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答疑 > 正文

字体答疑

陈的行书怎么写好看(有哪些经常被误读的字)

爱字体JH2023-02-12字体答疑2
本文目录陈的行书怎么写好看,有哪些经常被误读的字?总感觉我的颜体写不好?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原因有哪些?想问问怎么才能学好麻姑仙坛记?你捡的最大的漏多大?陈的行书怎么写好看,有哪些经常被误读的字?常被误
本文目录

陈的行书怎么写好看,有哪些经常被误读的字?

常被误读的字多数是长相太相似。今天就以三国演义里的人名来举例,看看哪些字常被误读吧。

陈的行书怎么写好看(有哪些经常被误读的字)

1、荀彧不读狗或

正确的读音为:xún yù。

荀姓源于黄帝,史传黄帝有25子,分别得12姓,荀是其中之一。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句的荀子叫荀况,是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彧字,含义是有文采、高雅文雅、有教养的意思。同时,还有茂盛的意思。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不多见,但因为字义有内涵,所以古代常用于人名。

2、荀顗不读狗……什么什么

正确的读音为:xún yǐ。

荀姓上面已说了,就不再多讲。

顗这个字有人说是繁体字,肯定已被某个简化字所代替了。错了!不知道当初弄简化的人那天喝多忘了,还是故意留这么个梗在这里难为大家……总之这个字没有被简化,现在也用着。这就比较尴尬了,如果你不知道读音是啥根本打不出来的。

这个字的意思是:庄重、恭谨的样子;安静的意思。用于人名就是“安静”的意思。

荀顗是荀彧的第六子,是西晋开国元勋,官至太尉。唉!有其爹必有其子啊,当爹的名字就够难认了,还给儿子也这么起名,纯粹考验我们的学商啊。

3、程昱不读程立

正确的读音为:chéng yù。

程姓源于风姓,是重、黎的后裔(颛顼帝曾孙)。有意思的是,部分程姓人家还源自荀姓。春秋时,晋国荀氏的一支被封于程邑(今山西新绛),其后人就以封地为姓。

昱字,是日光、光明的意思,也有照耀之意。同样用于人名里时,寓意十分美好,有前途明亮、一片光明的意思。

4、贾诩不读贾羽

正确读音为:jiǎ xǔ。

贾姓源于姬姓,是唐叔虞的后代,始祖是贾公明。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西周初期被封于唐地,称唐叔虞。后来周成王之子继位是为周康王,封唐叔虞的小儿子姬公明在贾地(今山西襄汾),为贾公明,其后人以封地为姓。

诩字主要意思是说大话,夸耀、夸张。还有另一个意思是普及、发扬光大。显然,贾诩的“诩”所用是后一个意思,如果是前一个意思就太雷人了:又是虚假(贾)夸大的,又是……自行脑补。贾诩他爹不可能这么玩。

5、王粲不读王米

正确的读音为:wáng càn。

王姓源于姬姓,始祖为姬晋,又被称为太子晋、王子乔、王乔。为周灵王之子,后被贬为庶民。但其子仍在朝中任官,因为出自于王族,人称为“王家”,后人就以王为姓。

粲的含义非常美好:灿烂鲜明、言谈美好、美人之笑的意思。现代人的俗话说“三人女人一台戏”,但古代“三个美女称为粲”。另外,粲在古代还特指上等的、美味的米。

6、傅巽不读傅异

正确的读音为:fù xùn。

傅姓源自姬姓,始祖为黄帝的后裔子大由,是以国为姓。传远古时期大由被封于傅邑(今山西平陆),建立了傅国,其后人就以国为姓。

巽的意思有三个:八卦中的巽卦;表示谦恭、卑顺;辞让的意思,谦逊、逊位。

7、辛毗不读辛比

正确读音为:xīn pí。

辛姓源自姬姓,始祖为黄帝后裔子孙高辛氏,其后人去掉“高”字改为“辛”姓。另有一说,源自姒姓,始祖为启,夏王启封其庶子于莘(今陕西合阳),建莘国,后世子孙以国为姓称,并将莘字简化为辛。

