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行书字体图片_行书入门有推荐的练字帖吗

爱字体2023-07-22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行书字体图片,行书入门有推荐的练字帖吗?临近退休零基础练行书写春联?不求最快但求最好?古代的官方文件是否会用行书或者草书来写?那么写春联应该用什么字体呢?行书字体图片,行书入门有推荐的练字帖吗
本文目录

行书字体图片,行书入门有推荐的练字帖吗?

行书的确很厉害的。但要写好行书,你得先把基本的楷书写的像样。

行书字体图片_行书入门有推荐的练字帖吗

是不是有点泄气?没办法。学习行书,首先你的运笔要过关,还要对汉字笔顺有认识,还有知道书法书体间的关联,还有笔法的运用,还有字形的向背关系,还有字势的承接。不在楷书中磨练,一上来就奔着主题去,一是不明就里,下笔无方。二是手指僵硬,点画无措。三是认识肤浅,随意描摹。四是心浮气躁,油滑无根。

书法学习需要长期的训练。开始阶段,第一个面对的是把软软的笔头学会掌控。而你的手,在握笔之初,不会按着你的意思来。你只能在楷隶等慢写的书体中,熟悉笔性,增强手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则,笔画顺序,起止收放,提按顿挫等等书法常识。待其手腕灵活,能够随心而动的掌控毛笔,学习行书,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

行书字帖繁多,风格流派各异。兰亭序劲健洒脱,祭侄儿稿雄强悲壮,寒食帖遒劲委婉,蜀素帖纵横跌宕,绝交书妍丽刚强,……举不胜举。选择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在字帖的选择上,没有什么人是必须要学的说法。每个人都是从个人的经验来做推荐,他们没有错,但别人的成功,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喜好。

临近退休零基础练行书写春联?

谢悟友诚邀!

练习行书写春联,这样的一个目标放在那里,我的回答是两者都是可以的。

即将退休,为接下来的生活丰富一些,有个事情做,学习书法也是很有意义的。

写春联,既是自己的喜好,也是可以为人服务,做些有益的事情。

关于练习行书,临帖是最好的办法。至于是临习圣教序还是洛神赋,两者都是可以的,主要的取舍条件就是自己更喜欢哪一个。字体风格的比较,圣教序方硬一些,洛神赋圆润一些。END

不求最快但求最好?

一 要学好行书,首先要临帖 不要乱写。有的人认为行书没有规律,所以就不行不楷,信手乱连笔。这样往往会走弯路,写来写去没名堂。甚至沾染习气。

所以要选一本好的并且自己喜欢的行书字帖 。一般大多数是《圣教序》,也可以选李邕《岳麓寺碑》。赵孟頫的行楷书临习,也可以直接从《兰亭序》临写 只不过难度较大。总之先一步一步入帖,把行书的点画,使转,结体各种基本写法掌握之后,就可以出帖,发挥个人的艺术创作性。这样看着慢,笨,实际是快,准 好的"捷径"。

二 其次要明白行书并非仅仅是楷书的快写,连笔,甚至有研究表明行书的起源还早于楷书 ,如果要把行书和楷书相互联系学习 那么可以说行书是楷书的流动性书写更恰当。正如苏东坡总结的:"真书如立,行书如行 草书如走"。

有人片面以为行书是快写,只追求点画,字之间的快速连续,忽视了笔锋在运笔过程中不断交替出现的提按,转折,轻重,缓急的微妙变化。所以笔道虚弱飘忽不定,写不出应有的力度。

三 是明白行书的特有规律 ,不能以楷书的四平八稳,平整工谨来框住行书的训练。行书书写有时甚至是反楷书。所以无论在临帖,还是在创作,掌握行书的运笔结体规律的特点,就可以事半功倍,提纲挈领的抓住主要矛盾,快速提升行书学习水平。

1 行书字体是追求整体协调,并非每个字都字字规整。它要求长短,疏密,向背,在变化中顺势而为力求整体的平衡和谐调,如《兰亭序》"有"字,"畅"字在楷书里力求平正,,在兰亭序则没有一个相同,都是以单个字配合整行的行气在调整变化 ,多姿多彩,精彩纷呈,又达到整体章法和谐。

2 牵丝映带。行书不仅是要把单字写好,而且要掌握每一行的气势,连贯,而不能说断就断支离破碎,这种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有些有形的表现为牵丝连线,更多是无形的表现在笔势,如下图是文征明临《兰亭序》和畅"是有形之连,下来与"仰观宇宙"是笔断意连的气息贯通。

