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涛字书法_有哪些富有哲理值得学习的古诗

爱字体2023-06-30字体百科9
本文目录涛字书法,有哪些富有哲理值得学习的古诗?写书法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奥观海这个昵称是怎样来的?有什么诗人诗作很棒?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涛字书法,有哪些富有哲理值得学习的古诗?哲理诗是表现诗人
本文目录

涛字书法,有哪些富有哲理值得学习的古诗?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或事理的诗。

涛字书法_有哪些富有哲理值得学习的古诗

哲理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每一首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我今天分享15首哲理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名句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哲理】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借助客观的事物之后,以往很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世上人才辈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哲理】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万山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晚春二首·其一》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哲理】春天就要逝去,花草都争芳斗艳想要留住春天,没有姿色的扬花和榆荚也不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会辜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代: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哲理】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做任何事时,只要抓住最重要的点,就能事半功倍。

《蔽月山房》

明·王阳明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哲理】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感遇·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哲理】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折断呢!有的人坚持原则,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是天性高洁。

《妾薄命》

唐代:李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哲理】以美貌取悦他人的人,能得宠到几时呢?以美丽的面貌或表面文章取得的成果,终究是不长久的。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哲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人生应该有所作为,要说出来,要行动。人具备了“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的能力,就要表现出来。

《绝句》

宋·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哲理】合口味的好书,读起来饶有兴味,但往往很快就读完了。对脾气的朋友,谈起话来很投机,非常盼望这样的知心朋友多多前来与之交谈,但偏偏不见踪影。

世界上的事情每每是这样,希望和现实总是发生矛盾,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一个人一生中是很难遇到几次真正轻松愉快、开怀大笑的好时光。

《不寝》

唐·杜牧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哲理】人世间的路应该很难走到尽头,谋生的手段到了死的那天也还不会停止。人们为了谋生,追求名利,可是,在追求名利的过程当中,又有多少烦恼。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哲理】小溪无法阻断,只要有一溪在,就宜让出一条路使它走出前村来。今人每爱用此诗来比喻时代潮流的挡不住,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措施不但没有用,只是制造骚乱困扰而已。

《晚步西园》

宋·范成大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哲理】东风吹开了春花又吹落了春花,一种东风却是两种不同的心灵。一个人或一件事,都有可能会成为成就者和毁灭者。

《文章》

宋·陆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哲理】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其实作者所说的“天成”,并不就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基于长期积累起来的感性印象和深入的思考,由于偶然出发而捕捉到灵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哲理】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不学习,知识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错过了学习的时间,少年还会回来吗?

写书法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投入进去享受的是一点一划,一转一折,一弧的空间分布的韵!对的,是韵。绝不是画,但可产生联想的画意。但又与诗情的画面感不同!

心身具爽。

篇章又演绎出联气,对比,大小,轻重等等,多姿多彩,懂的人如饮佳酿,不懂的人就是白水一杯,还要指划一分!

下面的字意临一下就很美!

奥观海这个昵称是怎样来的?

此事缘由是奥~巴马来访中国,八一书画院院长袁伟将军赠他“虎符”及《观海听涛》的书法作品。

而虎符在古代是国君赐给将领的令牌,暗指奥是我天~朝中的一员,而“观海听涛”则暗指奥要听XX涛的话。。。。

网上流传的奥观海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有什么诗人诗作很棒?

诗言志,棒不棒的没有什么特定标准,读者有所感动,就有了印象。

诗本身就是小众的,自然很少人知道,符合常理,作者自己喜欢也好。

我也是爱好者,拿几个近日写的出来晒晒。该赞的赞,爱喷的喷,我真的满不在乎。上菜: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居高不下的财政支出把宋朝给拖死了,玩通货膨胀把宋朝给作死了。

另外,宋朝经济政策并不开明,相比唐朝差远了,民间经济繁荣乃是经济规律使然,与政策关系不大。

北宋

财政收入上,主要分三块:

1、农业税上,北宋沿袭唐德宗的“两税法”,承认土地私有制,按土地面积定额征税,一般每亩收1斗(12.5斤,亩产300斤左右),江南等地每亩收3斗,两税收入2000万-3000万贯之间;政府养兵,没有了兵役,但还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北宋农民的税负并不轻。农业税总共在5000万贯-7000万贯之间。

2、商业税上,宋朝鼓励商业发展,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宋仁宗在一道诏书中称:“商贾不通,财用自困。”,工商税率比较低,2%-3%之间,商税最初500万左右,中期保持在1000万左右。低税率成就了宋朝经济的繁荣,但民间商业集中在利润微薄的产业中下游,如服装、玩具等。

3、国营专卖上,宋朝的国营专卖比汉唐都要严酷,专营的领域更广,囊括了盐、酒、铁、茶、香料、醋等上游产业,并且制定严酷的法律禁止民间涉入,更是加强了对专营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管理。专营收入达到4000万贯,是晚唐税收总额的两倍。

北宋初期财政总收入是7000万贯至8000万贯,中后期的财政总收入在1.2亿贯至1.5亿贯之间,峰值是1.6亿贯,远超前朝。

北宋一改历代王朝开国的轻徭薄赋传统,从一开始就是重税,远超汉唐。

在鼓励商业上,宋朝远不如唐,政府占据上游重要产业,只将下游薄利行业留给了民间。宋朝的商业繁荣,与政府关系不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规律使然。

财政支出上,军费是大头、为防止地方作乱,北宋实行中央养兵,创设最复杂的官僚系统,官员互相牵制。

北宋养兵120万,创历史之最,军费一度占到财政收入的80%以上。关于北宋军费开支之巨大,宋仁宗时的大臣蔡襄曾提到:“禁军一兵之费,一岁约费钱五十千文。厢军一岁费钱为三十千文,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这还只是士兵的工资,不包括前线支出、军官俸禄等费用。加总起来,达到6000万贯。如遇到战争,费用又得增加千万巨。

北宋初期在编官员2.5万名,疆域更大的唐朝从没超过2万,地方吏员二三十万名,科举取士人数是唐的5倍。俸禄支出1200万贯。

军队和官员的支出就已经是7200万贯。这还不包括大规模战争、基建、皇室开支、后期官僚系统膨胀等支出。

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40年),北宋对西夏开战,仅陕西一带的战前开支为2000万贯,开战后疯长到3300多万贯。土地兼并的严重激发了民变。北宋的财政问题凸显。

于是开始范仲淹改革,缩减开支。很快失败。

然后创设盐钞:商人先向官府交一笔钱,换取凭证,这张凭证就叫“盐钞”,商人凭盐钞到指定机构支取食盐,再到指定边关地点销售,商人自己负责运输。缓解了边境的军费开支,但政府发行了过量的盐钞,越来越不值钱,后来也无法实行了。盐钞跟现代的房地产很像,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下。

宋神宗上位后,财政出现赤字,于是开始王安石变法,政府全面介入经济,扩充财政收入。也很快失败。

北宋末年,财政年年赤字,财政收入只能覆盖支出的3/4。两次变法,财政收缩和财政扩张均失败,面对赤字,政府无所适从,只得喝下通货膨胀这杯烈性毒酒。

公元1102年,作为王安石女婿的哥哥,敛财能臣蔡京成为北宋的宰相,四处敛财,新增收入2000万贯,搜刮完民间后,就利用货币的通货膨胀不断从民间抽取财富。

1102年5月,在蔡京的主持下,政府铸造折五钱“圣宋通宝”,贬值2.5倍,试行成功,经济未出问题。

1103年,朝廷下令铸造折十钱“崇宁重宝”,其中铜钱3亿文,铁钱20亿文,币值再贬2.5倍,新币总额将近市场流通总量的1/10。

新币大幅贬值后,宋徽宗又开始回收货币,但官府收购折十钱的价格较低,百姓财富凭空遭受巨大损失,再次遭到政府洗劫。相当于又来了一次通货膨胀。

公元1107年,再铸折十钱。公元1111年,宋徽宗命令折十钱贬值为当三钱,持有折十钱的人的资产一下子缩水70%。

随着折十钱数量的越来越多,温水煮青蛙,老百姓生活日益贫困。

政府不仅将铜钱、铁钱大幅贬值,还将具有货币功能的区域性纸币交子、钱引也大幅贬值,而且纸币的贬值更加轻松高效。

民间财富被政府剥夺干净,当北方战事又起时,政府已经无力筹集军费了。1126年,蔡京被罢官之后的第二年,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从开始实施通货膨胀,到北宋灭亡,仅仅24年。

