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宁字草书_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爱字体2023-07-26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宁字草书,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这两幅书法哪一副稍微好一点?为什么有人对赵孟頫的书法略有微词?有哪些你认为很好的古风句子和古风图片?李叔同的字好在哪里?宁字草书,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王姓是我
本文目录

宁字草书,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王姓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超大姓氏了,以前不是有一种说法就是“张王李赵,遍地刘”吗?可见这五大姓氏绝对是国内最靠前的几大姓氏了,按照2019年的国家数据显示,王姓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015亿人,成为了国内的第一大姓氏,也就是说我们身边平均十三四个人中间就会有一个姓王的人,所以那句“隔壁老王”确实不算是笑话了,毕竟按照概率去讲的话,老王也是最大的一个了。

宁字草书_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这个世界上人口能够超过一亿的国家也才只有13个而已,有着如此大的人口基数,那么必然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他能够走出来的名人必然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甚至可以这样说王姓的名人真的可以说是王侯将相,各行各业都是能够做到百花齐放的局面。下面小编就主要分行业简单的介绍一些各自领域的一些名人吧!

第一,帝王。

王莽,古代新朝的开国皇帝,当然也是亡国之君,其实古代王姓的帝王也就只有王莽一个人而已,起初王莽作为外戚进入仕途,从而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最后更是完善了权臣篡位前的一系列标准动作,比如加九锡,封公爵等等,最后代汉自立为帝,不过建立新朝之后推行了一系列不切合实际的改革,也就是历史上的“王莽改制”了,但是导致了天下大乱,最后被起义军推翻,而他也是死于乱军之中,因为改革中有一些现在人的思想与想法,也就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穿越者”了。

第二,名臣政治家。

1、王猛。这是古代著名的宰相,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丞相,辅佐苻坚帮助前秦统一北方地区,这个人文武双全,是一个诸葛亮似的人物,治理国家综合儒法思想,励精图治,强化中央集权,军事上更是统兵攻占了前燕都城,充分得到了苻坚的信任,有人认为如果王猛没有去世的话,有可能就会阻止苻坚攻打东晋的军事行动,就算是不能够阻止的话,凭借着王猛的军事能力,也有可能让这场战争出现一些变数,后面王猛更是入选了唐朝武庙的六十四名将和宋朝武庙的七十二名将。

2、王安石。北宋时期的著名宰相,主持了一场“王安石变法”,被后世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三大改革家之一,其他两人就是商鞅和张居正了,可惜变法失败了,没有能够扭转北宋的颓势,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上的建树之外,在文学上也是贡献突出,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足见他的文学功底了。

3、王导。此人出身于“琅琊王氏”,更是东晋的开国元勋,正是因为王导联络南方士族,才成功帮助司马睿南渡建邺,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并且还形成了一种“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在延续东晋王朝执政的功劳上,王导居功甚伟,死后葬礼都是按照霍光规格的,除此之外,王导在书法上也是造诣颇深,尤其擅长行草。

4、王陵。王陵属于跟随汉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在汉朝建立之后被封为安国候,刘邦对其是非常信任的,刘邦在临终之前吕后曾经询问相国的人选,认为曹参之后王陵可以接任,后来在曹参去世之后,王陵担任右丞相,在汉惠帝刘盈去世之后,吕后想要分封吕氏一族为王,遭到王陵的强力抵制,说明刘邦这个人并没有看错人,最后吕后只能够选择绕过王陵了,从此王陵拒不上朝。

5、王旦。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曾经为相十二年,深得宋真宗的信任,他能够知人善任,举荐了很多有能力的大臣,不过却没能够阻止泰山封禅之事,这也是他颇受诟病的地方了,在宋理宗时期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6、王允。东汉末年的著名大臣,经过了《三国演义》的加持,已经被大家熟悉,他最出名的功绩也就是差一点中兴汉室,在董卓掌权之后,王允利用“美人计”成功联合吕布除掉了董卓,不过最后却被李榷郭汜击败处死。

7、王朗。他是汉魏之际的著名大臣,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不过他能够被人们熟悉,其实还要归功于《三国演义》了,因为他被诸葛亮北伐时一句“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直接骂死了,成为了一个诸葛亮众多背景帝中的一员了。

第三:名将。

1、王翦王贲父子。王翦与白起、李牧和廉颇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了,拥有非常高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秦朝建国的第一名将了,这里白起并没有活到建国时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王贲父子消灭了除了韩国的东方五国,而王翦更是消灭了秦朝统一过程中难度系最大的赵国和楚国了,可以说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父子绝对是功劳前二的名将了,王翦更是成功入选了唐朝武庙的六十四名将和宋朝的七十二名将。

