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答疑 > 正文

字体答疑

楼的篆体字怎么写(甘肃省张掖市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

爱字体JH2023-02-18字体答疑0
本文目录楼的篆体字怎么写,甘肃省张掖市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除长子次子名气较大外?如何提高书法的创作水平?你听过最惨的男人?学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吗?楼的篆体字怎么写,甘肃省张掖市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张
本文目录

楼的篆体字怎么写,甘肃省张掖市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

张掖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因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而置张掖郡,古称“甘州”,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楼的篆体字怎么写(甘肃省张掖市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和龙首山,中段走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黑河贯穿全境。它东靠武威、金昌,西至酒泉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兰新铁路贯穿全境,312国道、227国道以及连霍高速穿境而过,因此成为当今“甘青大环线”的交通咽喉和重要的旅游之地。

张掖的文物古迹遍布全境,分别是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文殊寺、黑水国遗址、明代镇远楼、山丹土佛寺、山西会馆、民勤会馆、明粮仓、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

张掖的自然景观也相当得天独厚。这里不仅有“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还有气势磅礴的平山湖大峡谷,历史悠久的山丹军马场,焉支山森林公园、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独具特色的裕固族风情的康乐草原以及纪念红西路军21800多名将士为中国革命而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张掖又是我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12大蔬菜水果基地之一。这里有历史上曾列为贡品供应皇家御用的“乌江大米”,有采用祁连山冰雪和山泉水灌溉而收获的天然绿色食品“金花寨小米”,有肉细、含糖量高,无虫蛀的“临泽小栆”以及张掖干红葡萄酒、丝路春酒、黄酒、圆葱、苹果梨、发菜等土特产品。

张掖的小吃品种繁多,地方特色浓郁。如搓鱼子、拉条子、臊面、酿皮、炒炮、揪面片、鱼儿粉、牛肉小饭、豆腐脑、灰豆汤、醪糟、马场酸奶、卤肉、卤鸡爪、西北大菜、卷子鸡等大众化食品令人流连忘返。

张掖旅行规划(本人去张掖的旅行安排):

第一天、兰州到张掖z6205次,硬座75元╱人×2人,5小时25分钟,07:47~13:12。

大佛寺在南大街西面;甘州小吃街在南大街东北方向;镇远楼(钟楼鼓楼、唐钟)在南大街北口;汽车西站在西大街,从南大街北口向西走。镇远楼向北不远有甘泉公园。甘泉公园向北是张掖湿地公园。

张掖著名小吃有:西北大菜、鱼儿粉、灰豆汤、卤肉炒炮(炮仗)、臊子面、吴记搓鱼(甘州市场)、马场酸奶、卷子鸡、腊羊肉。

华谊小吃城在东大街西口(镇远楼附近)。

木塔寺在县府南街,大佛寺西面,张掖中学校园内。明粮仓在城区东大仓院内。电力大厦在西大街,与汽车西站在一条街。二郎庙在青年东街。在镇远楼向南沿南大街行走两站半就是汽车南站。在汽车西站附近入住。

第二天、9:40在汽车西站乘班车前往“平山湖大峡谷”,车程90分钟,游玩3~4小时(带吃喝);下午16:40在平山湖路口等阿右旗的班车返回张掖市。往返车票28元×2人。在汽车南站附近住宿。景区电话0936-8888983。

第三天、07:25╱08:25在汽车南站乘班车前往马蹄寺(65公里),车票26元×2人,车程90分钟,游玩3小时。中午返回张掖市汽车西站,在汽车西站乘班车前往七彩丹霞,入住七彩镇。在张掖带吃喝。四点进入景区,游览1号和4号观景台(日落)。

第四天、早07:00进入七彩丹霞景区,游览3号、5号和2号景点,结束后前往冰沟丹霞,天黑前返回张掖市区。

第五天前往焉稚山森林公园和山丹军马场。

第六天、早6:00跟随军马场放牧师傅去草原深处赶马,往返2个小时,费用100元╱人。9:00前往山丹县火车站乘火车返回兰州。

关于甘青大环线,请查看我在悟空问答《甘青大环线都有那些景点》里的回答。

除长子次子名气较大外?