毗字有三个意思:接连、相邻,如毗邻;辅助、辅佐的意思;还有损坏、败坏的意思。在这里,辛毗的“毗”显然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8、邓飏不读邓风、也不读邓畅

正确读音为:dèng yáng。

邓姓源自曼姓,商武丁把叔父曼季封于邓地(今湖北襄阳 ),是以国名为姓。

飏字的意思如下:飞扬、飘扬;挥扬,比如扬帆;显扬的意思;扬声、大声。古代这个字也同“扬”。

9、羊祜不读羊古

正确的读音为:yáng hù。

羊姓源自姬姓,是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晋国大夫祁盈的后代受封于羊舌邑(今山西洪洞),后世以“羊舌”为姓,并简化为羊姓。

祜是福、大福的意思。这个名字的寓意再明确不过了,羊祜他爹希望儿子将来能大福大贵,嗯!类似于后来农村给自家二狗子、狗剩子起的大名:王大福,刘大贵……

10、毌丘俭不读母丘俭,也不读勿丘俭

正确的读音为:guàn qiū jiǎn。

“毌丘”是比较罕见的复姓,是以地为姓。春秋时,卫国有个地方叫毌丘(今山东曹县附近),那里的人们就以毌丘为姓

俭字的意思现代人都知道:节俭、节省、不浪费。

11、徐璆不读徐……什么什么

正确的读音为:xú qiú。

徐姓源自嬴姓,是以国为姓。少昊帝的重孙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于徐(今安徽泗县),其后世子孙就以国为姓。

璆字有两层含义:一是特指美玉或玉磬(qìng)。玉磬是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状如曲尺,可悬挂起来击奏。二是,玉石碰击后发出的声音。

12、刘廙不读刘广

正确的读音为:liú yì。

刘姓源自祁姓,是尧的后裔,得姓始祖为刘累。刘累精通养龙术,曾为夏帝孔甲养龙,被赐姓御龙氏 。后因养死一条雌龙并把肉给孔甲吃了,担心治罪,就跑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后世子孙就以刘为姓。

廙字在中国古代一是指与蒙古包相似的帐篷,二是恭敬、顺从的意思。

再来一组人名,看看能难住你吧!

来看看这些字读啥?

1、步骘

步……读啥?

正确读音为:zhì。骘字有雄马、健马之意,还是评定、评论的意思。

2、钟繇

钟……读字?

这个字就比较麻烦了,因为它有三个读音,分别是yáo yóu zhòu。那么钟繇读其中的哪一个音呢?

这个字正确的读音是:yáo。

繇字的意思有如下:通“徭”,徭役;通“谣”,歌谣;通“遥”,遥远;最后一个意思茂盛,草木茂盛的样子。在这里,显然是最后一个意思。

3、蔡邕

蔡……读啥?

正确读音为:yōng。

邕字有三层意思:通“雍”,是和睦、和谐的意思;通“壅”,有堵塞、淤堵的意思;最后是特指邕江。邕江位于广西南宁,被称为南宁的母亲河。

4、张闿

张……读啥?

正确读音为:kǎi。

闿字有两个意思:一是开,打开、开关;二是欢乐、高兴的意思。

5、王垕

王……读啥?

正确读音为:hòu。没错,和“王后”二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在古代通“厚”字,通常用于人名叫。

来看看这些字读啥?

6、夏侯楙

夏侯……读啥?

正确读音为:mào。

楙字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木瓜;二是通“茂”,就是草木茂盛、茂密的意思。夏侯是个木瓜?哈哈,显然夏侯楙他爹侯惇起名的时候,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7、蒯良

……什么良?

正确读音为:kuǎi。

蒯姓源自子姓,是以国为姓。商时曾有国名蒯(今河南洛阳附近),后被周文王东征灭国,其后人就国为姓。

8、张纮

张……读啥?

