有什么变化

三千个单词要写多久?

就按照你没每写一个单词的时间是5秒钟,的话那么3000个单词就是15000秒,一小时3600秒,那相当于你要写5个小时,当然也并不排除中间的特殊情况,比如你中间需要上厕所吃饭休息等等,依我个人来看那差不多大约也就是6个小时左右吧。

你听过或见过最无耻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们假设,你确实主动混入了敌军阵营……”。

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带领的三营九连在北岸与敌人孤军作战,以掩护南岸的大部队撤离,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

然而整个连队打光了,也没听到对岸的集结号,全连战士壮烈牺牲。死里逃生的连长谷子地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在寻找原来的大部队。第一,向团长汇报战况;第二,想知道团长到底有没有吹响集结号;第三,找到那46名战士的遗骸,为他们拿回应有的荣誉。

然而,谷子地找到的是团长的坟头;三营九连已经被撤销番号;大部队的号兵没有接到吹响集结号的命令;战士们死守并集体牺牲的那个窑厂,也已经变成了一座煤矿……。

当他从朝鲜战场辗转回国之后,扑面而来的并不是勋章与“说法”,而是一轮又一轮令人心寒的审查。

一支下落不明的队伍,一个身穿敌军军服的连长,在斗争形势仍然严峻的环境之下,自然成了一个可疑的政治谜团。

压抑而肃杀的会议室里,两名政工干部以公事公办的严肃性,再次向谷子地提出了连队的下落和侥幸生还的疑点——有罪推定式的逼问和毫不掩饰的怀疑,瞬间营造出了敌我矛盾般的紧张气氛。

其中一位干部扶扶眼镜,面无表情的问谷子地:“我们假设,你确实主动混进了敌军阵营……”。

先入为主的“假设”和强行判断出的“主动”,以及那个含义模糊的“混”,就像一颗颗改装过的子弹一样射进了谷子地的心脏。关键是,已经被“假设”的问题,约等于单方面坐实了结果,这让谷子地怎么回答?

而且,当他被我军当成敌军俘虏之后,这个问题他已经复述过800遍了。

三营九连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离,47名战士坚守窑场等待集结号。但最终遭到了敌军大部队的猛烈攻击,战士们集中所有火力与敌人以命相拼,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斗减员已无法控制。

此时,撤与不撤马上牵带出了勇敢与畏战,坚守与抗命,纪律与生命之间的复杂博弈——这个时候,集结号就成了唯一的仲裁者,然而谁也没有听到集结号。焦排长为了给九连留个种,谎称听到了集结号,希望大家撤出战场。

但铁打的纪律和军人的血性,还是让所剩无几的战士们留了下来,除连长谷子地之外,47名兄弟悉数阵亡。

谷子地躲进了窑里,为了找口吃的,扒了一身敌军的衣服,鬼使神差的混进了敌人的队伍,还炸了敌人的弹药车。后来敌军溃败,又阴差阳错的成了我军的“俘虏”。

至此,这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成了敌军85军254师761团2营5连下等兵王忠,谁也不相信他是中野139团预备队3营9连连长谷子地。

如果一支成建制的队伍全军覆没,其番号将被撤销。谷子地的上级部队也被混编于2野和3野参加了渡江战役,当时下达命令的团长也牺牲了——根本没有一个人可以证明他所说的一切。

这将意味着:他只有找到他的部队才能自证清白,但那里已经成了一座煤矿。

实事求是的说,虽然全国解放已经好几年了,但斗争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甄别敌我的工作甚至比战时更加深入与细致。

而且,解放战争时期,也的确有敌方中高级军官冒充普通战士试图蒙混过关(杜聿明被俘后就谎称自己只是一名军需官),因此,我方的严格排查有着无可争议的必要性。

但谷子地怎么可能说清楚这一切呢?唯一能够证明真相的只有一个军人对战争的敬畏,对战友的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然而没有任何旁证的自述根本无法自证清白,即使是钢铸的事实,也不能达到审查的要求——谷子地一直在百口莫辩的煎熬中坚持着。

也许,文绉绉的政工干部根本无法想象,刀枪无眼,血肉模糊,身边的战友转眼间就被炸成两截的战场上,纵使活金刚,铁罗汉也有可能被复杂的战况变化裹挟。

当他“假设”出一种可能之后,随即沿着这个“可能”进一步引申出了一系列“合理”的推论:“……你第一步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对这样做的后果是怎么考虑的?”

