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赵字怎么写好看_有人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对后世影响最大而名气最小

爱字体2023-05-19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赵字怎么写好看,有人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对后世影响最大而名气最小?大概将楷书练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好行书?赵字怎么组词?二王跟赵孟頫有什么区别?如何临写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赵字怎么写好看,有人说楷书
本文目录

赵字怎么写好看,有人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对后世影响最大而名气最小?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有人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影响最大而名气最小,你同意吗?”你不觉得影响大和名气小很矛盾吗?哪有名气大而影响小的?你的这个逻辑就是错误的。

赵字怎么写好看_有人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对后世影响最大而名气最小

要么赵孟頫是四大楷书家中影响最小的,要么赵孟頫是四大楷书家中影响最大的,无论观点是否正确,逻辑保持了同一律的语言就是对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社会影响和历史影响,那就没有名气。如果没有名气,也就没有社会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楷书大家,前三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唐代书法家。

唐代楷书也是中国楷书统一的标志,从唐代楷书到今天,我们的汉字实用标准体制,就没有发生过大的体制演变,所以,唐楷也是汉字现代化的前奏。任何一位唐代楷书大师,说他们是楷书的基石,一点都不过分。

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书法其实还是宋代书法的延续,也是唐代书法的继承。

例如,李邕就是赵孟頫在晚年心追手摹的唐代书法家之一。赵孟頫创造和完成了“行意体楷书”,这种有创新意义的楷书,就是建立在李邕行书基础上的。

赵孟頫题画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古代楷书大师,赵孟頫影响历史,也就600多年的极限,但是,唐代书法家的历史影响是1600多年,这是赵孟頫没法比的。

但是,从清代起,赵孟頫的影响和名气与唐代书法家的影响是一样的,甚至超过了唐代书法家的影响。

他的名气当然甚至超过了唐代楷书大师的地位。赵孟頫的名字甚至写进了清代小说巨著《红楼梦》,成为贾府里的丫鬟姨娘都耳详能熟的人物,如此大的名气和影响力,怎么可能是影响大名气小呢?

我们不妨把四大楷书家与皇帝的关系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赵孟頫是最受皇帝推崇和重视的一位书法家。

赵孟頫的书法《跋宋徽宗书画》

欧阳询在隋朝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多大重视,只是一名太常博士。但是,在唐朝也不是很大,但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对欧阳询的名气非常惊讶,认为居然外国使者都高价求购他的书法。

但是,欧阳询的最高官职却只一个是太子率更令(注意读“律今”令),封勃海县男。他的“太子率更令”是一个执掌皇宫门卫的长官,领导约150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气象总局,主要负责皇宫门卫和报时。但是,级别不高。

颜真卿因为抵抗安史之乱,才被唐玄宗表扬了几句,然后,在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几代皇帝的眼中,唐代宗对颜真卿是最好的,他的“鲁郡公”,就是唐代宗给他封的。

只不过,颜真卿对唐王朝的忠诚感动了每一个皇帝,所以,他死于唐德宗建中年后,还给他赐了一个谥号“文忠”,追赠爵位司徒。

柳公权在唐穆宗时代还没有多少功名,也没有什么地位,只因为他的书法太出名了,唐穆宗才把他召到朝廷,做专职的书法家。

但是,这个地位与柳公权的才能非常不协调。多亏他的哥哥柳公绰是一个名臣高官,太和六年(832),柳公绰任太原等节度使,柳公权当时还是一个侍书。柳公绰就给朝中写信,说弟弟官职太低,一身的学问本领,却只能抄写个文书,我这个节度使太没面子了。因为柳公权的哥哥功勋卓著,所以,柳公权很快就得到升迁。

在唐文宗时期,柳公权受到皇帝的重视也最多。还经常与柳公权讨论问题。被封为“河东郡公”。

但是,柳公权还是因为因为书法惹出事的了。

例如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的元旦这一天,宣宗要举行迎新年朝会,这时柳公权虽然已是八十多岁老人,但是,皇帝也邀请了他参加这次新年朝会。

柳公权因年长,群臣推举他向唐宣宗称颂祝贺,在称贺之后,本来要为唐宣宗皇帝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这十个字,柳公权却误书为“光武和孝”,因此招致御史弹劾柳公权,还罚了柳公权一季的俸禄 。

柳公权的书法《跋王献之送梨帖》

柳公权的俸禄是两千石呢!这一次惩罚够重的。不过,唐宣宗并没有惩罚柳公权的意思,但是,一些忌恨柳公权才能的人,执意要惩罚柳公权,皇帝也没有办法解脱。

柳公权自从29岁入仕,一生经历了7个皇帝,58年的宫廷书法家生活,受到唐宣宗的惩罚还是第一次。

但是,最为一个书法家与皇帝近距离保持了58年,可能柳公权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书法家,只是他一生的官职并不高。

赵孟頫不像柳公权与皇帝近距离有58年之久,他一生只活了69岁。赵孟頫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他33岁时,才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征召,在元朝做官的。但是,忽必烈给他的地位也很不错,是翰林学士承旨,直接在皇帝身边写诏书。

赵孟頫临摹的《兰亭序》

赵孟頫一生经历了五位元朝的皇帝,分别是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元英宗硕德八剌。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一位受儒家教育较多的皇帝,在他执政的九年中,大力改革,提携汉族官员比例,对元朝的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对赵孟頫的才华非常欣赏,曾经非常自豪地说:“使后世知我朝有斗家、大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元仁宗说的还真没错,历代重视文人的皇帝,都会受到历史的好评,这是一个公论,因为皇帝对文人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舆论对朝政信任度呢!