正确读音为:hóng。

纮字的意思有7个,吼吼,吓S宝宝了,怎么记啊。哪7个?

通“宏”字,宏大、恢宏;系在下巴处帽子的绶带;编磬时成组成组的绳子;结成网状的绳子;维系、维持的意思;中间宽,两头窄的意思;束缚的意思。

那么在这里用于人名是什么意思?自己猜去吧,实在不行就问问张纮他爹吧。

9、管辂

管……读啥?

正确读音为:lù。

辂字有个“车”,对了跟车有关。中国古代把车辕上挽车的那根横木,就叫辂。同时,也特指一种巨型的大车。

多数中国人对三国文化都非常熟悉,在大中华文化圈里,三国人物对世人的影响深远又广泛。同时,这些人物的名字很多会被误读。

希望本文对你有用。

总感觉我的颜体写不好?

我也是在学习颜体字,你学的是多宝塔,该碑结字严谨工正,结构和笔法更规律一些,你现在已写得不错了,认真临习,假以时日,必将精进。

我临得是勤礼碑,其变化丰富,一是太难寻其规律,二是也不能按同一规律,否则不又能不千人一面的某某欧楷了。

我现在正临习勤礼碑的教程类书籍,原碑帖尝未临学,难免写出规律性,程式化的东西。比你纠结多了。

下步需要准备练习原碑帖了,学习一下其丰富的风格,路还很长,努力,始终在路上✊✊✊✊

以下是我期的学习,敬请各位热心的老师指点,多谢了🙏🙏

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原因有哪些?

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主要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等方面。

第一、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多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华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佛教开始流传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在公元一世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传播的结果,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第二、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华文化并非单独的汉族文化或黄河流域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民族的文化,都融汇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包含有“同化”的意义。中华文化的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

第三、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断,表现无与伦比的延续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东亚大陆的特殊地理环境提供了相对隔绝的状态,是其中缘由之一。而中华文化长期以来以其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反复上演“征服者被征服”的戏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化虽未受到远自欧洲、西亚、南亚而来的威胁,却屡次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如春秋以前的“南蛮与北夷交侵”,十六国时期的“五胡乱华”,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人接连南下,明末满族入关。这些勇猛彪悍的游牧民族虽然在军事上大占上风,甚至多次建立起强有力的统治政权,但在文化方面,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以华夏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原文化所同化。这些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在与先进的中原文化接触过程中,几乎都发生了由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或飞跃。军事征服的结果,不是被征服者的文化毁灭,而是征服者的文化皈依和文化进步。

以上三方面,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能生生不息传承至今,屡历沧桑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想问问怎么才能学好麻姑仙坛记?

说到颜体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颜勤礼碑。但事实上我们翻遍了所有清代中期及以前的所有书论,根本就看不到任何书家学者去推崇颜勤礼碑。不少人认为,颜勤礼碑最能够代表颜体风貌,也是能够代表颜体最高水准。甚至前几天我还听到书友说颜勤礼碑是颜体中间最富含点画变化的。所有的这些观点我都经历过,不过我不同意。

除了欧阳修《集古录》的只言片语,历代大家文人对颜勤礼碑闭口不谈,是因为颜勤礼碑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出土以后也很不幸,在搬运到县衙门过程中被敲断了,直接损失了十几个字。“法帖3.0”里收录的“坑沿本”就是没有断的时候,在出土的坑沿边立刻拓出的,虽然拓工稍逊,但文字保存完整,极为难得。

颜勤礼碑备受大家推崇有它的道理在。人类的审美是有阶梯性的,基于人性,首先我们审的是美,其次才是力量,其次才是风骨,其次才是韵律或者加节奏,最高才是韵致。我们在判断每一个作品的时候其实也在经历这些阶段。以纯粹的点画匀称有规律、变化少而巧而言,的确多宝塔跟颜勤礼碑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所以大家推崇并不是偶然。

