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答疑 > 正文

字体答疑

行书的草字怎么写好看(有人写行草书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

爱字体JH2023-02-18字体答疑17
本文目录行书的草字怎么写好看,有人写行草书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张丞相写草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下面这幅硬笔行草书如何?草书中大草和小草的字形有区别吗?情况属实这4个字的草书怎么写?行书的草字怎么写好看
本文目录

行书的草字怎么写好看,有人写行草书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

有人写行,草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有人写省略很多笔画?究竟哪种好?为什么?

行书的草字怎么写好看(有人写行草书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

答:笔画不省的叫行楷,笔画不省的叫小草(今草)。

省略笔画的叫行书或行草,省略很多笔画的叫大草(狂草)。

为什么?

答:书法上自古有之不为病,只要有古可寻,有帖为证,不为错。

哪种好看?

答:写好了,都好看。

自己喜爱哪种自己说了算。

张丞相写草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只注重现象而不看本质,囫囵吞枣必定不能有所收获。知错改错,不能把自己的错强加在别人身上。讽刺了那些喜欢推脱过错,无理取闹的人。

原文: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日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陂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来问?致吾忘之。”

下面这幅硬笔行草书如何?

从这张字来看,作者是练过字的,手上感觉不错,运笔较流畅,但缺点也很明显。

1、最大的问题是,字与字之间缺乏呼应,各自为战,作者还不明白章法的基本原理。

举个例子,最后一行“在”“灯”,两字的收笔都是向右上,与下一字的第一笔完全缺乏联系。

从上面这张作品可以看出,字与字之间可以明连,如第六行“公子”二字,或暗连,以笔画呼应,如第一行“不见”二字,或字形呼应,如第二行“重”字左倾,“貌”字右侧。

总之,章法首要要求是行气连贯,要能看到作者书写时的节奏。

2、基本功不扎实。作者取法不明,基本上是信笔而书,很多字只知基本字形,但结体没有美感。如第一行最后“落”字,似是而非。

这张字中夹杂很多草书写法,但我们一定要明白,草法是有严格规定的,虽然说一个字,每个人的提按不同,形状可以有所不同,但每一个动作必须到位,少一个就不对。还以“落”为例,上面是清代傅山的,下面是明代祝允明的。

两个字看起来似乎不同,但动作是一样的。

建议作者选定一位古代名家,认真临习其法帖。作者手感不错,可惜走了野路子,一旦从古帖入手,抛弃错误习气,相信进步会非常快。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草书中大草和小草的字形有区别吗?

草书简介

为了便捷书写,经过漫长的约定俗成的过程,尤其是在篆书向隶书转化的时期,民间流行的草字的数量逐渐增多,写法逐渐统一,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于产生了具有法度的草书,那便是章草,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今草,狭意的草书就是指章草和今草。

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

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

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小草和大草书法的区别主要有书法发展史、用笔调锋、用笔的节奏、书法线质的角度、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典型的大草书家如唐代张旭、怀素,宋代黄山谷,明末清初的王铎、傅山,现代毛泽东、林散之等。

二、用笔调锋不同:

1、小草是停下来调锋,小草是单点发力,比如孙过庭的《书谱》就是单点发力,小草的用笔,中锋比较多,比较峻挺。在选笔上,小草宜用短锋。

三、用笔的节奏不同:

1、小草的节奏是“哒、哒、哒”。也就是弹跳用笔。二王就是用手腕、手指发力。又如《书谱》的节奏,偶尔有一些连绵,但主要的是点的节奏。

四、表现形式的不同:

1、小草多属字字独立,虽有牵连,也属笔锋带出,并不影响上下二字本身的字势。在字体中笔画交待得较为清晰,提按变化较多,但总是在字形内部进行。小草脱去了章草的波磔笔法,结体也因行楷的因素逐渐由章草的扁方结构而为长方结构。

2、大草(又叫狂草),属于今草系列,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则是说作大草时情绪奔放激烈,在这种情绪下,所书的大草笔墨、线条、构图如奔似狂,乃是大草中最奔放的一种书写。

五、书法线质的角度不同:

1、小草是直线多,方切笔多,方折多。

2.大草是弧线多,圆转多,适合长气。当然在大草和小草中间有时也会相互夹杂,圆中有方,方中见圆,这样才会体现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情况属实这4个字的草书怎么写?

情况属实这4个字的草书如图所示,这是怀素的草书字体。可以按照下图临摹练习。

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扩展资料: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

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

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

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

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綖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

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

“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

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

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参考资料:草书-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