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毛笔字体转换_怎样改变自己的字体

爱字体2023-04-24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毛笔字体转换,怎样改变自己的字体?除了楷书和篆书?蘸墨方法如何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把书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演变?毛笔字体转换,怎样改变自己的字体?所谓字体,因
本文目录

毛笔字体转换,怎样改变自己的字体?

所谓字体,因该是经年之下的书写习惯,形成了一种在任何情况下书写出来的字迹都差别不大的事实。

毛笔字体转换_怎样改变自己的字体

当然,字如果写的好,无可厚非,没必要改变,想要改变的,都是觉得自己的字迹不够完美的。

那么,这种经年累月的书写习惯怎样才能改变呢。我们有没有发现,人在做自己习惯的事的时候,往往靠的是经验,而不是思维,因为思维比起经验来说,来的要更慢,写字亦是如此,常常是信笔由墨,龙飞凤舞,个性鲜明。结果写出来的字就可以预见了。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1.从基础练起。

写字的基础当然是笔画,从一横一竖开始。不过书法中的横竖还是有异于平常写字的,练好基础壁画,再丑的字也能好看的,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嘛。

2.学习名家或者自己喜欢字的结构,看别人是怎么把这些笔画组合的优雅得体的,多模仿,然后自己写,最后再对照,再改,直到能默写出和别人一样的字体。

3.书写习惯很容易将你带入自己的循环,由着自己来是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字体的。平时学习工作中,有时会有大量的书写工作,如果用刚刚练习的字体来完成工作的话效率势必会很低下,此时我们又会选择自己那一套,这样练字是不会有效果的,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要克服的内容。

做到以上三点的话,应该是可以将自己的字体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除了楷书和篆书?

传统说法,书体一般有楷、隶、行、草、篆五体。因此了楷书和篆书以外,还有隶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

篆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分为大篆和小篆,其中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金文均属大篆范畴。秦朝李斯统一文字之后的篆书称为小篆。

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以汉朝最为兴盛。隶书发展而成为章草,如汉朝之《急就章》,章草则演变出楷书和行书。

蘸墨方法如何才是正确的?

一、三大法度

中国书法之所以被称为“书法”,而不是其他的名称,是因为涉及到这一艺术的任何方面,都是有法度、规律可以遵循的。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书法就是一个纯粹技艺的东西呢?

当然不是。关于技艺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我想我们这篇文章可能谈不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书法是有严格的法度规范的。

这其实就体现在中国书法的三个重要的组成要素——

笔法、结构和章法上。

这三个要素史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主要的要素。

但是除此之外,历代就有零星的理论家提出书法的用墨也应该成为一个单独的要素与三要素齐名,成为四要素之一。

二、墨法是书法的根本大法吗?

但是,墨法,我认为要想达到三要素那样的地位,其实还欠缺一点复杂性的。也就是说,墨法充其量只是我们学习书法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部分,其中的道理一点也不复杂和神秘,也没有想象的那样玄妙不可言。其中证据之一就在于,墨色、墨迹其实对于最后书法的呈现影响是很小的。我们还是主要看一个书法家他们的技巧和素养功夫。

如果像用墨这样“小技巧”也要成为书法中的根本大法,那么我想不光是墨法,与书法有关的一切都要上纲上线了,那就会出现用纸的方法——纸法、用桌子的技法——桌法、用砚的方法——砚法等等。

这些东西对于书法家来说重要么?当然是必须的东西。但是他们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到底影响能有多大?这其实是值得怀疑的。

所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用墨,但是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放在这方面。就好像我们说一个孩子上学能有自行车骑,这对他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有影响吗?我想这还是有的,因为有了自行车,可以提高效率,这样他就不会迟到,不会被老师责备,而且省去了很多浪费在路上的时间。

