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行书字_硬笔怎样写行书又快又好看

爱字体2023-07-04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行书字,硬笔怎样写行书又快又好看?还是王羲之的行书好呢?还是先学王羲之的好?如何才能在电脑写行书?直接从行书入手学书法?行书字,硬笔怎样写行书又快又好看?很多人说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快写,对于这个
本文目录

行书字,硬笔怎样写行书又快又好看?

很多人说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快写,对于这个说法,个人认为不完全正确。行书的确很多都是以楷书的模样把字写得更快,但是行书却仍然有自己的法度。不可把行书理解为就是简笔画,连笔画而已,笔画的连带以及省略都是有规律的,不可随意为之。

行书字_硬笔怎样写行书又快又好看

当然它又具有一定的可创造性,也可说是随意性,就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王羲之微醺后创作的,其手稿仍旧有很多涂改之处,这便是书者一份率性。故而可说,行书可以更加好的表达出书者当时的强烈情感。

行书笔画灵动,笔画之间练习更加的紧密和大胆,行笔也更为的飘逸,可省去很多起手笔的动作,上一笔的起笔便是下一笔的收笔,当然行书的字形也是变化多端,书写自由。然而很多初学者却总觉得行书不需要讲究什么,也不需要练什么所谓的笔法。诚然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那么下面本人介绍几点行书技法的小技巧。

01、笔画呼应

行书的行笔速度比较快,故而为了增加笔势,需要以笔画间的呼应来达到。所谓牵丝说的便是这个。但牵丝只是一种意识,并非是有意为之,若故意提笔体现,则本末倒置了。如“水”字的钩可拖长,与下一笔呼应,而左边的撇重叠,带出丝与下一笔的撇起笔正好呼应。而“小”字也是如此,带出钩后,便直接写左点后,又直接写出右点,一点到底,一气呵成。

02、适当缩短行笔,以及调整笔顺

楷书的行笔有一定的长短比例,而在行书中则可根据字的需要,可以将笔画写短,增加行笔的流畅性,更易于下一笔的连带,适当调整笔顺也是如此,增加了行书的连带性。

如“至”字的最后一笔便是承接上一笔,故而只得缩短最后一笔的长度,缩短了书写时间,反而增加了其美感。又如“川”字的第二竖,基本简化为点,把笔画缩短,利于第三竖的起笔。

03、疏密相间

行书的很多地方并不和楷书一样,不一定要平分笔画(均间),反而疏密有致更加能衬托出行书的韵味。疏密相间拉开了疏和密的对比,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城”左密右疏,而“犹”字左疏右密。

04、变直为弧

所谓变直为弧便是把一些本应写方折,有一定顿挫,棱角分明的地方写成弧线,这样将显得更加的灵动。

如“勿”字,方折处直接以弧线转过,流畅自然。又如“仰”字,横折钩直接写成一小圆圈状,极大的加快了书写速度。

05、欹正相间

“欹”则指的是体势欹侧,跌宕起伏,而“正”则指的是体势端正,中心平稳。行书比较活泼跳动,故而常常打破楷书中的严整端正的结构特征,在奇险中能够找到一种平稳,给人以更高的一种审美感受。如“性”字左右都偏移,似离貌和,妙趣横生。

06、增加“部件”的训练

何为“部件”,也就是字中连在一起的部分,这样便更好进行系统训练,而并非要每个字都练一遍,当你掌握了常见的各类“部件”后,再用上述技巧将间隔部分合理连带,那么行书的基本字体结构就完工了,然而还没完,还需要增加对段落和通篇的训练,以增加字与字之间的行气。常见“部件”有“二”,“三”,“两连竖”,“三练竖”,“三连撇”,“三点水”,“四连点”等等。

总之,行书的练习绝不会比楷书的少,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和训练的法度。只要坚持合理的运用以上方法训练,相信各位书法爱好者必能笔走龙蛇。

墨斓书法

还是王羲之的行书好呢?