我被师傅所命,从儿童起写颜勤礼碑十来年以师傅的功力和名头,他的结论一定是有其道理的。这个碑也的确当得起这样去深刻的研究和一个人付出这么长的一个青春时期。不过我并不认为颜勤礼碑是鲁公最好的作品,甚至于认为它属于鲁公二流作品如同多宝塔碑。这个观点我做两点说明。

首先,颜勤礼碑对于鲁公楷书,可以称为技法集大成的作品,但是不能称之为最高级的作品。

鲁公书写颜勤礼碑的时候年龄不算小,但是古代书家往往寿命比较长。赵孟頫那样六十来岁就走掉的概率并不高。文徵明活到90多岁,还能写蝇头小楷,这固然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但事实上古代书家七八十岁时都算是盛年,在六、七十岁书写颜勤礼碑并不能代表颜鲁公书法的巅峰时代。虽然颜勤礼碑与很多可以列入鲁公一流作品的书写年龄距离并不算特别大,但是一位一流书家(鲁公还是超一流)要完成自己的化蝶之变,其实是要不了多久的。一流书家需要变的早已不是功夫,他们自己的审美追求,以及对于一种更高表达韵致的突然领悟。所以某一个晚上可能就可能成为一位书家中期作品和晚期作品的分界点。所以不能认为鲁公的一流作品跟颜勤礼碑相隔年代并不久远,就认为它们应该在艺术高度上应该是对等的,并不见得如此。

大家提取颜体,想起的颜勤礼中楷,似乎大家认为以此为标志。其实鲁公写得最好的并未见得是楷书而是他的行书。作为二王笔法有记录的直系传承人,他的行书不但完整继承魏晋笔法,而且还完整消化北朝书风和技法。能够有自己的创建并且返璞归真重新融汇篆籀笔意的鲁公行书,是可以与王羲之并肩的。

第二,作品的使用场景决定了这个作品到底应该呈现什么样的风格和笔法。

任何一位书家在的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艺术阶段、不同的审美倾向以及当时的情绪、人生感悟都不同的时候,他写出来的作品可能是完全不同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什么体比如颜体、赵体、欧体其实都是不专业的说法。任何一位一流书家都是五体皆擅而且各种风格都能够玩得出神入化。

颜氏家庙碑是给颜氏宗祠写一个碑,在家族里,族长的命令比圣旨更重大。写颜氏族家庙必须把自己的情绪端正、严谨起来,笔法、结字都要服从这个场景。

颜勤礼是颜真卿的曾祖,训诂学家,也是顶尖的文字学家颜之推的孙子。颜氏家族是那几百年首屈一指的文字学家族。我们在颜真卿所有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异体字,别体字,,我只能告诉大家,颜真卿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对的,他绝对不会写错,因为他出身于顶级的文字学研究家族。所以,对于颜真卿来说,颜勤礼不仅是他的长辈、亲人,甚至也会有对恩师的感情。

我们在颜勤礼碑里能够明确的看到端庄和活力并存,充满一种作为晚辈对长辈的那种尊重和喜爱。但是颜氏家庙碑写得更加凝重端方和雄强,以适应祭祀场景和体现颜氏家族的威望和成就。相比之下,颜勤礼碑体现出来的力量感和立体感其实是不足的,要活泼的多。

一个相近的问题就是多宝塔的书风何来?为一个寺庙去写碑,书写辨识度要高方便敬佛者读识、行笔入面佛要慎重,字不能大,这就是经书体。所谓经书体的写法,就是少一点书法艺术,多了一点实用主义。这就是为什么多宝塔碑有更多的规范化的一面,或者我们称之为“板”,换句话讲那个时代的美术字。这就是多宝塔碑适合初学者入门的原因。