但是,这个自行车就是决定一个孩子好坏全部的因素吗?当然不是,要不然谁想考全班第一就买一辆豪华自行车算了。

虽然说用墨技巧是不那么重要的,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关注。

三、用墨技巧——墨的挑选和使用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墨的挑选。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有两种选择的,一种是墨汁,即工业制作而成的液态墨。一种是古人古法炮制的墨块。当然现在很多墨块也不一定都是古法制作的,很多也是工业生产。

目前这两种选择各有优劣。

墨汁一般来说问题主要是:

(1)劣质货太多

市面上太多仿冒品,在选购的时候一定不要心疼钱,尽量买大牌子的墨汁,仿冒品不仅写出作品成色不好、气味刺鼻,而且很多有可能会对人体有害。

(2)不要“惜墨如金”

很多人在写完书法的时候,看到多出来的墨汁没有用完,就想着倒回瓶子里。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倒出来的墨汁其实已经与空气接触,而且很多物质也开始分解、变质,难免带很多细菌微生物,如果倒回瓶子里会造成墨汁变质,影响使用。

所以最好不要倒回瓶子里,多出来的就倒掉,尽量在使用的时候,用多少就倒多少,这样也不至于浪费。

(3)墨色浓淡不易调整

这其实是墨汁的一个缺点,相比于研墨,墨汁一般是生产厂家直接调制好的浓淡度,很难满足书法家个性化需要。这一点上就不如墨块,可以随时调整。

因此墨汁要想调浓度,最好使用酒精调节,也就是兑酒,然后拌匀。一般的水很难溶解消化墨汁中的物质,因此最好用酒精。

墨块的问题比较少,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挑选

财力够的,最好挑选好墨,这样也有利于书写。不要贪便宜面便宜货,一般便宜货也不是好货。

(2)研墨

研墨的时候,要注意可以使用水也可以用酒精。注意研墨的力道和速度,不要太快,不要太用力。注意一定不要出现气泡和发热情况,这样的墨被称为“热墨”,因摩擦生热而产生气泡,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墨汁的品质,属于变质的墨汁了。因此一定要慢慢磨。

古人研墨经常是放松心情、寻找灵感的时候,当然大部分都是下人帮着磨好。

四、蘸墨的方法

(1)润笔

蘸墨的方法其实就是处理毛笔和墨汁之间的关系,古人称其为“笔墨相发”。也就是说这两个要素要互相成全,相互辅助,而不是单独发挥作用。

在蘸墨之前,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毛笔一定要蘸水湿润。这是非常重要的。湿润笔毫可以让墨汁更好的与笔毫之间相互配合,称之为——润笔发墨。

(2)蘸墨的范围

然后蘸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把多余的水分弄干。用卫生纸吸干水分,然后蘸墨一定要全部都要蘸到,不要只湿润笔尖,尤其是对于笔毫较长的毛笔来说,如果没有把墨汁占到笔腰以上,会造成笔毫中间柔软而不能聚锋,这样来自笔管的力道就会被削弱,出现分叉、笔力绵软等现象。这样毛笔就会出现不听使唤、使不上劲的现象。

(3)忝笔

忝笔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把蘸的过多的墨给排出去,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整理笔锋,使其聚拢重新成为又尖又圆的笔尖,这样也易于书写。

如何才能把书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邀请!

问题:书法要怎么提高?

根据我的学书经验,回答如下:

第一,选帖。从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个书体中,选一你喜欢的书体,坚持临写。

建议:学篆书,就临《峄山刻石》;学隶书,就临汉碑;学草书,就临《平复帖》、《出师颂》和“二王”的字,也可以临《书谱》和张旭的《古诗四帖》 、怀素的《自叙帖》;学楷书,就临《宣示表》、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和唐人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学行书,就临《兰亭序》和《圣教序》。先不要学近代、现代和当代人的字。

第二,临帖前,应先读帖。每临写之前,将所选择的帖子认真读五至十遍,然后开始临写。做为一个初学者,须按以下程序临写:先摹临,再对临,再背临,临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意临。有写作品的冲动时,可集字创作。