初次学习行书,当然还是学习王羲之的行书最好。如果你很喜欢文征明的行书,可以先以王羲之的行书为基础,学好之后再去学文征明的行书。

这里不是贬低文征明的书法不好,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欢文征明书法的,特别是文征明的小行书,特别有味道,甚是喜爱,文征明的行书也主要师法王羲之和赵孟頫。

为什么说要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呢?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变古体为今体,他的新体书法形成了一个博大的风格体系,有严肃、有飘逸;有对比、有和谐;有情感,有理智;有法则,也有自由。后世各种倾向的书法家,古典的,浪漫的,唯美的,伦理的等等,都把王羲之的书法作为典范,每个书法家都能在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中汲取他自己想要的东西。

唐代书法家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发展出了尚法精神的唐代书法,涌现出来了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等众多书家;宋人学王羲之发展出了尚意精神的宋代书法,涌现出了“宋四家”等众多书家;元人更是重新回归王羲之的书法精神,孕育出来了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康里巎巎等伟大的书家;明代则涌现出了文徵明、董其昌等大家。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王羲之的书法就像是一个平台,例如今天的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创业平台,孵化出了很多的创业者。同理,王羲之的书法体系可以看作是一个书法家的孵化平台,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又孵化出更多的书家,而文征明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再换一个比喻,王羲之的书法就像是黄河、长江,文征明的书法只是黄河或者长江的一个支流。所以,我们既然要学习书法,为何不从体系的根源下手,而要去学习枝干呢?

当然,在对王羲之的书法学有所处之后,可以再去学习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名家,最后,融汇百家而成一家。

还是先学王羲之的好?

论理吗,应先从王羲之的行书学起,王羲之是新草的创立者,且王羲之千年来的盛誉不是空泛,特別是在唐一代得到的称美,是在见证王大量的墨迹中认可的,故王羲之之新草为天下第一无疑。但是,时至今曰,也包括昨天,王羲之所有的墨迹,已经灰飞煙灭,今人见到的全是经无数次翻刻的拓本,就算拓本能形似,其神韵却早已魂归地府或飘荡于九天云外,没了神韵的书法,只是一个躯壳(字)。那么不如直接从赵孟頫的行书学起,赵书坚守王书的结体,只是略为端正,少了些风流气息,这也不是错,且赵书功力半点不逊王氏,其行书信札,王氏也得对赵说些谦虚的客气话。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气息的赵书,当是今人学习行书的首选。

如何才能在电脑写行书?

有两种方法:

1、是正常打字,在字体选择上有种类包括行书(字库里行书字很多的,也可到网上下载后添到字库里,打开C盘,WINDOWS文件夹中的子文件夹FONT中点开后里面全是O形图样,那里都是各种字号的字库!把自己下载的 行书字体文件(或者去电子商城买一个碟最多2元左右吧)拷之前可打开文件看下,可点击(都是“O型图的文件”选择你要喜欢的行书字体拷到你电脑上这个打开的字库文件夹里就行了。

其余就跟正常使用了!),选择行书字体打出的字体就是行书字体,我是练书法的也喜欢行书字体。

2、如果是想在电脑上练行书字体,可到到相关网上下载“鼠标写字”软件,我平时也用他练练字,(很粗)当毛笔用的!

直接从行书入手学书法?

破除书法神论:

书法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其实就是拿毛笔写字而已。

现在的理论家,把书法搞定很复杂很复杂,什么“楷书笔法100法”、“偏旁部首98法”、“结字92法”……等等,完了,光看名字就吓坏一大群人。

其实书法很简单,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

1、熟练使用毛笔。这一点只要你通过3~5个月的练习,都能熟练掌握;

2、笔画怎么摆放才好看。这个就是传说中的章法,只要你通过临摹古人的帖,每天记几个,过段时间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摆了。就算记的不那么像,你也会发明一套顺手的写法,这就是你自己的风格。我非常反对把字解刨,用几何图形来归纳,这不是学书法,这是学数学了。

学行书该从什么体入手?

