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答疑 > 正文

字体答疑

量字行书怎么写(你知道的书法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爱字体JH2023-02-24字体答疑0
本文目录量字行书怎么写,你知道的书法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这样的字参加市展有希望不?各有什么不同?写三十公分左右的字要用什么笔毫什么规格的毛笔写十公分左右的字要用什么样的毛笔?小孩到了四年级?量字行书怎
本文目录

量字行书怎么写,你知道的书法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有点儿“入乡问俗”的道理,也是学书法的入门必备。我结合一下我之前写的有关文章,来个现身说法,希望能得到你的满意。

量字行书怎么写(你知道的书法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学书法,两点:

一、用笔;二、结构(章法);

一、用笔:

用笔有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1、执笔:

五指执笔法(或五字执笔法);

2、运笔:

(1)、起笔;

(2)、行笔、

(3)、收笔。

二、结构:大字结构法、小字结构法;草有草法、楷有楷法;欧、虞、褚、薛、颜、柳、赵各家有各家的法。

基础知识有好多,我认为最为主要的还是临摹。这是学习书法入门的途径,必由之路。

了解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入门。接下来我就来谈谈自己入门的心得。

一、择帖

俗话说:“择帖如择友。”还有句话叫“取法乎上。”

学哪种书体?我是从楷书学起的,为什么先学楷书。因为楷书法备,也就是法则完备。

二、学哪一家?我选择的是柳公权。

三、学柳公权的哪个字帖?

我选择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我初学选择柳体,选学《玄秘塔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柳体字,起笔、收笔,圭角分明,容易学到提按顿挫转折的用笔方法;笔画挺拔,从中容易学到中锋行笔的用笔方法;在形同波浪的捺画中,学到一波三折;柳体字的笔画就像人一样,劲健有骨力。

柳体字结构匀称,左右平衡,上下稳重。柳体字的结构也同人一样,骨骼清秀,骨架稳重。

因而初学柳体既容易学到用笔又容易学到结构。

四、怎么学?

我采取的方法是临摹。因为临帖中我可以从中学到用笔;摹写中我可以学到结构。既要学用笔,又要学结构,所以临和摹我是同时进行。

(1)、读帖

临帖,行笔要一气呵成,才能学到笔势。所以临帖前要先读帖,读帖如读书,要眼到、手到、心到。读的过程也是分析思考的过程,是从知其然明白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多读就能由生面孔到熟面孔;从知面到知心,从“面处”到“神交”。这样临摹越来,就能得心应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字帖读熟了,大脑里有印象,心中有字,手中的笔临写时就能清晰完整地“复制粘贴”出来,而且笔画与笔画之间笔势连贯,笔断而气不断。如果不读帖或读的不熟,心中没有字或不完整,临写的时候就要看一下写一下,局部局部的“复制粘贴”,笔断意断,貌“合”神离,学不到笔势,练不好用笔。所以,读帖非常需要。

(对临:对着字帖临写。)

(2)、临写:对临、背临(默临)。

临学用笔,摹学结构。开始临写,最忌讳的是“先入为主”,自满不能纳物。我从“细微处见精神”的临写中学用笔,从“节制其手”的摹写中学结构。在“落笔生根、落笔无悔”中培养诚心;在“字如其人”中陶冶情操;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中养成细心;

(背临:像背书一样。)

在“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中累积笔力;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培养耐心;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锻炼毅力;在“眼高手低,手高眼低”中提高欣赏水平;在“笔成冢、砚成臼”中练就功夫,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中坚定信心……。由此看来,临摹也是“养性”。

(双钩)

(3)、摹写有双钩、单钩,学规矩宜从双钩开始。双钩有界线,按笔重了出界,笔力过大;按笔轻了不满,笔力不足。行笔快了,界内不满,行笔慢了,易出界外。若要既不过界又要充满,就要有提有按,轻重得当。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就会学到提按、轻重、缓急,对书法中用笔的“节奏”,就再也不会感到“陌生”和生疏了。

(单钩)

在界内填写,笔画的位置,笔画与笔画之间,是相接、相连还是相交叉,在什么位置接,在什么位置连,在什么位置相交叉;是相争、还是相让,争多少、让多少……,摹写,都能车辙相合,这样才能从原样“复制”、“粘贴”中学到结构,也才能学到《玄秘塔碑》的“用心”。所谓“用心”,也就是为什么要这么写?学会这么写。以形传神,会通无穷无尽变化莫测的万千气象。这是在妙通造化了。

由此可见,临摹都是在规矩中学规矩,法则中学法则,方法中学方法,用功愈勤,进步愈快。

再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学下去,那就是厚积薄发,追根溯源了。还担心学不好书法吗?!

就你的问题,我就先说到这里了。欢迎您的欣赏、关注和点评!☕️

这样的字参加市展有希望不?

