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王僧虔_隋唐时期书法注重法度的法度指的是什么

爱字体2023-09-02字体百科1
本文目录王僧虔,隋唐时期书法注重法度的法度指的是什么?真书指的是?书法之道真的有那么深奥玄幻吗?谢谢的由来?书法家的头衔是如何来的?王僧虔,隋唐时期书法注重法度的法度指的是什么?隋唐时期书法注重法度的
本文目录

王僧虔,隋唐时期书法注重法度的法度指的是什么?

隋唐时期书法注重法度的法度是指楷书书写的规范和标准。这要从先秦到汉魏六朝,再到隋唐的书法发展史说起。汉字是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作为记录语言、交流思想的信息传播工具而存在,由于人类爱美的本性,在书写的过程中逐渐讲究起结构、用笔和章法的美覌来,从而使汉字书法的艺术性逐步提高,各种书体的形式法则、表現技巧也随之形成和完善。从商代的史官贞人书写甲骨文、周宣王的史官太史籀书写大篆、秦朝丞相李斯书写小篆,到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的诸多书家书写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使中国的书法艺术到隋唐达到鼎盛时期,特别是楷书己臻完美,从运笔到结体,法度森严,都达到了无隙可击的地步。而这种鼎盛时期到来之前,既是书法家又是书论家的书法大家对书法的形式法则、表現技巧的硏究、整理和发現上日趋系统和深入。汉蔡邕的《笔论》、《九势》、晋王羲之的《书论》等、南北朝王僧虔的《论书》、《笔意赞》、隋智果的《心成颂》、唐欧阳询的《八诀》、虞世南的《笔髓论》、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等,对楷书形式美的四大要素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形成了系统的規范和标准,从而使楷书备尽法度,达到最后成熟的真书、正书,因正宗方整,易写易识,繁简得宜,作典垂范,堪作楷模,故又名楷书。备尽法度,使楷书达到最后成熟,然而,一种书法一旦僵化,束缚了人的个性,就渐渐不为世人所喜好,到了中唐就兴起了一种写意书风。颜真卿由于受到写意书风的影响,大胆变法创新,在楷书笔法中掺入篆籀笔意,一改初唐胎晋为息,寄二王篱下的楷书风貌而自创与盛唐时代气息相吻合的雍容宽博、雄强郁拔、大气磅礴的颜体楷书。颜真卿纳古法与新义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为后人善意书法开了先河,使书法艺术之河不断得到拓展。

王僧虔_隋唐时期书法注重法度的法度指的是什么

真书指的是?

真书,是指从汉魏到隋唐以前的过渡性楷体,又称为“正书”。其特征是楷中有隶。真书又分“北碑”和“南碑”。北碑,是指北魏、北齐、北周的碑书,是佛教盛行的产物,因其中以北魏碑书居多,故又称之为“魏碑”。南碑,概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之碑。 楷书,亦称真书、正书。中国书法分“篆、隶、楷、行、草”诸体,楷由隶演变而成。从广义上讲,楷书包括魏碑,但从传统书学,也就是狭义上说,楷特指唐楷。是唐代确立了“笔画平直、形体方正”的楷书严格标准,其根本法则,一直沿袭至今。 从唐初以来,先把隶书改称为八分,又把八分和正书混称之为隶。到中唐以后,正书才恢复了本名,但是隶书竟从此无有了。 事实上隶之一称,可以包括八分、正书。例如羊欣《采》文中称东晋王恬、王羲之以下的一些善“隶、草”或“草、隶”,就是指的草书、正书。又唐·孙过庭《书谱序》中所云:“元常专工于隶书”,那又是指的八分楷法。 八分兼称隶书,直至消亡,没有取消这兼名(也是正名)。正书则到后来完全摆脱了隶名。大约北宋以来,又改称为楷书了。 八分、正书可以统称隶书,已如上述,但秦、汉隶书却不能叫做八分或正书。这个问题起初在梁·庚肩吾的《书品论》中出了一些混乱现象,如他说∶“程邈所作……曰隶书,今时正书是也。”他的意思实在是说那时正书也可以叫做隶书,但语气含糊,很容易使人倒 转过来误认为隶书也可以叫正书,到唐张怀瓘的《书断》“隶书序传”中,更加重了这个混乱,他在承认程邈造古(秦汉)隶的前提下,又把晋到唐的一些工写正书(今隶)者——如王羲之、献之以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系在程邈名下成为古(秦汉)隶的子孙,他不分古(秦汉)隶、今隶,这正是唐代把古(秦汉)隶全部改称八分,之后又把隶之一名完全让给正书的原因。 早在西汉时又曾把隶书称为真书,如《史记》“三王世家”中褚少孙说∶“论次真草诏书。”又《后汉书》卷一四“董祀妻(蔡琰)传中也有“真、草惟命”之语。当时虽然已有八分楷法,我估计这个“真”还是指的古隶体。稍后晋刘邵“飞白书势”中亦云“索草、钟真”,又唐·孙过庭《书谱序》中论钟、张书体时也说∶“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那里的“真”,可能已为章程书一一八分楷法了,因为其中有时间前后之不同。至晋简文帝司马昱“答湘东王论王羲之书”中所云∶“真草皆得。”又唐·李嗣真《书后品》论虞世南书法时引用蔡琰“真草惟命”之语,则都又称之于正书了。就此可见他们所说的真书,即是说“正体字”,它可以把隶、八分、正书全都包括进去,不像后世那样只把真书代替正书。 楷书是有模楷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在汉代也是“正体字”的别称,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都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这些概念不弄清楚,势必至于把各方面的其他问题也永远混淆不清,一无是处了。

