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萧詧_梁国皇帝庙号

爱字体2023-05-29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萧詧,梁国皇帝庙号?李世民真的喜欢比他大30岁的萧皇后吗?为何到了陈朝变得很小?西魏夺取巴蜀时间?一条狗和一只袋鼠打一成语?萧詧,梁国皇帝庙号?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杀梁元帝、立萧
本文目录

萧詧,梁国皇帝庙号?

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杀梁元帝、立萧詧为梁朝皇帝,史称西梁或后梁。属地仅有江陵附近数县,先后是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后梁,后梁因此灭亡,存在共三十三年。

萧詧_梁国皇帝庙号

后梁共传中宗宣帝萧察、世宗明帝萧岿、惠宗靖帝萧琮三世。

列表:

555年—562年—萧詧—庙号中宗—谥号宣帝—年号大定

562年—585年—萧岿—庙号世宗—谥号孝明帝—年号天保

585年—587年—萧琮—庙号惠宗—谥号孝靖帝—年号天保

另:隋末西梁宣帝萧詧曾孙 萧铣在罗县起兵,自称梁公。十月,称梁王。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在岳阳称帝,国号梁,因有异鸟到来,于是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武德四年(621年)兵败降唐,押往长安被斩,时年39岁。后梁传一世,历五年。

李世民真的喜欢比他大30岁的萧皇后吗?

萧皇后和李世民的关系非同一般,一个是前朝的末代皇后,另一个是新兴的大唐皇帝。

从年纪上来说,萧皇后比李世民大了31岁,因为萧皇后出生于公元567年,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

李世民没有爱上表婶萧皇后,因为两人年纪差距实在过大

两人在年纪上整整差了31岁,而且当李世民把萧皇后从突厥人手中解救出来的时候,萧皇后已经是一个60岁的老女人了。

李世民的后宫中有长孙皇后、杨妃、尹妃、韦妃等等,无论哪一个都是风华正茂的美女。试问,正值壮年的李世民又怎么会看得上60多岁的前朝皇后萧氏呢?

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报复突厥人留下的“渭水之盟”的耻辱,派名将李靖等人带兵攻打东突厥。

六路唐军所向披靡,一举消灭了作威作福的东突厥汗国,攻占长城以北大片地区。

贞观四年(630年)3月15日,东突厥的末代君主君主颉利可汗在逃跑途中,遇到了唐朝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结果被唐朝军队活捉。唐军这次出征,不但消灭了唐朝的劲敌突厥人,而且还从突厥人手中抢回了前朝的萧皇后。

萧皇后和李世民的关系十分特殊,因为她是李世民的表婶

当时李世民32岁,而萧皇后已经63岁了。两人在长安城宫殿一见如故,细数着隋末天下大乱以及唐朝兴起的往事。

虽然萧皇后年轻的时候貌美如花、风姿绰约,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年老的妇人了,正值壮年的李世民是不可能喜欢她的。

除此之外,李世民与萧皇后还有一层特殊亲戚关系。按照辈分,李世民应该叫萧皇后一声“表婶”。因为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一对表兄弟,而萧皇后又是杨广的老婆。

按照伦理关系,萧皇后就是李世民的亲表婶。隋唐的皇室本来就有亲戚关系,而且又有一定的鲜卑血统(来自母系)。

要说起来,萧皇后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根据史书记载,她原本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公主,金枝玉叶、国色天香。在萧氏只有15岁时,嫁给了当时还是隋朝晋王的杨广,并受到杨广的宠爱。

杨广登基之后,虽然生活上荒淫无度,却对正妻萧皇后宠爱有加,十分尊重。可惜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萧皇后的丈夫杨广死于兵变。

无依无靠的萧皇后颠沛流离,先后落到了军阀宇文化及、军阀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突厥颉利可汗手中。

在突厥的茫茫草原之上,萧皇后过着十分凄苦的生活,直到公元630年才被唐朝军队的救回,其中的心酸也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

公元630年,北伐突厥的唐朝军队才将隋炀帝的萧皇后从漠北送回长安城,此时距离隋朝灭亡、隋炀帝被杀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了。

萧皇后没有进入李世民的后宫,而且死后与丈夫隋炀帝合葬一处

在宫殿之上,李世民见到了自己的表婶萧皇后。虽然萧氏在草原上颠沛流离多年,但身上自带的皇后的尊贵气质还是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毕竟这也曾经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李世民把萧皇后安置在长安城居住,派专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同时,东突厥的末代君主颉利可汗也被安置在长安城里。

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与萧皇后的丈夫隋炀帝杨广是一对表兄弟,所以萧皇后是李渊的表弟媳妇,是李世民的表婶。再加上萧皇后比李世民大了整整31岁,所以萧皇后是不可能侍奉李世民的。

李世民也从来没有爱上已经年过花甲的萧皇后。

纵观萧皇后的一生,从梁朝公主变成隋朝的晋王妃,又从晋王妃变成隋朝皇后,再经历国家灭亡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晚年终究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唐太宗贞观21年(公元647年),已经81岁的萧皇后因病崩逝。唐太宗李世民觉得她非常可怜,于是下令把萧氏和丈夫隋炀帝的坟墓合葬在一起。

这样一来,隋朝的天子和隋朝的皇后总算是死后终于同归一处了。

为何到了陈朝变得很小?

