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汉仪铸字童年体_韩信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

爱字体2023-08-18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汉仪铸字童年体,韩信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李秋水是如何混到西夏国皇妃的位置上去的?年字繁体的各种书体?这个亭长在现代是个多大的官?汉仪铸字童年体,韩信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韩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
本文目录

汉仪铸字童年体,韩信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年纪轻轻就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前他没有独立指挥军队作战的经验,可一旦被刘邦重用就开始了开挂的人生,几乎做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汉仪铸字童年体_韩信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

一个之前没什么打仗经验的韩信为什么一出场打仗就这么厉害呢?

首先,这是一个熟读兵书战策,并能够学以致用的年轻人。

在电视剧《楚汉传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那时候韩信还是淮阴地区的小老百姓,虽然他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却对兵书战策爱不释手,经常看地废寝忘食。

电视剧中关于韩信的这段描写确实有他的历史依据,韩信不是军事上的素人,很可能出身于军事世家,只不过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罢了。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描写,韩信平时喜欢背一把剑,要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对武器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

民间大多数的兵器都被收回,然后用这些武器在首都咸阳城铸造了12个金人和一批乐器,总重量达数十万斤!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普通小老百姓即使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家中留有兵器,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已经被秦朝收缴上来,哪怕家中有私藏,在秦朝各地方政府的严格监督之下,也没有人敢天天背把剑到处瞎溜达。

所以,韩信可以合法背着剑在公共场合,足以证明他的家庭背景不简单,哪怕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他也照样拥有合法持有武器的特权。

这个特权很可能来自于他的父亲,这足以证明韩信来自于一个军事家。

家庭背景让韩信比一般人能更有条件接触军事相关的知识,并且从他喜欢背剑这件事来看,他父亲应该也非常希望韩信能把家族的事业继承下去,成为一名军人,在努力培养韩信对军事的爱好。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韩信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他熟读兵书战策。

井陉口之战结束后,手下的将官们向韩信探讨兵法,这些人有极高的军事素养,所以他们问韩信:兵法上说排兵布阵应该是右边和背后靠着山,前边和左边临着水,这样才能进可攻,退可守,咱们这次井陉口之战为什么要背水列阵呢?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韩信就告诉大家伙儿:其实我背水列阵的计谋也是出自兵法,只是大家伙读书读得不够仔细罢了。兵法上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这一次我领着士兵仓促作战,等于赶着集市上的老百姓去打仗,所以不能给他们留有生路,否则这些人早就跑光了。这一次背水列阵,让士兵们没地方跑,他们才会奋勇作战打败敌人。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大家听了韩信的话都非常钦佩。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说明韩信至少对《孙子兵法》达到了烂熟于心的地步。

除了指挥打仗厉害,韩信练兵也非常厉害,在楚汉相争时期,韩信的兵经常被刘邦调走,但很快韩信又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供他作战。在当时流行的兵书中,《吴起兵法》就非常注重军事训练,韩信练兵之才很有可能深受《吴起兵法》的影响。

可见,韩信对《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这两本数有过深入研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韩信在当了兵之后认为自己有当将军的能力,如果仅仅是一个在军事上相当于白纸的素人,不可能有这么强烈的自信。

韩信能够对兵法学以致用的另外一个证据是井陉口之战对赵军的刺探。

《孙子兵法.用间篇》对作战前的刺探工作是这样要求的。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韩信在大战开始之前不仅了解赵军军营中谁是指挥官,他周围有哪些人辅佐,谁出了什么样的计策,连指挥官有没有采纳都了如指掌,非常完美的实现了《孙子兵法.用间篇》的要求。

其次,对手的骄傲给他帮了很大的忙。

韩信领兵作战的时候,打败龙且的楚军可以说非常侥幸,当时韩信刚刚占领齐国,当地老百姓还不服他,大家都期盼着齐王能够杀回来,所以齐楚联军北上攻打韩信的时候,有人向龙且的建议,先筑壁垒坚守,消磨韩信军队的锐气,然后让齐王派亲信大臣去安抚已经沦陷的城市,韩信一定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如果按照这个人的建议,韩信可就遇见大麻烦了,就算是能打赢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龙且没有采纳,原因是韩信在项羽手下当侍卫长的时候,龙且作为项羽重要的将领和韩信也没少打交道,他觉得自己非常了解韩信,对付他不需要使这样的计谋,直接领兵攻打就可以了。

结果韩信给他来了一个水淹七军。

龙且阵亡,幸存的楚军也成了俘虏。

估计后来垓下之围唱楚歌的人中就有这些士兵。

俗话说得好,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体现在龙且这里非常贴切。

但是,龙且作为项羽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他为何在面对韩信的时候这么傲慢呢?