书法之道真的有那么深奥玄幻吗?

何为书法?何为写字?这二者清楚界限在哪里?二者可否分割独立存在?等等.......这都是书法界的大问题,千年书史没有明确的界定,汗牛充栋的学者们,也针对这些许问题作出了浩如烟海的陈述,但都是各抒己见,难成砣定,至今,每个书学者心中,对书法都有一个不同的概念,遂书派林立,百家争鸣,亦为书坛之盛况也,对此几点剖析,拙见陈述如下:

一:寻根——汉字起源、书法萌芽

伴随着璀璨梦迷人的神话传说,华夏文明序幕缓缓拉开,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追日......文字的诞生亦如此:仓颉者龙颜四目,生有睿德,《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愚以为汉字非一人之力所造,仓颉先生是将各地“类文字”收录、编撰、整理、统一而形成汉字的雏形,从而形成书写的规范,契刻于骨甲或者陶器等物之上,(即早期甲骨文)章纹随载体之形,力求工整,竖行依势成列,笔法因契刻之故,首尾露锋,由此可见,字法、章法、笔法初具墨规,有了较初级的书写意识。原始的“书法”形态由此萌芽。(注:“类文字”—“书画同源”,远古先民在描绘岩画形态的发展中,将形态更简化,更强调特征化,更符号化,从而形成了间于远古绘画与甲骨文之间的符号性文字,陶文、陶符文、陶刻文、骨甲刻文、他是人类思维从具象到抽象转化的重要标志)。

二:问道——文字在巫术中的仪式,催生书法的成长

远古人民对自然物象缺乏科学的认知。不自觉的对所在的世界,进行丰富而浪漫的“艺术创作”,从而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远古的神话、巫术、由此诞生,文字在巫术中也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人类和天地神祗,鬼魔妖邪沟通的桥梁,在占卜、符咒、祭祀、战争中文字已经脱离了单纯记载的功能,赋予了新的仪式感,其形态亦随表达的需要,也脱离了最基础的规范化,进入了创作性的活动,具有了极强意识的表达,这时候的文字工具,基本掌握在极少数上层阶级之中,在进行巫术活动中的书写(刻写)是极具神圣感,极具仪式感的,章法布局亦具有超强的构成意识,然这一切都是潜在完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对未知力量的渴望,无形中催生了书法创作活动的成长。(书圣王羲之是虔诚的道教徒,长习不老羽仙之术,其写好书法之主要目的,就是要画好符咒)

三:成熟——社会文明的进步,文字和书法皆趋成熟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文字的推广和普及,文字学和书写方式(早期书法的雏形),形成了较完善的系统,也出现了研究群体,更加强了字法、笔法、章法的形成,亦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规范法度,横向观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的“泥板文书,楔形文字”已经相当成熟,文字和书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可见人类早期的文字与书法的发展轨迹极其相似。)

四:书道——由文字书写中悟出的哲学思想

人类文明的成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哲学对人类思想的引导,出现了以书法为核心的哲学思想,用书法哲学认知感知世界,引导自身的行为,此哲学体系延续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潜移默化的丰富成长,到今天此系统更立体,更多元,其包含了除书写法度以外的诸多领域。在中国唐朝以前,“书法”之名为“书道”由于唐朝时,对书学的主流认知,偏于法度,故改名“书法”,因此大家对书法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此,书法就究竟是书写的法度,还是以书为道的哲学思想?这样看就清楚很多了,书写的法度偏向于技法,重在传承延续;书道偏向于理,在承袭过后更偏重研究和开拓。此二者之外的,不合法度,亦无书理的承载,用于实用的文字书写就是“写字”了!

