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查字体网_这次疫情有哪些省份比较给力

爱字体2023-07-03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查字体网,这次疫情有哪些省份比较给力?有什么冷门但是非常好用的APP推荐吗?有什么网站和软件能查到各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数据?什么字体适合女生练习?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查字体网,这次疫情有哪些省份
本文目录

查字体网,这次疫情有哪些省份比较给力?

我个人觉得,河南的表现在这次疫情中足够出彩!

查字体网_这次疫情有哪些省份比较给力

疫情期间,不少人点名表扬河南的防控力度。这个疫情中心湖北的近邻,按说发展水平并不高,却能在与湖北经济联系密度如此高的情况下,做到疫情相对可控,确实说明了核心决策和基层执行有它的可取之处。

但疫情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严防已经逐渐让位于安全地保经济。河南现在的表现又怎么样呢?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河南本地的复工情况比较可观。另外,还有一批虽然平时不算重点产能,但在疫情期间却尤其显出重要性的企业,也就是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的复工情况也已经比较可观。

河南特有的另外一个在全国范围内举足轻重的产业是食品工业。河南本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农业省,下游的食品加工业尤其发达,三全水饺,思念元宵、双汇肉制品等河南名牌本就受消费者欢迎,在疫情期间更是安全用餐必备。保食品生产,是河南能为全国做的另一个贡献。

其次,配合外省,劳务输出。河南省是中国的劳务输出大省,尽管外出打工人口比例上只排第三,但因为河南巨大的人口基数,绝对数字还是排第一,总计有1200万人以上在外地,还有1800万的省内转移人口。这无异于给防疫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可事实证明在有序调控之下河南的表现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病毒面前我们握有的优势并不多,如果要说有的话,也只是经过将近一个多月的折腾,各地政府的应急机制已经打通了环节,运转比较流畅,民众的恐慌心理也已经得到了大大的缓解。这时候针对复工局面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布置,落地也能比较顺畅。

好饭不怕等,好事不怕说,各种意见都应该有属于它的空间,要不要夸河南,还得河南人自己说了算。

有什么冷门但是非常好用的APP推荐吗?

13个冷门但非常好用的App,力荐给大家

种子习惯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idothing.zz

种子习惯是一款帮你养成好习惯、专注学习成长的手机App。

它上面精选了将近3000 种的好习惯,比如说跑步,早起等等。

你加入的每个习惯都可以设置对别人是否可见,而且你还可以看到每个习惯其他人更新的动态,这对于自己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它还有热门频道,有的人将一个习惯能坚持几百天,我们看着也能一饱眼福。

纯纯写作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drakeet.purewriter

纯纯写作是一个很特殊的Android 笔记 App。

它主打永不丢失和安全,而且界面简洁,使用起来比较有舒适感。

一闪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blink.academy.onetake

一闪是一个视频剪辑和滤镜App。

它出自Fork 团队作品,平常拍的的视频,使用它就可以轻松剪辑。

各种滤镜效果,自定义字体,还可以添加自带了很多背景配乐,让你的视频更加动感。

悟空遥控器

http://www.wukongtv.com/

悟空遥控器是一个智能电视 / 智能盒子 遥控器App。

只需要手机端和电视端安装之后,就可以使用手机遥控电视了,同时支持手势,方向键,鼠标,数字键,让你随心操作。

JSBox

JSBox 是一个具有JS 编程环境的iOS App。

使用它你可以随意编写自己的工具,只要你稍微懂点编程,JS 你就可以使用。

使用它可以查询天气,新拍的照片自动上传服务器等等,只要你脑洞够大,能写出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而且它还有漂亮的编辑器,支持自动补全,主题切换,快速输入等功能。

同时还有iOS 原生接口供你使用。

iSoul

iSoul 是一个iPhone 防盗助手App。

使用它可以防止你的iPhone 手机丢失,防盗。

它有很多模式,你可以随时设置。比如桌面模式,离开桌面就会发出警报。

还有飞行模式(飞行模式模式开启),口袋模式(拿出口袋),距离模式(超出距离)等等。

这些常用的模式,一旦触发,就会发出警报,不管是在做地铁公交,或者是公共场合,手机永远不会丢。

Astro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helloastro.android

Astro 是一个智能邮箱和日历App。它将邮箱和日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而且它的新仪智能,和过去的邮箱完全不一样,还有Inbox 功能,随时收取各大邮箱邮件。

同时它还有智能机器人,可以智能回答你的问题,同时还能帮你筛选邮箱,不用手动费事去查找。还可以设置优先度。还可以用语音输入,像Siri 那样。

当然日历功能也不错,给邮箱添加提醒在日历里提醒,或者直接自己添加,重复程度,提醒,添加笔记等等都可以的。

它同时支持Mac,iPhone,Android。

adm Pro

非手机下载工具,是一款支持多线程下载和自定义美化的软件。

vm zone

可以帮助你完全免费的下载各大流行音乐网站的所有歌曲。

taptap

一款专门提供手游下载的应用,在这里,你可以下载到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主流手游。

美名宝

作为一款取名软件,它又不仅可以取名,还可以测试名字的得分,虽然只是参考,但是也蛮好玩的。

开眼 Eyepetizer

充满设计感的精品短视频日报应用,每天定时推送有趣又开眼的短视频。

有什么网站和软件能查到各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数据?