临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书家一辈子的事。启功先生说:学书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临帖!临帖!临帖!当你把帖子里的字临得七分像的时候,加上三分自己的东西,就是一个书法家啦!这是启功先生的原话,希望各位书家铭记于心。

学书法,要耐得住寂寞,要戒掉浮躁之气,要摒弃名利之心,更不要急于求成,只有这样,才能学进去,才能把字写好,才能有所成就。

另外,要想提高自己的书写和创作水平,除了临写古人的碑帖之外,还要多读书,多领悟书法精神,有机会时,可经常出走出去,到大自然里体验生活,还可以观看全国各地的书展,有条件时,报名参加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举办的书法培训班。在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讲课的,都是当代书法名家,在那里可以系统学习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知识。

此外,还可以拜一名师,让他指导你的书法学习,这样会较快地提高你的学书水平。

本回答没有点评你的书法作品,只是告诉你系统的学书方法和经验,这些,比单一点评你的字更重要。

中国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演变?

谢邀。本人不从书体演变进程进行阶段分析,觉得可分如下三个大阶段,且将民国之前的历史只做简略记录:

一,记事等实用阶段。结绳记事,甲骨刻字记事,鐘鼎铭文等等都是。前秦时期吧。

二,规范,传承,演变。艺术与实用共存阶段。

秦朝统一文字后,字体逐步走向规范,书体也逐步演变,多样化。名家辈出,受到社会追捧。科举取士时代,更是需要文章和书法俱佳,才能入仕。但也有隐士,僧侣等书法高手。使得书法艺术化方向发展。临摹学习,收藏把玩成风。

魏晋时期书法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时期尚态 。而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

民国时期的书法,多元化发展,出现五大不同流派。代表人物有吴昌硕、康有为、郑孝胥 、李瑞清、于右任。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曾任“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的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民国二年(1913年),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长。与王一亭结为至交。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推介吴昌硕的书画金石艺术,使其名声大振。 民国三年(1914年),王一亭为吴昌硕在六三园举办生平第一次个展,使吴派艺术开始为日本艺界所了解和推崇。上海书画协会成立,任会长。 民国四年(1915年),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先生为名誉会长。

吴昌硕,一位中国画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师。在传统文化融合、会通的大背景下,吴昌硕也受到影响,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也就是通融和超越。虽然时代对于他一生有巨大的推动力,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吴昌硕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将四绝融会贯通,特别是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以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吴昌硕不仅实现了让绘画体现野逸与高古之气,还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对现代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吴茀之、王个簃、诸乐三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于阐释,承袭与引领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其中,王个簃是吴昌硕门生中的佼佼者。他穷极毕生精力,全面继承吴昌硕艺术,在诗、书、画、印领域造诣卓著。 吴昌硕在日本称之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再介绍一下第四任“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 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早习篆刻,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1922年,沙孟海到上海担任家庭教师期间,有幸接触令他十分仰慕的康有为、吴昌硕等大师,对以后沙孟海的书法和篆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他任教商务印书馆图文函授社,其间,从冯君木,陈屺怀学古文学,使他学艺大进。章太炎主办的《华国月刊》,多次刊载他的金石文字。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诸家,用力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独特书风。兼擅篆、隶、行、草、楷诸书,所作榜书大字,雄浑刚健,气势磅礴。沙氏学问渊博,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新中国建立后,有民国时“南沈北于”著称的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出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在解放初期,或有一定影响力。沈先生留在大陆,于右任先生则去了台湾。

“中国书法研究社”及“北京时人书法展”使沈尹默先生但书法,深受欢迎,引起极大反响。

中国书法研究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书法社团,成立于1956年9月16日,比中国书法家协会(创立于1981年)还早25年。该书社由北京的一批从民国走过来的书家相聚筹划创建,周恩来还曾担任过书社的名誉社长。因条件所限,书社把组织关系挂靠北京市文化局,办公地点为后海南张伯驹家的西屋。