书道无垠,区区数言,难尽书理......

谢谢的由来?

decline; excuse oneself; thank; wither;

(1)

xiè

(2)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3)

同本义 [excuse oneself;make an apologize]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5)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decline;refuse]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唐·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苏轼《盖公堂记》

(6)

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

(7)

辞去官职 [resign]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王维《送张五归山》

(8)

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

(9)

告辞;告别 [take leave;leave]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不复谢。

不报谢?

过谢侯生。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

(11)

告诉,告诫 [tell;warn]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以言辞相问候 [send one's respects to]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史记·赵广汉传》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13)

感谢 [thank]

休谢之。――《三国演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李朝威《柳毅传》

虽死必谢。

(14)

又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

(15)

逝去 [farewell]

诏曰:弟勰所生母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16)

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

(17)

酬谢 [thank sb. with a gift]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明·海瑞《禁约》

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8)

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

(19)

衰败,衰落 [decline;wane]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宋·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0)

逊让;不如 [modestly decline]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21)

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

(22)

避免,避开 [avoid]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

(23)

又如:谢短(避其所短)

(1)

xiè

(2)

古邑名 [Xie town]。在今河南省唐河南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大雅》

(3)

姓。如:谢女(指晋朝女诗人谢道韫);谢太博(即晋朝谢安;又被称为谢公,谢郎);谢家(指谢安家或指南朝宋的谢灵运家)

谢病

xièbìng

[excuse oneself on grounds of illness]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

常为谢病。――《史记·春申君列传》

应侯(范雎)因谢病。――《国策·秦策》

谢忱

xièchén

[gratitude;thanksfulness] 感谢的忱意

承蒙协助,谨致谢忱

谢词

xiècí

[thank-you speech] 在正式场合作的表达谢意之辞

谢顶

xièdǐng

[be balding] 歇顶

有的老年人谢顶,有的老年人不谢顶

谢恩

xiè ēn

[thank sb.(esp.the emperor or a high official)for his favor (or kindness)] 感谢别人的恩德(多指臣子君主)

谢候

xièhòu

[express appreciation (for sb.'s kindness or hospitality)] 答报致谢并加问候的意思

谢绝

xièjué

[decline] 婉辞,推辞

谢绝回答有关个人的问题

谢绝一项正式的邀请

谢客

xièkè

(1)

[refuse to meet visitors or guests]∶婉言拒绝会见宾客

(2)

[express thanks to guests]∶向宾客致谢

谢礼

xièlǐ

[honoravium] 向人致谢送的礼物。也叫“谢仪”

谢灵运

xiè língyùn

[Xie Lingyun] (385―433) 南朝宋诗人,曾任永嘉(现在浙江省永嘉县)太守,喜欢游览,擅长写山水诗,有《谢康乐集》

谢幕

xièmù

[answer a curtain call] 演出结束后,演员在台前向观众敬礼,表示谢意

谢媒

xièméi

[(of bride and bridegroom) express their thanks to the matchmaker] 举行婚礼后男女双方向媒人致谢

谢却

xièquè

[decline] 谢绝;婉言拒绝

谢世

xièshì

[pass away;die] 逝世

谢天谢地

xiètiān-xièdì

[thank goodness, thank heaven] 迷信说法,谓感谢天地神灵的佑护。后多用来表示满意或感激之意

谢帖

xiètiě

[a note of thanks] 旧时受礼后道谢的回帖

谢孝

xièxiào

[visit and thank relatives and friends for their presence at funeral] 旧俗,孝子到吊唁的亲友家行礼致谢,特指服满后拜访吊唁的亲友,表示感谢

谢谢

xièxie

[thank] 感谢的表示。感谢,尤指对接受别人给予的或提供的恩惠说些感激的话

谢仪

xièyí

[honorarium] 谢礼。对一般按习惯或规矩不索取固定报酬的服务或在法律上未规定付酬的服务给予的款项或报酬

谢意

xièyì

[credit] 感谢之意

谢罪

xièzuì

[apologize for an offence] 自认有过,请人谅解

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谢)

xiè ㄒㄧㄝˋ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书法家的头衔是如何来的?

