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答疑 > 正文

字体答疑

石字行书怎么写好看(你见过哪些奇妙的文字石)

爱字体JH2023-08-04字体答疑11
本文目录石字行书怎么写好看,你见过哪些奇妙的文字石?书法滴水穿石用哪种书体写出来才好看?人们为什么如此推崇王右军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是如何确立的?石字行书怎么写好看,你见过哪些奇妙的文字石?文字石
本文目录

石字行书怎么写好看,你见过哪些奇妙的文字石?

文字石的确很神奇,是图纹石中最重要而且吸引人的石种。

石字行书怎么写好看(你见过哪些奇妙的文字石)

我是奇石哥,很荣幸回答您的提问。

很幸运我与图纹石产地有缘分,以前在兰州时就看到过很多神奇的文字石。重庆是图纹石的天堂,更是和图纹石有缘,重庆每年12月份都要举行万石博览会,长江石是主流展品,文字石可以说是展会的一大亮点。

每年都可以看到精彩纷呈的文字石,而且有些文字石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很羡慕那些用心收集文字石的石友。

文字石收集是很费精力的,许多石友为了集齐一个主题不遗余力的去淘,找相关主题耗时耗力而且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然看到中意的,由于囊中羞涩就会擦肩而过。

一般文字石有单字石,多字的比较少见,组合石比较多,数字石是文字石的主打,单字“寿”、“福”会有极品。今年万石博览会居然有集齐名人名讳的,不能不说太神奇了。

敬请欣赏,插图届为第十一届重庆万石博览会文字石。

书法滴水穿石用哪种书体写出来才好看?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不仅是书法学习,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毅力、有恒心。水滴石穿,成语,出自《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字面意思是说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是说不要轻视细微之力,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书法“滴水穿石”用哪种书体写出来好看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一、古人集字草书

选择风格较为接近的行草书集字而成即可。

(唐 · 杜牧 · 张好好诗)

(明 · 宋克 · 唐人歌)

(元 · 赵孟頫 · 杜甫秋兴诗)

(明 · 唐寅 · 书七律)

二、毛泽东草书三、启功书法

以上三种集字写法,您更喜欢哪一种呢?我觉得还是毛体草书大气磅礴!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麓风轩】

人们为什么如此推崇王右军的书法?

学右军浅显的人,对右军书法自然没有太深的认识!

右军的书法儒雅从容,不急不厉,认识不深之人有觉得不过尔尔,可是真正深刻学习右军书法的人知道,右军的书法深不见底,迄今为止无人学全!

从书法历史上,我们来看那些著名的书法大家,王家的内传弟子羊欣,智永,虞世南,陆柬之之流最多也仅仅是学到王羲之的十之六七尚不足!羊欣风流韵致有献之的影子,可是功力明显不足,难度也差距巨大,到智永,虞世南以及陆柬之时,剩余的是工整与章法了,而潇洒的韵致几乎不见!

我们再看大大唐的旗帜性人物颜真卿与张旭,说句实话,颜张书法强于上面的几位,无论是张旭的恣肆放纵,还是颜真卿的雄强笔力都不是那几位可以比拟的,但是,张旭与颜真卿的提按明显与王羲之不在一个级数内,至于难度方面,王羲之是十,颜张只能说是四五,咱们不能空说数据,举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一看王羲之草书的常字,就拿一笔横折从粗到细刀砍斧剁一般,然后又是粗到细,一个圆转笔都是有粗细的变化,你再看那精致的一点,多巧妙!有人说,那是画出来的!我说,是!是后人临摹画的,但是是按照王羲之的手迹画的,不是凭空画的!而且我可以告诉你,王羲之在写这个字的时候绝不是慢的,是很快的,而且是非常有力道的!

对于书圣的书法,不经深刻地学习你就嗤之以鼻,只能说你是井底之蛙!

