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是字草书_草书写的字大部分人不认识有用吗

爱字体2023-05-23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是字草书,草书写的字大部分人不认识有用吗?字的行书与草书?怎么才能练出这种字?这样的字可以去参加书法比赛了吗?有谁认识这五个字?是字草书,草书写的字大部分人不认识有用吗?这个问题是书法常识性的
本文目录

是字草书,草书写的字大部分人不认识有用吗?

这个问题是书法常识性的最显浅的问题,草书肯定是字。一,中国的书法是以中国的汉字作为书写对象和载体的一种线条的艺术,所以写出来的,不管是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还是草书,都是汉字;二,草书是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一种书体,它的萌芽于汉,是由隶书变化而来的,到晋开始成熟,代表性书家有张芝、二王等,到唐朝,出现草书一个高峰,代表人物就是张旭、怀素、颜真卿等,但是不管草书怎样发展,写的都是中国的文字;三,草书是隶书的发展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文字更加频繁,尤其是随着书写的工具变化,汉代开始使用纸,普遍使用毛笔,这样就从过去的刻字或者是写在木片竹片上,无法快写,到了用纸可以快写,就慢慢出现草书。草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笔画的减省和笔画的连绵,出现了一些符号性的东西。后来草书就一直以这种约定俗成的的写法作为一个规范,所以草书并不是乱写,也是有严格规范的写法的;四,一般人看不懂得草书是很正常的,就是因为没有学习过,哪里会懂得?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草书是楷书、行书的快写 ,这样的认识往往会对草书更加认不出来。五,草书是书法界公认的难度最大、艺术性最高、最具欣赏价值、最具有视觉震撼力的一个书体,作为草书人,应该多向社会普及草书的知识,反过来作为普通人,应该多读书,多了解书法的知识,大家共同努力,避免草书成为孤家寡人,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六,至于说有所谓“有识之士”对山东博物馆等郭老书体不好,容易产生误导,郑重其事提议要撤掉改用其他字体,窃以为对我们真正书法界来说,那是个笑话和莫大讽刺,自已愚顽竞怪先生书法不好,恰恰证明这个所谓的有识之士学问是多么苍白,不是去检讨提升自己,教育民,却拿真正草书大师出气,这岂不是我们社会缺乏文化的一个悲哀?!岂不是一个文化掩耳盗铃的丑剧乎?!

是字草书_草书写的字大部分人不认识有用吗

字的行书与草书?

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字帖中没有找到配字的行书和草书

怎么才能练出这种字?

行书字体风格,这种风格是个人的(自由体),并非字帖上的,字帖上的硬笔书法,要比这个规范,你可以选一个喜欢的行书字帖来练,入了门,懂得了运笔的来龙去脉、间架结构的搭配,才能创出属于自己的字体

这样的字可以去参加书法比赛了吗?

看了题主的这两幅书法作品,一幅是行书,一幅是篆书,单单从书写水平来看,感觉不仅可以参加书法比赛,甚至可以参加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书法比赛了。

其实参加一个书法比赛并没有那么高级和严肃,绝大多数比赛没有参加的门槛,只要能够写出书法作品都可以参加,另外书法比赛也是分档次的,有县市级、省级也有国家级的,有专业组也有业余组的比赛,可以根基自己的水平或者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性的参加,并不一定说非要达到某种水平才可以参加书法比赛。另外,无论参加什么层次的书法比赛,对于书法学习者自身的书法水平都有很好的提高作用。

我自身的感觉就是每参加一次书法比赛,书法水平就会提高一大截,因为在为比赛做准备期间,会集中时间大量练字,临摹和创作并举,就像是经历了一次短期集训,对于书法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的促进作用。

不过题主的这两幅作品还是很有水平的,仅仅通过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作者的书写是很专业的。题主篆书学习邓石如,书写熟练有功力,行书学习米芾,虽然略显生疏,但笔力扎实,作者肯定是经历过专业的训练,练习的年头应该不短了,当然是可以参加书法比赛的。

但是无论是书法初学者还是书法老手,参加书法比赛和平时的日常书写都是不一样的,平时的练习是写字,参加书法比赛本质上是竞技,虽然它的本质还是书法,但还有很多写字以外的因素,书法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也很重要,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两幅书法作品,书写的内容和形式做不好,可能连市级的书法比赛都中不了,但是如果注意书写的形式、章法、用纸、用墨,如国展的可能性都很大。

国展实际上是一场竞技比赛,既然是比赛就有一定的规则,能把字写好的同时,掌握它的规则和规律也很重要,要善于去观察和总结,学习国展最好的材料就是历届全国书法大展的作品,这些网上都可以查到,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同样的水平为啥别人能够上全国书法展,一定有它突出的地方,如果你想要入展,就要去参考他们,但如果仅仅是想自娱自乐,则自己练就行了,没必要去研究他们了。

有谁认识这五个字?

不错,看了半天没有认完整是什么字,看一下其它高人的回答,感觉确实像“养鸡为大鹅”,可仔细一想,似乎也不对 ,再往下翻,看到有高手说是“养雅为大德”,可是又禅精竭虑,绞尽脑汁看了半天,还是弄不明白这件大作,怎么能够和如此文雅的一句话结缘,于是又不厌其烦查了一下集字字典,于是看到了如下一件集字作品。

这样一比较,看出来了,确实是“养雅为大德”。好好的一句话,却写成了如此的“雅德”。

细究其原因,再于临摹练习基本功不到位,用笔用墨不到,结构字形不准,点画线条交到不清王。该有点画之处 却消失了,如“为”字。该没有点画线条的地方反而又凭空多出来一些心疼我,如其“大”字的横与竖撇的之间的连带处理,确实不该出现。这说明了什么呢?功夫不扎实。创作之前准备不足,创作过程中,任笔成形,于是乎,作品失去了基本的法度。

学习与其任笔成形,写出败笔满纸的作品,还不如做老实人,一点一画临摹练习字帖,在自己能够将作品文字内容的临摹功夫练到位后在去创作作品,也不至于如此让人禅精竭虑,绞尽脑汁而不知作者何意为好。或许是作者中了“字写到没有人看懂,方为一流作品”的毒,所以才发誓专门创作让人看不懂的作品。

哦,那个那个落款是什么,猜一下呗。“刘大德”,“非心”。

应该是个“刘”字,有些颜真卿的影子,不过不规范。写好字的第一目的就是不要难为文化的人。看来这位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了,就是要让你去琢磨一番,方可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