袁世凯一生中娶了10位老婆,这10位老婆为袁世凯生了32个孩子,其中,儿子17位,女儿15位。

这17个儿子,有人野心十足,自比曹丕;有的热衷于诗词歌赋,位列民国四公子;有的从事实体企业,自力更生,拼搏奋斗,为民族做出了贡献;有的精神错乱,成了精神病人。

可以说,与三国时期曹操的25位儿子一样,袁家的男丁命运各不相同。

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长子袁克定和次子袁克文。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袁家17位男丁的不同结局。

老大袁克定:有想当“曹丕”的心,但是,没有“曹丕”的命

袁克定,是原配夫人于氏所生,也是于氏唯一生养的孩子。

所以,他的身份非常特殊,是袁世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

同时,他的年龄也非常特殊,比其他众兄妹的年龄高出一大截,例如,他比二弟袁克文足足大了12岁。

因此,在袁世凯眼里,袁克定是个“宝”,所以,要重点培养。

无论是在朝鲜驻节,还是在小站练兵,抑或是巡抚山东、总督直隶,袁世凯一直将袁克定带在自己身边,从未让他离开过半步。

要说袁克定,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与他父亲身材短小、武夫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12年,袁克定在河南老家骑马时,不慎摔伤了腿,从此成了瘸子。

袁世凯为此十分痛心,特地把袁克定送到德国治疗。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得知袁世凯的长子前来就医,非常重视,他大摆宴席,亲自招待袁克定。

觥筹交错间,威廉二世给袁克定吹起了耳旁风:“如果袁大总统想恢复帝制,我们德国愿意帮忙。”

威廉二世的话勾起了袁克定的欲望,唤醒了他的野心,他认为自己是嫡长子,如果真的恢复帝制,那自己就贵为“太子”,也就是下一任的皇帝。

因此,回国后,一心想做“太子”的袁克定便想尽各种办法撺掇袁世凯称帝。

为了坚定袁世凯的称帝信心,袁克定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

他不惜花费3万元巨资,雇人伪造了一份《顺天时报》。

用这份报纸天天刊登拥护帝制的信息,专门送呈袁世凯阅读。

同时,袁克定还发起组建筹安会,使袁世凯误以为民心可用。

被蒙在鼓里的袁世凯,耳根子一软,便接受了皇帝的尊号,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恢复了君主制。

袁世凯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各方的不满,甚至,还引发了“护国运动”,在各方势力的反对下,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便宣布取消了帝制。

针对这场闹剧,袁世凯火冒三丈地对长子袁克定说了四个字:“欺父误国!”

1916年6月,袁世凯因尿毒症病发身亡,河南项城袁家正式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随即,袁克定的“太子梦”也烟消云散了。

根据张传彩回忆,她的父亲张伯驹曾说,袁世凯死后,袁克定作为袁家长子主持分家,袁家的每个孩子都分了一大笔财产。

但是,袁家一直有人怀疑袁克定除了均分的遗产外,还独吞了袁世凯在法国银行的存款。

不过,话又说回来,袁克定的钱很快就花光了,他曾经托关系,求蒋介石返还袁氏在河南被没收的家产,不曾想被对方拒绝了。

走投无路之下,袁克定只能以典当家产为生。

华北沦陷后,有人给他找了份“工作”,可以给他带来丰厚的薪酬。

这人就是土肥原贤二。

他想拉拢袁克定加入华北伪政权,希望借助他的身份来影响北洋旧部,说白了,就是想让袁克定当汉奸。

但是,袁克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坚决不肯做汉奸。

到了晚年时期,袁克定经济窘迫,多亏其表弟张伯驹接济。

他把袁克定接到承泽园居住,此时,袁克定经常身穿一件长袍,头戴一顶小瓜皮帽,看上去非常干瘦、非常矮小,拄着拐杖,走路一拐一瘸,非常狼狈。‘’

用张传彩的话说,晚年的袁克定就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老头。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章士钊先生给袁克定谋了一个馆员的身份,让他在那里工作,每个月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

1955年,袁克定在北京病逝,终年77岁。

从袁克定的前半生来看,他野心勃勃,想尽一切办法当上太子,这就好比三国时期的曹丕,为了坐上太子之位,千方百计地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

但是,袁克定远没有曹丕幸运,他的后半生穷困潦倒,寄人篱下,与曹丕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简而言之,他没有“曹丕的命”。

老二袁克文:才华横溢,就好比三国时期的“曹植”

袁克文的生母是朝鲜人,关于他生母的身份,众说纷纭。

用袁克文的话说,他的生母是“三韩望族”;根据野史传说,他的生母是朝鲜公主;但是,根据袁世凯的家书来看,袁克文的生母只是一名普通的婢女。

关于他的生母,我们暂且不提,话题还是集中在袁克文身上。

他天性恶劣、放荡不羁,但是,从小喜爱文学,对诗词歌赋、文玩字画颇有研究,

作诗、填词、写文章、唱昆曲更是顺手拈来。

因此,袁世凯非常偏爱袁克文,甚至一度想立他为“太子”。

这一点,他像极了三国时期的曹植。

但是,袁克文与大哥袁克定不同。

他挥霍成性,骄奢淫逸,吃喝嫖赌抽样样都干,与爱新觉罗·溥侗、张伯驹、张学良号称“民国四公子”。

这让袁世凯大失所望。

再加上袁克文非常厌恶政坛,曾极力反对袁世凯称帝,甚至,不惜惹怒袁世凯和大哥袁克定。

无奈之下,袁克文去了上海。

从此,他对政治更是置之不理,整日沉迷于唱戏作词,吃喝玩乐,甚至,还花钱加入青帮,成为“大字辈”的老头子。

为此,坊间一度流传“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除了原配夫人刘梅真外,他还接连娶了5位姨太太,没有名分的情妇更是非常之多,据说有七八十号人。