已经被“假设”的“可能”,又经过步步为营的渐进和逻辑清晰的追问,加上另一名干部不失时机的政策性补充,让每一个问题都像事先挖好的坑——核心要求指向了谷子地的忠诚。

实际上,政工干部所说的“混入敌营”,已经算很含蓄了。他假定的情形应该是谷子地在战斗之前就已经被俘(甚至是投敌),然后利用强大的政策力量逼迫谷子地承认这个漏洞百出的假设——如果这种“假设”成立,他们就可以作出这样的“推导”:9连的集体牺牲,就是谷子地被俘(或投降)的结果,集结号是不是吹响过,就显得不再重要了。

一把椅子带着谷子地的怒火与委屈飞向对面的时候,我们不难理解一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面对教条主义和官僚作风的愤怒。一杆轻如鸿毛的笔,竟然比战场上的军刺更让他难以招架。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坚守阵地是军人的使命,流血牺牲更是军人最高贵的荣誉。然而军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被忽视,被遗忘甚至被怀疑。

所幸苍天有眼,执着的谷子地最终找到了牺牲的战友们,英勇而悲怆的9连再次恢复了番号,47名英雄没有被忘记——在此,向每一名为共和国流过血,尚且健在或者牺牲了的,有名的或者无名的,以及坚守万里疆域的军人们致敬。

写到这里,我实际上已经有些后悔了,因为我实在无法判断,政工干部的话,算不算“无耻”?

你听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

迪亚特洛夫事件,发生于前苏联时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现代人类史上发生过的最为真实,也最为诡异的一起事件。该事件后来被改编成为同名电影,豆瓣评分一度走高。不要手贱去百度深究,也不要去看同名电影,事件细思极恐到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心惊胆颤。

吃瓜勇者请往下看。

下面所有的内容都是来自于事件前后的真实调查结果,以及在事件发生现场的实际情景。如果恐怖事件容易对你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请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

01

1959年2月,前苏联境内的乌拉尔山脉中。这一年的1月底,10名来自叶卡捷琳堡乌拉尔技术学院的高山登山队员,决定去挑战北乌拉尔山东坡的奥托尔滕山。10人中8男2女,其中领队伊戈尔・迪亚特洛夫23岁,其余的成员最大的38岁,最小的成员21岁。队伍中所有的人都有2年甚至更长的高山登山经验。奥托尔滕山的高度仅只有1234米,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极其危险的挑战。

1月27日,一行人带着装备,开始向奥托尔滕山进发。刚刚出发不久,队伍中的尤里・尤丁便开始发烧,于是他不得不提前下山,先行返回。为了保持联络,队长迪亚特洛夫与尤丁约定,等他们从奥托尔滕山上下来,就会给他和学校拍电报。而按照之前的安排,迪亚特洛夫小队最晚也会在2月12日返回。于是与迪亚特洛夫等其他9名队员告别后,尤丁就一个人先行返回了。不得不说,尤丁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山上,会有怎样的厄运降临到他们的身上。

2周时间过去了,尤丁依然没有等到迪亚特洛夫一行人的电报。2月12日,尽管迪亚特洛夫还是没有出现,但尤丁记得迪亚特洛夫曾经说过,他们可能还会在山上多走几个地方,于是他便先独自回到了叶卡捷琳堡。然而,直到2月16日,登山小队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其他参加登山的成员的家长们,也开始频繁地联系乌拉尔技术学院,询问这些队员的情况。学校在联系了尤丁之后,才意识到:这些队员可能是遭遇了什么情况。

于是在2月20日,一支由乌拉尔技术学院学生和教师所组织的救援队,开始沿着迪亚特洛夫小队的进山路线,前往奥托尔滕山,寻找这些失踪的队员的下落。2月21日,北乌拉尔地区的山脉搜索队,以及叶卡捷琳堡、伊夫杰利当地的警察,甚至是乌拉尔地区的驻军,都开始加入了搜索失踪人员的行列。到了2月24日,参加搜救行动的人数总共达到了2000人,军方也出动了直升机和侦察机,对这一地区开始大规模的搜索。

这样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很快便有了结果:2月26日,搜救队在距离奥托尔滕山山顶5公里的霍拉特夏福尔山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帐篷。根据当时发现这个帐篷的学生回忆,这个帐篷从中间破了个大洞,里面什么人也没有,而所有失踪人员的行李装备,都还在那个帐篷中。

