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答疑 > 正文

字体答疑

草书烧字怎么写(发发你觉得最有意境的照片)

爱字体JH2023-02-18字体答疑0
本文目录草书烧字怎么写,发发你觉得最有意境的照片?万岁通天帖是最接近王羲之的真迹吗?诸葛家族三兄弟为什么被称为龙虎狗?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书法家?为什么何绍基的烧鸡体绍基体冠绝大清朝?草书烧字怎么写,发发
本文目录

草书烧字怎么写,发发你觉得最有意境的照片?

发发你觉得最有意境的照片?

草书烧字怎么写(发发你觉得最有意境的照片)

发的照片都是原先的,看到这些照片,就又想起了从前,那时候出行方便,工作是小车司机,和领导一起出去的。

第一张照片,是在湖南,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照的,记得当时那个广场好大。

第二张照片,是在河北的苍岩山照的,照片是快到山顶了,在上山的路上,还出来了一条大蛇,大家都不敢走了。

第三张照片,是在山东的曲阜照的,曲阜的景点很漂亮,当时车是借的,到了那儿车也出毛病了,又在那里修的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过的真快,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有时会让人想起一首歌。

《时间都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儿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万岁通天帖是最接近王羲之的真迹吗?

万岁通天帖,最接近王羲之的真迹(全本附释文)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写尽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万岁通天帖》其实是王羲之等人的十封书信、手札。文字内容都很短,每篇只有几十个字,像他们的微信、朋友圈。从中我们不但能欣赏到神妙的书法,也能看到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作者们不曾想到,他们不经意书写的一些手札,竟成为了后世流传的佳作。

王志《喉痛帖》其中,王志的《喉痛帖》(又称《一日无申帖》)讲述的是作者感觉喉咙不适随手写的札记。台湾学者蒋勋在《手帖:南朝岁月》一书中,如此描述《喉痛帖》:“《一日无申帖》(《喉痛帖》)是《万岁通天帖》的压轴之作,比起王慈的书法,弟弟王志更紧敛俊挺,短短一篇书帖,像一瓣一瓣花片绽放,灿烂夺目,他从王献之得到鼓励,可以更挥洒出生命的青春之美了。冬日寒凉,拿出《一日无申帖》会特别细读几行字——‘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字与字间许多牵丝连贯,是献之‘一笔书’的精神。‘吾夜来患喉痛,愦愦’八个字,线条的爽利速度,变化万千,仿佛千百年前身体上的痛,心境的喟叹,都在纸墨中。”武则天爱不释手今天我们有幸得见最接近“书圣”王羲之风采的书法作品,还要感谢武则天。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精通文史,熟谙艺术,尤其爱好书法,对于王羲之的字帖,更是爱如至宝,曾遍寻王羲之真迹。

就在武则天苦求王羲之真迹而不得之时,凤阁侍郎王方庆在御前站了出来,他向武则天奏道,自己是王羲之的十世孙,愿意献上王氏一门书法真迹。武则天得到真迹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为此特别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赏王氏书法真迹,并且命中书令崔融作《宝章集》,记录了这件大事。武则天虽然非常喜爱这件作品,但并没有将之据为己有,而是在万岁通天二年,命内府弘文馆善摹拓者以王氏一门书帖原作为底本,用上等的黄蜡纸双钩填墨,复制了摹本。并将王方庆进呈的原件加以装裱锦褙,重新赐还给王方庆。她还嘱咐王方庆,这是祖先的手迹,后代子孙应当善加守护。临摹版本成书法珍品后来,王氏后人没能守住先祖的真品遗迹,反倒是武则天命人临摹的版本成为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此卷勾摹精妙,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就曾在《国宝沉浮录》中,对《万岁通天帖》给出了至高的评价——“下真迹一等”。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之间书风的传承关系,为研究我国书体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仅存的摹本传承也是非常艰难,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著名书画收藏家、藏书家华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在朝代更迭和战乱中,它得以幸存,被掩埋在一堆部队用的作战地图和计划档案里,直到1954年,才被送到当时还叫东北博物馆的辽宁省博物馆,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涯。这件国宝入馆时的“身份证”上写着“估价2亿元”,现在当然是无价之宝。