正是有元世祖忽必烈和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些元皇对赵孟頫的重视,后期的元皇也一直保持了对赵孟頫的重视。所以,赵孟頫在元代的文化界地位是很高的,有人甚至把赵孟頫比作是元代的李白、苏轼,但是,赵孟頫却很低调,从来不以巨匠自居。

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书法

赵孟頫不但受到元代皇帝的赏识,清代康熙、乾隆两个皇帝也对赵孟頫十分赏识,而且,赵孟頫的书法,也就是从清代康乾时代流行起来的,这不能不说与清代皇帝的推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那么,清代的学者对赵孟頫评价如何?我们看看书法理论家梁巘对赵孟頫的评价,他说:“子昂书俗,香光书弱,衡山书单。”又说:“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这就是说,在梁巘看来,明代的书法家董其昌、文征明都不怎么样,赵孟頫的毛病是笔意俗,没有新意,而董其昌是笔力弱,缺乏力度,文征明呢?缺乏厚重。不过,与其学董其昌还不如学赵孟頫,因为赵孟頫的书法结构严密,董其昌马马虎虎吧。

赵孟頫的小楷《道德经》梁巘的这一番话,其实不是空谈,而是有针对性的。清代康乾二帝非常推崇赵孟頫、董其昌二人的书法,所以,董赵在康乾雍三朝特别流行时髦,梁巘出于对书法风气的关注,他提出了赵孟頫高于董其昌的看法,多多少少还是看到了赵孟頫书法的厉害。

那么,明代对赵孟頫的评价如何?我们还是摘取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三条记录,看看书法家对书法家的评论:

第一条

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

对自己书法非常自负的董其昌,在这里掂量来掂量去,最后还是认为,自己比赵孟頫差了那么一点点的。

我们看第二条

吾乡陆宫詹以书名家,虽率尔作应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学字,何得放过?”陆公书类赵吴兴,实从北海有入,客每称公似赵者,曰:“吾与赵同学李北海耳。”

这一条里,董其昌有借陆公“吾与赵同学李北海耳。”这句话贬低赵孟頫。

第三条

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

这一条中,董其昌又换了一个角度,用“险绝”最为标准。如果不险绝,就书法不高,赵孟頫不险绝,所以赵孟頫不高。董其昌,也是绞尽了脑汁怎么能贬损就尽量贬损赵孟頫。

管道升的书法那么,历史的发展是什么呢?我们从清代看,董其昌和赵孟頫都是康乾二帝推崇的书法家。他们二人也都是书法家和画家。但是,赵孟頫的影响远远超过董其昌。

赵孟頫首先影响了祖孙三代人,他的儿子赵雍是画家也是书法家,他的孙子赵麟是画家也是书法家。赵孟頫的妻子管夫人也是一位才女,她的书法几乎与赵孟頫难分难解。

这样一个书法辈出的家族,当然是一个名气,难怪元仁宗都会把赵孟頫一家引以为元代的骄傲呢!因为,这确实是千年难遇的美事。

其次,赵孟頫在元代的影响也很大,学习赵孟頫书法的人很多。一直到明代,学习赵孟頫的书法家也很多。有一个明代书法家叫姜立纲,他的书法传到了日本。但是,他的书法就是学赵孟頫的。

明代书法家姜立纲的楷书《东铭》局部

至今学习赵孟頫书法要比学习董其昌书法的人多。

这就是名气和影响的对比。因为,董其昌和赵孟頫是同一时期被清代帝王推崇的书法家,虽然今天董其昌没有被历史淹没,但是,他的影响明显没有赵孟頫大。这就足以说明,谁推崇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最后在历史社会中的影响更深入。

赵孟頫的书法一方面完整继承了魏晋书法和唐代书法传统,是帖学的大师,也是第一个古典主义书法大师,他一生崇尚书法贵有古意,这是帖学书法的精华,所以,赵孟頫的书法精神就站在一个非常高度的历史层面上了。

另一方面来看,赵孟頫在帖学书法系统中,他既能走进传统,又能创新,这就给帖学也带来了一线生机。

所以,近代学习碑学受碑学影响很深的书法家,他们也同时学习赵孟頫。例如,于右任、沈伊默等大师,他们都学习过赵孟頫的书法,这是赵孟頫影响和名气最好的证明。

大概将楷书练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好行书?