根据现场详细调查,这个帐篷是从内部被用刀子割开的。在帐篷外面,有8、9个人的脚印,其中有只穿着袜子的,也有只穿了一只鞋、另一只脚穿着袜子的。脚印的方向通向山坡上高处的森林。搜救队跟着脚印继续前进,然而在500米之后,脚印便被雪片覆盖,看不到踪迹。

搜救队于是开始以帐篷外脚印方向消失的地点为半径,开展了细致的寻找。3月2日,搜救队有了新的发现,然而这个发现是令人悲伤的:

在山坡高处那片森林的边缘,有一颗高大的雪杉树。雪杉树下有两具遗体,分别是24岁的尤里・格里沃尼希琴科,和22岁的尤里・德洛琴科。被发现的两个人都赤身裸体,只穿着内裤,脚上没穿鞋。在树下,还有曾经燃起篝火的痕迹。

搜救队发现,在这颗大雪杉上,留下了有人攀登过的痕迹,5米高处的枝杈有被人踩断的迹象。于是大家推断,幸存者们应当是在此处暂时休息,并且爬上了这颗树,想要辨别出帐篷所在方向。按照这个逻辑,搜救队开始在这颗雪杉和帐篷之间的路径上,搜索是否还有其他的队员的踪迹。

通过3月3日一天的搜索,搜救队又发现了三名队员的遗体,他们是队长迪亚特洛夫,22岁的女队员季涅塔・柯尔莫戈洛娃,以及23岁的鲁斯腾・斯洛柏丁。三人分别距离那颗大树的距离为300米、480米和630米,几乎排成一条直线,而且倒下的方向,都朝着帐篷的方位。

遗体迅速被运回了叶卡捷琳堡,并在法医处接受了尸体解剖。被发现的五具尸体的死因都是「低体温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冻死」。而根据尸体胃中和肠道中的食物消化状况确定,死亡时间距离他们上一次进食为6-8小时。考虑到高山登山露营时的时间,法医基本确定他们死亡的时间先后为夜里0点至2点左右。其中在大树下发现的两具几乎赤裸的遗体是最先死亡的。

02

至此,搜救队基本确定了这次悲剧的发生状况:

1. 当晚,登山队员们在吃过晚饭后已经先后睡下。然而,在遭遇了某种原因后,队员们判断雪崩即将发生,于是慌忙跑出了帐篷;

2. 按照有经验的队员的指示,所有人都开始向较高的森林中转移,以躲避雪崩;

3. 然而,在进入树林后,他们发现雪崩并没有发生,同时一些队员因为跑出来的时候过于匆忙,防寒服和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上,所以出现了低体温症;

4. 队长迪亚特洛夫带领队员们在大雪杉树下点起篝火取暖,然而因为当晚的降雪和大风,篝火并没能起到太有效的作用,导致了两名队员的冻死。同时,他们也尝试在风雪中爬上大树,辨别帐篷的方位;

5. 为了让剩余的队员可以充分御寒,死去的两名队员的衣服被扒下来,被幸存的队员们穿上,之后3名队员开始冒着风雪,想要回到帐篷中;

6. 然而在夜间的风雪中,尝试回到帐篷里的三名队员先后倒下,冻死在了风雪里。

在奥托尔滕山上,这个季节的最低温度会达到零下30多度,日间气温也只有零下15度。在这样的天气中,队员们在风雪中迅速损失热量,从而导致了快速的死亡。这一解释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尽管有两具尸体几乎赤身裸体,但是考虑到登山队当时的困境,把已经死去的队员的衣服扒下来穿上,这也是符合情理的做法。然而,悬而未决的问题还有一个:还有其他四名队员尚未被发现。正是这四名队员,将整个事件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合理推断,都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03

另外,从被破坏的帐篷中,搜救队员们找到了队长迪亚特洛夫留下的日记,以及队员们拍摄的大量照片胶卷。通过对日记的分析,搜救队也得到了这些队员们生前留下的一些登山情况:

1月31日,在队长迪亚特洛夫的带领下,9名队员穿过了低海拔地区的丛林,来到了目标奥托尔滕山的山脚下。他们在这里设立了登山营地,准备好了登山时的必要给养,并将一部分多余的食物留在了山脚下的营地里。

2月1日,队员们沿着从奥托尔滕山流下的溪水,在溪谷中前进。在行进了8公里之后,他们跨越到了溪谷的北岸,并打算在河边宿营。然而,从当天下午天气骤然变坏,从山坡另外一侧席卷而来的暴风雪覆盖了整个溪谷。为了逃出暴风雪的区域,队员们开始向着山顶前进,想要在山坡的另一面找到合适的宿营地。