从这一点来看,袁家二兄弟像极了曹丕和曹植。

曹丕得意之时,也是曹植失意之时。

袁世凯死后,袁克文继承了十几万银元的家产,但是,因为花钱成性,很快就把家产败坏光了。

最后,他不得不以卖字、写文为生。

据说,“狗肉将军”张宗昌请袁克文写了一副中堂字,花费了1000个大洋。

1931年,袁克文在天津病逝,终年42岁。

由于经济拮据,家里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还好,他的徒子徒孙没有忘记他,纷纷凑钱为他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后事。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说曹植。

曹植去世时41岁,与袁克文仅有一岁之差而已。

老三袁克良:与大哥相比,袁家老三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袁克良与二哥袁克文是同胞兄弟,生母是朝鲜人金氏。

也许是基因好,袁克良天性聪慧,但是,他不喜欢舞文弄墨,只喜欢骑马弄剑。

为此,袁世凯不喜欢这个儿子,认为他成不了大器,所以,经常责骂他。

袁世凯死后,袁克良的日子极其艰难。

他先是得了精神分裂症,后来,瘫痪在床,一病不起。

1948年在天津病逝,时年56岁。

老四袁克端:自比“雍正”,可惜,万般皆是命

袁克端的母亲同样是朝鲜人,但是,与老二和老三并不是同母胞弟,而是四姨太闵氏所生。

与大哥和二哥相比,袁克端的学历非常高,他毕业于天津新华书院。

但是,或许是疏于严加管教,袁克端从小就养成了挥霍成性的习惯,不会操心,不会工作,但又野心勃勃。

他在开滦矿务局挂名董事,每月可以分得300块银元。

袁世凯称帝时,他的野心彻底暴露了。

他私刻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三个字“皇四子”,显然易见,他这是自比雍正。

当然,他也做起了当年雍正做过的事。

他与众兄弟夺嫡,一心妄想当上皇帝。

可惜,他没有雍正的运气好。

1916年,袁世凯病逝,袁克端从“皇四子”一下子变成了普通老百姓,巨大的反差,让他一时难以接受,从此,精神失常。

老五袁克权:曾是太子候选人,可惜,他本人不愿意

袁世凯称帝后,也玩起了清朝立储的方式。

他把长子袁克定、次子袁克文和老五袁克权视为太子候选人,经常让这哥仨儿一同穿上太子服,在其跟前晃悠。

但是,袁克权并不像大哥袁克定那样有野心,他对权力并不那么热衷。

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性情敦厚,沉默内向,一生只与文墨打交道。

袁世凯死后,袁克权的日子非常难过,他常常以典卖家当度日。

1941年,袁克权病逝,年仅45岁。

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像二哥袁克文那样风流潇洒,一生之中,只娶了一任老婆。

老六袁克桓:秉承“不要从政”的遗训,在众兄弟中,最有钱

袁克桓是众兄弟中最成功的一个,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

袁克桓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新学书院,性格稳重,颇有能力。

他遵循生母“不要从政”的遗训,大学毕业后,只身投于商海之中。

曾在启新洋灰公司担任总经理,还先后创办了江南水泥厂和华新南辰溪水泥厂、北京琉璃水泥厂等企业,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实业家,在发展民族工业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老七袁克齐:政治联姻,他娶了民国内阁总理孙宝琦的女儿

袁世凯也比较热衷于政治联姻,这一点与后来的张作霖如出一辙。

他让老七袁克齐娶了民国内阁总理孙宝琦的女儿,然后,为了亲上加亲,他把自己的六女儿嫁给了孙宝琦的儿子。

其实,像老四袁克端、老五袁克权都是袁世凯的政治牺牲品,他们娶得都是名门闺秀。

老八袁克轸:与老六克桓是同母兄弟

袁克轸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他的母亲是袁世凯最宠爱的女人杨氏,当然,杨氏也是袁世凯众姨太中最有能力的一位女性。

他娶了清朝直隶总督周馥的女儿,生有一子三女。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袁克轸的墓地沦为了火锅店,令人不免感慨唏嘘。

老九袁克玖:虽是民国总统黎元洪的女婿,但是,日子不尽人意

袁克玖在美国留学10年,回国后,曾在天津耀华玻璃总厂担任英文秘书,后来协助六哥办实业。

他娶了民国总统黎元洪的女儿黎绍芳,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可惜,婚后一年就出现了不幸。