学习行书是不需要楷书作为基础的,行书的结字、章法和楷书都不同。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这个错误的逻辑不知道误了多少人。

楷行草隶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说,篆书偏长,笔法缺乏变化;隶书偏宽,有了转折变化;行书结字不拘一格,用笔绵延不绝……造型和用笔上有那么一点联系,但更多的是决然不同。

而且古今很多行草书的名家,都写不好楷书;楷书写得太好的行书也多半不好。

欧阳询的行书,除了瘦,好像没其他突出的地方了。

沈鹏的楷书。

说了那么多,意思就是:行书可以直接学,不需要以楷书作为基础。

如果内心浮躁,静不下来的同学,我还是觉得要先练练正书(楷、隶、篆等都是正书),目的不是给行书打基础,而是让自己心静下来,以免练龙飞凤舞的行草书时更加浮躁。

行书笔和纸的选择:

笔……不重要。

临摹行书可以用加健兰竹笔,或者是3/7开的兼毫毛笔

笔锋宜短不宜长、宜小不宜大。

纸非常重要

有人上来就说要用生宣,我不认同

你有考虑过墨汁的感受吗?

生宣湮墨,写不完一个字,笔上的墨汁就被宣纸全部吸完了。老年大学那些老年人才会这样,写一笔要去墨盒里面捣腾三分钟,写完一个字要十分钟。

再看古代流传下来的墨迹,几乎没有湮墨和飞白。

我建议使用半生半熟毛边纸、6成熟宣纸、皮纸。

初学推荐买四川产的毛边纸,不要买太便宜的,买十块左右一刀那种。

不要被群体氛围所绑架,想到大家都在用,自己也用。搞书法要有点想象力。

执笔

执笔推荐双钩、单钩执笔法,不要用五指执笔。

双钩执笔法。

古代画作中的单钩执笔法,根据考证,王羲之就是采用的这个执笔方法。

握笔自古以来都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皇帝曾向柳公权请教握笔方法,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

一句玩笑一样的论述,误导了很多人。

何绍基为了追求“笔正”,采用了一种“回腕法”,硬生生把自己手腕给扳折。

(启功先生演示回腕法)

还是苏东坡先生性情,他说:执笔无定法。

苏东坡一语道破执笔的精髓,执笔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写字舒适自然即可。

但我还是觉得,执笔采用双钩比较好,因为你练好了总得在别人面前写字,执笔不要太难看。

字帖

楷书有很多家字体。

而行书,只有王体(王羲之、王献之)和颜体(颜真卿)两种。

后世的行书大家,比如:赵孟頫、米芾等……都是学王羲之这个路子。

所以行书的字帖只推荐一本。

就是唐代怀仁的《集王羲之圣教序》,这是唐朝和尚怀仁,集字写的碑文,里面的字全部来源于王羲之的真迹。

这个帖笔法森严,结构完美,刻工、章法都是上乘佳作。

《集字圣教序》局部欣赏

临写推荐采用日本二玄社版搭配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使用

二玄社版本如果买不到,可以用吉林出版社的。

吉林出版社出版的《圣教序》,采用原碑的布局,可以看到原碑的章法、字迹分布等,缺点是清晰度不够。

日本二玄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版本,是拓下来之后把字重写切割充足,优点是清晰度很高,缺点是看不清原碑的布局。

行书常见笔法练习

前面说到,书法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

熟练使用毛笔和间架结构问题。

这一节主要谈如何进行训练能熟练掌握毛笔。

(以下图片和文字均来自网络,略有删改。侵删。)