南宋

南宋基本完整继承了北宋的体制,只是人口和土地有所缩减而已。南宋从建立伊始,就自带财政失衡这个基因。

在财政收入上,南宋财政收入分为农业税、专营收入、地方的上供、各类商税。

南宋丧失半壁江山,人口降至七八千万,耕地降至700万顷,加上战争的破坏,作为祖宗正赋的两税收入自然大幅减少,1500万贯左右。

南宋朝廷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每年上供,折钱交纳,“以助国用”,初期每年上供1500万贯左右。

盐、酒、茶等各类专营收入4000万贯,仅盐利一项就有1500万贯。政府之手伸向民间经济很深。

各类商税合计2000万贯。

财政总收入9000万贯,峰值是宋宁宗嘉定期间(1208-1224年)的1亿贯。

财政支出上:

南宋初期,政府部署六大集团军,近20万人,“月费两百万缗”,年花费2400万贯;川陕前线至少40万人,年花费“钱三千余万缗,粮一百六十余万石”。两项合计,南宋初期的军费开支6000万贯,中央行政支出1300万贯,两项刚性支出合计至少7500万贯,这还不包括基建、赈灾等大额支出。对于一个刚建立在废墟上的政权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相比北宋,南宋多了个北伐战争这个财政黑洞。南宋政权的合法性就是北伐收复失地,南宋国祚152年,进行了4次北伐:岳飞北伐、隆兴北伐、开禧北伐、端平入洛。每一次北伐持续多年,包含多次战争,大家耳熟能详的岳飞北伐,持续6年,来回折腾4次,大小战争10余次。每一次战争都是巨大的财政支出,南宋的财政赤字如影随形,帝国随时都有财政崩溃的可能。

在不爆发战争的平静年代,南宋财政勉强平衡。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陡增的军事开支让财政立刻入不敷出。

南宋发行了纸币会子,使用范围比北宋时期的交子更广,与北宋一样,南宋政府又想到了通货膨胀这个“夜壶”。

1161年,南宋在全国推行会子,最初的发行量在1000万贯左右;

隆兴北伐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发行量达到2400万贯,增长2.4倍,会子贬值了25%,能兑换750文钱,还算比较克制;

宋宁宗(1194-1224)上位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希望通过会子解决财政问题,以支持北伐,史称开禧北伐。会子发行量达到1.4亿贯,比继位初增长14倍,引发了剧烈的通货膨胀,会子价格跌到100文钱(原值1000文)。

宋理宗(1224-1264)时期,公元1234年端平入洛后,会子发行量达到3.2亿贯,比继位初增长2倍多,贬值25%,米价暴涨至每斗3贯400文,是宋孝宗年间的13倍。1247年,会子发行量达到峰值6.5亿贯,200文的会子连一双草鞋都买不到,会子基本成为废纸。

公元1262年,宰相贾似道发行“关子”取代丧失价值的“会子”,但强制作废、兑换比例不合理的措施导致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纸币又成为了废纸。

与北宋末年一样,货币不断贬值,民间经济被掏空,造成国家财政枯竭,无力扩充兵员抵御外敌。

公元1279年,蒙古人叩关入侵,政府财政枯竭,无力抵抗,南宋灭亡。

如影随形的财政紧箍咒,使得宋朝无法发动持续性战争。与北方战争,小规模战争宋朝总能取胜,大规模战争总能一败涂地。军事策略只是表面原因,财政紧张造成的急于求胜才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