重装后,《万岁通天帖》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僧虔、王慈、王志七人十幅书法摹本,卷幅上尚有火焚痕迹。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题跋,俱称其钩摹精到。高清全帖(请将手机横屏欣赏)

《万岁通天帖》目录

现存:

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

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

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郭桂阳帖》),行草书;

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

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职帖》),行楷;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

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行书。

共七人十帖。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

【1】

王羲之《姨母帖》

姨母去世了,好伤心

▲王羲之《姨母帖》 行书

【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大意】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突然遭遇姨母哀事,心中被哀伤摧迫,悲痛之情难自禁。奈何、奈何!因为(哀痛伤感)反复涌现,凄惨之情充塞(胸间),以至于语无伦次。王羲之顿首再顿首。

【评价】王羲之的笔法多摇曳多姿,而《姨母帖》却因他的姨母去世,心中哀痛,字迹现出凝重、古拙、质朴的面貌,作品有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

【2】

王羲之《初月帖》

我生病了,不想写信

▲王羲之《初月帖》 草书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大意】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期一直想写这封信,但因没有邮差,没法寄信(所以耽搁到现在)。昨天到达这里,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来信,即使相隔遥远,但也十分感激。冒昧地再次嘱托您,近来还好吧?我突然生病,身体十分差。刚刚踏上路程,身心憔悴,就写到这里吧。王羲之。正月十二日。

【评价】书法风格逸笔草草,自然天真,率意畅达,有晋人倜傥任诞的气息。

【3】

王荟《疖肿帖》

我疖子肿了,好疼啊

▲王荟《疖肿帖》 行草书

注:疖,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

【释文】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次,□顿首。

【大意】我身上长了疖子,越来越大,还肿了,干什么都没有力气,感谢你的关心……

【评价】书法笔锋刚健挺拔,极有力度,神韵清和秀雅,独具一格。风格与其恬虚守清、不慕荣利的人品相表里,是“书如其人”的又一例证。

【4】

王荟《翁尊体帖》

我说得没错吧

▲王荟《翁尊体帖》 行草书

【释文】翁尊体安和①,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②集泽山村,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③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④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公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

【注解】①安和:平安,安好。②遣信:犹传信。④郭桂阳:人名。④王临庆:人名。

【评价】《郭桂阳帖》起首数字尚为行书,愈后愈放,转为草书,纵横挥洒,一发不可收拾。第一、二行上端与第三、四行下端,反差极大,视觉效果强烈。王羲之的书法“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以此衡量《翁尊体帖》,亦能相符,可见王氏家风之流衍。

【5】

王徽之《新月帖》

女儿去世了,你要保重身体啊,要好好吃饭

▲王徽之《新月帖》 行书

【释文】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

【大意】对友人某氏女的亡故表示痛悼,对友人身体不适而担忧。多雨湿热,询问对方饮食情况如何。并告自己因疲劳而身体欠佳。

【简介】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自幼追随其父学书法,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势”,书法成就仅次于其弟王献之。王徽之生性卓荦不羁,即使是做官,也是“蓬首散带”,“不综府事”。有“雪夜访戴”“闻桓伊吹笛”等趣闻,亦善画。

【6】

王献之《廿九日帖》

没能送你,别怪我哈

▲王献之《廿九日帖》 行楷书

【释文】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大意】二十九日献之拜上:昨日竟没有同你话别,很是怅然和惭愧。你近来身体恢复如何。我则很乏顿,匆忙间就不再叙了。献之再拜。

【评价】《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展现了王献之新创书体“破体书”(大令体)的书风。王献之的作品多为行草书,此帖有些字接近楷书,尤其难为可贵。

【7】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这是我朋友的简历,他很不错的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行楷书

【释文】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评价】所书内容是为太子舍人王琰向皇帝求取官职。对上呈书又有求于人,故而书写认真拘谨,不是率情任性之作。规整秀雅,端庄柔和,楷中带行,静穆纯朴。

【作者简介】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孙,书法家。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不但于书学理论颇有建树,而且书亦不弱。

