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卢携_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6个省

爱字体2023-03-14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卢携,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6个省?你听过的最霸气最有气势的一句诗词是什么?黄巢为什么能够快速攻速洛阳长安?晚唐诗人司空图为什么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上海滩大亨张啸林是如何发迹的?卢携,为何能控制住
本文目录

卢携,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6个省?

奉系有两个鼎盛期,第一个鼎盛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到浙奉战争之前,具体来说是1924年10月到1925年10月的这一年。当时奉系控制的地区不止6个省,而是7省2区,分别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直隶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以及热河特别行政区和京兆地区(北京地区)。

卢携_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6个省

第二个鼎盛期是中原大战后到“九一八”事变之前,具体来说就是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18日这不到1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奉系控制了奉、吉、黑、冀、察、热六省外加北京、天津和青岛。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要控制从东北到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靠的自然是武力。其实张作霖的武力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强大,甚至跟直系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在袁世凯时期,全国最精锐的部队是袁世凯起家的老本北洋六镇。北洋六镇是袁世凯从天津小站时期就开始组建的精锐部队,从装备到训练、人员全部都按照西方近代化的标准打造。清朝为了建设北洋六镇,每年花费基本在900万两白银以上,在重金+装备+人员+训练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北洋六镇就成为了清末民初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没有之一。

袁世凯死后,北洋六镇被皖系和直系瓜分,这也成为了皖系和直系能先后掌控北洋政府的资本,而相对于皖系和直系来说,张作霖的部队完全就是后娘养的,北洋六镇他没分到一毛钱,部队完全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战斗力与以北洋六镇为班底的直系和皖系比起来自然就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奉系最为鼎盛时期势力图

袁世凯之后,皖系、直系和奉系成为了全国实力最强的三个军阀派系,皖系先掌控了北洋政府有4年时间,后来直系联合了奉系击败了皖系,将皖系势力赶出了历史舞台,并取代皖系掌控了北洋政府。皖系倒台后,直系和奉系成为了实力排名前两位的军阀,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无论是直系也好还是奉系也好,要统一全国就必须击败对方,再加上直系掌权后也分赃不均,两派也矛盾最终爆发,在1922年展开了第一次直奉战争。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亲自挂帅,率领12万奉军主力与吴佩孚挂帅的10万直军在河北展开了大战,这场大战5天就结束了,结果张作霖惨败,死亡3万多人,被俘4万多人,连张作霖本人都差点被老吴活捉。本来吴佩孚要携大胜之威杀过山海关直接灭了奉系,正当老张命悬一线的时候,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出面干预,要求直、奉停战,他们不想中国出现一个统一全国的力量,老张这才捡回一命,不然奉系在1922年还真的会被直系给灭了。

此战之后老张也是痛定思痛,第一次直奉大战的惨败让他意识到部队不能靠义气维持,虽然他的部队人数众多,也从日本人哪里得到了精良的装备,但只靠义气组织起来的部队无组织无纪律,黑社会都有的问题在他的部队里都存在。而打仗毕竟不是打群架,靠着黑社会的义气打群架没问题,要拿出来打仗就只能被正规军出身的直系给打的满地找牙了,在这场大战中,老张的部队跟直系部队一正面交手就立马吃了大亏。

而且老张的领导班子主要都是一些土匪农民出身的人物,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相比之下,他的那些军校毕业的中青年将领在大战中表现突出,虽败犹荣,尤其是救了自己性命的张学良和郭松龄,要不是这些人挽回了颓势,自己在河北就要交代了。

于是第一次直奉大战后,老张对奉系进行了大换血。他学着宋太祖赵匡胤玩起了杯酒释兵权,解除了老兄弟们的兵权,但给了他们好吃好喝,把老兄弟们给安顿了。之后老张就大量启用了军校毕业,尤其是重点名牌军校毕业的人员,又不遗余力地从其他派系重金挖人,以现代军事理论为基础重新打造奉军,在两年时间里练出了普通意义上的精兵20万。

此外,在军事装备上老张也毫不手软。在空军方面老张斥巨资从德国、意大利、法国购买了大约300架飞机,其中还包括了30架轰炸机,聘请国内外十余名教官加强训练,打造出了国内最为强大的空军,占了当时国内空军力量的大半。

