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黄庭坚代表作品_黄庭坚清平乐又称什么

爱字体2023-07-21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黄庭坚代表作品,黄庭坚清平乐又称什么?黄庭坚世称?苏轼的四大作品?日本人为何崇拜黄庭坚?寄黄几复的诗人张旭?黄庭坚代表作品,黄庭坚清平乐又称什么?《清平乐·村居》,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
本文目录

黄庭坚代表作品,黄庭坚清平乐又称什么?

《清平乐·村居》,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黄庭坚代表作品_黄庭坚清平乐又称什么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辛弃疾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作品鉴赏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黄庭坚世称?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苏轼的四大作品?

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蘇;诗与黄庭坚并称蘇黄,又与陆游并称蘇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蘇辛;书法名列「蘇、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蘇轼现存世的文学著作共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以及大量散文作品。最早的成名文章是嘉祐二年(1057年)应试时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最早的一批诗作是嘉祐四年与父亲和弟弟合编的《南行集》中的40多首诗,最早的词则写於熙宁五年(1072年)。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後雨》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另,今传《蘇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蘇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日本人为何崇拜黄庭坚?

黄庭坚(1045- 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在文学艺术上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在诗词上与其师苏轼并称“苏黄”,并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其后继者奉为一代宗师,在书法上,与苏轼、米芾、蔡襄等并称“宋四家”,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中坚人物。官历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起居舍人、涪州别驾等。作品辑有《山谷老人刀笔》二十卷、《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黄庭松《松风阁诗卷》(局部)

事实上,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在中国极富盛誉,在日本也有无数追随者,但黄庭坚在日本社会属于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赞赏者有之,反对批判者也有之。

五山时代,中国诗作、诗论伴随日本僧人漂洋过海,远渡至日本,学习宋诗一度成为当时的风尚,宋代诗人中较受日本社会关注的有苏轼、王安石、陆游、黄庭坚、杨万里等人。日本诗话多承袭中国诗论对诗人的评价,但对于黄庭坚的接受和认识,则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一)推崇态度

作为宋诗领头人物的黄庭坚,自然成为宗宋派对抗伪唐诗、伪明诗的重要武器,得到江户诗坛的宗宋诗人的大力推崇,达到一个接受高潮。诸多要素客观上助推了江户时代对黄庭坚诗作的接受。江村北海(1713—1788年)在《日本诗史》中引用他人之语曰:“元和以来,从事翰墨者,虽师承去取不一,大抵于唐祖杜少陵、韩昌黎,于宋宗苏黄、二陈、陆务观等,至云溪,始右唐左宋,而犹未及初盛中晚之目,沧州出而后,始以盛唐为正鹄。”这里所引话语清晰地指出江户时期创作诗文的学者,虽然借鉴学习的对象不一样,但是就倡行于世的文学而言,推崇宋诗的人,大抵不过师承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有力地佐证了黄庭坚被尊奉为诗界典范,成为众多学子学习仿效的诗人的这一事实。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对黄庭坚诗作推崇的作家主要是唐宋之争中的宗宋派,如久保善教《木石堂诗话》云:“宋兴乃有‘四大家’范、陆、苏、黄之徒,皆以豪迈之气,卓识之见,脱李唐五代旧风,别开一家机轴,大唱清新之诗风。宋诗殆欲架唐而上之。”由此可见,久保善教将范成大、陆游、苏轼、黄庭坚四人推举为宋四大家,兼具风格豪迈与思想深邃的优点,对他们评价相当之高。不仅称颂他们摆脱了前朝影响,倡导清新自然,而且开启可以与唐诗比肩甚至更胜一筹的一代诗风。

(二)贬低态度

对于黄庭坚诗歌,直接集中的反对议论在日本诗话中并不多见。多以与其他诗人比较的形式,指出其弊端,从而表达贬低黄诗的倾向。其中最为直接的反对见于菊池桐孙(1769—1849年)的《五山堂诗话》中,引文如下:“杜韩苏诗之如来也,范杨陆诗之菩萨也,李近天仙,白近地仙,黄则稍落魔道矣。”这则诗话涉及唐宋主要名家,并借用佛教、道教分级方式,把他们的诗歌分为三个等级,显而易见,只有黄庭坚的诗歌受到贬低,被单独提及,评为第三级,说其“稍落魔道”。

寄黄几复的诗人张旭?

《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并不是张旭的作品。

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