在暴风雪的呼啸中,登山队渐渐迷失了方向。等到9名队员爬到了山顶上,才发现他们事实上已经偏离了目标,而是来到了奥托尔滕山南面的霍拉特夏福尔山。

为了抵御暴风雪的侵袭,队长迪亚特洛夫决定带领队员们向着山坡下方的森林地带前进。然而在进入森林后,他们发现那里无法宿营,从树上时时有积雪砸下,而且大雪还会压断树枝,给宿营造成危险。于是队员们走出森林,在一处较缓的斜坡上扎下了帐篷。

日记到这里就结束了。根据内容,迪亚特洛夫他们应当是就在这一晚,遭遇了这场悲剧。

尽管出动搜山的人手和器材都已经达到了最大负荷,但是其余四名队员的下落仍然不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大规模的搜索活动只得暂时停止。而当时在叶卡捷琳堡地区,人们也都为这群年轻人所遭遇的不幸深深地惋惜着。当然,作为一起大学生登山遇险事件,这件事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

然而,让事情峰回路转的转折点,还是出现了。

04

1959年4月中旬,在山上冬季的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一支登山队发现在一处积雪尚未融化的溪谷中,似乎有一件红色的羽绒服。他们下到溪谷里,才发现那是一具被半掩埋在积雪中的遇难者遗体。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对这具遗体的挖掘正式开始。

在这具半被积雪掩埋的遗体附近,人们找到了之前迪亚特洛夫登山队中,尚未找到的其他失踪队员。包括这具首先被发现的遗体在内,一共四人,他们都几乎躺在同一个位置。在他们上面,覆盖着厚达四米的积雪。

发现遗体的溪谷,位于从那棵大雪杉树继续向山脚下前进的森林中,距离森林边缘75米。最初,人们只是认为他们四人应该是在向另一个方向逃生时,失足滑落溪谷而死的。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一些其他队员的衣物。因此搜救队判断,他们在向这个方向前进之前,曾经和迪亚特洛夫队中其他队员商议过:将队伍分为两组,一组返回帐篷等待救援,另一组沿山坡下行,去寻找当地的居民求救。

(队长迪亚特洛夫)

但是,在这四具遗体运回叶卡捷琳堡后,人们才发现事情并非像想象得那么简单。

与预想的不同,这四个人都不是冻死的,而是受到了致命的伤害而死。

其中,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两人的肋骨几乎全部折断。根据负责尸体检验的鲍里斯・沃兹洛兹登尼博士分析,这样的损伤几乎相当于一个人的胸口被汽车以80km/h的速度直接撞击而导致的结果。肋骨的碎片深深地刺进了这两个人的肺部和心脏,导致了致命的创伤。

尼古拉・契波布里纽里的头骨有3/4遭到严重破坏,头部完全变形。

阿列山大・克列瓦托夫的大腿骨碎成三段,双臂也有多处骨折,同时骨盆完全碎裂,脊柱折断。

尽管在雪崩中,遇难者的遗体会出现很多骨折的情况,但是严重成这种情况的骨折,在所有的雪崩遇难者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而更恐怖的是,佐罗塔略夫 和 朵比尼娜 两个人的尸体上,双眼的眼球都消失了,同时舌头也「像被用力扯掉了」一样,在他们两人的尸体上没有找到舌头以及连接组织。

而更加可疑的地方,来自于这四具尸体上的衣物:从衣物中分析出了大量的放射线残留,其强度几乎相当于曾经将放射性元素直接装在衣兜里一样。

这些异常情况,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05

对后来发现的四人的死因,警方最初的调查是从动物攻击导致的伤害事件开始的。

警方提出的想法是,四人在寻找下山的路径时,可能惊醒了尚在冬眠中的熊,从而遭到了袭击。产生这样的想法,是由于四人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骨折,这很可能是大型动物的攻击所导致的。

然而从遗体的分析上,警方找不到任何动物的毛发,而且——假使袭击他们的真的是熊的话——熊的利爪会对衣物造成严重的撕扯破坏,但是在四具遗体上的衣物保持完好。因此这个推测很快便被推翻了。

而从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尸体的眼球和舌头缺失的情况来看,警方也提出过是否为狼或者乌鸦吃掉所导致的。然而从四人的遗体埋藏情况来看,任何动物都不可能从四米深的积雪下挖出尸体来吃掉,而且除了朵比尼娜之外,其他三人的尸体外观都保持完好。