在海军方面老张设立了航警处,在葫芦岛建立了海军学校,拥有“镇海”、“威海”两舰,后来又发展到了大小舰只21艘,约达32200余吨位,计有舰队官兵3300余人。

▲奉天兵工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

在军工方面,老张大力扩建奉天兵工厂,每年预算200万元,能年产大炮150门(包括山炮、野炮、重炮等)、炮弹20万发、步枪6万支、子弹1亿至1.8亿颗、轻重机枪1000挺以上,还能生产大量迫击炮,奉天兵工厂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

另外,老张还大力改进了奉军的交通、通讯系统,在后勤保障上也下了大力气,建设了被服厂、粮袜厂、陆军医院等。有了精锐的军队、优良的装备、海陆空一体化的作战体系和充分的后勤保障,奉军这才有了与直系正面交手的资本。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打响,属于皖系残余的浙江督军卢永祥知道自己不是直系的对手,便联合了奉系一起对付直系。虽然卢永祥很快被直系击败,但报仇心切的老张则迫不及待地与直系展开了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15日,老张带着儿子张学良及“五虎将”: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以及他全部的20万精锐杀向了关内,这次老张要一雪前耻!曹锟和吴佩孚闻讯大惊,立马组织直系的全部精锐20万北上迎敌,双方主要在山海关展开了一场世纪大战。

这场战役没有任何前奏,没有试探性攻击,一上来就火药味十足,张学良、郭松龄、姜登选等主将带着奉军精锐轮番冲击山海关,他们不计成本地投入敢死队、骑兵队、重炮团和空军,交叉使用人肉沙包、轻重武器和飞机轰炸,奉军完全是豁出去了,就算是死光了也要拿下山海关。

直系部队也久经战阵,他们在悍将彭寿莘的带领下依托有利地形死守山海关,打到后来也实在支撑不住,搞得吴佩孚只能亲自赶上前线指挥,甚至把老本王牌第三师(前身是北洋第三镇)都压了上去,才算勉强顶住了奉系的疯狂进攻。双方在陆战上一时杀的难解难分,空军、海军也杀了起来,奉军在空军上占了绝对优势,一时压得直军喘不过气来,好在直系还有高射炮,这才勉强挡住了奉系的空军。海军方面,吴佩孚曾一度想用渤海舰队搭载陆军在奉军后方登陆,但奉军飞机不断前来轰炸,使得直军军舰无法起锚。

双方在以山海关为主的北部战场激战了一个多月,仍未分出胜负,期间奉系和直系都是拼尽了全力,双方都死伤惨重,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陆、空三军协同立体作战,把中国军事的技战术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就在直奉双方在山海关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冯玉祥却在直系后方突然叛变,率军攻入了兵力空虚的北京,抄了直系的老家,导致直系一下子就全线溃败,奉军这才获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

在打败了直系后,老张乘势拿下了北京、直隶、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包括了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势力一下子从东北扩张到了长江流域,北洋也迎来了最后一个时期,奉系时期 。

这个时期张作霖有20个师,40多个旅,骑兵10多个旅,炮兵2个旅,工辎各1团,总兵力在40万左右,其中大约20万为精锐部队,另外20万为杂兵。此外,再加上各地仆从的小军阀,张作霖能指挥的总兵力不少于50万。

而这一时期的其他军阀与老张比起来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比如冯玉祥的西北军只有20万人,直系吴佩孚部、孙传芳部各有大约10万人。

奉系势力如日中天,大有一举荡平全国,统一四海之势,这也自然引起了其他军阀的恐慌。直系认识到自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样的形势下,孙传芳和吴佩孚站了出来,担负起了挽救直系的重任。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吴佩孚虽输了个精光,但跟着他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却都是百战精锐,他以这些人为班底,又重新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在孙传芳的积极运作下,直系成立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结成了一个强大的反奉联盟,于1925年10月与奉系展开了浙奉战争。