关于南朝地盘的缩小,关键点在于侯景之乱。

众所周知,在南北朝时期,北强南弱乃是当时天下的大形势,这是当时的地理人文环境决定的。由鲜卑人建立的北朝,占据着中原,而东晋遗民建立的南朝,则是寄居江左,怀望故国。

而在那个时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有限,无论人口数量还是社会发展程度,都无法和拥有中原的北方相提并论。虽然当时北方经历了五胡乱华,胡人肆虐之后的中原大地,一片狼藉,汉人十不存一。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乱世之后的中原,其体量仍然不是南方可以相比的,这从东晋时期、桓温、刘裕等人的数次北伐失败就能看得出来。

而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统治者主动接受汉化,改汉名,迁都城,北方的民生逐步恢复,国力远超南朝。所以,在南北朝中后期,北魏分裂之后,南朝依然是最弱的,其面对北方的东西两魏,以及后来的北周和北齐,大部分时候都是处在一个被动防御的阶段。

总而言之,北朝有着中原的先天优势,这是其能够压制南朝的基础。

但是话说回来,毕竟是两朝对立,南朝多少还是有些家底。在南北朝前期,南朝和北朝的差距并不大。

比如在刘宋时期,得益于开国之君刘裕的北伐,刘宋鼎盛时期的疆域非常辽阔。不仅占据江南,甚至于连淮北、山东、河南、关中这些原本属于北方的地区,也都是在南朝统治范围内。

而在萧齐和萧梁时期,虽然其军事上不如当年刘宋那么强。但是由于北魏分裂,东西两魏互相攻伐,南北朝开始进入到了一个三足鼎立时代。所以其疆域比之刘宋,相差并不大。甚至于在萧梁国力强盛时,还能趁着北方大乱,河北起义,攻下洛阳。

但是到了陈朝,南朝的统治范围大幅度缩小,从淮河关中一线,突然收缩到了长江。较之前朝,领土几乎是丢了一半。

究其缘由,乃是因为南朝萧梁末期爆发了侯景之乱,北朝乘虚而入,蚕食了南朝的领土。

公元六世纪中叶,南北朝进入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此时北方的北魏在权臣宇文泰和高欢的内斗下,已经发生了分裂,分别是东魏和西魏。高家把持的东魏占据中原,实力强大。而宇文氏领衔的西魏集团,虽土地贫瘠,但却民风彪悍,遗留着当初北魏和柔然对战时的尚武之风。而南方的萧梁,乘着北方内斗的契机,在梁武帝的治下,国力强大。

于是乎,一个三足鼎立局面出现了。此时的天下,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百姓也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像这种三足鼎立之势,其实是比较难以打破的。相比于三国时代,吴蜀联合抗魏的局面,此时的东魏、西魏以及萧梁三国,则是互相忌惮,实力更加平均,局面也更加稳固。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就需要一个搅局者。

而侯景便是这个搅局者。

侯景本是东魏大将,坐镇一方,实力雄厚。史载其“拥兵十万,专制河南”。

但是,此人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当初高欢在世时,他慑于其威望,尚且还算安分。但是高欢去世之后,侯景便再无顾忌。他想要割据河南,自立为王。

“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但是侯景此举早就在高欢的意料之中,其在临终前就嘱咐过长子高澄,留心侯景。再加上侯景在东魏朝中威望并不高,想要凭借其一己之力,对抗东魏实在有些吃力。

于是侯景联合西魏的宇文泰,想要借助宇文泰的力量来颠覆东魏。但当时的西魏国力有限,而且宇文泰正在忙着整顿内部,打造所谓的关陇集团,无暇他顾。同时,对于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实在提不起太多兴趣,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出兵帮忙,只是名义上授予了侯景一些官职,给予了精神上的支持。

于是乎,走头无路的侯景选择了归顺当时的萧梁。众所周知,南朝本就是中原移民所建,历朝历代都想着北伐中原,收复故国。尤其是像梁武帝这样早年长期坐镇北方,和鲜卑人有着血海深仇的雄主。

当他看到侯景递来的河南十三州降表时,大喜过望。首先河南乃是中原故土,萧梁得之不费一兵一卒。此外,侯景和他的军队的加入,在削弱东魏的同时,也在强大己身。尤其侯景的汉人身份,加上其早年的赫赫战功,使得久思良将的梁武帝,有一种捡到宝的感觉。如若调教的好,兴许日后又是一位陈庆之啊!届时,驱逐胡人,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