感谢您的邀请。但是,您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笼统,可以说几乎没法回答。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书法没有固定的标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好坏只能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它没有固定的指标可以衡量。因此,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估计任谁也很难给予准确的界定和判断。

二是楷行没有必然的联系。史上很多书法大家,其实是从行书开始学习的。至于楷书是行书的基础,行书是楷书的升华之类的说法,是现代人总结的规律,不是古人的标准。这个说法,表面上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实际上这不符合书法的发展史。书法史上,事实上是先有了行书,后才有了楷书。我们看一下中国书法发展史的大体脉络: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章草—行书—楷书。可以说,楷书实际上出现的时间是最晚的。所以,先练什么,不好回答。

但是,启功先生对此曾有论述,我们不妨参考一下。

启功先生意见:功夫不单练。

启先生在指导书法爱好者练习基本功时,有他独到的一套辨证见解和科学的理论。他认为:在练习书法过程中,要打破一些条条框框。有人主张:盖房子得先打好地基,待基础打好了,结实了,才能在上面起高楼,然后进行室内外装饰,这样才牢靠,盖的房子才不会倒下来。依此推理,便认为学习书法必须集中几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专一的先在楷书方面用功。待楷书写好了,扎实了,才能练习行草书等其他字体。请问,这楷书要几年才能写得好?又怎么样才算好呢?以此论推,几十年没把楷书写好,或一辈子没把楷书写好,就不能写其他书体了吗?其实,学习书法与盖房子打基础不一样。学习楷书与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基本功都不是单练的,而是要结合其他门类艺术同时练。比如说,学习绘画,素描是最基础的基本功,历来在美术教育中,总是要求学生在画素描的同时也要进行色彩的练习和创作训练。而这种练习总是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进行的。学习任何门类的艺术都是同样的。并不像盖房子打基础那样,非得先打好基础,结实了,才能进一步在上面建房子。这就是艺术基本功训练与建房子打基础的最大区别。正所谓水涨船高,否定再否定,这才是学艺术打基础的科学方法。随着学习的进度,在练习楷书的同时,也可穿插学习一些行草,这样对写好楷书,尤其对理解楷字中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贯关系作用更大。"写楷要行化,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这样学,不但写出来的楷书活,而且又避免了把楷书写成一笔一画毫不相关、毫无联系的"死"楷。而“写行要楷化,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就是说,在练习行草书时,其字的大形,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距离,主要笔画的位置基本关系须符合楷书的轨迹准则,下笔才有依据。否则便容易失去法度,字就不美了。甚至所写出来的行草书,尤其是草书都无法辨认,成了一堆杂乱无章的圈圈条条,一团乱麻,那就不是书法艺术了。

附:中国书法史图例:

一、甲骨文:

二、金文:

三、小篆

四、隶书

五、章草

六、行书

七、楷书

赵字怎么组词?

赵可以组词为:狐赵、归赵、赵后、赵厕、赵孤、赵服 吴赵、赵宋、赵复、完赵、赵董、赵营 后赵、赵女、赵囊、赵括、罗赵、赵州 二赵、坑赵、张赵、赵盾、啖赵、赵石

另外,

● 赵

zhào ㄓㄠˋ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àn)~(燕赵之地,泛指北方)。

姓。

以上为您问题的答案,希望能帮到您,感谢好评点赞支持~

二王跟赵孟頫有什么区别?

二王和赵孟頫书法的区别,有二同二不同的区别。

一、二同:他们都深识书法,精通用笔,笔法圆活,笔力遒润,有肌肤之丽。此其一。都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书法家,开创了一代新风,对后世书法有效大影响。此其二。

二、二不同:书法风格完全不同。二王书风放逸,纯任自然,不拘一格。赵孟頫书风平和,不激不厉,优游自得。此其一。二王字形多变,似奇反正,龙跳虎卧,千变万化。赵孟頫字形规正,温文尔雅,流畅秀丽。

虽然二王和赵孟頫书风的美学特征均属阴柔类型,但二王属动态阴柔美,赵孟頫属静态阴柔美。

由于赵孟頫的生活时代比二王晚了將近千年,所以时代压之,赵孟頫的书法难以比肩二王,尤其是极少写放纵的草书,是赵体的不足。

如何临写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学习书法,首先不要去和古人去对应当时作者的内心活动。他们无论以什么样的心态写出来的作品,都是平时的恬淡练习作支撑。所以在学习他们的时候,以平常心去对待即可。没必要去学兰亭序前先喝两盅,学张旭前先灌醉,学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前先把自己弄郁闷。

学习临摹字帖的要点,先单字练习。把一些简单易写的字先找出来练习,还有比较出彩、难度较大的连带牵丝进行练习。待练习到有了心得以后,再开始通临。

要对一本字帖练习到形神兼备,是需要长期的浸淫研习的。平时的读帖,比临帖更重要。何谓读帖?拿着字帖从头到尾读一遍?错了。读帖读的是字。是每个字的每一个笔画。眼睛看着,心里想着,手上比划着。所谓心追手摹是也。

待把他的每个笔画的特点烂熟于心时,也就是你功成所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