在浙奉战争中,直系不但占据了本土优势,战斗力还强于奉军,结果仅用了6天就击败了奉系,很快就把奉军赶出了长江流域。

▲郭松龄的反叛对于老张来说是雪上加霜

就在直军节节胜利之际,老张却后院起火,郭松龄在滦州起兵造反了。郭松龄带领的第三军团大约有7万多人,是张作霖所有部队中最为精锐、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这支部队很快就打过了山海关,一度打到奉天附近,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张甚至一度被逼得下野,虽然这场叛乱最终被镇压了下去,但老张也在这场叛乱中元气大伤。他的精锐部队至少损失了10万人,再加上损失的10万杂兵,老张直属的部队一下子被腰斩。

浙奉大战的失利和郭松龄的反叛成为了老张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老张的势力退到山东才算稳住了阵脚,之后与吴佩孚联手赶走了盘踞中原地区的冯玉祥。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1926年,北伐战争也开始了,此后的近2年时间里,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势力,整个直系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东北易帜

到了1928年4月,国民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北伐,奉军不敌北伐军,到了当年6月张作霖撤出北京,退守山海关,不久就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继承了老张的位置,成为了奉系新主。到1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效忠南京国民政府,东北易帜,北伐战争就此结束。

虽然这个时期的奉系退出了关内,但张学良手上依然有30万大军,是当时各方都不敢轻视的势力。蒋介石在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后,就致力于消灭各方军阀,完成全国的统一,由此与各军阀之间展开了混战。

1929年2月,蒋桂战争爆发,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被老蒋击败,折损了十几万人马,被老蒋赶回了广西老家;随后老蒋又兵锋直至冯玉祥,杀的冯玉祥大败,夺去了冯玉祥唯一的富庶地山东。

见李宗仁和冯玉祥连连被揍,阎锡山也知道下一个就要轮到自己了,于是主动联络了李宗仁和冯玉祥,三人组成联军于1930年5月展开了中原大战。这一战老蒋一家对战冯、阎、李三家,双方实力相当,兵力都在70万左右,谁也灭不了谁,一时间僵持了下来。在这个时候,双方都极力拉拢起了关外的张学良,这个时候张学良加入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会立马失败。

在得到了蒋介石优厚的许诺后,张学良于9月10日决定支持老蒋,并率军入关,此举瞬间改变了战局,冯、阎、李联军崩溃,蒋张联军取得了中原大战的最后胜利。

中原大战之后,按照蒋介石的许诺,张学良除拥有原先的东四省外,还增加了察哈尔省、河北省等两省外加北京、天津和青岛等三个城市。此外,大批奉系人物进入南京政府担任要职,如张景惠出任中政委兼军事参议院院长、刘尚清出任中政委兼内政部长,张作相、王树翰出任国府委员,而张学良则成为了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相当于国家副元首,地位仅次于老蒋,奉系迎来了第二个鼎盛时期。

不过这个局面张学良并没有维持多久,到了第二年9月18日的时候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丢了东北老巢,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你听过的最霸气最有气势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毛泽东。毛主席文采斐然。诗词气势宏大、意境深远,让人百读不厌!小编整理出他的部分诗词,用于追忆这位伟人风采,领略到伟人的胸襟。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唤起工农千百万,试问古今谁能干?建立新中国才是最伟大的

黄巢为什么能够快速攻速洛阳长安?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感谢邀请回答。

王仙芝、黄巢起义

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在河南长垣发动农民起义,随后黄巢也聚众响应,唐末农民大起义爆发。

在起义爆发之前,唐帝国已经陷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各藩镇名义上奉李家皇帝为主,实际上大多数的藩镇是互不统属、各自为政。

王仙芝起义所在的河南长垣,和当时大多数唐帝国的其他地方一样,历经多年战乱、灾害不断,还存在着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加上长垣这里被逼的走投无路的农民和当地盐贩结合,形成较大规模的私盐集团。加上官府的横征暴敛,对人民完全不知体恤,这些被逼的走投无路的人们在王仙芝的振臂高呼下,群聚而起,掀起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王仙芝战死,起义军推举黄巢为统帅,号“黄王”,称“冲天大将军”,设置百官,建立年号王霸,聚兵十万,沿着黄河南岸一路西进,准备进攻唐帝国当时的东都洛阳。结果由于当时洛阳防御较强,黄巢改以“藩镇不一、未足制已”的策略,突然南下转战唐帝国薄弱的南方地区,在经过数年的奔袭转战,黄巢在广州发布檄文决定北伐重新进军北方。