【8】

王慈《柏酒帖》

谢谢好朋友送我的酒

▲王慈《柏酒帖》 行草书

【释文】得柏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具答。范武骑。【评价】《柏酒帖》,亦称《得柏酒帖》。是南朝齐王慈传世墨迹之一,为唐摹《万岁通天帖》第八帖。帖中叙及得友人厚费所赠柏酒等物品六种,并申谢意。于辽宁省博物院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作者简介】王慈,字伯宝,临沂人。僧虔子。少与从弟俭共学书。善隶,行书。王慈草书运笔圆浑,含蕴凝重,然体态十分灵动,纵横姿肆。有《柏酒帖》、《尊体安和帖》等存世。【9】王慈《汝比帖》你打算什么时候来啊

▲王慈《汝比帖》 草书

【释文】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迟陈赐还。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评价】《汝比帖》书法逸笔草草,势态强烈,字形不甚讲究,以“意”为主。从笔画形态上来看,用笔多取侧锋,爽劲、锋利。王慈的草书,用笔速度较快,笔势如斩钉截铁,干脆利落。【10】王志《喉痛帖》我昨天晚上喉咙好痛

▲王志《喉痛帖》行书

【释文】一日无申,只有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吾夜来患喉痛,愦愦,何强,晚当故造迟叙谈。惟反,不多。

【评价】短短的几行字,便有一种激昂的感觉,电话有的粗有的细,茂密的章法安排中,楷书、行书和草书相互参杂,让人耳目一新。

字形上大小对比非常夸张,如第二行最下面的“告”字与第三行的来字,大小相比,可以想象得出,王志当时喉痛的程度吧,这就是书法流露出来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诸葛家族三兄弟为什么被称为龙虎狗?

在中国历史上,“一门三贤”的事情虽然“屡屡发生”。譬如东汉的班飚、班超、班固,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但像琅琊诸葛氏这样的“现象级”“一门三贤”并不多。

之所以称诸葛氏是“现象级”的,是因为他们同辈三人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虽然斗身出诸葛家族,可追随的政治势力却是不同的。

兄长诸葛瑾追随江东孙氏,位列大将军,领豫州牧;弟弟诸葛亮却追随刘备,更是任职到了丞相之职;而他们的族弟诸葛诞,则是追随曹家,身居司空之高位。

分析

在一些笔者的笔下,对于诸葛家族一门三投,其猜测者甚多。其中不乏有猜测他们是在做一次“稳赢”的政治投机,就如同清朝佟国维与隆科多的“合作”一样。

可如果我们细品之后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基本上就是无稽之谈。且不说琅琊诸葛一门在东汉末年已经分崩离析,诸葛诞与诸葛瑾、诸葛亮或许都不认识。而就算认识,他们三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也不可能有机会“合谋”如此大局。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安身立命”与“政治抱负”往往是需要同时进行的。也正是这种“生存”与“理想”的并行性,让他们三个人有了各自的归宿。

从《世说新语》谈起

《世说新语》这部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没有《世说新语》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笔下之三国,其人物的“人设”有很多就是以《世说新语》为依托的。

这是一部有着明确政治倾向的书,而其之所以有着明确的政治倾向,是因为其作者刘义庆的身份所导致。

刘义庆是刘宋的开创者刘裕的侄子,而刘裕又以刘交之后自居(刘交是刘邦的弟弟)。换言之,刘义庆从某种程度上是汉室后裔。

这也就导致了《世说新语》在很多程度上带有着一定的“贬曹色彩”。但是,这边“贬曹”的作品,除了在贬低曹氏的时候比较“偏激”外,对于追随曹魏的人,倒还算是公允。

毕竟,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名士的时代,而三国时期,也是一个名士辈出的年代。《世说新语》作为记载名士言行轶事的笔记小说,它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尊重名士。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在三国时代那都是当之无愧的名士。刘义庆在撰写作品的时候自然不会忽略了他们: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在这句话中,“蜀得其龙”尚好理解,诸葛亮本就号卧龙。可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又应该如何理解呢?这就是各有各的说法了。

卧龙诸葛亮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诸葛亮在民间的地位,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很高了。

而且,《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也是很尊重诸葛亮的。否则的话,身为弟弟的诸葛亮不会被放在兄长诸葛瑾之前。

