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绘拼音_兼备神形的同义词

爱字体2023-04-06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绘拼音,兼备神形的同义词?廷试夏竦注音版?大吻雕镂是成语吗?栏的成语?暮江吟古诗注音?绘拼音,兼备神形的同义词?兼备神形是指外形和内在都很完美,形容内外一致,高度完美。同义词有形神兼备,内外兼
本文目录

绘拼音,兼备神形的同义词?

兼备神形是指外形和内在都很完美,形容内外一致,高度完美。同义词有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心灵手巧,有声有色,才貌双全,维妙维肖,绘声绘色,绘影绘形,英明神武,腹有诗书气自华,色味俱佳,养眼润口,声情并茂,唱演俱佳,德艺双馨,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有勇有谋

绘拼音_兼备神形的同义词

廷试夏竦注音版?

廷试

夏竦(sǒng)

殿上衮(gǔn)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

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chí)日未斜。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

注释

廷试:科举制度会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通常称殿试。

衮衣:帝王和三公所穿的绘有龙的图案的礼服。这里借指皇帝。

动龙蛇:似龙蛇在舞动。

礼乐:即《礼记》和《乐记》。这里泛指关于《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考试内容。

独对:宋朝设有特荐的科举,若对策者得到皇帝赏识,就赐进士及第,所以称为独对。

丹墀:红色的台阶。

释文

殿上皇帝如同日月一般耀眼,砚台中旌旗的影子似龙蛇在游动。

应试者顺利应对礼乐写了几千字,考对都答完了殿前台阶上的太阳还没有西斜。

大吻雕镂是成语吗?

大吻雕镂不是成语。

相似的成语有:

【成语】: 雕镂藻绘

【拼音】: diāo lòu zǎo huì

【解释】: 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出处】: 明·方孝孺《读<法言>》:“子云为此书,尝自拟《论语》……《论语》述圣人言行,犹天地之化,子云方且窃之焉,雕镂藻绘而蕲类之,其僭甚哉!”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

栏的成语?

答案是雕栏画栋。

【成语】: 雕栏画栋

【拼音】: diāo lán huà dòng

【解释】: 雕:雕绘;栋:支柱。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出处】: 清·汪琬《寓庐十咏后序》:“颓垣破瓦,鼯鼪之所穴而鸠雀之所巢,孰非向之雕栏画栋群萃而管弦歌舞者与?”

【拼音代码】: dlhd

【近义词】: 雕梁画栋、雕甍画栋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建筑物很华丽

暮江吟古诗注音?

暮江吟古诗带拼音版

mù jiāng yín

暮江吟

yī dào cán yáng pū shuǐ zhōng , bàn jiāng sè sè bàn jiāng hóng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kě lián jiǔ yuè chū sān yè , lù sì zhēn zhū yuè sì gōng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古诗翻译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暮江吟古诗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