书社成立大会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召开,推举陈云诰为社长,溥雪斋、张伯驹、徐石雪为副社长,陈云诰、溥雪斋、 张伯驹、徐石雪、黄晏生、胡佩衡、赵枫川、董寿平、张珩9人为常务理事,郑诵先为秘书长。叶恭绰、章士钊、许宝蘅等在民国时曾任政界职务的文化名流也积极参与了书社的活动,赵质伯、郭风惠、郭珍航、宁斧成、萧劳、康伯藩、魏长青、王传恭、何炎、金禹民、刘博琴等为书社的重要成员。

书社成立的当年,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第一次书法展览“北京时人书法展”,除社员的作品外,还邀请了身居上海的沈尹默的作品,并将日本书家的13件作品一起展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纯粹的书法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当代书法作品在首都的集中展示,展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后来,则有“毛体”引领的“老干部体”及“舒同体”有一定影响力。舒同1959年题写“许家崖水库”

“文革”期间,书画被当做“四旧”之“旧文化”对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工厂停工,报刊关门,书法家都被赶进了牛棚,大街小巷能看到的是除了大字报还是大字报。视书法为全民艺术的日本开始流传一种言论:中国已经没有书法,书法的传统已由中国移到了日本。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被发现。

1973年1月,《人民中国》杂志(日文版)专门出版“中国现代书法特辑”,向日本介绍中国书法大家的作品。林散之草书毛主席诗《清平乐·会昌》的条幅独占首页。次页刊登的三幅作品依次是沈尹默、沙孟海、启功的。郭沫若的一幅《沁园春·祝贺中日恢复邦交》放在封二,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从此,林散之的名字像惊雷响遍中华,震动日本,随后又传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林散之被誉为世界级“当代草圣”。

1975年3月,日本书法代表团来华访问,点名要拜见林散之。这次会见是外交部应日方要求安排的官方活动,规格很高。

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书法仍偏冷。待到拨乱反正,恢复高考 ,改革开放后,书法逐步得到恢复。1981年成立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舒同出任主席。

下面再记述启功先生。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 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 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 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晚年担任九三学社顾问、第三、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第六任西泠印社社长

1981年国家教委等部委办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是改革开放后举办的首次书法大赛,担任评委的是启功、赵朴初、舒同、费新我、商承祚、萧娴、沈延毅等老一辈书法名家。此次书法大赛空前绝后,影响深远,发现成就了大批书法精英,其中包括中国书协现任副主席包俊宜、陈振濂、顾亚龙等名家,38年以来,共有近100多获奖者成长为书法家, 30多人担任过各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和副主席,成为中国书坛的中流砥柱。

1985年是硬笔书法史上意义非常的一年,是具有里程碑高度的一年。那一年的钢笔书法大赛,参赛人数高达100万人,100万的投稿者。钢笔书法大赛至2018年“宇邦杯”第十二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已有十二届了。

如今各种书法大赛,借助网络和各种媒体,可以说是铺天盖地,随时可以进行。书法爱好者人数,也是规模空前,不计其数。遇到如此发达的自媒体时代,辉煌是可以想象的。

刚于本月初公布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共收到来自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2620件投稿作品,其中行书12368件,草书11063件,楷书11229件,隶书8647件,篆书5025件,篆刻2615件,刻字1673件。 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评出入展作品1074件,其中行书281件,草书220件,楷书246件,隶书115件,篆书92件,篆刻85件,刻字35件。

三,未来,书法或许会逐步脱离实际功用,转向以艺术形式为主,进入“学习,创作,交流,研讨,收藏,交易,赏玩”的良性循环阶段。书法组织遍地,书法比赛展览随时可以展开,正规组织的大赛也将步入经常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明需求不断提高,中国书法文化事业的方兴未艾,前景将非常乐观,无可限量。

个人突发奇想的阶段划分的观点,仅供探讨。记述几位近现代书法大家、名家及有关事件,可利于审视当代书法文化的走向,记述不够系统,有详略,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