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徐悲鸿书法_明清的很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

爱字体2023-07-11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徐悲鸿书法,明清的很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徐悲鸿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徐悲鸿书法,明清的很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他们不但是绘画大师,他们的书法也备受青睐,
本文目录

徐悲鸿书法,明清的很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他们不但是绘画大师,他们的书法也备受青睐,他们是书法家吗?对于什么叫书法家,最近几年以来在网上也是议论纷纷的。好像一个书法家就跟一个神仙皇帝是的,不是什么身份就不能称之为书法家。

徐悲鸿书法_明清的很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

其实在古代就对书法家有不同的分类,他们认为,根据不同的书法需要,书法是有不同写法的。

张大千的“颤笔”隶书

例如,文人的书法就要工整一些,叫做有书卷气。只有有书卷气,就是好书法,当然,也算书法家。

例如,古代写经生的书法,就是典型的有书卷气的书法。

专门从事书法工作的书法家的书法要有严格的书法法度,叫做书家书法。例如欧阳询,颜真卿都是这样的书法家。

还有一些艺术家的书法,他们的书法主要是用于题画的,习惯于书法的表现力和装饰性,所以叫画家书法。

例如,大家最熟悉的宋徽宗的书法,就是典型的画家书法。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因为他是宋代杰出的,皇帝画家,又是第一个在绘画作品上,用自己创造的“瘦金体”书法题跋绘画的书法家。

宋徽宗的书法,不仅仅是给绘画作品题字,而且对绘画作品的完美增加了艺术含量,所以,从宋徽宗开始,画家就对绘画作品题字很感兴趣,也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画家书法家。

我认为通过这样大体的划分,我们就该知道,书法家不是只有一种。画家的书法作品个和风格,也是书法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在画家书法家中所占书法家的比例也是很不低的。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就要“自古善书者善画”的说法。有些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大画家大书法家。

例如宋徽宗、赵孟頫就是,董其昌、吴昌硕也是。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都是近代以绘画著名的大师,同时,他们的书法也非常精彩。至于是当代范曾更是炙手可热、毁誉参半的绘画大师,他们的书法当然会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不过,除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的书法毫无争议之外,范曾的书法就没有那么多一致的好评了。

2002年,王平先生出了一本书叫《画家书法家》可能是第一次专题研究画家书法家。

他在这本书里评论了56位古代和现代的画家书法家,虽然评论不够全面,但是,一些历史上的大画家都在其中了。千里马也把这些信息提供在文中,可以帮助我们真正认识清楚,什么是画家书法家。

你提到的几位画家,除了范曾的书法,其他画家都可以称之为书法家的。

齐白石的书法主要学习二王和篆书。他的书法作品也多见篆书。

齐白石的篆书,没有像传统书法家那样学习大篆、小篆,而是以三国时代的一个书法作品《天发神谶碑》为基础。这个书法篆书和隶书的笔意都有,齐白石学习篆刻就是以清代吴让之为主,吴让之又是研习《天发神谶碑》才有了自己的篆刻风格的,齐白石,就是跟着吴让之这个传统继续深化书法篆刻的所以,他的书法篆刻都能做到独树一帜。

齐白石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往往具有一些画意,远远超出了纯粹的书法,所以,齐白石的书法与他的绘画作品是紧密相关的。他的绘画如果没有他的书法,就会失色很多。

我们就足见书法之于齐白石有多重要。

张大千的书法,有人揣测是学黄庭坚。其实,张大千的书法是学老师李瑞清的书法。

齐白石的书法草稿

李瑞清是隶书和篆书书法家,他晚年用“颤笔”写字。张大千的笔法应该受到李瑞清的影响很深。总之,张大千应该也是属于学习碑学的书法家。他受李瑞清影响很深,一辈子的笔法都是用“颤笔”,只不过,他比老师李瑞清的“颤笔”用的要好一些。

张大千的“颤笔”可能也影响了李可染,后来李可染的手抖,写不了均匀的笔画,就号称是“积点为线”的画画写字。其实也是一种颤笔而已。

徐悲鸿先生的书法,是19岁拜康有为以后学习《瘗鹤铭》形成的风格,徐悲鸿也是一辈子没有改变老师指导下的书法风格。

徐悲鸿的书法很受学生喜爱,不少他的学生都学徐悲鸿的字,这说明徐悲鸿当然是书法家。

徐悲鸿还有一个学生叫王学忠就是因为喜爱徐悲鸿的字,后来专攻书法,成为书法家了。

以上三位画家,他们都是诗书画印俱佳的画家V,他们的书法从师承关系,以及社会影响来说无疑都是书法家。

如果不是书法家,他们怎么会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

范曾的书法,不是特别差,但是,社会评价不一,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范曾以画家出名比较早,然后就自我宣传说,他是范仲淹的后代,他的书法是跟古人可以一比高低的,现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够与他的书法比等等。