黎绍芳因病被送进了北京精神病疗养院。后来,袁克玖又续弦了一位妻子,但是,婚后无儿无女,生活非常平淡,两位老人相依为命。

1973年,袁克玖病逝,终年70岁。

老十袁克坚:与徐世昌的女儿定亲,但是,女方悔婚了

袁克坚与老五袁克权、老七袁克齐和老十二袁克度是同母胞弟。

他原本与徐世昌的女儿定了婚约,但是,袁世凯死后,袁家的风光不再,徐世昌便替女儿悔婚了。

后来,袁克坚娶了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

1920年,16岁的袁克坚赴美留学,5年后,学成归来,在宋哲元手底下做事。

不久,辞职回家赋闲。

1960年,在天津病故,时年56岁。

老十一袁克安:他的这一生还算完美

袁克安没有被包办婚姻,而是娶了一位生长在美国的女士,这名女士起了个中国名字,叫张美生。

他曾经在开滦矿务局做秘书长,后来,在宝岛做了“民航总局局长”。

老十二袁克度:一位会制作香水的神奇男子

在天津租界,提起袁克度,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起“汤姆·袁”,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那些外国公使的夫人小姐们,对“汤姆·袁”更是顶礼膜拜。

这里所说的“汤姆·袁”就是袁克度。

由于在美国留学,他给自己起了个美国名字。

在美国,他学得是化学专业,据说学得还不错。

抗战爆发后,有一天,十一嫂张美生告诉袁克度:“在天津租界,产自法国的香水奇货而居,非常抢手”。

袁克度轻蔑地“哼”了一声:“那有什么难的?”

说罢,他回到家里就开始研制香水。

经过短短几天的努力,香水竟然试制成功了,而且与巴黎香水相比,无论是颜色,还是香味,几乎都一样。

随后,袁克度开始挂牌卖香水。

他的香水价格并不低,一小瓶能卖到几十块大洋,即便是这样,求购者也是趋之若鹜。

但是,袁克度非常奇怪,他不想赚钱,卖了二三十瓶以后,就突然停止供货,甚至,还一再声明自己不会再配制假香水。

至于他的配方,也没有外传。

后来,有好事者请他出山创建肥皂厂,他满口答应下来。

可是,等人家把炼制肥皂的猪油搞来后,他竟然撂挑子不干了。

是他没有研制出肥皂配方,还是压根不想干,谁也说不清楚。

袁克度共有两任妻子。

第一位是天津富商罗云章的女儿,结婚不久,罗氏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然后,又娶了一位姨太太,育有一位独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袁克度去世,留下了一个破烂不堪的家庭,他的姨太太只能以卖冰棍为生。

老十三袁克相:彼时,天津41中学的英语老师

袁克相毕业于燕京大学,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尤其以篆书见长。

建国后,曾在天津41中学担任英语老师。

老十四袁克捷:长相酷似袁世凯,时常被人称为“袁大头”

袁克捷是袁世凯与六姨太的儿子,毕业于南开大学。

因为年龄小,没有被袁世凯包办婚姻,在北京娶了一名女招待为妻。

由于他长相酷似袁世凯,常常被人们称为“袁大头”。

虽然生于富贵之家,但是,随着袁世凯的死,袁家的地位一落千丈,这让袁克捷心灰意冷,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也只是沉默以对。

虽然性格沉闷,却是个大孝子,他全程负责母亲叶氏的生活起居,将母亲照料得非常好。

1955年,袁克捷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孩子,从北京迁居到宁夏贺兰县新建乡三村,三年后,与母亲叶氏相继去世,葬在了此处。

老十五袁克和:他的记忆中没有袁世凯

袁克和的母亲是八姨太,江苏绅士郭百万的小女儿。

袁世凯去世时,袁克和只有两岁,对袁世凯还没有深刻的印象。

他从小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好跳舞,爱打球,毕业于天津工商大学。

虽是大学生,但是,他一生之中没有怎么工作,只是在50年代,曾到河北省曲周县中学教过一年的书。

晚年时期,他爱上了喝酒、吸烟,解放后,搬到了法租界小白楼,住进了法国公寓。

1964年10月,袁克和在天津病逝,时年50岁。

老十六袁克藩:与曹操的儿子曹熊一样,早薨

袁克藩的母亲是九姨太刘氏,刘氏是袁世凯最后一个、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位姨太太。