唐帝国洛阳、长安的先后失陷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在信州歼灭唐大将高骈的精锐部队,然后从采石渡江北上,沿途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得到了沿途众多百姓的依附,很快就聚集起号称百万的起义大军,继续北上并包围了洛阳。

在进军洛阳的途中,黄巢利用唐帝国中央政府和藩镇的矛盾,沿途发布文告,大概意思是说:各藩镇不要轻举妄动,起义大军并不想和藩镇产生冲突,这次进军洛阳,很快就会再攻下长安,起义军主要是向当今的唐中央政府问罪,并不牵涉其他人。

这样一来,黄巢把起义军的主攻方向明确为当时的以唐僖宗为首的中央政府,而对藩镇则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策略,黄巢很好地利用了唐帝国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分化了双方的关系,使得两京周围的藩镇不敢轻举妄动,大部分都持着静观其变的思想各守节镇,而控制两京的唐帝国中央政府,则短时间内无法调动周围藩镇的援军前来支援。

加上唐朝的中央军——神策军,战斗力早已不如当年,都是些富家子弟贿赂官员后取得的军籍,完全就是花架子,根不不堪重任。其他各路来援的唐军也是军粮匮乏、士气低落,缺少战斗力。

很快,黄巢先是拿下洛阳,随后又攻克长安的重要门户——潼关,不久起义军就打到了长安城下。在内外交困之下,长安的唐帝国中央政府完全陷入了混乱当中,唐僖宗只能对着大臣们终日哭泣,君臣们都束手无策,宰相卢携服毒自尽。好在大宦官田令孜当机立断,率领五百神策军保护着唐僖宗和一众亲王和嫔妃,狼狈逃亡。

本文为原创作品,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原创不易,请支持的朋友们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喜欢的话赶紧点赞、转发和收藏吧,并欢迎朋友们评论指正,感谢大家

晚唐诗人司空图为什么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

司空图,字表圣,唐代诗人、诗歌评论家。

司空图生于晚唐,身逢乱世,看到世事难为,无奈归隐,最终却为大唐王朝的灭亡绝食殉难。

司空图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官至郎中。司空图少年时期就有文才,诗歌文章都很出色,但没有得到乡里人的称赞,只有绛州刺史王凝很赏识他。

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 869年),王凝回到朝廷担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年三十三岁的司空图进京应试,以第四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的人们不服,他们觉得司空图是个无名之辈,怎么就能得中高第。王凝知道了,就召集所有上榜的门生宴饮,他当众宣称:“我王某忝为此次主考官,我看今年的考试,好像是专为司空图一人而设的。”意思是说,今年的考生,只有司空图一人是名副其实的。

受到王凝的赞许,司空图名声大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于知遇之恩,主动上表请求随行。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召请司空图进入他的幕府。第二年,朝廷征召司空图回朝做殿中侍御史,但司空图不忍心离开王凝,故意拖延,因而逾期,被降职为光禄寺主薄,分司东都洛阳。

当时卢携罢相,正住在洛阳,他对司空图的才华和品格非常看重,经常去拜访他。卢携曾在司空图家里的墙上题了一首诗称赞他说:“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叹屯奇。”(《题司空图壁》)后来,卢携被召回朝廷复任宰相,就召司空图担任礼部员外郎,不久又升迁为礼部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司空图回到了故乡河中。后来他听说僖宗逃到了凤翔,便去拜见,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第二年,僖宗又逃到了成都,他追随不及,又回到了老家河中。

从这时起,司空图开始了他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直到去世。他的大部分诗歌和诗论也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晚唐朝廷危机四伏,岌岌可危,司空图看到了这一切,却又无力去改变,所以晚年的他只好采取避世隐退的人生态度。回乡以后,他既不和百姓往来,也不和官府联络,只愿终老山野。他的诗作《丁未岁归王官谷》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家山牢落战尘西,匹马偷归路已迷。

冢上卷旗人簇立,花边移寨鸟惊啼。

本来薄俗轻文字,却致中原动鼓鼙。

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当时镇守汉中的王重荣兄弟都很仰慕司空图的名声,常常送他很多礼物,他都坚决拒绝了。后来王重荣又骗他作碑文,并赠送他几千匹绢,司空图就把这些绢堆放在虞乡的集市上,任由人们拿走。