麻姑仙坛记这样一部作品,我认为不仅仅对于鲁公的书法生涯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事实上对于唐楷也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有如此份量的划时代的作品,数出来并不多。大概也就是那么两三部,比如麻姑仙坛记把篆籀笔法和超一流书家的老辣以及那种求仙访道的那种内心的追求能够体现在书法中的一部最好的楷书作品。

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继承了整个魏晋楷书所有的结字规则、笔法变化和其他所有的古法传承,然后再加上虞世南本人的儒雅恬静的气质形成的一部楷书作品。对于唐楷,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是承前也是启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了儒家气质的一种楷书风格的巅峰。麻姑仙坛记具有浓烈的道家气质。

当然,这里也可以顺便提一下另一部作品。我的师傅江湖人称金刚陈,他的风格很大程度来自写泰山经石峪,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能够代表佛家文化的一部作品。

麻姑仙坛记这样一部作品,不是写于庙堂,也不是作为朝廷公文公告,也不是给皇上歌功颂德(比如大唐中兴颂),更不是为自己的家族写一块宗祠的碑,也不是去给朝廷的重臣宗庙写一块庙碑(郭家庙碑),那么这个时候应该体现出什么书风和气质呢?

事实上,麻姑仙坛记体现出来非常浓烈的道家气质,他写的已经不是笔法,而是心中所追求的那种淡然和清阔,这种对于道家成就的向往和憧憬。麻姑仙坛记的追求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一般性的唐楷碑板,更接近同样洋溢着道家气质的兰亭序,其艺术气质大于使用价值。这就是为什么鲁公一生作品无数,但最仙气飘飘的还数麻姑仙坛记。这也是他非常罕见的作品,因为鲁公的卓越人格极其儒家。

体现在哪里呢?点画若断若点、若轻若重。结字上,出现在颜勤礼碑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则的、统一的,内部收紧、外部扩张到了麻姑仙坛记里不一样了,变得随心所欲。在结字规则里加入了大量的隶书写法,也不追求字的写法的绝对正确。所以麻姑仙坛记是一部仙品,完全不是我们称之为颜体能够概括的一部作品了。

所以实际上从书法艺术角度上,颜勤礼碑与麻姑仙坛记几乎没有可以比较的资格。米芾推崇备至是鲁公的鹿脯帖。这是一幅行书尺牍,米芾连提都不提当今盛名如日中天的祭侄文稿。

麻姑仙坛记代表着鲁公的最高精神境界的楷书作品。以前我讲到过,如果不是打下了比较深厚的鲁公楷书基础的时候,学麻姑仙坛记会有相当难度,因为这部作品并不着意于规整的笔法。

初学者真想学麻姑仙坛记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把谭延闿的麻姑仙坛记临本拿出来比照学习。谭延闿把麻姑仙坛记学得比较“板”,难得的是那一股高官望族的庙堂之气与鲁公颇近,谢谢他,就用他的“板”,也就是点画规范笔法准确而程式化去弥补初学者得不到的技法训练。对于书法老鸟来说就不必这么麻烦,透过刀锋看笔锋,一看就明白,下笔基本上心里有数。

另有一个问题一直存在,有些书友会问到为什么有大小麻姑。

关于大小麻姑这个问题在考据学上已经有明确的定论。小楷麻姑拓本最早出现在宋代相应金石著作记载,是宋代人在没有复印机的前提下,以他们的工艺手段,把颜真卿麻姑仙坛记进行缩小处理,镌刻成一块小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块小麻姑碑在不同的地点,我们现存的只有一个,以三井藏本的捶拓为最佳。

我们的古人没有复印机的,更没有投影仪,这种等比例的缩小的技术是怎么样的,我们今天已经不知道了。不过我们必须得承认大、小麻姑仙坛记在结字方式、点画变化上追的还是蛮像的。不过毕竟不能如现代人科技手段缩的那么精准,产生了一些细节出入为:

首先点画变得更加若即若离。其次转折之间和线质形态变得更加浑圆,不是那么斩钉截铁和明确。其三字形偏扁。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很像钟繇?是的。正是这样一个缩小的过程,使得小麻姑有一种非常浓烈的钟繇气质,比大麻姑本身变得更加古意盎然。