刘氏原本是五姨太杨氏的小丫头,成年后,被50多岁的袁世凯“临幸”,随后,被收为第九位姨太太。

老十七袁克友:一生之中没有见过袁世凯,是众兄妹中,较为贫困的一个

袁克友是袁世凯的遗腹子,与老十四袁克捷是同母胞兄弟。

他出生时,袁世凯已经去世了,所以,他没有见过袁世凯的面。

按照袁世凯的生前遗嘱:“男丁每人分现款1万元,股票8000余股,房屋20余间;女儿每人分现款7000余元,其他财产无份;母亲们由各自的孩子抚养,不给钱财”。

如此看来,在袁世凯死后出生的袁克友是没有分到遗产的,这与其他兄弟相比,他的生活注定会增添许多穷困和潦倒。

1928年,冯玉祥进驻河南,抄没了袁林、袁宅和袁府,走投无路的袁克友跟随管家徐东海搬到了安阳市裴家巷72号院居住。

生活所迫,他们在自家门口挂上了一块“袁林管理所”的牌子,靠这个名义,他们变卖“袁林”的树木维持生活。

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只要袁氏家族在老家有事要做,他从不会因拿不出钱来而推脱,毕竟,众兄弟中,只有袁克友一家留在了河南。

1938年,日军要在袁坟西边修建飞机场,可是,袁世凯四姨太闵氏的坟墓就在那里。

袁克友虽不是闵氏所生,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躲避。

他和徐东海雇人为闵氏迁坟,保证闵氏的骨殖不遭破坏。

后来,袁克友只身一人前往天津寻找袁氏后人,到了天津后,他音信全无,从来没有与还在河南老家的妻儿联系过。

在天津,他过一天算一天,因饮食不规律,引发胃部疾病,于1953年,在天津病逝,终年36岁。

可以说,袁克友对自己的妻儿子女是没有尽到责任的,他前往天津寻亲时,他的妻子带着4个孩子以乞讨为生。

甚至,还有人见她在数九寒冬里,砸开封冻的河冰,佝偻着身躯洗衣服。

总结:

以上就是袁世凯17位儿子的不同结局,有人风光,有人落寞,有人富贵,有人穷困潦倒。总体来看,多数是穷困的。

如何提高书法的创作水平?

很开心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提高书法创作水平,是我们每一个书法人所面临和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借花献佛一起加油探讨一下这个有意义的话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

首先要要提高对书法的认知,书法是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对书法的认识才提高自己练习或创作的积极性,练习好书法或者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所以也是自己创作的行动指南。

第二要有对书法理论和基本笔法的学习和掌握,深化和强化对书法书写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对古人的书法作品或碑帖都要有细心的揣摩和临习,在创作中要融入自己的悟性和精神内涵,象《论语》中所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也就是说举一反三。如果做到举一反三其实就是“悟性”如何强化“悟性”其实就是增加想像力,这样会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第三在创作中必须强化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精神。我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是“坚持到感动自己,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会创造奇迹。我练书法十年,50岁开始,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就是大年三十的春晚都没有看过,十年没进过理发店,头发长了自己剪,牙疼掉牙自己拔牙,发烧39度5不影响写三幅《朱子家训》(济南朋友结缘一幅,石家庄朋友结缘一幅,自己留了一幅)。

第四强化自己的服务理念,增加自己的信心,信心是支撑自己动力的源泉,不能有为难情绪或怕别人说丑说闲话的思想,主动把自己作品推向市场,“以书会友,以友辅仁”会有很好的收获,也起到“以书养书”的作用。我从2010年开始练书法,那时已50岁,2015年开始走向市场,先后去了100多个城市。可谓友谊书法双丰收,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创作的积极性,和创作水平,看看我近几年的主要作品:

(一)150多部小楷《金刚经》100部《道德经》(想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

(二)四个百米长卷12万字的小楷《摆脱贫困》

(三)小楷百米长卷《泰山颂》

(四)小楷百米长卷《中国传统礼教文化》

(五)小楷百米长卷《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六)小楷百米长卷董卿《朗读者朗读材料》

(七)小楷百米长卷《中国梦》

(八)篆隶楷行草五体同书《千字文》(已结缘济南藏友)。《三字经》(待结缘)。

(九)发表诗集《翰墨书香》,第二集在准备中…

(十)其他小手卷无数。还有十几卷英模人物的小楷书法长卷

五年来走向市场的作品就无法计算了

第五我总感觉书法是传承正能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同时书法作品只有走向平常百姓家时才能尽显书法的魅力和意义。

所以总上所述,只要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创作出流芳百世的好作品。期待您的成功,(感谢关注和支持)附部分作品和市场图片供欣赏

你听过最惨的男人?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四个儿子家家不顺,家家灾厄不断。前几天陈爷爷自己上吊死了,唉,真的觉得他很惨。

