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马一浮_马一浮游西湖的诗

爱字体2023-06-23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马一浮,马一浮游西湖的诗?旷怡亭口占全诗赏析?评价马一浮的诗句?马一浮先生提出来国学是六艺之学?马一浮,马一浮游西湖的诗?答:马一浮曾经以诗代札“寄星贤伯尹五通桥诗札”。其诗文如下:五通桥畔小
本文目录

马一浮,马一浮游西湖的诗?

答:马一浮曾经以诗代札“寄星贤伯尹五通桥诗札”。

马一浮_马一浮游西湖的诗

其诗文如下:

五通桥畔小西湖,

几处高陵望旧都。

九月已过犹少菊,

江东虽好莫思鲈。

游船目送双飞燕,

世路绳穿九曲珠。

却忆峨眉霜抱月,

一天烟霭入看无。

五通桥的竹根滩、四望关、青龙嘴三处隔水相望,形成约20万平方米的水面,游人小憩江边,只见处处倒影如画,故而五通桥又被称作“小西湖”。

旷怡亭口占全诗赏析?

马一浮《旷怡亭口占》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诗临其境(介绍写作背景或写作故事,若没有则略)】

马一浮以书法和学术闻名于世,是书法泰斗、国学大师,也以诗人名世。

诗人这首诗,于乱世之中,心系文化传承,已识天地之不仁,犹怜人间草木众生。这是一种大慈悲、大智慧,让人想起同一时代的高僧弘一法师临逝前写下的“悲欣交集”四字。

世事兜兜转转,今夕何夕,幸好山河间,还有此亭。

古来多少旷士曾登临,世间离乱,昔人已去,作品长留存。

我见识过天地辽阔、斗转星移,却也怜惜脚下这卑微的草木,青青可喜。

就像那天空中的飞鸟呀,鸟去无痕,然而那飞翔的幻影,何曾不值得珍惜。

【一句钟情】(解读这一句最打动人的地方,简短)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句诗,既深邃,又温柔。

深邃是诗人站在天地之巅、时间长河上,看世间古往今来、沧海桑田、人事代谢、生命荣枯。

温柔则是诗人的低下眉眼,与草木问候,与人间细语,好像在说:今春雨水如何?大人可得安生,小儿是否夜啼……

在这里,乾坤和草木形成强烈对比。

乾坤是天地,是宇宙,何其大、何其远;草木是大自然里最卑微、最无声的存在,何其小、何其近。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运行,无视世间万物,这是无情;草木枯了又荣,随风展叶,润雨呈绿,这是有情。

“草木”,何尝又不是在说这人世间的芸芸众生!

【诗之感悟】

人性的特点是:居高者,容易忘下;老盯着远方的人,容易忽略近处的风景。

晋朝有个白痴皇帝司马衷。有一年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吃完了草根吃树皮,吃完了树皮——只能活活饿死。

消息被汇报到宫里,晋惠帝听了,很困惑地问道: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老百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晋惠帝这一问,被当成千古笑话。世人都笑他智商不高,但这何尝不也是身居高位者的通病:只见肉糜,哪里晓得百姓的饥苦?只知天地之力,却从不曾蹲下来看一眼草木峥嵘!

生活中,也有一种人,整日见他高谈世界大事、全球经济、外星文明,视天下为己任,忧心全人类,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也有一些人,热衷于追星,对偶像的生活点滴都了如指掌,为偶像在戏中的角色欢喜、伤心,却把家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从不关心……

这样的人,是不是应该好好体会这句诗呢?

读懂“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认真生活,志向可高入云霄,处事当匍匐大地。

【无障碍阅读】

旷怡亭,位于四川乐山乌尤寺内,抗战期间,作者曾于此居住办学。

旷士,胸襟开阔之士。

遗经,流传下来的古代典籍。

【作家故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又被誉为“一代儒宗”,周恩来称他是“当代中国唯一的理学家”。

【佳句背囊】

北宋词人晏殊也有两句话,把“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个道理说得极美: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评价马一浮的诗句?

马一浮的诗句深具现代风格,个人极具出众的神秘感。他的诗句在节奏感、重叠感、结构感、回路感和空灵感方面具有独特气质,时而迷离、曼妙,时而恬淡生活,和谐而朴实,可以让读者弹性的感受和新颖的思考习惯碰撞,有节奏的穿插滋味,缓慢的流动和置身其中的空灵等等。

诗句中的象征手法及细微的情感刻画有时柔软有时犀利,张力与和谐相得益彰,抒情能力强,处处体现诗意,笔端生动,意境明快。

马一浮先生提出来国学是六艺之学?

古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我认为就是今天的‘’德、智、体、美、劳‘’,是一个完备的教学体系,而国学博大精深,是使学生掌握‘’六艺‘’的一种手段,好比教材!

马一浮先生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当代理学大师‘’,被梁簌溟赞为‘’千年国学,一代儒宗‘’。先生提出国学是六艺之学,在今天的我看来,仍是教育的精华,六艺也即我们的教育要重修为重身体还要重数学,因数学是强国之本!

国学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只因为它的博大精深,我们才要传承,其六艺之说也道尽了国学的精髓,重修为重身体重数学!

我也欣喜的看到我们的国家越来越重视国学,这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自信,只有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傲然阔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