除此之外,刘义庆在这句话中,都没有给诸葛亮做任何注解。这并非是刘义庆不屑,而是刘义庆本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那么“蜀得其龙”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根源肯定是离不开“卧龙”这个道号的,但如果要是说只因为此,那就有点缺乏说服力了。

除了道号这个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诸葛亮是兄弟三人中能力最为突出的。所以,兄弟三人中,诸葛亮就是那个“龙”。

而且,说到成就,诸葛亮在蜀汉的成就,也是超过了诸葛瑾在东吴以及诸葛诞在曹魏的成就。“龙”也和各自的地位相关。

《易经》中有一句话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龙腾出江河,飞离陆地,象征人生追求与成就已到极致。这也正是诸葛亮人生追求、政治抱负的写照。

再者,龙隐逸于山林、湖海之中,这也与诸葛亮出仕之前的生活状态一样。没有经历过隐逸的名士,充其量只能算半个名士,这是从东汉末年一直到南北朝结束,很多人的一个内心想法。

诸葛瑾:孙权的守护者

“虎”百兽之王,往往被人们用来比喻一个人威武勇猛,或者是形容其严厉凶恶。这种形象,让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其与谦谦君子诸葛瑾联系在一起。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虎”除了有威武的象征之外,还象征着一个人的地位。除此之外,“虎”还有守护的意味。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既然虎是百兽之长,用它来形容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就再合适不过。

诸葛瑾在东吴,虽然称不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东吴能够超过他地位的人也不过五指之数。除了张昭、周瑜等寥寥数人外,他就是孙权最为信任的人。

观诸葛瑾的一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答案。无论东吴有多么大的政治风波,诸葛瑾都荣宠不衰,这既与其本人性格有关,也和孙权有很大的关系。

诸葛瑾是孙权掌权之后,最早得到孙权重用的人之一。而孙权之所以重用诸葛瑾,是有着极强的政治目的的。

在大众眼中,孙权对张昭、周瑜两个托孤重臣都极具信任,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看孙权的用人策略就会发现一点,自打他上台之后,就在考虑搭建自己的团队。

在东吴,有两个极其明显的派系,那就是元老派与新锐派。张昭、程普、黄盖等人是元老派,而诸葛瑾、鲁肃、吕蒙、甘宁等人则是新锐派。周瑜,则是元老派中的新锐派。

身为政治家的孙权,他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但我们决不能否认其多疑、善变、狠辣等众多政治家都有着特点。

所以,他始终对自己兄长留下来的重臣有所“顾忌”,因为他们不属于自己。“赤壁之战”时东吴内部的政治斗争,与其说是“主战与主和”之争,毋宁说是“元老与新锐”之争。

而诸葛瑾就是在“元老与新锐”之争中脱颖而出的。在孙权掌权后,他是最早获得孙权信任的新人,从此之后,他毕生都在维护孙权的利益。

尤其是在孙权称帝之后,他更是“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此时,他在东吴群臣中的地位,仅次于陆逊。

如此之高的地位,再加之他谦和的品行,也就构成了《世说新语》中那句“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的评价,同时也正是这么高的地位,能让他成为东吴之虎,有着执搏挫锐,噬食鬼魅的功绩:

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戚,得专力於吾••••••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馀人。

诸葛瑾身为文臣,可他在东吴,很多时候是“文武兼用”之人。在孙权的眼中,诸葛瑾终其一生都是“守护”自己的人,东吴的文武群臣众的眼中,他也是能够“守护”东吴的一只虎。

忠狗:诸葛诞

说起功狗,让我想起了北京大学曾经的校长蒋梦麟。那是近代史上真正的“士”,他自谦、纯朴,身为学者,面对日寇却宠辱不惊。

在1950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会上,傅斯年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我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

这段自谦中又不乏自信的话,让在场的蒋梦麟有了共鸣:

孟真(傅斯年字孟真),你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傅笑着就溜走了。

功狗依次最早的时候源于《史记》: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 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

从这之后,“功狗”便用来形容杀敌立功之人。所以说,诸葛诞之“狗”并非是刘义庆对其的贬低,而是因为其杀敌立功:

吴大将孙峻、吕据、留赞等闻淮南乱,会文钦往,乃帅众将钦径至寿春;时诞诸军已至,城不可攻,乃走。诞遣将军蒋班追击之,斩赞,传首,收其印节。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

而诸葛诞对于曹魏不仅有战功,有的更是“忠诚”:

司马昭初秉政,长史贾充请遣参佐慰劳四征,且观其志。昭遣充至淮南,充见诞,论说时事,因曰:“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诞厉声曰:“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

或许,在群英汇聚的三国时代,诸葛诞的能力只能达到“上中”之才,但是他的忠诚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上上”之行。无“忠诚”之心者,不可能招揽忠心耿耿之人,而诸葛诞身边却不乏义士:

数百人拱手为列,每斩一人,辄降之,竟不变,至尽,时人比之田横。

如果不是诸葛诞本就是忠义之人,他的身边怎么会聚集了数百人肯为之效死的人呢?“魏得其狗”,得到的是诸葛诞的忠义。

结语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里面的龙、虎、狗都是夸赞人的意思。

诸葛亮能力最强,个人成就最高,又有卧龙这个道号,他是当之无愧的诸葛三杰中的“龙”,而且他是“从龙成龙”之臣。

诸葛瑾能力次之,可他为人敦厚,在东吴朝野中威望极高,是孙权最为信任的人。是“守护”孙权以及东吴的虎。

三人中,诸葛诞的能力应该是最末的。可即便是最末的他,在曹魏也是屡有战功之“功狗”。加之他忠心耿耿,也就成了护卫曹魏之“狗”。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书法家?

最容易的一个办法,是加入书法家协会。这是具有权威资格认证的身份。

虽然各级书法家协会的性质是群众组织,但在大家的认识上,这些机构都是官方组织。所以加入书法家协会以后,就有了权威性的“书法家”身份了。

加入书法家协会的条件,只要作品获得两次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展奖项,便可以自动成为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我们可以先定一个比较低一点的目标。先从区、县一级别的书法家做为目标。如果觉得自己有实力,有道行,直接上国展,成为最高级别的“书法家”也可以。

除了这条半官方性的途径,还有一条比较容易能够弄成“书法家”的门道。这是一条完全个人的办法。自己成立一个书院。名字尽量响亮一些。如什么什么书法研究院,什么什么书法艺术馆之类的,自己整个院长、社长、会长、主席的名头。有了职称,这个”书法家”的称号自然而然的就有了。

最后一条路,也是最难的一条路。书法家,除了无间寒暑,磨练自己的书法技艺以外,还要博览群书,修身积德,广闻博见。除书法外,在文学,历史,军事,政治,教育,农业,工商,音乐,医学,科技,艺术………等等行业中,有自己的主业,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实至名归的真正书法家!

为什么何绍基的烧鸡体绍基体冠绝大清朝?

天哲在十二届国展的行草书部分学习参观了两天,行草书作品中学习临帖米芾、何绍基、王铎这三个人的最多!我个人感觉,何绍基风格的作品差不多排第二,甚至于第一!以下配图都来自天哲在十二届国展的拍摄的!

如果从风格上说,他的书法风格呈现洒脱、大气、灵动又饱满含拙扑。刚刚有位头条朋友说得非常好:“书法,精致容易,拙扑最难。拙里藏精,不是笔墨历练,而是人性社会历练的结果。”

如果从成因来说,天哲总结了下面五点:

一,书法发展到今天,向明清一路取法已经蔚然成风尚……这是一种时风,时风吹来,人人皆知……核心点是因为从明清书法家找出路比较容易比较快!

二,大量的书法初级爱好者是从颜真卿楷书学习入门,何绍基行书正是颜体的结构依托!然而,颜真卿本人的行书入手反而难于何绍基的!

三,何绍基行书的技术非常精到,人们往往容易看得到、学得到!同上,这一点,天哲以为颜真卿本人的行书乍看技术,似乎没有何精到,藏而不露……

四,回到展厅文化中来!大家不要忘记,当代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展厅!明请书法非常适合展厅,大家从明清几位大家的手里讨饭吃主要是因为这碗饭适合展厅!

五,取法容易入手!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大家不妨想一想,何先生已经融篆、隶于一炉了,我们简单取来,极其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