陈爷爷的一辈子,真的可以说黄连水里养大的。

他的一生,变故与灾厄经常发生。生活没有带给他太多惊喜,反而给了他不少折磨。

前几天老爷子自己上吊死了,按理说我们作为邻居,应该是遗憾的。

可每个人心里都是有些欣慰,老爷子早点走了挺好,省的再受罪了。

幼年丧父,叔叔过世,跟着弟弟讨生活

陈爷爷出生不久,父母就去世了。他从小是跟着叔叔婶婶一起长大的。

可到了他中学时候,叔叔过世了,婶婶又改嫁了。他自己又开始跟着同宗弟弟一起生活。

可弟弟看不起他,在弟弟看来,是哥哥的到来让他们家四分五裂。

但小哥俩没法过日子,于是就让一个远门的亲戚管着俩人的生活起居。

可弟弟能说会道,一下子就把哥哥给比下去了。加上弟弟总说是哥哥克死了他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所以这个亲戚也对小时候的陈爷爷避之犹恐不及。

所以俩人虽然是在同一家屋檐下生活,但是过得却像是两个人。

弟弟生活在主屋,给了哥哥一间有破有乱的小屋子。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每天生活都是很苦。

而且,他要负责家里的做饭,打扫。弟弟每天就是吃饭,上学,他却要承担家里的所有忙活,累活。

甚至每次他做完饭,自己不能先吃,要等弟弟吃完了再吃。弟弟有时候使坏,在里面倒上醋和辣椒,看到哥哥被醋酸的龇牙咧嘴,可能他才能得到一点心理的慰藉。

但他不敢抱怨,也不想抱怨。在年幼的陈爷爷看来,自己有地方生活,有个亲人,应该知足了。

成年分家,弟弟给了他100块钱,把他踢回了之前的老房子

可这样的生活维持了没有几年,陈爷爷的弟弟越来越看不起哥哥的一举一动了。就在俩人差不多都成年的时候。弟弟提出了分家。

把陈爷爷赶回到了之前的老房子,还给了他100块钱,很是阴冷的说到:哥哥,咱们都是成年人,应该靠自己本事吃饭了。

你也得回到自己的老家生活了。弟弟不是不讲情面,给你100块钱,算是仁至义尽了。

陈爷爷不敢说什么,只能对弟弟千恩万谢,拿着这冰冷的100块钱。本来还想收拾自己几件衣服再走,结果弟弟说到:你那衣服我烧了。都发霉了,我觉得晦气。

说完就被推出了大门,当大门“哐当”一下子关上,陈爷爷的心都凉了。

人性的凉薄,什么亲戚,什么亲情,血浓于水,呸,全是狗屁。

当时他的心里五味杂陈:老天啊,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折磨我?

等陈爷爷回到之前的老房子,不禁感慨万千。这里曾经是自己小时候生活成长的地方,现在也已经是断壁残垣,手中的100块钱,估计也是没什么大作用。

既然自己在村里已经是处处挨埋怨,那就干脆别在村里生活了。干脆去城里打工吧。

踏实肯干,结婚生子,这是老陈一生最幸福的瞬间。

到了城里的陈爷爷,决心把之前的困难全部忘掉。他为人踏实又肯干,虽然做得是非常普通的工作,但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同事们喜欢他,连领导都决定为他说一门亲事。

可陈爷爷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情况,他私下和领导说:我条件不好,除了自己这一身力气,要学问没学问,要家庭没家庭,您别给我找太好的。我要个最普通,甚至有疾病的都行。

领导也知道他的艰难,所以也能理解他说这话的难处。但心里信得过他的为人,所以就想给他介绍个稳重可靠的。

本以为遥遥无期,可好事似乎来的就是这么快,就在这话放下没有一个月,领导就给陈爷爷介绍了一个女人。

这女人身体有点残疾,左边眼睛看不见。虽然少了一个眼睛,但是做事麻利,为人也老实。

领导看到这女人,就觉得这事能成,所以兴高采烈来找他:老陈,给你介绍一个吧。这姑娘也是父母都不在,除了眼睛有点问题之外,其他都没事。我看和你还算是般配。你别嫌弃就好。

一听这个,老陈的脸上抑制不住的兴奋:真的吗,还有这样的,我不嫌弃,领导,我不嫌弃。只要人稳重顾家就行。

果然,这俩人彼此看,都觉得很顺心。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因为男女双方都没有父母,所以婚事一切从简。老陈叫来了自己的工友,女方喊来了自己的朋友,就在老陈的工地上摆了几桌。大家吃的高兴,玩的高兴,老陈也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

婚后,为了给女方一个稳定的生活。老陈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买了一件小屋子,当做俩人的婚房。生活难过,可俩人知道苦中作乐。

房里买不起太好的灯泡,老陈就和妻子常常点蜡烛,说这是烛光生活。

老陈过生日,妻子买了一个巴掌大的小蛋糕,都把老陈给激动的不行。

结婚一周年纪念,俩人去公园走了走,买了两份冰激凌,吃的比什么山珍海味都开心。

而且,没多久,老陈妻子就怀孕了。初为人父的老陈高兴的不行,每次从工地回来都要用手轻轻抚摸妻子的肚子,耳朵趴在肚子上,希望能够感受到孩子在踢他。

连工地上的工友们都说:老陈这是娶了媳妇儿,就过上好日子了呀。这有了媳妇儿,再有了孩子,我看你这后半辈子就能享福了。哎,苦尽甘来呀,老陈,这是好事儿啊!