这种在原帖基础上缩放还能翻出一个神品来的例子我们在书法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个人认为,如果说学大麻姑还有一条路可走,学小麻姑没有路可走。

为什么呢?笔性基础不错,钟繇学的也不错,颜体底子打得也相当的好,多少还要会一点标准汉隶,学小麻姑方能出帖。否则只能把小麻姑当成读帖的好范本。

麻姑仙坛记临习过程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解决点画漫漶问题。

麻姑仙坛记现在最好的拓本已经有“法帖3.0”出了,考据比对工作都做在前面,直接买就可以,但即使是这个存世最佳善本,相比颜勤礼碑而言也还是漫漶得厉害。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漫漶如同白云出岫,反而增加了那种仙气飘飘,这也是事实。但对于初学者很不容易抓住笔路和锋法,把学习门槛提得很高,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谭延闿去弥补。后世所有学颜者,能够起到这个笔法启蒙作用的,我认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谭延闿,另一个是蔡襄,这两人对颜字笔法的领悟和忠诚都是超一流的。

何绍基、傅山都是以颜体出名,为什么他们不能拿来参照?他们个性浓烈,兼之所学庞杂,比如何绍基隶法入楷,傅山金文入楷,对颜楷笔法并非完全忠实反映。

所以谭延闿临麻姑,只读,不要临。反复读帖领会到笔锋运行的方式,再用这些锋法去临大麻姑原帖。透过刀锋再去看笔锋,会不一样,反之也一样。

所以学麻姑,一定要有一个着落处,就是篆籀笔法。

其二是什么呢?学麻姑,不要纯粹去抓线质。

事实上麻姑仙坛记好的并不完全只是他的点画而已,他的结字方式中间参杂了真草篆隶行各体丰富的变化,中间所蕴含数千年文化传承以及字体的演变传承,是到那个时代为止,书法技术最大丰富的超级写家,仅次于王羲之。对这样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我们对他的结字要有追根溯源的自主意识,在研究中去临习。

写麻姑要学到高级,不是为了点画写的像,而是为了气息写的像。那种恬淡虚无的气息,那种随形运化的气息,才能把麻姑学出一点儿味儿了,否则得其形而失其神,越学越远。

“法帖3.0”展览级真迹复制帖、定制毛笔和定制课程,大成国学堂致力改变学习书法生态之作!

敬请点赞关注,临池学书者!

你捡的最大的漏多大?

玩古玩才不几年,目前还属于是入门级,

刚开始玩的时候,在某APP回流的店铺里看直播拍卖,前面拍的都是国外瓷,几元一手的加价,拍个几十上百的就成交了。等这个瓷器(后附图)出现的时候,眼前顿时一亮,很精致,可以肯定这是个中国瓷器。主播介绍的时候,说口沿有磕和小细线,一手29元,但没说中国瓷还是外国瓷。从刚才的几元一手,一下涨到29元一手,直播间里瞬间就安静了,没人出手。我也不确定年代和价值,但想着如果29能买到这小瓶也不亏,在两分钟倒计时快结束的时候出了一手,29元拿下。

几天后小瓶邮到手,赶紧找了个老师鉴定了下,惊喜之外的惊喜,是个清晚哥釉的小长颈瓶,全品价值3000元。对于一个在古玩行边上摩擦和徘徊的人来说,能捡到这么个好东西,心里是非常高兴的,掩饰不住的那种笑。因为有磕和冲线,在网上挂了2000,最后被山西的一个藏友1700买走了。29进,1700出,净赚1600,这是到目前为止捡的最大的一个漏,后期也有过多次小漏,几十进,自己修好以后再加价转手出去,后面这只老鼠砚滴,就是几十来的,然后修好后三百多出了。

漏这个东西还是有的,就看你能不能接得住。

继续小打小闹,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