后来他定居在中条山王官谷的先人别墅里,这里“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他更加不理世事,每天只和一些高僧、名士吟咏为乐。

唐昭宗即位后,朱全忠把持朝政,先后几次征召司空图入朝,要授予他舍人、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位,他都以老病为由,坚辞不受。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又一次召他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不得已来到洛阳,他佯装老朽,在上朝时脚步蹒跚,连笏板都掉在了地上,朝廷只能放他回去。

此时的司空图,早已看透了乱世的浑浊,只愿独守自己的节操和信念,这在这首《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中也可以看出:

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忧花阵被风欺。

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为此,他在王官谷的庄园专门修了一个亭子,取名叫“休休亭”(也叫“三休亭”),并写了一篇《休休亭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谓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聩,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坠,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济时之用,则又宜休也。”他说度量自己的才分,该退休了;揣摩自己的福分;也该退休了;年老而且昏聩,更改退休了。并且,自己年轻时就懒惰,成年后又任性,老年后迂阔,不能够救世济用,是非退休不可了。他又自号为“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来表示自己这种“宁处不出”的心志:

咄,诺,休休休,莫莫莫,

伎两虽多性灵恶,赖是长教闲处著。

休休休,莫莫莫,

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

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

若曰尔何能,答言耐辱莫。

《新唐书》记载,司空图晚年“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耶?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他预先给自己准备好墓地棺材,碰上好天气,就约来朋友在墓穴里喝酒赋诗。有人批评他,他就说,你何不把眼界放宽呢,生死没有什么不同,我宁愿先在这里畅游一番。

司空图的旷达远近闻名,当时虽然盗贼流寇到处杀人抢劫,却从不来他的王官谷骚扰,所以许多士人也常常跑到他这里来避难。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被杀,司空图扼腕叹息,就此绝食,最终呕血而死,终年七十二岁。

司空图是诗人,但他的最高成就还是诗论,他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千古不朽之作。《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练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是唐诗艺术在理论上的具体反映,是当时诗歌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上海滩大亨张啸林是如何发迹的?

最近热播的《远大前程》没有“火了”陈思成,倒是刘奕君、倪大红与赵立新饰演的“上海三大亨”着实是“出彩”。尤其是刘奕君演的张万霖,鹤立鸡群的白发让张万霖人物性格淋淋尽致。出于历史考究的好奇心,发现张万霖脱胎自上海著名的“黑社会大佬”张啸林。

学界关于张啸林的评价多倾向于负面,尤其是上海沦陷后甘心做了汉奸,被军统收买自己的保镖无情枪杀。细说张啸林上海滩的传奇一生经历了势力酝酿期、华丽绽放期、悲情末路期三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都看出张啸林的狠辣、决断、传奇。

势力酝酿期:多方奔走后拜入青帮大佬门下。张啸林,乳名阿虎,并不是地道上海杭州地区有名的“扛把子”。

虽然张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流氓,但是他曾于1903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第四期,与夏超(民国浙江省长)、周凤岐(1927年任浙江省主席)等同学。因不愿受学堂的诸般规矩,张杀入“黑社会”。

1912年随季云卿到了上海,拜了青天帮吠”字辈樊瑾丞为‘老头子”,成为青帮‘通”字辈成员。这里需要指出上海帮会(以青帮为主)于民国后依靠帝国主义租界当局的支持,以转运包销鸦片、包赌、包娼、贩卖人口,获取巨额财富,并形成一支称霸上海的黑社会势力。它的组织内部有着严明的辈分、师徒、父子区分,蒋总司令曾经也是青帮一份子。

张啸林在上海起初只是从事妓院内补药盗卖工作,并未有多么大的壮举。后俩,凭技巧投靠黄金荣成为法租界青帮头目之一。这一阶段内的张啸林一方面从事旧社会原有帮会的收保护费、妓院抽成等“业务”,另一方面转变为与现代化经济实体相联系的,成为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显赫的经济地位的黑社会大哥。

华丽绽放期:与杜月笙、黄金荣并称上海“三大亨”(换言之,就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上海的“三皇”之一)。