于是乎,梁武帝欣然接纳了侯景,并派兵相助。但当时的东魏,实力冠绝三国,再加上高欢有遗策,高澄也不平庸,对于侯景的叛乱早有准备。所以,侯景在河南并没有抵挡住东魏大军。最终丢掉了所有土地,带着残兵,灰溜溜的逃到了萧梁境内。

而这对于梁武帝来说,无疑是引狼入室,噩梦的开始。

由于河南地失,侯景失去了对于梁武帝的最大价值。彼时,东魏为了铲除侯景这个叛徒,主动和梁武帝交好,欲用南梁宗室子弟萧渊明作为人质,交换侯景。萧渊明是梁武帝亲侄,早年身陷东魏,梁武帝一直都想救他回来,这一次无疑是个机会。所以,用侯景换萧渊明,已经开始在计划中。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切都只是推测,梁武帝是否真的会用侯景换萧渊明,谁也不知道。比较侯景乃是主动归降,梁武帝如果如此对他,日后萧梁的名声可就臭了。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侯景本身就是一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再加上他投靠梁武帝,也仅仅只是为了借助梁国的力量来对抗东魏而已。他所作的一切,无非利益两个字。而此时的形势显然不利于他,侯景不想坐以待毙,于是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准备再度造反。

公元548年,侯景于寿阳起兵,拉开了侯景之乱的序幕。谁能想到,侯景起兵时仅仅8000人的兵力,却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几乎横扫了整个南梁。侯景于八月起兵,十月便成功渡江,并攻破都城建康。虽然梁武帝依然拒守着建康宫城,但已经时瓮中之鳖,在个诸侯尔虞我诈,救援不力的情况下。建康宫城也被攻破,梁武帝北活活饿死在了皇宫,为自己曾经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

当然,侯景之乱并没有结束。彻底拿下建康之后的侯景,开始图谋江南,时至公元549年年末,侯景已经尽收吴地,控制了南梁的核心区域,军队发展到十几万人,南梁危在旦夕。好在七皇子萧绎及时的站了出来,带着王僧辩和陈霸先最终击败了侯景,平定了叛乱。

不过,侯景之乱虽平,但留下的伤疤却无法愈合。侯景此人性格暴戾,再加上其叛乱根基不稳,需要快速的扩充军力。所以其一直以来都是在通过掠夺的方式来增强实力,并通过高压和苛政来实现对占领地区的统治。曾经富庶的江左吴地,在经过侯景叛军的践踏之后,已经时一片狼藉。

当然,最惨的是北方的鲜卑人乘火打劫。

侯景之乱期间,南梁忙于平定内乱,进而忽视了边防。北方的两个鲜卑王朝便趁机开始大快朵颐。尤其是西魏的宇文泰,乘机攻下巴蜀和陇右。并且在萧绎称帝后,又派于谨、杨忠、宇文护于江陵攻灭南梁,大杀江陵百姓,扶植后梁傀儡政权,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了一倍。

由此,曾经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西魏,实力反超南朝,坐拥关中、巴蜀之地的关陇集团,有了和河北高氏集团对抗的资本。

南梁灭亡后,萧绎手下大将陈霸先,堪称内乱,收拾残局,建立了陈朝。而此时的陈朝已经失去长江上游的巴蜀,江汉地区。而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也被东魏乘机蚕食殆尽。陈国仅仅靠着江东一隅之地苟延残喘,成为了三国中国力最为弱小的一方势力。

南朝再也无力对抗北朝。所以侯景之乱应该算是南北朝后期,对于天下形势影响最大的一次事件,基本上奠定了北方统一南方的局势。

事实上,原本梁武帝是有机会阻止这场叛乱的,因为侯景当时是寄人篱下,一切的钱粮补给都得仰仗梁武帝。可是,就在侯景大肆扩军屯粮的时候,梁武帝却视若无睹,甚至于为了安抚侯景,还不停的加大量的供给侯景物资,进一步帮敌人扩张了实力。有人劝阻时,他还非常自信的说道:

“景孤危寄命,譬如婴儿仰人乳哺,以此事势,安能反乎?”

昏庸到这份儿上,也是没谁了。

西魏夺取巴蜀时间?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九月,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进攻江陵。十一月,城破,梁元帝被处死,魏军挑选江陵百姓男女十余万口,驱归关中,只把一座空城留给萧詧,同时又将原来梁朝控制的雍州诸郡收归西魏作郡县,这样,西魏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带。

一条狗和一只袋鼠打一成语?

狗盗鼠窃』

『拼音』 gǒu dào shǔ qiè

『首拼』 gdsq

『释义』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康熙字典』 狗、盗、鼠、窃。

『出处』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周书·萧詧传》:“加以~,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聚臧获而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