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如果你不知道书法艺术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理念和创作观,直接去谈王羲之用笔多牛多厉害、能写二十多个”之“还不重样等等,这个问题你永远也无法理解透彻。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得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会通。会通之际,人书具老。”

——孙过庭《书谱》

加粗的部分很重要。

为了体现它很重要,我又加了下划线。

孙过庭是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他在这句话中将学习书法中“分布”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求平正——追险绝——复归平正。

所谓书法中的“分布”,可以理解成厨师做一道菜时,将菜中各个原料、调料进行调配,使他们达到自身最合适的状态,从而当结合在一起时能形成整道菜完美的口味——“分布”就是把一个字看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将这些部分在位置施放上进行合理调配;于奇正、方圆等对比上加以适当安排,从而使这个字在视觉效果上变得悦目。

按孙过庭的说法,在初学书法时,由于不熟练和缺乏形式概念的缘故,会把字写得杂乱无章,此时要努力做到结构平稳对比适中把字写平正,这就是第一阶段。

求得平正后应开始第二阶段:将字的组成部分在上文所说的调配和安排上放开胆量,将形式的运用放至最大,使字变得更丰富、视觉上更具有表现力和冲击力,此即孙过庭所论“追险绝”。

可是……

好不容易从求平正做到了追险绝,竟然还要复归平正。为啥呢?

因为: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会通。会通之际,人书具老。

看出来了吧,在初学时努力做到的“平正”和最后高级阶段回归的“平正”其实是两个概念。初学时的“平正”和平稳的意思差不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最后的“平正”意思是一个字包含了万千种变化,却能把变化埋藏在平和的状态下。

好像人在小孩子的时候欲望都很简单、单纯,只想和爸爸妈妈快乐生活、有吃有喝;成人之后欲望变得多样,不断去追求各种目标;到了老年,经历了大半辈子的追求、跌宕,又回归到欲望单纯、只想和家人快乐生活有吃有喝的状态。但老年时的单纯的状态和小孩子时的单纯不是同一个概念,是经历了超心冶炼后的一种平和。

孙过庭说的“复归平正”的状态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他把这个高级的状态称为“会通”,并且说“会通之际,人书具老”,更体现了书者和作品之间的紧密联系。

说了这么多,和王羲之的《兰亭序》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要知道,我们常说的《兰亭序》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是唐代的冯承素的摹本,真迹还在土里埋着呢。我们暂且认为冯摹《兰亭序》是对王羲之《兰亭序》接近百分百的还原。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我认为当时的王羲之已经达到了书写的最高境界——会通。

他已经做到让自己的字在充满对比、变化的同时,呈现出一种平和的状态。

以下是有助于理解的图片对比。

我选取了一些《兰亭序》中的字,和王羲之其他比较险绝的作品同样的字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王羲之是怎样在其他作品中先做到“险绝”,又是怎样在《兰亭》中把“险绝”蕴藏在“平和”之中的。

为便于理解,我把它们细化成结构、形式等等小的分类,其实这些就是上文所说的“分布”。

1. 结构的布局

a.位置的施放

上面《二谢帖》中“青”和“争”错落明显,《兰亭序》中的则不然。

b.奇正的区分

《丧乱帖》中“雖”字左右两部分,左边是倾斜的右边是正的,以此来达到“险绝”的效果,《兰亭》中则把这种对比压缩到很小很小。

2。 形式的调配

a. 简繁对比

《丧》中左边简化成一竖,同右边连续的几个弯折形成对比;《兰》中则采用了几乎不可察觉的左边比右边复杂一点点的对比方式。

b. 疏密对比

这个不需要多解释了。

c. 轻重对比

《妹至帖》中通过粗细变化造成左边重右边轻的、偏简单的对比,《兰》中将这种对比丰富成左上角最轻、右上角其次、右下角偏重、左下角最重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图片对比就可以稍微看出王羲之是怎样在《兰亭》中把“险绝”蕴藏在“平和”之中的。

如果还是不能理解就看看王铎临的《兰亭序》,再看看八大山人临的《兰亭序》,应该会有点感觉。

--------------------------------------------------------------------------------------------------------------------------------------------

《兰亭序》之所以备受推崇,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核心因素,还是其本身的艺术水平。而如果想理解其艺术水平到底比米芾、赵孟頫、苏东坡董其昌等书家高在哪里,除了分析其用笔精致、结体讲究以外,更多要从书法的传统审美理念和创作观的角度去分析——在完成这幅作品时,王羲之能将险绝蕴藏在平和之中,达到一种“会通”的状态。这是其他书家始终未能超越他的原因。

总结起来一句话:

好看很难,

既好看又耐看,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