龙且对韩信的印象来自于曾经的项羽大帐,那时候韩信是一个中级军官,作为项羽的侍卫长,他和龙且之间肯定比较熟悉,这也是龙且认为了解韩信的关键因素。

在项羽那里,韩信虽然出了不少计谋,表现出了一定的锋芒,但在龙且这些人面前他却表现的非常内敛,以至于被龙且认为无能。

韩信就是这样,在不相干的人面前他会隐藏自己,例如家乡的屠户和龙且,只有他认为这个人能给自己带来帮助的时候才会有所表现。(例如项羽、夏侯婴、萧何、刘邦)。所以,大多数人不了解韩信,在战场上相遇很容易产生误判。

第三,他为自己争取到了锻炼的机会。

对韩信来说,他比赵括幸运的地方在于,当他独立指挥军队作战的时候,没有像赵括那样一下子就遇到了当时天下第1名将,而是像打怪升级一样由易到难,给了他锻炼打仗经验的机会。

刘邦平定三秦之后韩信东出函谷关,项羽任命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率领军队抵御。

秦朝时的吴县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吴中区,郑昌作为吴县县令是最早的一批追随项羽的人。

但是,在他被任命为韩王之前没有过硬的战绩,这次任命可以看作是项羽的任人唯亲。

韩国这个地方由于战国期间常年受到秦国的威胁,当地的复国思想特别严重,把一个江南人士而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能力不是很强的江南人派到当地作为韩王,肯定不足以担当抵御刘邦的重任。

作为韩信出函谷关面对的第1个对手,韩信毫无悬念地打败了他。

第二场战争是攻打魏王豹,他的水平比郑昌要强一些,魏王豹当初追随项羽、刘邦因战功被封为西魏王,而且在魏国有很大的威望,是一个狠角色。

但是,魏王豹的特点是打仗中规中矩缺少变通,面对韩信大兵压境,他认为只要守住黄河渡口韩信就无可奈何。

韩信使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从夏阳秘密渡河,然后又使用围魏救赵的方式偷袭了安邑。

魏王豹大惊,迅速率军回援,被韩信以逸待劳击败,这场大战韩信将自己在兵书上学到的知识做到了运用自如,但是读过孙吴兵法的人不难看出他套路,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接下来的井陉口之战,韩信对兵法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指挥特色,到这里才称得上是用兵如神,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军事大家。

这就是韩信幸运的地方,如果当初赵括有韩信这样的锻炼机会,很可能也会成长为一位不亚于廉颇、赵奢的名将。

当然,这也和韩信脚踏实地的性格有关,虽说韩信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刘邦也同意封他为大将军,作为诸将领之首,但是韩信很清楚自己还不具备统领汉军的能力。

在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之后,汉军的实际指挥官还是刘邦,即使东出函谷关,他有了独立领兵的权利,率领的也是汉军的偏师,主力军队依然在刘邦那里。

这就决定了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不可能把韩信作为主要对手去看待,让双方正面对决的时间推迟了,也给了韩信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总结:

韩信成长于军事世家,虽说家道中落,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让他具备了良好的军事素养;他聪明决定,能把兵书上的知识学以致用;他善于收敛自己的锐气,造成了强烈的战场迷雾,使敌人处于对他的无解而失策;他性格沉稳踏实,知道自己需要历练才能成为一代名将,也给自己找到了成长的路径。

李秋水是如何混到西夏国皇妃的位置上去的?

害得天山童姥走火入魔之后,李秋水为逃避天山童姥的追杀,不得不四处寻找靠山。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李秋水救了西夏权相没藏讹庞的儿媳梁若梅,与之结为姐妹。后李秋水说服梁若梅帮助皇帝李谅祚铲除没藏讹庞一家,成功之后,梁若梅成为西夏皇后,李秋水成为西夏皇妃。

结识梁氏

逍遥派中,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两人,都倾心于师弟无崖子,两人为此数度明争暗斗。天山童姥幼年起便开始修炼“不老长春功”,所以始终是一副六七岁小女孩的样子。天山童姥二十六岁时,本有机会本可发身长大,与常人无异,却因为在练功紧要关头,被李秋水在耳边一声大喝,使她走火入魔,前功尽弃,永远停留在六七岁小孩的身材。