然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绘画作品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书法的价格也就扶摇直上了。这样,就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范曾的书法如果真的好,是一个书法家,那么,他也跟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的书法不是一个层次的。

首先,范曾的书法造诣有限,他学过智永的书法,除了这一路,基本上没有学别的书法。

他也写隶书和篆书,但是不多,主要以行书为主。

他的笔法被网友戏称“屎壳郎体”足见对他书法的评价之低。

最后我们谈谈画家书法问题。

画家书法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书法体系,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画家书法。

张大千的书法

比较异类的如金冬心的漆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这些书法在画家里面与绘画融为一体,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与传统的主流书法,有一定的区别。

我们欣赏这些书法,主要还是参照他们的绘画作品一起来欣赏的。

我们评价他们的,书法基本上基于两个标准。

首先在绘画作品中属于与绘画作品相映成辉的书法,我们都称之为书法。这是因为,他们毕竟是画家,书法是绘画的一部分,所以,欣赏他们的书法,就要以他们的绘画为主。

还有一些画家的书法作品,如果从绘画作品中独立出来,也足以与书法家的书法媲美的这些书法作品,我们认为,他们就是比较合格的书法家。

毕竟书法就是书法,画家书法不一定是书法。因为画家的,书法也许就是美术作品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他们的,书法都介于二者之间。尤其是齐白石和张大千。徐悲鸿的书法更接近书法家的书法。

1.赵佶-筋瘦体美

2.赵孟頫-道媚秀逸

3.倪瓒-瘦淡简雅

4.吴镇-萧疏朴茂

5.沈周-纵横遒逸

6.文徵明-典雅秀逸

7.唐寅-清雅挺秀

8.陈淳-圆润清媚

9.徐渭-热烈奔放

10.董其昌-平淡潇洒

11.陈洪绶-冷傲清逸

12.弘仁-苍劲简逸

13.朱耷-圆转流畅

清代吴让之临摹的《天发神谶碑》局部

14.恽寿平-清新雅逸

15.石涛-博取广纳

16.李鲜-苍老古朴

17.金农-重拙巧妍

18.黄慎-纵横恣肆

19.郑板桥-奇趣横生

20.虚谷-奇崛散逸

21.赵之谦-以帖写碑

22.蒲华-流转圆劲

23.任伯年-奇警飘逸

24.吴昌硕-朴野老辣

25.齐白石-天真烂漫

26.黄宾虹-妙合自然

27.高剑父-雄奇奔放

28.余绍宋-道健深博

29.吕凤子-疏简清奇

30.高奇峰-粗犷豪迈

31.朱屺瞻-苍劲雄健

32.吴湖帆-清俊雅逸

33.郑午昌-秀丽俊逸

34.徐悲鸿-矫健婀娜

35.刘海粟-朴茂苍茫

36.溥儒-筋骨丰润

37.潘天寿-力能扛鼎

38.丰子恺-质朴奇拙

39.李苦禅-苍辣雄浑

40.张大干-清隽潇洒

41.钱松岩-楷隶相参

42.吴荛之-丰韵多姿

43.陶博吾-奇崛峭拔

44.方人定-清新爽朗

45.诸乐三-道逸畅达

46.傅抱石-秀劲谨严

47.李可染-朴拙厚重

48.余任天-野逸苍茫

49.吴作人-清逸俊朗

50.陆俨少-奇拙飘逸

51.谢稚柳-潇洒婉转

52.冯建吴-浑厚肃穆

53.唐云-清新秀美

54.关山月-苍润沉雄

55.石鲁-奇崛丑怪

56.周昌谷-古厚雅逸

徐悲鸿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徐悲鸿先生是20世纪的画坛领袖,他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绘画实践,铸就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实,悲鸿书法亦成就极高,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一)造型语言:书画通会

书法为悲鸿先生丹青余事,它服务于绘画,这是我们阐释悲鸿书法应当明确的一个前提。换言之,“以画入书”构成了徐字的一个重要审美取向。

丹青“六法”以“状物”为生发点(“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均属造型范畴)。所以,通过“外师造化”而获得精湛的造型能力,画家们有着天然的便利。这种职业训练,培养了画家对“形”的高度敏感,并最终积淀为画家的一种心理素质。

品读悲鸿先生《八十七神仙卷跋》及其画作上的长题,我们最能感受到绘画造型语言的一种“形而上”的表述:绘画“物象”的构成之美,通过点、线、面,黑、白、灰敏感而自然的转换,合成了阴阳、刚柔、虚实、奇正、动静、藏露、方圆、向背、疏密、枯润、轻重、缓急等一系列抽象“意味”的奏鸣。在这种奏鸣之中,圆润、静洁而不失骨力的线质,带有丝弦般的音色,它明亮而优柔,极具穿透力,由它交织而成的时出奇趣的单字和委婉萧骚的章法,泠然有清风入怀之韵致。“六法”通乎“八法”,于先生信而有征。