"俯察品"是实连,"类之盛"就是意连。

……上下字之间的顾盼有情,似断还连的气呼应,这是行书区别于楷书最大的特征。所以在学习行书中,读帖,临帖时,一定要关注字与字之间的节奏,起伏,结体开合,伸缩,用笔轻重缓急,用墨浓淡相宜的细致入微的变化,才能学到精髓,学这些地方的笔法变化。才会学有所得。

3 了解行书主要特征就是"打破对称,伸缩偏旁部首比例"以求变化笔势。

例如有意识打破字体常规的对称,使其"失调"而求奇崛纵横的效果,如米芾的"顿"字。正常体是左偏旁轻,右部件重,而米芾行书却打破正常比例,反过来"左重右小而轻"奇中饶有趣味。

类似还有,"懒,倾,酒"

再比如上图,"苏,简"则是通过下部位体开张,

下图,"得"通过下部收紧,

行书技巧叫"上开下合"或者

"左右欹侧"以此造险,各尽体势变化之妙,达到行书活泼,俊俏,奇正跌宕起伏的变化之美。

总的原则,初学行书,点画慢一些,牵丝连线略快,要有节奏感,牵丝连线用笔不能重于点画,先单字偏旁部首训练,等练习有一定基础,就可以一行一行书写 ,在成片成篇幅的练习协调贯气,从而逐步完善行书的临创并能创作出来好的作品。

古代的官方文件是否会用行书或者草书来写?

古代的官方文件是否会用行书或者草书来写?这种情况有,但很少,这样写会冒一定风险,有可能翻了欺君之罪,还很可能会误事。

古代的官方文件是以皇帝或朝廷其他大员的名义,向外界颁布的各种类型的公文,主要包括诏令、奏章、告示、册书、诰书、官府往来文书,等等,这些文件主要作用是用来传达命令,或颁布政策、法规等,因此,必须使用通用字体书写出来,才能达到让别人阅读、理解的目的。

连古代书生参加科举考试进行答卷时,也必须用官方字体来写。

毕竟,古代识字的老百姓很少,如果写的公文大家都不认识,岂不是做了无用功。如果还让皇帝或朝廷的命令没有传达到,耽误了大事,那不是闹着玩的。

因此,作为朝廷的书记官,不敢随随便便用行书或草书来书写公文,必须使用“正书”来传达上边的意志。

何谓“正书”?正书实际上是正式场合下使用书体的简称,也叫官方文字。

“正书”的叫法是随着汉字和书法的岩画,而不断改变着的。

在秦代以前,公文都用金文书写,国家的法规政策,皇帝的命令,都会镌刻在青铜器上,供大家阅读、领会。

到秦代秦始皇统一天下,颁布“书同文车同轨“扥政策后,通过宰相李斯的改革,把小篆规定为全国通用的官方文字,写公文时一律采用小篆书体。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走向成熟,从三国一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文件的书写,小篆和隶书并用。

到了隋唐时期,楷书发展成熟,于是,公文的书写变成了楷书。

因为楷书是古代最后一个正书,一直延续到清朝结束,使用时间超过1000多年,远远超过篆书和隶书,因此,楷书成了正书的代名词。在现代人的意识里,大多数人会认为正书就是楷书,实际上这个看法并不严谨。

古代人在朋友之间写信往来时,常用行书或草书来写,因为这两种字体写起来较快,效率较高,并且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还能发挥自己的个性,所以,行书和草书在民间很流行。

像王羲之的《十七帖》,就是用草书写给朋友的17份书信,也是他的草书代表作。

同时,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抄书绝对是一个苦差事,抄书人也通常用行草书来抄。

古代一些偏远地方的县令,或许由于书法水准有限,写不好正书,可能会在字里行间夹杂一些行书、草书字体,但这种情况并不多,根本原因是,若行草书字体在公文中出现的太多,会让大家看不懂,就失去了传播的作用。

那么写春联应该用什么字体呢?

谢邀!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门楣红纸黑字,显得喜气洋洋,增加了节日气氛

就春联的字体而言,个人比较喜欢行书和楷书。因为春联是贴在门口让人看的,首先要有美感,我觉得行书和楷书就很美。其次,春联的字体要显得庄端一点,让人看着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用行书或楷书写春联显得比较稳重庄端。所以用行书或楷书写春联显得既端庄又有美感,又让人看得清楚明了。

至于草书或篆书,我不太喜欢。虽然草书龙飞凤舞,气势磅礴,可是我觉得美感和稳重庄端不如行书楷书。篆书呢?虽然古色古香,可是许多人看不懂。既然春联是让人看的,却又让人看不懂,就失去了春联的部分意义。

所以,我认为写春联以行书或楷书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