因此,天山童姥对李秋水恨之入骨。李秋水的武功虽强,但比天山童姥弱了一筹。一开始,李秋水有无崖子的护佑,还不怎么怕天山童姥,后来,无崖子被丁春秋暗算失踪,天山童姥又以“生死符”收服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这一大势力。在这种情形之下,李秋水只好四处寻找靠山,以防备天山童姥的追杀。

1060年初,一日,李秋水在西夏国兴庆府一处街市之上,忽然遇到几位蒙面刺客,当街劫掠一位官宦之家的女眷。李秋水心血来潮,随意用小无相功打发了那几名刺客。事后才得知,这几名刺客是前朝太子宁令哥的家臣,他们的目标是没藏讹庞的儿媳梁若梅。

当年,李元昊看上了宁令哥刚成婚不久的太子妃没移氏,竟直接抢走儿媳,立为“新皇后”。后来,李元昊处决了野利皇后的舅舅、西夏重臣野利遇乞和野利旺荣及全家,然后与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姘居。1047年,没藏氏生下一个儿子李谅祚。同年5月,李元昊将野利皇后废黜,改立没藏氏为皇后。

宁令哥的太子妃被父亲李元昊抢走,母亲野利皇后一族被杀,母后被废,对李元昊恨到了极点。这时,没藏讹庞挑唆宁令哥杀死李元昊,称自己会帮他当上皇帝。宁令哥信以为真,果然作出了弑父之举。事后,宁令哥躲入没藏讹庞家中,没想到后者翻脸不认人,当下将他逮捕,并以弑君之罪杀死了他和野利皇后,扶持自己的外甥李谅祚登上皇位,后又将自己的女儿送上了皇后之位。

当时宁令哥的几个家臣,本以为辅佐太子,日后太子登基为帝,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随着没藏讹庞的一番谋划,他们不但美梦成空,还成了朝廷钦犯。于是便日日想着找没藏讹庞报仇。可没藏讹庞身为当朝国舅,宰相之尊,平时出入护卫如林,根本没有机会下手。他们便将目标转向刚进没藏家不久的儿媳梁若梅,希望抓住她作为要挟,逼迫没藏讹庞出现。结果却被李秋水破坏了这一计划。

此时李秋水已年近半百,但修炼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大成,驻颜有术,看上去仿佛二十许人。梁若梅上前谢过救命之恩,张口便喊“姐姐”,令李秋水也颇为受用。梁若梅一边派人回府报信,一边拉着李秋水到旁边的酒楼之上,奉上茶点,再次谢过救命之恩。原来,梁若梅出身的家族,虽然也算是西夏的豪门大族,但他们始终是汉人,在党项族的国家里,生存下来并不容易。如今看到李秋水这位武功如此高强的汉人女子,自然是拼命结交。

这一番交谈,梁若梅刻意结交,李秋水也有心在西夏国找个靠山,所以两人相谈甚欢,最后竟然当场结拜成了姐妹,李秋水也住进了没藏讹庞府中。如此过了三十余日,梁若梅和李秋水朝夕相处,渐渐变得无话不谈。而李秋水也看出,梁若梅在没藏讹庞府中的地位,并不像表面那么风光。若天山童姥真的找过来,梁若梅并没有本事护她周全,心中便又有了新的计较。

两女定计

这一日,李秋水拉了梁若梅到郊外散心。到了一个偏僻无人之处,李秋水示意梁若梅将下人支开,然后作势要向她辞别,说让妹妹日后千万小心云云。梁若梅大吃一惊,连忙问李秋水是怎么回事。李秋水装作难以开口,却又最终下定决心的样子,说没藏讹庞一家看似权势滔天,烈火烹油,其实已是坐在火山口上,灾祸已然不远。

见梁若梅面色惊疑不定,却没有阻止自己说下去,李秋水故作语重心长之状,告诉梁若梅,当朝皇帝李谅祚雄才大略,不可能一直甘愿接受没藏讹庞的摆布。到时野利家族的惨剧,必会重演。梁若梅身在没藏家,不但自身性命不保,到时整个梁氏家族,怕也会被连根拔起。

梁若梅被李秋水一番话,骇得面色惨白,身子摇摇欲倒。李秋水急忙将她扶住,梁若梅抓住李秋水的衣袖,求李秋水千万不要离自己而去,要帮自己出一个主意。

李秋水见梁若梅已经六神无主,便抛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另一个主意。她告诉梁若梅,如今唯一的方法,便是投靠皇帝李谅祚。如此一来,不但身家性命可得保全,就算像没藏皇后一样,垂帘听政,掌管天下权柄,也不是没有可能。

