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赵孟頫字体_赵孟頫为什么传世作品多

爱字体2023-04-02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赵孟頫字体,赵孟頫为什么传世作品多?文征明与赵孟頫行书哪个更好?管道昇的我侬词让赵孟頫改变了纳妾的念头?元代赵孟頫书法是啥体?有人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对后世影响最大而名气最小?赵孟頫字体,赵孟
本文目录

赵孟頫字体,赵孟頫为什么传世作品多?

赵孟頫传世作品多有以下几个原因:

赵孟頫字体_赵孟頫为什么传世作品多

一是他的书法继承了二王的传统,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

二是他书写的速度非常快,创作的作品比较多,是一个高产的书家。

三是他之后的许多书法名家如邓文元、董其昌等等都学习他的书法,使它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四是清朝乾隆皇帝喜欢赵孟頫的书法,广为搜罗他的书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全民喜欢赵体,收藏其作品,就理所当然了。

文征明与赵孟頫行书哪个更好?

二人都是著名的古代书法家,书法功力都是精彩绝伦的,文征明擅长行草、小楷,行体苍润,楷法绝精。

篆隶纯以楷法入笔,不足取。传世行草较多,但其行草缺乏变化,如赤壁赋,基本上同字同型。赵孟頫各体俱佳,尤其楷书、行书都很著名,谈书法功力,文征明远不如赵,赵体书法几乎没败笔,所以赵的行书被大多数书法爱好者认可,赵体行书更好。

管道昇的我侬词让赵孟頫改变了纳妾的念头?

女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句话说的是男人都是朝情慕楚之辈,骨子里都好色。

不过如果有一个聪明的女人,就可以阻止丈夫的荒唐行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就因为妻子的一首《我侬词》改变了纳妾的想法。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是《杨家将》里赫赫有名的赵德芳之后。我们都知道他在书法、文学、绘画、经学、律学、金石学上的造诣。很少知道他政治上的成就。赵孟頫先后担任过元朝的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137年,被封为魏国公。

随着赵孟頫的官越做越大,妻子管道昇则“玉貌一衰难再好”。赵孟頫面对一个黄脸婆开始厌倦,他准备纳妾。

据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赵孟頫写一首小词调侃夫人:“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赵孟頫这是跟夫人说,你年过四旬,已经老了,我给你夫人的名分,我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也不过分。

赵孟頫的夫人叫管道昇。她是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家。被封为吴兴郡夫人,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

管道昇不哭不闹,而是写了一首《我侬词》送给丈夫: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表达了自己与丈夫这么多年的夫妻已经达到了血肉交融的地步。并且表示今生今世,生同衾,死同椁的决心。

赵孟頫看到她的这首词后,回忆起从前的恩爱情景,深深感动,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

聪明的女人面对丈夫变心时,从来不要死要活地死缠烂打,她们都会利用最能打动对方的方式,来争取丈夫回心转意。她们会让丈夫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为自己而感动。

当年卓文君毅然决然地抛弃富贵的生活,跟着司马相如来到他的家乡当垆卖酒。可是后来司马相如发达了,他把卓文君扔在家乡。自己和一个女子在京城打得火热,并想纳为妾室。

司马相如给卓文君去了一封信,信中只有13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卓文君收到信后,一下子就明白了丈夫的意思。从一到万,却独独没有“亿”字。无忆,司马相如暗示卓文君:自己对她没有感情了,丝毫不想念她。

卓文君心换作其他人,一定打上门去,质问司马相如为何如此薄情!或者悲伤地自怨自艾,接受丈夫变心的事实。卓文君理智地分析了形势,她提笔给司马相如回了一封信。这就是有名的《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卓文君写出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以及丈夫曾经的诺言,如今誓言犹在耳边,夫君却想薄情如斯。百般思,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卓文君的怨写得缠绵,突出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司马相如想到了卓文君为自己做了多大的牺牲,依然无怨无悔,对自己的感情依然如此深厚,司马相如深深感动,他放弃了纳妾的想法。不久,司马相如把卓文君接到京城团聚。

管道昇和卓文君都通过诗词来让丈夫放弃了纳妾的想法。

她们的才学足以和丈夫媲美,她们不是依附于丈夫的藤蔓,而是和丈夫并肩而立的大树,和丈夫互相依靠。

赵孟頫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官场有许多不如意之处。她写词劝丈夫归隐山林。“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管道昇还有一词写道:“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他劝赵孟頫放弃官宦生涯,放弃凡俗尘世的功名利禄,辞官回乡,过自由的恬淡的生活。后来赵孟頫果然辞官,躲过了官场倾轧,得到善终。

管道昇是一个明智的女人,娶妻若得这般通透、聪慧的女人是人生幸事。

您见过聪明或者愚蠢的女人是啥样的?在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元代赵孟頫书法是啥体?