搜集志愿高校往年录取分数及招生计划对我们填报当年志愿非常重要。主要搜集渠道有三个:查阅书籍、登录所在省考试院官网、登录高校官网等,我给大家详细介绍如下:

高校录取分数包括:院校录取最低分、院校录取最高分、院校录取平均分,专业录取最高分、专业录取最低分、专业录取平均分等。院校录取最低分及专业录取最低分对于我们填报高校和专业参考价值较大。

第一种渠道:查阅《高考志愿报考指南》

每年志愿填报前,高中班主任给每名考生发放一本《报考指南》,书上会详细说明去年全国高校在本省(市、自治区)投档情况,包括投放的专业及招生计划、投档数、投档线、录取线及最后录取人数等,非常实用,需要详细研究。第二种渠道:登录省考试院官网

这是官方数据,非常权威,以河南省考生为例

第一步:登录河南省考试院官网,找到“考生服务大厅”——普通高考,里面有诸多信息库:招生计划、成绩查询、录取结果、志愿填报、往年各批次及往年最低省控制线等:第二步:点击“投档分数线”会看到历年来高招录取各批次投档线,根据需求选择想查询的年份,想查询的批次投档院校。

第三步:点击打开“2018本科一批次投档分数线”,即可看到全国高校在河南省(文科、理科)投档详细分数线。

第三种渠道:志愿高校官网查询

河南考生查询郑州大学录取数据为例,登录郑州大学招生网,可以查询到:招生计划、招生简章、报考指南、历年录取等信息。

点击历年录取,选择“河南省考生”和查询年份,即可查询到各专业录取数据:

期待您的点赞与点击关注与转发!

什么字体适合女生练习?

个人认为瘦金体最适合女孩子练习。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仿宋体缘于此。

字体特点: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有些连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瘦金体是适宜用钢笔来表现的字体,瘦金体线条妍美,笔力劲健,看起来是很有美感的。最好是照宋徽宗的原帖来练习,字都很“清瘦”,用钢笔容易表现出来,只要认认真真的照着写就行了,写的尽量像。

但练硬笔书法是要费些苦功的,要耐得住寂寞,从楷书练起。至少要坚持一年才有可能有比较大的进步。练字是不分男女的!只与个人的性格有关。

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

网友@飞翔的熊猫8663285 2的邀请答题!

首先,问题描述都是错的:甲骨文和周朝的金文似乎是一种并行而没有交集的文字,在甲骨上刻画的甲骨文也没有固定的书写格式,那么后人是怎么识别出2000多个甲骨文,并确认它们是正确的呢?

不知道题主同志是在哪里看到这些的,还是想当然这么认为?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不是很了解,首先就不要预设很多结论,不然就会产生很多错误的先入之见,会无意识的抵制新的信息。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和金文都是记录的上古汉语,它们是一种文字体系,为什么说没有交集呢?金文和甲骨文当然有固定的格式,金文就不谈,你问的是甲骨文,就只谈甲骨卜辞。甲骨文的格式大致是:

第一,一条完整的甲骨文卜辞分为四项

序辞,记载占卜的日期与贞人的名字。

命辞:记载所卜问的事情。

占辞:记载视兆的人判断吉凶的文字。

验辞:记载占卜是否应验的文字。

第二,大多数甲骨卜辞有「正反对占」:也就是吉利和不吉利两方面都问,但有的也没有。

甲骨文绝大部分是卜辞,只有很少一部分甲骨文是记事的:比如记载家谱的儿氏族谱:还有一些相当于殷商古人的「文字练习本」,郭沫若先生称之为「甲骨习契」。合集27041就是典型的习契,两个人的笔记,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的重文。这块甲骨上一个字写多个,还有笔画分解,明显就是「小学生学写字」:

----------------------------------------------------

好,再来回答你的问题:甲骨文是怎么被识别的呢?这个问题相当于:我们是怎么释读甲骨文?甲骨文的识别就是古文字的识别,二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甲骨学就是古文字学的分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古文字的释读,不是一晚上就冒出来的,是从汉代以来就积累了两千多年的学问,有三个重要的时期:

1、汉学——汉代(古文经学、小学和东汉的《说文解字》)

2、金石学——宋代(印章、封泥、玉石、钟鼎、钱币的考证都算金石之学,跟古文字学、考古学和经学交叉,因为金石学主要目的还是证补经书的)

3、乾嘉考据学——明清、民国(考据学、文献学、音韵学、说文学)。

特别是乾嘉考据学成就最大,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学术范式转移,「甲骨四堂:罗振宇、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为甲骨文的释读,商代历史的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创新性的贡献。

乾嘉考据学,也叫做朴学,说简单一点:持之有据,言必有证,不轻信任何人的结论,不考证一番,绝不下断言。用一种怀疑的、审辩的态度对待前人留下的典籍文献。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逻辑实证主义」,科学的基础研究方法,所谓的「国学」只有考据学最符合「赛先生」。我们熟知的胡适、陈寅恪、李敖等等都自称是承袭乾嘉考据学的衣钵,比如胡适经典的名言:拿证据来!胡适对《虚云年谱》一书的考证,几乎是扒了裤子:虚云的年龄、出生、当慈禧太后的国师等等都是瞎编的,是谁编的?我个人觉得虚云是没必要的,可能是虚云的弟子。综上所述,古人的的累积,近人的创新,不断完善理论,不断拓展认知边界,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智慧共同体」的「巨人」,我们今天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古文字进行释读。其实释读古文字这件事,真的并没有什么固定程式,只能说归纳出了一些方法,细讲的话非常复杂,我只能化繁为简,简单举例子的讲。第一步:甲骨文字形的隶定。

先把甲骨文结构搞清楚:由哪些基本字符构成,这就需要你对古文字的符号有一定的认识,因为汉字隶变以后,古今汉字基础字符变化很大,今文字的字理丢失很多。

难点在哪里呢?构成甲骨文的符号非常不标准,具体表现在:

笔画多一笔,少一笔皆可,简繁不分

说个最简单的甲骨文「册」,连董作宾先生开始都将那种竖划长短不一的「册」认成了「栅栏」的象形字。

「中」的表示旗帜的笔划多一笔,少一笔都可以,有时候完全省去:

「祝」加「示」不加「示」都可以:

祝右边偏旁甚至不是兄弟的兄。

笔画和字符的位置不固定。

甲骨文「旁」字上面的部件上下不分,偏旁「方」倒竖不分:

还有如「侯」字也是倒竖不分:

左右不分——甲骨文「祭」中的「手」左右皆可:

甲骨文是一种俗体字,笔画和字符简省非常剧烈,与标准符号差别很大,而且减低了象形意味,而且越常用的字简化力度越大,

比如甲骨文中最常用的干支字,简化力度超过我们今天用的楷书:

甲骨文「甲」一般都简写成「十」:

甲骨文的「庚」写成这样:

如果你不懂,你能想到甲骨文简化得比今天的字字形还简单?

意义相近的字符能够通用。

甲骨文的「農」字「艹」和「木」通用

甲骨文是刀笔契刻文字,要化圆为方,而商周籀篆是曲线,所以,象形程度减低,导致难认。

甲骨文和金文的「王」是「斧钺」的象形,金文能看出「斧钺」的弯曲弧形的「刃」部,甲骨文就看不出来了,是个人都会认为甲骨文字形像「一人张开手臂在在地上」。所以,连古文字学家唐兰也认成了「立」

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写法,还可举出很多例子,我为了让读者好懂,说的都是最简单的。

总之,就是符号非常不标准,你如果不搞清楚各种符号不同的写法,根本无从下手。

---------------------------------------------------

第二步:甲骨文字形的演变分析

假如将一个甲骨文的字形搞清楚了,象形什么,由什么字符构成,可能是什么部首,这个时候就要搞清楚这个字传承和演变,也即古、今字形的发展脉络要搞清楚。

首先,第一步就要查《说文》,这一点无比、非常重要,《说文》有了这个字,就释读出来99%了,而且各路专家都会认可。

比如:王国维先生释读出来的甲骨文「宜」:

就是因为《说文》古文中有非常相近的一个字,从双「夕(肉)」的宜。

这样古今字形就串联了起来,《说文》起到了一个桥梁和钥匙的作用,也就还原了「宜」的古今字形演变过程。

如果把《说文》的收录古文字「宜」拿掉,可能想破脑袋可能都想不到,没有《说文》战国以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是很难释读的。