张啸林能够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源于黄金荣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上海督军卢永祥的公子给打了。卢永祥一怒之下把黄金荣抓了起来。

杜月笙与张啸林通过曾经的浙江武备学堂的朋友,成为浙江省长张载阳的关系(还是同学关系厉害),打通卢永祥的关系,不但救出黄金荣,还结识了上海及周边的一批军阀官僚,三人合伙鸦片生意,三人也拜为把兄弟。

1920年张啸林与黄金荣、杜月笙合股开了三鑫公司,专门贩运鸦片。虽然,张啸林私下有着黄赌毒等业务往来,但是1932年后任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监事及中汇、交通等公司、银行常务董事和董事。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要张啸林、杜月笙为高级参议(强龙也得靠地头蛇)。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非常有眼光地站到蒋总司令一边,获得了极大回报),率敢死队”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后被蒋授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海陆空军总司令部顾问和行政院参议。

随之而来的是张啸林和杜月笙等人不断成为上海滩,乃至南北双方调解的话事人,也就是海上闻人,其知名度蜚声国内。其势力所及近则嘉杭太湖,远则川陕云贵,北至燕赵关外,南达潮汕海南,显贵被盗巨款,求之闻人,便能失而复得,完璧归赵,外国人被绑于湖川之间,闻人出面,绑匪便会亲送至沪上。有些闻人平生似与政洽无缘,而其潜力所及,也颇能鼓荡风云,左右局势。

闻人们却也能门庭若市。达官显宦,钻门觅缝,争相结纳,工商巨子奉送“干股”,冠以“董事”“理事”虚衔,甚至外加一门生帖子,自称名流学士者,明知其胸无点墨,也乐与交游,称兄称弟,井市之流,更是为时势所限,巴结奉迎,引以为荣。

悲情末路期:投靠日伪却被枪杀。1937年,日军发动了‘入一三”事变。10月下旬,战局恶化,蒋介石准备放弃上海。为了防比大亨被日伪所用,蒋介石破天荒邀请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一起去香港。

张啸天并未答应蒋介石。 1937年11月上旬,上海沦陷。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老蒋在日本的好友,熟知“以华制华”之道)很快便与张啸林达成了协议。之后,张啸林组织了一个‘新亚和平促进会”,召集他的弟子和手下一起统统参加肋、迫各行业与日本人共存共荣,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捕杀爱国志士,又以‘新亚和平促进会”的名义,派人去外地为日军收购粮食、棉花、煤炭、药品,强行压价甚至武装劫夺,还趁机招兵买马,广收门徒。

在日本的迫切需要下,张啸林的生意越做越大着着实实发了汉奸财。张啸林的投敌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不安除掉张啸林已是当务之急。蒋介石批示军统局长戴笠对张啸林予以制裁,戴笠向潜伏在沪的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澎发出了针对张啸林的锄奸令。

陈恭澍根据戴笠的指令,制定了锄奸计划,建立了行动组。 军统缜密侦查张轿车出没时间,计划第一次刺杀。然而,第一次暗杀张啸林未成,但是军统开始设法策反张啸林贴身保镖林怀部。林怀部是在张啸林的司机阿四的介绍下进的张宅,起初只当个门卫。

张啸林遭到几次暗杀后,就希望能找到几个身手和枪法都超群的保镖。在阿四的帮助下,林怀部连发三枪,枪枪从红心穿过。这样取得了张啸林的信任被聘为保镖。

陈默以5万块银元给林怀部,趁机向张啸林开枪射杀。射杀张啸天后,林并未逃脱,“一人做事一人当”。法租界判处林怀部15年徒刑,抗战胜利后林怀部才被释放。

朱言论史问答团队·赵士见撰稿

参考文献:

1、郭绪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上海帮会势力》,《民国档案》,1989年,第3期;

2、苏智良:《“海上闻人”析》,《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第6期;

3、余成龙:《智夺江安轮—王亚樵摆平“上海大亨”张啸林之战》,《江淮文史》,2012年,第6期;

4、司马烈人:《张啸林全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

5、苏智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上海帮会的动向》,《百年潮》,2010年,第12期;

6、《上海青帮的三位大亨》,《兰台内外》,2010年,第3期;

7、侯艳兴:《近二十年来民国时期上海帮会研究综述》,《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