妻子生了四胞胎,孩子留住了,她却走了。中年丧妻令老陈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但是妻子的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她本来就长得偏瘦,但是肚子却格外的大,医生就曾经建议她不要擅自生育,可她不听,还是坚持怀孕。

另外,怀孕期间营养没有跟上,所以在生育的当天发生了意外。

生育当天,老陈妻子出现了难产,最后生下了四个男孩儿,但老陈的妻子却永远的离开了他。

中年丧妻,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悲剧。

但老陈顾不上生活的艰难,他只能咬咬牙继续坚持生活下去。

所以妻子过世之后,他没有再续娶过别的女人。而是自己又当爹又当妈,一手抚养的四个孩子平安长大。

他自己从小吃苦不少,所以发誓不希望再让孩子们以后再吃苦了,所以对于四个孩子,不管是成长还是教育,都做到了细心栽培。

好在四个孩儿,四个儿子也都还算争气,学习和成长没有让他太费心。但是中年丧妻的苦痛每每让老陈回忆起来,还是会落泪。

晚年丧子,孙子也先后离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之大不幸。

陈爷爷一直拉扯着几个孩子,就这样生活到了60所岁,本以为他可以安享清福,晚年生活安稳一点了。

可没想到,晚年带给他生活的变故却是残忍而无情的。

二儿子夫妻俩闹别扭,女方性子急,直接就自杀了。而且自杀的方式也太过恐怖,也不知道从哪搞来的土炸药,把自己家都给炸了。听别人说起来现场惨不忍睹,房梁上都是血,还挂着衣服的一个角。

小孙子从小没了爸爸,生活也是不顺,长到12岁就得了癌症,不久也去世了。

可怜陈爷爷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苦让人没法接受。他瞬间老了很多,明明才60多岁,可看起来像个七八十岁的样子。

可生活的打击还没有结束。大儿子早年当兵去了,结果在一次外出做任务的时候发生了意外,虽然部队给了不少抚恤金,但是每每在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就只有一张身着军装的照片了。

三儿子性格比较懦弱,娶了个性格强悍的老婆。老婆天天和别的男人不明不白,绿帽子都戴了不知道多少顶,甚至连孩子都生了出来。三儿子一直在背后让别人戳脊梁骨,终于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自己喝农药死了。

这时候陈爷爷已经70多岁了,又失去了一个儿子。已经送走了三个儿子,一个孙子。这对于陈爷爷来说打击很大。他的眼神变得空洞,好像世界上一切快乐和烦恼都和他无关。

可命运对他的不公还没有结束。陈爷爷失去三个儿子之后,一直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媳妇非常不孝顺。不仅让公公住在一个四处漏风的破屋子里,还每天就给他一些剩饭剩菜。

嘴里还很不干净的骂他是个克星,老不死的,克死子孙。早晚遭报应。

陈爷爷最后在80多岁的时候呀选择了自杀,在那间小屋里上吊了。也许是她命运到头,也许是他早就不想活了,只能自己去了。

陈爷爷的葬礼,我们每个人虽然很悲痛,但心里却有些安慰:老爷子走了也好啊,省的再遭罪了。陈爷爷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那些岁月的艰难与困苦,真的能把一个人磨到没有棱角,能够坚持面对,需要巨大的勇气。但如果无法面对这接连的变故,可能离开也能被人们尊重和理解吧。

学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吗?

“都说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学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吗?”对于这个问题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的取舍和观点,但是在我看来,我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学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不学好楷书书法也达不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我认为书法要以楷书做支撑。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有以下几点理由:第一,楷书的笔法和结构是最为丰富严谨的;第二,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对行草书的学习和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三,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楷书好了之后才兼精各体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说明。

第一,楷书的笔法和结构是最为丰富严谨的

我们知道楷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具体而言,楷书是由隶书的楷化和章草的简化而形成的,所以有些书法家的书法字体或者书法风格中自然有隶书的痕迹和章草的字形存在。

这说明楷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书体,因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楷书的笔法和结构是最为丰富严谨的。

篆书只有几个笔画,隶书也是如此,而楷书的笔画则千变万化,不仅有基本笔画,还有多种组合笔画。

在结构上更是丰富严谨而且富于变化。

《书法精论》中说楷书的形成发展过程是:

“汉魏萌其芽,两晋树其干,六朝发其花,隋唐结其实。”

这说明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源远流长,从汉魏的钟繇等人到隋唐时期的诸多楷书大家,他们总结和书写出了丰富而又严谨的楷书笔法和结构原则,使得楷书成为了一种基础性的书体,历代书法家研习书艺莫不从楷书开始。