多宝塔临的不错,应该给你点赞。颜真卿的代表作是他的祭姪文稿,号称天下第二行书。楷书代表作是勤礼碑。多宝塔是他44岁时所作。真正成熟的作品是勤礼碑。

所以学习颜字,多数人都学他的祭姪文稿和勤礼碑。多宝塔一般都是让小孩打基础才学习。当然你喜欢多宝塔,也是可以的。实际上,要把多宝塔学好也是不容易的。

学习多宝塔,不能只写那几个字,量要上去,只要你努力,你想入展市一级的书法展还是有希望的。展览分为临摹展和创作展。临摹展都是临摹的作品,要求作品必须精准。你可以参加临摹展。

不过,中书协的书法展,现在很少能看到有写颜体楷书的作品,更不要说有写多宝塔的!这就是我的学生不让他们学习多宝塔的道理。你若不信,你可以关注一下最近几年中书协的书法展。

为了让你了解书法的现状,才写了上边的文章,供你和初学书法的朋友们斟酌。

下边是我的一幅歪作发上共享。

各有什么不同?

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真书握法,近笔头一寸,行书宽纵,执宜稍远,可离二寸,草书流逸,执笔更远,可离三寸。笔在指端,掌虚容卵,要知把握,亦无定法。熟则巧生,又须拙多于巧,而后真巧生焉。″

楷书用以坚实沉着、笔笔有力为上,所以执笔宜低。行草以纵逸为上,所以执笔宜高。执笔过高不好控笔,影响力达笔端。写行草虽比楷书快,但飞动中还是要注意沉稳。行中有留,留中有行。

执笔高低和书写时字的大小有很大关系。要灵活掌握,以书写适意,能正常发力为佳。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草书《心经》为张旭所书。)

写三十公分左右的字要用什么笔毫什么规格的毛笔写十公分左右的字要用什么样的毛笔?

1、写小楷就要用小楷笔。

2、写篆书、隶书最好要用羊毫笔,羊毫笔蓄墨量比较大写出来的线条更加厚重。

3、写行书用狼毫笔比较好,狼毫笔比较硬,能够写出很细致的笔锋。

4、写楷书尽量用兼毫笔,既有弹性,蓄墨量也比较大。当然这些并不是绝对的,具体还要根据你写的字帖和书风格来定,每一个人的用笔的习惯也不一样,要多去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毛笔。(最好不要用小笔写大字,用小笔写大字其实就是改变了字的笔法了,当代书法家如王镛就喜欢用小笔写大字,还把这种写法当成了一种风格,对于我们书法学习者来说还是要避免这种写法。)

小孩到了四年级?

一般而言,家长认为孩子字写得难看,不是从书法或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的,而是从实际规范的角度感知的。小学高年级孩子的书写主要有这么几种类型,容易让家长很着急上火:

1.写得潦草难认,“鬼画符”似的,或者东倒西歪不成样子;2.不是字写得大撑满格子了,就是写得小缩成一团了;要不写得重了,手酸指疼;3.写得不合规范,一快就失范;笔顺不对;不知道行草书写法,因为作业量增大,担心写得不够快,影响做题的速度。所以一快,就顾不上字好看难看了。

大多数家长会就事论事,认为字写得越来越难看,问题就在于“写字”本身,而实际上根子在书写习惯上。

比如这也是一张小学四年级孩子的书写练习。这一张练习不是在“常态”下写出来的,已经比较“刻意”,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孩子的字迹中判断书写习惯。

首先,字写得小;从字迹看,下笔比较重,笔痕比较浓。这大多是“执笔”方面的问题:执笔过紧、下笔很重、钢笔与纸面几乎垂直、手指离纸面大约只有1厘米。

第二,手指控笔。图中首字是范字,后面所写四个同样的字,都写得不一样。这不是书法意义上的“求变化”,而是掌控钢笔不稳造成的。因为控制笔的不稳定性原因,所以写出来的字,也不由孩子自己意识来控制的。

第三,从“之”的捺画,“宙”的横钩来判断,孩子的坐姿也有问题,一般是头部侧向左,要看清正在写的字,所以坐姿自然也歪斜了。如果再加上右手肘部超过桌沿,坐姿就更加不成样子了。

第四,不会使用右手手掌作为支点,用手腕发力,这是绝大多数人(包括成人)的书写通病,几乎无一例外。上图小孩写的也一样,笔画几乎轻重一样,看不出轻重变化,看不出把控有度。

第五,很多孩子会把“宙”字的宝盖头两点,点成同一个方向,也没有粗细之分;绝大多数孩子会把宝盖头的横钩,钩成示图直角的样子,而不是写成锐角,笔断意连地与“由”的起笔形成连带关系。这不仅影响“气息”连贯,其实也影响写字的速度。因为连带的距离越短,叠加起来再换算成时间,不就提高速度了吗?

那么问题又来了,说了这么多,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当然有,请孩子有类似书写问题的家长回头看看,并对小孩的书写习惯作出调整。(这里只说方法,而纠正任何一种不良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最简便的方法是掌握和调整三个“靠点”。

1.两个靠点在双手肘部关节向小臂方向一厘米左右,靠住桌沿不动,固定书写姿势。作业时,用左手移动纸面(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点,移动纸或本子,靠点也移动了);右手书写的时候,所写的字在右眼下方一尺距离。这个姿势做好了,能顺利解决执笔的姿势、胸部离桌子一拳等问题。两只手肘部靠点基本固定不动,开始会很不习惯,但做到了有益今后的“书写人生”。

2.手掌靠点轻靠桌面。手掌是轻靠,也可以做轻微移动。书写的时候,这个靠点要成为手腕发力的支点,如果体会得好,四年级的孩子还是能比较快地学会用手腕用力书写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