再者来说,狼这类动物在捕食的时候,几乎都是成群出动,而且会首先吃掉猎物的内脏。在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的尸体上并未发现被动物啃咬的痕迹,而且除了眼球和舌头,其他部位也没有任何的外伤。

另外,在尸体上,尽管法医发现了诸多严重骨折的痕迹,然而尸体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等等——都没有任何的严重损伤。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被棍棒等物打断了腿,那么不仅会出现骨折,同时肌肉也会有一定的撕裂,血管会破裂等等。然而,在这四名登山队员的遗体上,法医仅仅发现了骨头的断裂,却没有严重肌肉撕裂和皮下出血的现象。

根据当时负责尸体鉴定的法医回忆,「这几具尸体的骨折,就好像是从内部直接断裂的感觉,而不是遭遇了外伤而导致的。」

(朵比尼娜,格里沃尼希琴科,契波布里纽里,斯洛柏丁。在照片上的他们曾经笑得那么开心,然而就在几天之后,他们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恐怖的一夜)

在已知的科学水平下,可能造成这种骨折的情况只有一种:冲击波。

当人体遭受了冲击波的袭击时,与具有高度弹性和韧性的软组织相比,骨骼更容易受到损伤。这也许可以解释在这四名遇难队员身上出现的严重骨折。

然而,人类已知的能够创造出冲击波的方法,无外乎爆炸(包括核爆)、超音速运动等等。在人迹罕至的这个山谷中,究竟有什么能够让他们遭遇到类似于冲击波一样的攻击呢?

而能够印证是否属于冲击波的伤害,还有一个好的印证方法,就是内脏器官的受损程度。

在这四个人的尸检报告的已公布的部分中,除了已知的两人心肺部收到了肋骨碎片的刺穿,其余的内脏受损状况都没有公开——这在尸检报告中是很不常见的。

为什么唯独这部分没有公开呢?

很遗憾的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关于这个事件的调查报告的一份拷贝被再次发现。然而,在这份拷贝中,尸检报告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06

而负责这起事件调查的警方,在之后又得到了一个不寻常的线索:

2月1日夜间,在奥托尔滕山南面50公里外的一处叫做维尔斯的农庄外,同时还有另外一组7人的登山队,当天从南向北进山。然而,当晚他们在霍拉特夏福尔山西侧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上宿营的时候,接近0点的时刻,在北面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奇妙的橙色球体,散发着像火焰一样的光芒。

同时,警方也逐步了解到,2月到3月的这段时间里,这一地区的很多人都曾经目睹过类似的现象,甚至连一些农庄的气象记录中都保留了相关的信息。

获得了这个线索,警方再一次检视了迪亚特洛夫登山队留下的日记和照片。在日记中,警方没有发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内容,然而在他们留下的照片中,警方开始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内容。

首先,警方从被放弃的帐篷中,只找到了一个照相机。而这个照相机的主人应该是最早被发现冻死的格里沃尼希琴科。他是队伍中唯一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摄影师,也是整个登山活动中拍摄照片最频繁的人。下面这三张照片,被认为是拍摄于2月1日,也就是登山队存活的最后一天:

在前两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登山队员们在冒着暴风雪艰难地前进。然而令调查员们感到疑惑的是最后一张照片:相机被发现的时候,它的快门当时已经上了弦——与我们现代使用的大部分相机不同,那个时代的相机普遍使用机械快门,而且是需要使用者先上弦,之后按下快门才可以拍摄的。在大部分时间里,为了防止快门被误按下,摄影师们都会在拍照之前才将快门上弦。而格里沃尼希琴科当时将快门上弦,其明显的意图是想要拍下什么——拍下当时正在发生的一件突发的事件。

然而,也许是这件事情太过于匆忙,格里沃尼希琴科根本没来得及按下快门,便匆匆跑进了茫茫的雪地中,将他的照相机留在了帐篷里。

因此,这最后一张照片,事实上并没有被按下快门。而格里沃尼希琴科想通过这最后一次拍摄告诉我们什么,已经再也无法知晓了。

07

后来,在警方将这一事件报告给上级之后,当地警察局马上接到了上级「命令停止调查此事件」的通知。原本负责这起事件调查的警官列夫・伊万诺夫,也立刻被调离了这一地区,调动到了乌克兰基辅。