【钟繇楷书、唐人褚遂良楷书,无不是笔法结构丰富而严谨的书法】

有人说不学楷书也能学好书法,其实苏东坡早就有言在先,他说:

“真生行,行生草,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苏东坡直接说行书是从楷书中衍生出来的,而草书又是从行书中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以静生动,所以说楷书是基础,也可以说学不好楷书基本上也就学不好书法。

第二,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对行草书的学习和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句话也是出自苏东坡之口,他把楷行草三种书体用人的行动来比喻,他认为楷书属于静态书体,就像站立的一个人;而行书则有流动之感,像行走的一个人,悠然自得;然而草书则完全属于动态的书体,就像是奔跑的一个人,这不仅是说草书书写快速,也是说草书的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这便能很好地说明楷书是一种最为基础的书体,因为楷行草就像人的行为过程,总得站立稳当,才能走进而跑,楷书就像站立,如果站立不稳,又怎么学习好其他书体呢?

楷行草历来是三种密不可分的字体,因为真生行、行生草,三者层层递进,步步提高。

楷书的书写要求笔法精致准确,结构严谨得法,而行书则是在保留楷书的形态乃至于一些笔顺上而衍生的一种书体,往往用牵丝将主笔连接,因此行书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楷字留形”,“牵丝连带”用,“用笔灵动”,“笔势流动”,很明显这些都是在楷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再一次说明楷书是基础。

【楷行草层层递进,步步提高,楷书对于行草书的学习和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草书方面,它又是在行书的基础上变更笔画和结构的形态,使得字体保留一部分行书的态势或者完全变更了字形来达到抒情达意的效果。

所以,不管草书如何奔放,离开了楷书的基础训练是不行的,严格来说,草书的基础还是楷书。

行草书都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增加了提按、丰富了连带而形成的,因此,楷书仍然是行草书的基础,楷书对行草书的提高具有决定作用。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学习书法要从楷书学起了,目的就是打基础,练习基本功,为了行草书的提高做好准备。

明代丰坊有一个“学序”,也就是书法学习顺序说得很明白:

学书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 自八岁入小学,便学大字,以颜为法。 十岁乃习中楷,以欧为法。 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 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 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丰坊开宗明义地说到,学习书法应该从楷书学起,继而是行书,然后是草书,这说明,楷行草的学习顺序自古有之,进而也说明打好了楷书的基础,对于行草书的学习和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楷书好了之后才兼精各体的。

纵观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楷书写好了之后才有能力兼精各体的,只不过在各种书体中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一种,但是楷书一定是他们的基础。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有人评价颜真卿的书法是:

“楷不如行,行不如草,草不及稿。”

说的就是颜真卿的书法是楷书不如行书好,行书不如草书好,而草书不如《祭侄文稿》好,从这个角度来看,行草书《祭侄文稿》当是颜真卿最好书法水平的代表,然而颜真卿的楷书何其好啊?一改初唐以来的瘦硬风格,自成一格,我想没有颜真卿雄强浑厚的楷书作基础,颜真卿的行书草书是没有根据的。

【颜真卿楷书与行草书】

我们再看王羲之的书法,提到王羲之我们就会想到他是书圣,他的行书《兰亭序》流芳百世,依然为当代所神往,不少人以为王羲之只有行书拿得出手,然而不知道的是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是何其精妙!苏东坡说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直接取法王羲之。

【王羲之楷书与行书】

提到王献之,可能很多人只知道“三希堂法帖”中有他的一帖行书《中秋帖》,但是王献之的小楷《洛神赋十三行》是被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称为“楷法极则”的楷书书法。

【王献之楷书与行书】

而“二王”父子的楷书乃是奠定了我国楷书基础的力作,倘若“二王”没有深厚的楷书基础,《兰亭序》《中秋帖》有那么精彩,能流传千古吗?

又比如说苏东坡的书法,人们常说“宋人尚意”,便认为宋朝人都是不写楷书,专写行书的,其实不然!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洞庭春色赋》以及《赤壁赋》都是行书,人们便认为苏东坡只会写行书,其实又不然!

【苏东坡楷书与行书】

苏东坡的行草书的精妙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他的《祭黄几道文》就是楷书,李鸿裔评价到:

“楷法精整,字外有磐控纵逸之势!”

你能说苏东坡的不能写楷书或者楷书不好吗?

通过以上举例,说明了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楷书写好了在兼精各体的。说来说去,楷书还是基础书体,学好了楷书才能学好其他书法,我们经过论述,又再一次证明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所以,以上我从楷书丰富的笔法结构,楷书与行草书的关系,历代书法家的具体情况说明了楷书确实是书法的基础,要想学好书法必须先学好楷书。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