其实,甲骨文大约4500多个单字,释读出来1000多,有900多个见于《说文》,可见没有《说文》这本书,难度还要大。

《说文》没有收录的字,也可以通过字形比较的方法,找出过渡态的字形,形成一条脉络。

比如:

你能看出这是个什么字,很难理解:

《合集》822有这个字「王x曰」:用X代替这个字

大盂鼎也有这个字相同的「王X曰」:

在西周的麦方鼎找到这个字加了一个「口」:

一下将整个脉络连起来了,这是个「若」字,甲骨文像「跽坐在地的人在理顺头发」,

《说文》收录的「若」有个讹变,头发讹变成了「艹」,「人身」笔画省去了,只立下一只「又(手)」。

「若」本义是「顺」,引申表示:顺从、答应、应诺、诺言,假借表示「如、像」,也就是「诺」的初文: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3397

那么,《说文》将「若」解释成「择菜」肯定不是本义。

《说文》: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上面甲骨文和金文中「王若曰」,就是后世常见习语「王诺曰」吗。

第三步:辞例和文献的推勘

即便你没有释读出字形,如果甲骨卜辞信息冗余度比较高,还是可以估出来的。

比如:上面说的干支字都是估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甲、巳、庚」省得太厉害了,这种字形《说文》都没有收录,干支字都是有规律的,很容易估出来。

比如甲骨文出土了一片完整的《干支表》:

从干支表可以看出:

甲的简体是十。地支的「巳」竟然和天干「子」是一个字,只不过是镜像,这是以前谁都不知道的。郭沫若据此体测跟西方双子座有关系。而干支表中的「戊戌」也是一个字,只有根据位置分辨。第四步:历史背景信息的分析

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这个「弔」字:

字形我们知道他是个什么字,经传中也有「不弔昊天」,千字文有「弔民伐罪」。

但是在甲骨文和金文释为「弔:凭吊、抚恤」完全不通。

近人吳大澂根据字形和历史背景信息认为这是个「叔叔」的「叔」。

甲骨文和金文「弔」像人身上背着用来射鸟、大雁用的「繳」,也叫弋射。

这是贵族的游戏,特别是贵族年轻男子最喜欢玩,殷周贵族男子从小就学射箭:

《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弔、叔」古音也相近,所以,「身背繳箭」的「弔」,是年轻男子之美称,《诗经》中经常把年轻美好的男子称为「叔」,如:《郑风·叔于田》。

周代金文上「叔」都用「弔」字,大概有几百例都是这样:

只有很少几例用「叔」字,大概就6例左右,「叔」完全是假借,跟字形没有关系。要知道,《诗经》等经传文献都是在汉代整理集结的,所以用的今文字「叔」。

让贵族痴迷的「弋射」是什么鬼呢?

先秦文物上经常描绘弋射的场景: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箱子上面就画有古代的弋射图:

战国宴乐铜壶

拓片清楚一点:

汉砖上的弋射图:

这就是用历史背景信息推敲,汉字的基础符号都是来自「象形文字」,所以,一定与中国历史相关。不过历史背景信息一般都是辅证。

-----------------------------------

最后一个问题是:识别出2000多个甲骨文,并确认它们是正确的呢?

上面已经说了,要构建整个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脉络,不但放在卜辞中能读通,还要知道这个甲骨文到楷书在形体和字义、字音是怎样演变的。

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不谈汉代的许慎,王国维、郭沫若、唐兰的释读,经常被人推翻,能保持五十年不被人推翻,那就可能没什么什么问题。

总之一句话:跟所有学科一样,凡是叫做学问的东西,虽然都有判断对错的客观标准,但还是「学术共同体」这个「巨人」的承认。

因为个人的自利倾向,存在盲点,经常容易搞错的,爱因斯坦写的论文都搞错了,但被同行发现了,并拒绝刊登。这个人还有点牛X,敢拒绝爱因斯坦的论文。

---------------------------------------------------

综上所述,甲骨文的释读大致是这么一个过程,以上用的例子是最、最简单的,实际释读非常困难,比如甲骨文字符奇形怪状,一个字符十几种变体,哪里时时刻刻搞得清?所以,工具书不能少。

就连董作宾这样的专家,都说他经常拿着一片甲骨拓片看一天,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猜不出半个字。

也经常有人看了我写的有些跟古文字有关的文章,私信问我要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资料,而且要那种甲骨拓片。

我首先对他们说,我说你不会有兴趣的,拓片你看不懂,你首先要看理论书,再来看原始资料,理论书就有点枯燥,你能不能静下心来。果然,很多人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再也不要书和资料了。

李学勤先生写过一般入门书叫做《古文字学初阶》(P75),我觉得是不错的,上面推荐了一些必须要读的参考书目。可以去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