在1959年8月,关于「迪亚特洛夫事件」的调查,被苏联政府宣布结束。给予事件中九名牺牲者的家属的正式说法,是「因不可抗因素而导致的意外事故」。

在苏联解体之后,很多与苏联军方有关的信息遭到了泄露。而在这些信息中,人们发现就在这起事件发生地附近,恰巧是苏联进行R-7洲际导弹发射试验的轨道经过地。

1990年,叶卡捷琳堡当地的一家媒体,通过调查警方当局所保留下来的资料,想要重新披露此事。然而负责采访该案的记者阿纳特利・古施因在向警方索取存档资料时,发现警方从该档案袋中有意遗落了一部分资料 —— 而这些资料的存在,是在其他文档中被提到的,而且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之后,警方再也没有出示过这些下落不明的资料。

2000年,叶卡捷琳堡地方电视台制作了一档节目《迪亚特洛夫山谷之谜》,通过这次电视节目制作,才有了更多当时被家属们和当地民众所保留下来的资料公布于世。

事件中因为偶然得病,而侥幸逃过一劫的尤里・尤丁,于2013年4月27日死于癌症。

08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

在这起事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的时候,2015年,有一份邮件被寄送到了叶卡捷琳堡的一家报馆。这份邮件中有许多照片,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照片是哪部照片机,由谁拍摄的,也并不知道,寄来这些照片的人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照片确实拍摄于这次登山事件之中。

(内容来自于网络搜集,侵删)

关注@司离SiLi 每天分享奇闻趣事、时事思考!

酒吧里面有哪些套路和潜规则?

女孩,千万别和陌生的男生去酒吧,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

你要去感受下酒吧的气氛,OK,带上两三个女生,掏钱定个卡座,去蹦迪卡座最好留人看守着东西和酒,不要离开自己人的视线。蹦迪要保护好自己,别被吃豆腐。人一多,音乐一嗨,保不准哪个色狼会对你上下其手。

遇到吧内的保安可以给他们点个头或者说句辛苦了。

说个真实案例,和舍友同住,舍友乖乖女一枚,小公司的财务部门。有一天招呼我去酒吧,说是她两个女朋友叫她一起,有男有女,当天有点累,想早睡,没有答应。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她朋友在网上认识的男生请客去酒吧,开了个散座。女生其实也就是想蹭免费的酒吧,所以答应的过去。大概消费是1800左右吧,3瓶洋酒(没错,假的)混着软饮喝。

三男三女组合(男的都25-28左右那样子),期间敬酒敬得挺猛,还叫气氛宝贝也敬她们多点,(气氛宝贝觉得不对劲私底下和朋友们说),朋友有点微醺,到了一点半他们说送她们回去,结果载到一家夜宵店,点了个鱼,又叫多了2个大老爷们,此时4男3女,展开了吹牛逼的故事会,什么出了事报上我名字,什么在这个地方我是老大,什么有车有房有事业。(提到他们学历不高)

好了,最后,2个男的说开车送她们回家,三个女生后座,两男的突然一起去车外商量,车门锁了,最后回来,死活拽着要把我朋友带走让三人分开,朋友死活不愿意,力气小拽不过他们,已经被拉到另外一辆车上了,朋友一个阴招后跑回两个女生那里,两男的又一起在车外商量,商量后一起上车,说马上载她们回家。

开着开着我朋友看车内导航不对劲,怎么开往隔壁城市方向。两人还在商量着说去哪个酒店。三人喊着一定要回家,哪里都不去,家里人在等,还透露说三人是公务员啊,家里怎样啊(这也倒是挺幸运的,居然被我朋友用这种话忽悠过去了)朋友偷偷微信我,当时应该四点左右了,我睡着了,当晚手机没设置静音,她先打的电话,说爸,我们现在在XX路,朋友开一辆黑色XX车送我们回去,你下来接我。我觉得不对劲,后想再问点什么她已经挂掉了。于是上微信一看,明白个大致,当时已经做好报警的准备了。最后那个开车叨叨几句:出来玩的就一定要玩得起,玩不起真扫兴之类,浪费我时间。嫌目的地太远,直接在一条国道把她们扔下。

我叫我朋友找个地方躲起来,发了个位置给我,我打的过去接她们,最后成功接到,三个女生狼狈不堪。有惊无险。如果遇到再高一级别的坏人,这三个女生估计会留一辈子遗憾。

要记住,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男的会在你身上白砸几千元,就只为了和你喝点小酒。不揩多你点油,不和你有更那啥的那啥,是不可能的。

女生,好好爱自己,好好保护好自己。不要因小失大,不要迷念酒吧文化,久久去一次放松一下可以,但不要和陌生人。经常泡吧的话,记得一句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