(二)推陈出新:功性相宣

为书之道,“功”“性”相宣,方称上品。有“功”无“性”,神采不生;矜“性”废“功”,则妖妄难羁。值得一提的是,画家书法最易误入此途。所谓佛魔之间,一线相悬。典型的例子,如长安画派的开山鼻祖石鲁,其狂乱乖张、歇斯底里的宣泄,固然激发了读者的恐惧和同情,但他对笔墨“传统”毫无顾忌的蹂躏,也令人痛惜。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扬州八怪的书法,大都有矜“性”之嫌。

但是,悲鸿行书,堪称“功性相宣”的佳例。试略作说明。

悲鸿先生幼承家学,诗书画均用功至勤。弱冠又师事康南海,遍临碑帖经典,是为数不多的碑学嫡传弟子之一。先生精研二《爨》,取精用宏并神而化之,岁月功深,百余年来,几无人能出乎其右。据悲鸿弟子沈左尧先生回忆,先生晚年仍未废临池,他有一册《积玉桥字》拓本,常备案头,朝夕摩挲。

客观地说,在20世纪的留洋画家阵营中,论书法功底,悲鸿先生当属甲冠。以高剑父、林风眠等人为参照,即知此言不虚。另一方面,与专擅国画的并世名家相较,悲鸿先生于齐白石、黄宾虹、刘海粟、张大千等名手亦绝无多让。

观千剑而后识器。基于这种纯正的笔墨修养,挥运之际,作者的“心性”、“情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他以飘逸、松秀的线条为主旋律,营构了一系列意味深长的审美意象:空灵,典丽,恬静,蕴藉,儒雅超迈而不失豪壮浑厚。所谓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悲鸿行书足以当之。

当然,毋庸讳言,就书法的全面修养而论,悲鸿先生尚未达到“八体兼工”的最高水准(先生不能作隶,大篆虽偶有所涉,然未能得钟鼎金石之气,特存其形似而已,《徐悲鸿法书》集散氏盘一联,可为例证)。但是,对无意作书家的悲鸿先生来说,这种遗憾,并不能构成其独树一帜的羁绊。他有着理性的选择:扬长避短,专精行草,为绘画踵事增华。这种轻松而自然的书写心态,通乎苏东坡“无意于佳”之旨,故每能不期然而得“功性相宣”之妙。同时,悲鸿先生对书法“功”“性”关系的处理,也极为理智。换言之,作为职业画家,悲鸿书法的意趣追求仍然表现得相当含蓄。他充分尊重书法的传统“理法”,绝无叛逆、超越或重构之意。——这是画家书法免坠于“野狐禅”的底线。石鲁之书,正坐此失。

要之,从总体气韵上看,悲鸿书法文采绚烂,意趣盎然,清雅流秀而又内含劲健质朴,洵可谓字如其人,字如其画。

(三)嬗变理路:海纳跬积

在37岁(1932年)之前,徐书面目多变,风格尚未定型。此后,悲鸿书法产生了飞跃式的质变,并且,这种成熟的风格,一直保持到了他谢世的1953年。

解析1932年书风突变的动力机制,我们应该特别提示如下几种碑帖的催化作用:《爨宝子碑》、怀素狂草、《积玉桥字》。——后期徐体“上松下紧”的结字最能得《爨宝子》神韵。其流畅的线条、奇幻的章法则祖祧怀素狂草。按,《积玉桥字》是悲鸿先生最为珍爱的法书范本,在这个拓本上,留有悲鸿先生许多精辟的跋语。如果承认“徐体”陡峭直下的捺笔确实胎息于此,那么,《积玉桥字》完全可以视为悲鸿“变法”的一种催化动力,因为,出现这种捺笔的最早时间恰好是1932年(参《鱼鹰》、《病鹤诗意图》二跋)。

要之,悲鸿一生的书法实践既注重了碑帖的结合、古今的兼融,也尝试了“经典”与“边缘”的互补。前者不足为奇,后者则非人中之龙莫可强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悲鸿书法与乃师康南海当在伯仲之间,康书老笔纷披,悲鸿或有不及;然徐书意趣天成,南海则一生未尝梦见。——出蓝之功,正在“阿堵”!此赖乎艺术天资,非人力可及。康门弟子如刘海粟、萧娴辈,所以逊悲鸿一筹者,亦以此。总而言之,在二十世纪书家阵营中,悲鸿书法足以与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李叔同、于右任及谢无量等一流名家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