出锋练习

笔画起止处不是藏锋就是出锋 。出锋运用很频繁。这里只是结合提按笔法,练习处理出锋的一种方 法。

1、笔杆向右平移时,逐渐按下。 线条结束时匀速缓慢上提,直至 离开纸面。按上述要求书写竖向 线条。按上述要求书写弧形线条。 2、笔的转动严格由手腕控制 . 手 腕转动的同时,手臂控制笔向右 平移,两种运动融为一体,不得 互相千扰,运动流畅,笔画长度 不小于 10 厘米。

2.转笔练习

各种碑帖中的转笔看来千变万化,实际 上它们都可归纳为右上、右下、左下、 左上四个部位。控制每一部位转笔运行 的原则和对腕部的动作要求都是相同的。 许多书写者都有某个部位的不适,如单 独抽出练习,问题不难解决。

1、临写图示点画,线条粗细均匀 . 用手 腕控制笔尖的指向,保持中锋 . 转弯处 行笔速度不变 . 手腕动作明显而灵活。 2、注意保持线条的流畅,不考虑字结构的准确性。

3。转笔和折笔的练习

(圆为转、方为折)

弯曲频繁的线条通常都是转、折间替 . 以避免节奏的单调。转、折如何配合,不同书 法家有各自的特点,深人某种风格时可留心观察、归纳。

临写图 a 所示线条,用手碗控制线条方向的转换 . 转笔、折笔处应保持各自明显 的特征 . 运笔流畅,无停顿。

b同上

4。行书的笔画路径练习

书写是连续、完整的运动,在各断开的笔画之间,笔锋仍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 运行;某些字凭借游丝而透阵出运行的轨迹,但在更多的时候,这些点画之间的运动 都消失在空中。这种运动路线与点画内部笔锋的运行密切相关—它们本来就是一个运 动的整体,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点画内部运动都不易观察,这给点画间运动轨迹 的判断带来了困难。

1、按图 a 所示书写粗细均匀的线条,保证中锋。基本符合要求后,速度逐渐加快。 2、临写图 b,注意连接点画的线条与点画的区别。 3、临写图 c,点画断开,但笔锋仍按图 a 所示行进。 4、用钢笔模仿图 a 画出图 d 中各字笔锋运动轨迹图,徒手操演熟练。临写图 d 各字。

5.点画内的笔锋运动轨迹训练

书写出某种形状的点画,取决于笔锋运动的路径。各种字体、各种风格点画形状 千变万化,但它们的共同要领是笔锋必须在线条方向、尺度发生变化时到达规定的位 置,否则便称做“信笔”。这些“规定的位置’与“规定的路径”同为准确书写的必 要条件。 笔锋压下时,笔毫铺开,毫尖并非集中于一点,因此它们“规定的位置”也可能 是若千“点”—或某条边线 . 不过,有时某一点最为重要,我们便以这一点来代表整 个笔毫的端点。

1、仔细观察图 a 手腕动作和笔尖轨迹的示意图,徒手操演。 2、临写图 a 所示笔画。 3、临写图 b 所示笔画,毫尖必须到达各笔画的终极位置。 4、分析图 c 所示笔画中笔毫锋端所到达的位置,临写

行书的起笔和收笔规律练习:

方笔起:笔锋斜切,然后带笔形成方角,方法同楷书,但行笔略快。

尖笔起:顺锋轻入,渐渐加重,速度由快到慢。

引子起:引子是承接上一笔的收笔而来,要同上一笔保持意连。尖锋逆起,方向与笔画形 成角度,接着斜切并带笔。

连笔:连笔是行书不同于楷书之处,写这类笔要考虑上下的一气呵成。把两笔或多笔当成一 个整体来写。做到意在笔先,上一笔还未写完就要想好下一笔。

藏锋收:方法同楷书。

带钩收:方法类似楷书的横钩,但要饱满。笔画写完后,向下一笔的方向带钩出锋收笔,与 下一笔形成映带关系,笔断意连。

连收:两笔直接笔不断。先保证上一笔的收笔完整,再连到下一笔,下一笔的起笔也要到位。

以上内容源于网络!希望对您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