梁若梅这个人,内心深处有很强的权力欲望,如今经李秋水一番劝说,她的野心便像夏雨后的野草一样疯长起来,不但刚才的恐惧一扫而光,眼里还流露出几许兴奋之意,令李秋水心中暗赞。

梁若梅拿定了主意之后,又和李秋水商议了一下,两人定下了三步计划。

第一步,梁若梅以探望小姑子为由,多找机会出入皇宫,以美色吸引李谅祚;

第二步,梁若梅装作爱上李谅祚,然后为爱情背叛没藏家,时时告知李谅祚没藏父子的行踪;

第三步,待时机成熟,李谅祚召没藏讹庞进宫,李秋水帮忙杀人。

成为皇妃

此后,梁若梅便依计而行,她本来就有十分的美貌,在李秋水的劝说之下,她进宫之时,常常在日常宫服之下,藏着一身汉服,到皇宫之后,便以汉服示人。李谅祚本就心仪汉族文化,在皇宫千人一面的妃子之中,看到梁若梅这位表嫂,成熟美艳,又散发出汉人诗词中江南女子的风韵,渐渐就动了心,终于找了一次机会,与梁若梅成就了好事。

两人有了私情之后,在一次偷情中,梁若梅露出欲言又止、左右为难的表情,然后在李谅祚不断追问之下,才梨花带雨一般,说出自己夹在没藏氏之间,难以为人。日前听说没藏父子商议,要在朝堂之上,联合众臣,逼迫李谅祚收回改从汉仪的决定,自己心中颇为难受。

李谅祚亲政以后,眼见没藏讹庞在朝飞扬跋扈,胡作非为,对其专权日益不满。不久前,没藏讹庞借故诛杀了李谅祚的亲信六宅使高怀昌、毛惟正,使李谅祚又惊又怒。如今见没藏讹庞对自己的一再忍让,仍然得寸进尺,一逼再逼,心中渐渐生出杀意。于是,李谅祚就对没藏讹宠的政敌大将漫咩屈尊礼敬,以此结为心腹。

1061年4月,一日夜里,李谅祚召没藏讹庞入宫议事,却命漫咩领兵在宫门附近伏杀没藏讹庞父子。没藏讹庞非常谨慎,他带兵不多,其中却杂有数位江湖好手。因此,当漫咩忽然带兵杀出,没藏讹庞的侍卫们虽然一一中箭倒地,但其中的江湖好手,却迅速带着没藏讹庞逃去。

这时,李秋水忽然杀出,她以“小无相功”催动天山折梅手,这些江湖好手,没有她一合之敌。最终没藏讹庞父子被漫咩当场斩杀。

至此,李秋水和梁若梅的三步计划,全部成功。五个月之后,皇后没藏氏也被赐死。梁若梅被立为皇后,李秋水则被立为贵妃。梁若梅入宫后不久,就生下了皇子李秉常,此后李秉常又被立为太子。

1068年1月,李谅祚因和北宋作战受伤,伤重而亡,年仅21岁。李谅祚死后,年方七岁的太子李秉常登基。梁若梅成为皇太后,代替儿子摄政。梁若梅感念李秋水大恩,以皇家之力庇护于她,使天山童姥一直不敢来找她的麻烦。

但在1076年,西夏因为和北宋连番大战,朝政混乱,民不聊生,被天山童姥找准机会,潜入西夏皇宫击败李秋水,并用利刃在她脸上划了个"井"字。

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年字繁体的各种书体?

年字繁体是:年,其各种书体各下:

这个亭长在现代是个多大的官?

现如今,说起白手起家,我们回想到刘邦和朱元璋,这二位都是从小老百姓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可刘邦比朱元璋要好多了,人家起码还做过泗水亭长。刘邦这个亭长,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镇派出所所长。

想当年,在泗水亭报出“刘老三儿”的大名,基本上没人惹得起,可见咱刘邦这亭长还是管点用的。

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

亭长一职,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期被发扬光大。在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外敌侵扰,加强边关的管理,就设置亭长制,十里为“一亭”,方便朝廷迅速募兵投入战斗。

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对六国统一实行郡县制,县以下是乡、里、亭。十里为一亭,每个亭都设有亭长,一来负责驿站人员接待,二来负责地方治安。

起初,亭长是由徭役已满,或者有一定军功的老兵担任,但是六国刚刚统一,对六国亭长的要求也就没那么高了,咱刘邦因为在当地还有点威望,于是当上了泗水亭的亭长。

后来,因为亭长说话管点用,对百姓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因此朝廷就让亭长也负责治安。邻里之间,谁家猪牛羊丢了,那你就去找亭长,他一准给你办喽!

