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颜体字体_毛笔字的字体有哪些

爱字体2023-04-10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颜体字体,毛笔字的字体有哪些?颜体和楷书哪个适合学?哪种书体最能表现汉字之美?为什么还应该从颜体写起?为什么我觉得颜真卿的字看着丑拙?颜体字体,毛笔字的字体有哪些?字体上分为:正(楷书)草(草
本文目录

颜体字体,毛笔字的字体有哪些?

字体上分为:正(楷书)草(草书)隶(隶书)篆(篆书)楷书。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好看。

颜体字体_毛笔字的字体有哪些

各种字体的历史;

1、楷书,行书,草书,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一是: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颜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家。

2、“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

3、“草行”近于草书而敛于草。唐朝张怀 《书议》云: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故有此别论。郑板桥善六分半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字体,是成份较多的一种“杂体”,郑板桥集篆、隶、行楷八分于一炉,意在八分和篆、隶、行楷之间,故自称“六分半书”。

4、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颜体和楷书哪个适合学?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楷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

楷书包括颜体楷书,相对而言,颜体楷书更适合初学者学习。

哪种书体最能表现汉字之美?

。。中国书法从甲骨文出土后可以断定是书法的最早雏形,经过历代的演变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法体系。

东汉~魏晋南北朝~唐代是中国书法定形(书体)的鼎盛时期,其中最突出的是行草,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论书】中説:“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所以説草书使书者的情感得到尽情的发挥

。。“楷以法胜,草以神胜”这是清朱和羹【临池心解】中对草书的精辟的论述。由此可见历代书家对草书情有独钟,不管是王羲之【蘭亭叙】,颜真卿【祭侄稿】还是怀素【自序贴】这些书者都是在创作中书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怀。已至他们的墨迹名存千古,让后者无限遐想。

所以説草书是书法中最美,也是书法中最难驾驭的书体,原因是草书的“笔法,线条”太复杂丰富,已至书画大师齐白石在《杂记》中説:一身练书,不涉足草书半步,草书无法驾驭……足以说明草书不是一般书者可以随便掌握的,再看今日头条小编发的那些所谓“草书大家”的视频,真是可笑,实际上是书法表演,从而助长了一些所谓“草书家”的浮躁的心态,极不利于书法的学习和发展……

为什么还应该从颜体写起?

颜体字看着又丑又拙,实际上颜体楷书字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是书法家们特别欣赏和认可的字体,特别是用颜体书写的大字,更显得大气雄浑。因为颜体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总结前人楷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成熟的楷书书法,其特点是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是初学书法最好的范本。

为什么我觉得颜真卿的字看着丑拙?

苏轼评价唐代杰出的人才时说:

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至今看来苏东坡眼力果然非凡,杜甫的诗,韩愈的文章,颜真卿的字,吴道子的画,可谓绝世精品,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什么颜筋柳骨?什么颜柳欧赵?

就他们对于后世的书法贡献来看,在书法史上,颜真卿的成就显然是要高于赵孟、欧阳询和柳公权的。

这是因为颜真卿的书法风格非常的特殊,他和其他三位书法家的书法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他书法家基本上是王羲之风格的继承者,他们以笔画纤细,风格秀美,儒雅敦厚的书法见长,而颜真卿的书法,则之他们相反,他的书法风格就非常的浓厚阳刚,有一种壮阔的气势在其中。

在颜真卿之前,也从未有书法家进行过这样的书法风格创新,所以他的书法风格一旦成型之后,就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问题,为什么颜真卿能够,超越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成为被中国书法史所铭记的创新者呢?

也就是说颜真卿的书法创新,是怎么发生的。

唐代文化是典型的多民族多元文化,他们的文化构成过程中,有很多外来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融合,所以唐代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样发展的局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融合和发展,颜真卿就是在这样的大唐文化的浸染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的书法风格就不仅仅是吸收了帖学书法的精华,他的书法还有相当一部分碑学书法的风格和特色。

清代的冯武曾经在他的《书法正传》中,对于颜真卿的碑学书法风格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魏晋而下,增减笔画以就字势,惟公(颜)真卿合篆籀之理,得分隶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书之至也。”

冯武的这段话其实是在论述魏晋以来,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趋势,他认为,从魏晋以来,中国书法就在走一个下坡路,但是突然出现了颜真卿,让中国书法迎来了一个难得的高峰。

“增减笔画以就字势”,并不是说对于汉字的笔画做真正实际意义上的减少,或者是增加,而是说,他们对于魏晋以来形成的书法风格有这样或那样的改变。

清代冯武就道出了他对颜真卿书法的认识,他认为,颜真卿的书法:

合篆籀之理,得分隶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书之至也。

所谓的“篆籒”,其实就是在说碑学书法,而“分隶”是指帖学书法。冯武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具有帖学书法的严谨,而且他还有碑学书法的理趣。

据记载,天宝元年,颜真卿创作了《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

这些书法都是他早年间在探索自己书法风格的时候留下来的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碑学书法特色。所以,后世对于颜真卿的书法认识,也着重从这一点上来讲。

宋米芾认为“《争座位帖》有篆籒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多元、包容、开放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颜真卿自身对于书法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让他的书法风格有了迥异于其它人的面目和特色,他也成为了超越王羲之的书法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成为著名的书法大家。清代大书法家傅山就曾几个说过,学书当学颜。

所以,在欧颜柳赵四大家中,颜真卿的书法创新型是最强的,因此他在书法史的地位也相当高。

他是怎么做到的?这要从他出生时候说起。

颜真卿出生在大唐盛世709年,一个世代为官的大家族中,祖籍琅琊人,跟王羲之是同乡。

他的先人是孔子的学生颜回,《颜氏家训》的创作者颜之推是他的五世祖,颜真卿的父亲是一个县令,跟母亲殷氏生了7个儿子,颜真卿在家排行第六。

他3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离世,母亲殷氏带着7个儿子回到苏州的娘家,家贫如洗。

颜真卿自幼聪明好学,每天读书写字从不间断,然而家境贫寒,母亲看着他又喜又忧,喜的是他勤奋,忧的是吃饭都成问题,根本没有笔和纸供他练字。有一天,颜真卿高兴地告诉母亲:别发愁了,我想出一个好办法。

只见他一只手拿着刷子,蘸着另一只手里一个盛满泥浆的碗,在墙面上认真写起来。这就是千百年来被盛赞的“黄泥习字”的勤学故事。

《颜氏家庙碑》文上面记载了这段日子的艰难:

君仁孝友悌,少孤,育舅殷仲容氏,蒙教笔法。家贫无纸笔,与兄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之,故特以草隶擅名。

所有的不努力都是懒惰的借口,所有的困境都无法阻挡努力的人。

“有风骨,自能笑傲风雪,畅饮西风。”

颜真卿初学书法师从褚遂良,极其崇拜张旭的书法,两次登门拜师学艺。

|

开始时,张旭只是带他去看溪水、踏青山、逛集市,让他在一旁观看自己写字,送给他一些帖子临摹,不传授任何技法。

在一次深谈之后,颜真卿真诚地表白要在书法上"齐于古人",他高远的志向,打动了张旭。

张旭回答道:

“妙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

其次在识笔法,谓口传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在也;

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便合宜;

其次纸笔精佳;

其次变通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

五者备矣,然后齐于古人矣。”

从执笔到笔法,从结构到布局,张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颜真卿也没有辜负恩师的一番教导,从前他自己闷着头学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等等许多名家,直到张旭的名师指点,加上他的勤学苦练,才有了后来享誉后世的“颜体”。

颜真卿的著名诗篇写下他的自勉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吕更荣《中国书法简史》一书中提到:

颜真卿的书法,主要得到了张旭的指导,上承王羲之的传统,又习初唐四家特点,兼收南北朝书法新鲜营养。

学习时有选择,有取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称为'颜体'。

颜体字是历代科考场上最受赏识的字体,苏东坡也曾无数次临摹颜体,有人评颜体字:

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老年的颜真卿书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后人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

这是颜真卿的书法故事,他还有鲜为人提起的另一面,他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他还是一代有风骨的名将。

曾国藩说: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

公元734年,颜真卿25岁,进士及第,官至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由于他刚正不阿的牛脾气,得罪了当朝国舅杨国忠,被贬平原太守,这就是世人称颜真卿为“颜平原”的原因。

平原郡属于安禄山的管辖范围,在安禄山眼中,颜真卿也就是一介文弱书生,全然没把他放在眼里。

安禄山谋反的迹象日渐明显,颜真卿不露声色,以阴雨天加固城墙为借口,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暗中储备粮草。

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河北郡县大多被攻陷,只有颜真卿的平原郡严防死守。

他大胆起用级别比他低的人任统帅,在城西门上慷慨陈词,在场的人都流下热泪,群情激昂的军士誓死保卫平原郡。

京城中,唐玄宗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连连叹息:

“河北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

此时,恰好颜真卿派来的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来报。

唐玄宗大喜。

叛军攻下洛阳,斩了李憕、卢奕、蒋清的头到河北示众。

请记住卢奕这个名字,颜真卿不忍用衣袖擦拭死者脸上的血迹,他用舌头把血舔舐干净,用草编代替身体,接上首级,厚葬。

颜真卿指挥有方,接连打了胜仗,17个郡推举颜真卿做盟主,大军增加到20多万人。

安禄山在与颜真卿的交战中,以失败告终,他一介书生凭着一身硬骨头,在挽救大唐王朝倾覆的命运中,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颜真卿不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书生。

他书法的敦厚浑然,俨然是他忠贞的性格;

钢劲有力的笔画,是他铮铮男儿的铁骨;

严谨端正的布局,展露了他摆兵布阵的雄才大略。

如果说,字如其人,颜真卿做到了。

颜真卿性格刚正不阿,秉性中正,不媚权贵,四任宰相都对他深恶痛绝。

因此他在宦海沉浮的官场上,极其不得意,曾经六上六下,最后惹来杀身之祸。

762年,唐代宗继位,拜元载为宰相。皇帝进京时,颜真卿建议先拜祖庙,再进京。

宰相说:

不合时宜。

颜真卿立正言辞地回道:

“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坏耶!”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颜真卿一点情面都不留,元载恨之入骨。

一次朝堂上,元载请求皇帝:百官凡欲论事,皆先白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

就是说凡是百官的奏折,都要经过了宰相的手,再交到皇帝的手上。

颜真卿立刻说:

郎官、御史,皆陛下耳目。今使论事者先拜宰相,是自掩其耳目也。陛下患群臣之谗,托此为辞,以塞谏争之路。

元载已经恨之入骨髓了,找了个理由把颜真卿贬为湖州刺史。直到元载犯罪被抓,他才得以回到京城。

可能有人会说,颜真卿啊,你能不能少说几句话,人生不就容易一些了吗?后人摹写的是他的字,一小半是欣赏他的字,一大半是欣赏他的人。欣赏的就是他的剑胆琴心,欣赏他不媚俗、不弯腰、不屈膝的一身硬骨头。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名字卢奕吗?

782年,卢奕的儿子卢杞拜为宰相,这个人极其阴险狡诈,而且嫉贤妒能,不容颜真卿在眼前晃来晃去,想找茬把他挤兑出京城。

颜真卿找机会跟卢杞面谈,提起当年为他父亲舔舐脸上鲜血的事,卢杞表面上惶恐的跪地谢恩,心中恨意有增无减。

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卢杞向皇帝进谏,声称不用动一刀一枪,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前去,定能平息战乱。

卢杞推荐的就是颜真卿,这一年,颜真卿已经74岁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凶多吉少的行程。然而,当皇帝的诏书下达的时候,他二话不说,立刻启程。

河南尹郑叔则极力劝阻,明明是“羊入虎口”何苦呢?颜真卿回答说:“圣旨岂能逃避?”

什么是真英雄?

洪应明《菜根谭》中说得好:小处不欺隐,暗处不掺漏,末路不怠慌,才是真英雄。

李希烈想给颜真卿一个下马威,聚集了一千多人,明晃晃的兵器,团团将他围住,一边谩骂,一边威胁。

颜真卿面不改色,毫无惧色,抖抖身上的尘土,拿出圣旨朗声宣读。

李希烈假惺惺驱赶走众人,称自己当皇帝之后,拜颜真卿为宰相。

颜真卿说:

“你知道颜常山这个人吗?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时,他带兵抵抗,被捕后凌迟处死,他大骂反贼不绝口。

我家世代的名节,我誓死都要保持。我年近八十岁,怎么会受你的威逼!”

李希烈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派人在颜真卿住的院子中挖大坑,声称要活埋了他。

颜真卿说:给我一刀岂不痛快。

兵士们在他的院子中燃起火,要烧死他。

颜真卿二话不说,一个纵身跳入火中,士兵们慌忙把他拉出来。

李希烈软硬兼施毫无办法,最后派人把颜真卿活活勒死。

那一天是784年8月23日。消息传回京城,举国哀悼。

“寒芒与文字立现,雪刃与气度争锋。”处逆境时,能看清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临危不惧下,能得知一个人的傲雪风骨。

胸中没有大格局,笔下难造大气魄。

临写颜体的字,更应该认识他的人。无论是他的字,还是他的人都应该值得我们当世的人所推祟的。

正如《琅琊榜》中说的那样:守我家国山河依旧,横长枪却换离愁,倾余生风骨同守,此血仍殷,此身豪情仍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