谢谢你的提问。书法家这是现代特别提出的,主要还是指从事书法创作、研究、学习、教育、教学的一些工作者。所谓的家,就是一种职业或者爱好而已。

一般来说,书法家需要有一定的资质,起码有基本的书法知识,书法技能,才能通过书法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吧。

我想,这是我们对书法家的一般认知。

有人说,什么书法家,历史上两千多年的中国书法史,才多少书法家,如今书法家遍都是,书法家有这么多吗?书法作品能跟古代书法比吗?

这是把一般书法家和书法大师混为一谈了。

将军是个军人,士兵也是军人,你的军队不可能只有将军没有士兵吧?

一支军队就一个将军,但是还有众多士兵。

书法是每一个人不能回避的写字,那些写得比较突出,又非常喜欢研究书法的人,就是书法家队伍中的一员,或者是一个将军,或者是一个士兵,将军肯定厉害了,士兵也有很厉害的。

因为真正能够胜任书法工作,真的需要刻苦学习的,所以也不是轻描淡写的练练字,就能够成为书法家的。

所以,我们在民间也能看到很多书法很不错的人。因为他们对书法研究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书法家了,但是,书法爱好没有减退,书法水平很不错的。

这些书法家,就是书法队伍的优秀士兵,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书法的艺术星空。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将军级的书法家,看不到士兵级的书法家。

很多书法士兵没有被发现,他们还是士兵,但是,没有从天上掉下来就是将军级书法家的。

所有书法家,就是从一个士兵级的书法家开始自己的书法家之路,最后成为将军级书法家的。

王羲之,也是从一个士兵级书法家开始的,颜真卿也是从一个士兵级书法家做起的,怀素也是一样。这些书法家,不但努力成为书法家将军了,他们还是书法家元帅!

所以,我们应该承认,那些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学习、研究、创作书法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书法家,甚至可以成为书法家将军直至成为书法家元帅。

当然,在无数书法家士兵队伍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将军级书法家甚至元帅级书法家的。

因此,狭义来说的书法家,是那些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师。

历史上这样的书法大师是非常稀有的。

就像我们刚才比喻的,人人可以做一个书法士兵,但是,成为书法将军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成为元帅呢?那就更不容易了!

什么叫元帅?创立了军队的军人才叫元帅。一个军队几百年也出不了几个元帅。

那么,书法史上又有几个书法大师呢?

难道没有书法大师,就不去研究书法了吗?

书法是永远的,大师可遇不可求。

我们不要动辄就拿书法大师,去羞辱千千万万的书法士兵,还是一个书法士兵。

没有千千万万的书法士兵,书法的大厦就奔溃了。

所以,喜欢书法的人越来越多,是书法的幸事盛事。

当然,书法有了经济价值,很多人也成为“书法家”了,官员喜欢“书法家”,军人喜欢“书法家”、小说家喜欢“书法家、”画家喜欢“书法家”、企业家喜欢“书法家”、明星喜欢“书法家”、演员喜欢“书法家”、农民喜欢“书法家”、美女喜欢“书法家”……啊呀,一时各行各业涌现出太多太多书法家了!确实也令人眼花缭乱雾里看花了!

更能气活王羲之的是,有些“书法家”的王八乌龟体书法居然也能拍卖几百万!

这就是经济大潮下变了味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

但是,我们还是看得很清楚的,书法还是书法,书法家还是书法家。

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会因为个别“书法家”的王八乌龟体“书法”能拍出几百万,而成为乌龟书法的。

阳刚大气,潇洒风流的书法,永远是书法艺术的高峰。

抒豪情寄壮志,是书法家的根本,为了拍卖而拍卖,与真正的书法是无关的。

在经济大潮之下,却是也使得一些“乌龟王八”体书法露脸受益了,但是,书法受害了,这是每一个书法家不能相信的,我们只能相信那些“乌龟王八”书法,最终不过是书法“垃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