咱刘邦当年也是管这事儿,泗水亭这地方,凡是有点民事纠纷,人们也都愿意找刘邦说说事儿。刘邦这个人,处事也算公道,甭管对不对,一定得让大伙心服口服,因此当年沛县的小老百姓,才个个愿意扛着锄头跟着刘邦干。

传说,刘邦的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有次干完活就在田间打了个盹。这个盹打的是十分蹊跷,她梦见与一条龙缠绵在一起,顿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刘邦他爹去了田间一看,有一天若隐若现的龙盘旋在媳妇身上,自此就怀上了刘邦。传说,此龙是赤帝,那么刘邦也就是赤帝之子。

皇帝嘛,总得有点传奇故事,没有也得编几个。这段肯定是刘邦吹的,刘太公要知道刘邦敢这么吹,敢公然给他一顶绿帽子,还不得气个半死。

不过,刘邦还真有传奇的地方,《史记》记载,他是高鼻梁大长脸,飘逸着一缕漂亮的胡须,大腿上更是有72颗黑痣。传说,当年有一老者路过讨碗水喝,见到年轻的吕雉,不由得赞叹“此乃贵人”。刘邦回家后,听吕雉提及老者,撒丫子追上老人,老人一看刘邦说“此乃贵不可言”。

刘邦为人仗义,对兄弟们更是公道公平,因此在沛县刘邦积累了不错的人缘。作为泗水亭长的刘季,自然免不了上下打点,交友应酬,而刘邦仗义的品格,也使他多了不少朋友。

萧何、曹参就是刘邦交的良师益友,也是沛县响当当的人物。萧何是沛县官吏,曹参是沛县狱卒,这二人的职位那可是妥妥的吃铁饭碗的。萧何是曹参的上司,而刘邦这个亭长更是比不上曹参这个狱卒,但他两就爱跟刘邦这个泗水亭长钻一块。

那一年,县上给刘邦下了一道硬任务,要求刘邦押送沛县徭役前往骊山。而征发徭役,押送徭役的任务就落到了刘邦身上,刘邦憋着一股劲,硬着头皮把泗水亭的乡里们逼到了前往骊山的道路上。

在路上,那些从沛县带出来的乡里们,跑的跑,死的死,接着又是几天大雨,他面临跟陈胜吴广一样的遭遇。路上不断地有徭役抱怨,但立刻就会遭到秦兵的鞭打,刘邦心里想着,反正也到不了骊山了,到了也是个死,不如让大家都逃命去吧。

刘邦给樊哙卢绾他们甩了个脸色,这几个兄弟果然是心有灵犀,樊哙卢绾拔剑就杀了押送徭役的秦兵。刘邦对沛县的父老说,愿意跟我刘邦走的就跟着我,不愿意的自找生路,大家觉得反正是个死,跟着刘邦兴许还有点活路,主要是心里踏实。于是,所有人都跟着刘邦钻进了芒砀山,落草为寇。

刘邦是潇洒了,可是刘邦这一家老小可遭了殃,老父亲刘太公,以及哥哥嫂嫂,媳妇女儿,都被秦兵抓紧了大牢。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可这刘邦却不一样,一家老小落了难,端饭送菜的人还真多,萧何曹参挨个去看望他们,还吩咐下去,一定要照看好刘邦的老爹。

说实在的,刘邦泗水亭长这个官并不怎么大,要排资论辈还比不上曹参,更比不上萧何。这个官也当的不怎么样,当个导游送几个人都没送到。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终结了号称无敌的秦帝国,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短短的七年时间,完成了从一介布衣到大汉天子的逆袭。

有人说,老刘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人家是天命所授,赤帝之子,斩白蛇而起义。也有人说,刘邦素来仁义,知人善任,才有最后的大成就。还有人说,是因为他赏罚分明,愿意给予功臣丰厚的回报,才有那么多仁人志士愿意为他效劳。

其实,这些都是后世对成功者的马后炮,刘邦真正成功的原因不在这些。用刘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君王之道,用人之道,能操纵人心,才配夺天下!

@历史方位原创,喜欢的朋友加关注一起探讨哦!您的一个小小的赞许,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