元代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有人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对后世影响最大而名气最小?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有人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影响最大而名气最小,你同意吗?”你不觉得影响大和名气小很矛盾吗?哪有名气大而影响小的?你的这个逻辑就是错误的。

要么赵孟頫是四大楷书家中影响最小的,要么赵孟頫是四大楷书家中影响最大的,无论观点是否正确,逻辑保持了同一律的语言就是对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社会影响和历史影响,那就没有名气。如果没有名气,也就没有社会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楷书大家,前三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唐代书法家。

唐代楷书也是中国楷书统一的标志,从唐代楷书到今天,我们的汉字实用标准体制,就没有发生过大的体制演变,所以,唐楷也是汉字现代化的前奏。任何一位唐代楷书大师,说他们是楷书的基石,一点都不过分。

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书法其实还是宋代书法的延续,也是唐代书法的继承。

例如,李邕就是赵孟頫在晚年心追手摹的唐代书法家之一。赵孟頫创造和完成了“行意体楷书”,这种有创新意义的楷书,就是建立在李邕行书基础上的。

赵孟頫题画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古代楷书大师,赵孟頫影响历史,也就600多年的极限,但是,唐代书法家的历史影响是1600多年,这是赵孟頫没法比的。

但是,从清代起,赵孟頫的影响和名气与唐代书法家的影响是一样的,甚至超过了唐代书法家的影响。

他的名气当然甚至超过了唐代楷书大师的地位。赵孟頫的名字甚至写进了清代小说巨著《红楼梦》,成为贾府里的丫鬟姨娘都耳详能熟的人物,如此大的名气和影响力,怎么可能是影响大名气小呢?

我们不妨把四大楷书家与皇帝的关系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赵孟頫是最受皇帝推崇和重视的一位书法家。

赵孟頫的书法《跋宋徽宗书画》

欧阳询在隋朝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多大重视,只是一名太常博士。但是,在唐朝也不是很大,但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对欧阳询的名气非常惊讶,认为居然外国使者都高价求购他的书法。

但是,欧阳询的最高官职却只一个是太子率更令(注意读“律今”令),封勃海县男。他的“太子率更令”是一个执掌皇宫门卫的长官,领导约150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气象总局,主要负责皇宫门卫和报时。但是,级别不高。

颜真卿因为抵抗安史之乱,才被唐玄宗表扬了几句,然后,在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几代皇帝的眼中,唐代宗对颜真卿是最好的,他的“鲁郡公”,就是唐代宗给他封的。

只不过,颜真卿对唐王朝的忠诚感动了每一个皇帝,所以,他死于唐德宗建中年后,还给他赐了一个谥号“文忠”,追赠爵位司徒。

柳公权在唐穆宗时代还没有多少功名,也没有什么地位,只因为他的书法太出名了,唐穆宗才把他召到朝廷,做专职的书法家。

但是,这个地位与柳公权的才能非常不协调。多亏他的哥哥柳公绰是一个名臣高官,太和六年(832),柳公绰任太原等节度使,柳公权当时还是一个侍书。柳公绰就给朝中写信,说弟弟官职太低,一身的学问本领,却只能抄写个文书,我这个节度使太没面子了。因为柳公权的哥哥功勋卓著,所以,柳公权很快就得到升迁。

在唐文宗时期,柳公权受到皇帝的重视也最多。还经常与柳公权讨论问题。被封为“河东郡公”。

但是,柳公权还是因为因为书法惹出事的了。

例如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的元旦这一天,宣宗要举行迎新年朝会,这时柳公权虽然已是八十多岁老人,但是,皇帝也邀请了他参加这次新年朝会。

柳公权因年长,群臣推举他向唐宣宗称颂祝贺,在称贺之后,本来要为唐宣宗皇帝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这十个字,柳公权却误书为“光武和孝”,因此招致御史弹劾柳公权,还罚了柳公权一季的俸禄 。

柳公权的书法《跋王献之送梨帖》

柳公权的俸禄是两千石呢!这一次惩罚够重的。不过,唐宣宗并没有惩罚柳公权的意思,但是,一些忌恨柳公权才能的人,执意要惩罚柳公权,皇帝也没有办法解脱。

柳公权自从29岁入仕,一生经历了7个皇帝,58年的宫廷书法家生活,受到唐宣宗的惩罚还是第一次。

但是,最为一个书法家与皇帝近距离保持了58年,可能柳公权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书法家,只是他一生的官职并不高。

赵孟頫不像柳公权与皇帝近距离有58年之久,他一生只活了69岁。赵孟頫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他33岁时,才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征召,在元朝做官的。但是,忽必烈给他的地位也很不错,是翰林学士承旨,直接在皇帝身边写诏书。

赵孟頫临摹的《兰亭序》

赵孟頫一生经历了五位元朝的皇帝,分别是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元英宗硕德八剌。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一位受儒家教育较多的皇帝,在他执政的九年中,大力改革,提携汉族官员比例,对元朝的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对赵孟頫的才华非常欣赏,曾经非常自豪地说:“使后世知我朝有斗家、大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元仁宗说的还真没错,历代重视文人的皇帝,都会受到历史的好评,这是一个公论,因为皇帝对文人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舆论对朝政信任度呢!

正是有元世祖忽必烈和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些元皇对赵孟頫的重视,后期的元皇也一直保持了对赵孟頫的重视。所以,赵孟頫在元代的文化界地位是很高的,有人甚至把赵孟頫比作是元代的李白、苏轼,但是,赵孟頫却很低调,从来不以巨匠自居。

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书法

赵孟頫不但受到元代皇帝的赏识,清代康熙、乾隆两个皇帝也对赵孟頫十分赏识,而且,赵孟頫的书法,也就是从清代康乾时代流行起来的,这不能不说与清代皇帝的推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那么,清代的学者对赵孟頫评价如何?我们看看书法理论家梁巘对赵孟頫的评价,他说:“子昂书俗,香光书弱,衡山书单。”又说:“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这就是说,在梁巘看来,明代的书法家董其昌、文征明都不怎么样,赵孟頫的毛病是笔意俗,没有新意,而董其昌是笔力弱,缺乏力度,文征明呢?缺乏厚重。不过,与其学董其昌还不如学赵孟頫,因为赵孟頫的书法结构严密,董其昌马马虎虎吧。

赵孟頫的小楷《道德经》梁巘的这一番话,其实不是空谈,而是有针对性的。清代康乾二帝非常推崇赵孟頫、董其昌二人的书法,所以,董赵在康乾雍三朝特别流行时髦,梁巘出于对书法风气的关注,他提出了赵孟頫高于董其昌的看法,多多少少还是看到了赵孟頫书法的厉害。

那么,明代对赵孟頫的评价如何?我们还是摘取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三条记录,看看书法家对书法家的评论:

第一条

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

对自己书法非常自负的董其昌,在这里掂量来掂量去,最后还是认为,自己比赵孟頫差了那么一点点的。

我们看第二条

吾乡陆宫詹以书名家,虽率尔作应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学字,何得放过?”陆公书类赵吴兴,实从北海有入,客每称公似赵者,曰:“吾与赵同学李北海耳。”

这一条里,董其昌有借陆公“吾与赵同学李北海耳。”这句话贬低赵孟頫。

第三条

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

这一条中,董其昌又换了一个角度,用“险绝”最为标准。如果不险绝,就书法不高,赵孟頫不险绝,所以赵孟頫不高。董其昌,也是绞尽了脑汁怎么能贬损就尽量贬损赵孟頫。

管道升的书法那么,历史的发展是什么呢?我们从清代看,董其昌和赵孟頫都是康乾二帝推崇的书法家。他们二人也都是书法家和画家。但是,赵孟頫的影响远远超过董其昌。

赵孟頫首先影响了祖孙三代人,他的儿子赵雍是画家也是书法家,他的孙子赵麟是画家也是书法家。赵孟頫的妻子管夫人也是一位才女,她的书法几乎与赵孟頫难分难解。

这样一个书法辈出的家族,当然是一个名气,难怪元仁宗都会把赵孟頫一家引以为元代的骄傲呢!因为,这确实是千年难遇的美事。

其次,赵孟頫在元代的影响也很大,学习赵孟頫书法的人很多。一直到明代,学习赵孟頫的书法家也很多。有一个明代书法家叫姜立纲,他的书法传到了日本。但是,他的书法就是学赵孟頫的。

明代书法家姜立纲的楷书《东铭》局部

至今学习赵孟頫书法要比学习董其昌书法的人多。

这就是名气和影响的对比。因为,董其昌和赵孟頫是同一时期被清代帝王推崇的书法家,虽然今天董其昌没有被历史淹没,但是,他的影响明显没有赵孟頫大。这就足以说明,谁推崇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最后在历史社会中的影响更深入。

赵孟頫的书法一方面完整继承了魏晋书法和唐代书法传统,是帖学的大师,也是第一个古典主义书法大师,他一生崇尚书法贵有古意,这是帖学书法的精华,所以,赵孟頫的书法精神就站在一个非常高度的历史层面上了。

另一方面来看,赵孟頫在帖学书法系统中,他既能走进传统,又能创新,这就给帖学也带来了一线生机。

所以,近代学习碑学受碑学影响很深的书法家,他们也同时学习赵孟頫。例如,于右任、沈伊默等大师,他们都学习过赵孟頫的书法,这是赵孟頫影响和名气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