2、王忠嗣。唐朝时期的著名武将,也是一个将二代,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唐玄宗的假子,被唐玄宗委以重任,此人勇猛善战,参加过桑干河之战,三战三捷,全灭奚、契丹联军;大败突厥叶护部落,斩杀乌苏米施可汗,参加青海湖之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一人曾经兼任四镇节度使,这是后面安禄山都没有达到的顶峰了,最后遭谗暴死,而且他还给国家举荐了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比如郭子仪、李光弼那是唐朝的中兴名臣,李晟也是唐朝中期的著名武将,他们在唐朝武将中都是能够名列前十的存在。

3、王孝杰。这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名将了,曾经讨伐吐蕃,收复了龟兹四镇,重设了安西都护,也曾经打败西突厥和吐蕃联军,最后在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的过程中孤军深入,兵败坠谷而死,后面成功入选唐朝武庙六十四名将和宋朝武庙的七十二名将。

4、王霸。东汉开国的名将之一,曾经和吴汉等人一起打败了卢芳部将贾览以及匈奴联军,是跟随光武帝刘秀比较早的武将,因为打败王朗被封侯,后面成功入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5、王平。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武将,原本属于曹操的军队,后面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投降刘备,在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王平和马谡一起去守街亭,王平表现突出被封为参军,后面接替吴懿驻守汉中,最辉煌的时候就是统兵击败曹爽的十万大军,和马忠、邓芝一起被誉为平安三候。

第四,思想家。

1、王诩。此人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创始人,当然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另外一个名字一定是如雷贯耳,那就是鬼谷子了,之所以有了鬼谷子的称号,其实就是因为他隐居在云梦山鬼谷之中,也被后世尊为谋圣,他的学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这个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等等。

2、王阳明。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在儒家的地位也是十分尊崇的,创立心学,强调要知行合一,这一学说对于日本以及东亚都曾经产生了重要影响,蒋介石都是他的忠实追随者,除了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在军事上也十分突出,曾经平定江西的民变以及35天平定宁王叛乱,成为明朝三位因为军功封爵的文臣之一。

3、王充。王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是汉朝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从小就博览群书,非常善于辩论,丰富和发展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开创元气自然论,批判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主要作品就是《论衡》,这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思想著作。

第五,文学。

1、王勃。他的《滕王阁序》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与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除了这个《滕王阁序》之外,他更加擅长五绝和五律,现存诗歌80多首,其他作品90多篇,诗歌最被人们熟悉也就是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至今依旧是描写离别之情的经典了。

2、王维。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而且还精通诗、书、画和音乐等等,还喜欢参禅悟理,被后世称为“诗佛”,更是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苏轼评价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现存诗歌400多首,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使至塞上》,还有《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山居秋暝》等等。

3、王昌龄。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诗歌尤其以七绝见长,尤其以边塞诗最著名,还被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歌181首,主要作品是《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等。

4、王之涣。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之一,与高适、岑参、王昌龄一起被誉为唐代的“四大边塞诗人”,仅有六首诗歌传世,这些诗歌之中尤其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最出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5、王粲。东汉末年出名的文学家,建安时期文人的代表人物,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三曹和建安七子为首,而王粲就是建安七子之一,原本是荆州牧刘表麾下,后来投降曹操获得信赖,主要善于属文,他的诗赋为建安七子之首,与曹植并称为“曹王”,现存诗23首,根据《三国志》记载,作品近60篇。

6、王实甫。他是元代著名的元杂剧作家,与关汉卿、白朴和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现存《西厢记》、《丽春堂》和《破窑记》三种,尤其是《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7、王国维。这是我们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主要作品有《人间词话》、《曲录》和《观堂集林》等等。

第六,书法。

1、王羲之。他是东晋著名的大臣和书法家,有着“书圣”的称号,在书法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与钟繇并称"钟王",善长隶、草、楷、行各体,创作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其他作品比如《黄庭经》、《乐毅论》和《十七帖》等等。

2、王献之。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有着《小圣》的称号,与张芝、钟繇和王羲之并称为“书中四贤”,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因为李世民不喜欢他的作品,导致作品流传在世的并不多,但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他的名气一度盖过王羲之,主要作品有《洛阳赋十三行》和《鸭头丸帖》、《中秋帖》,乾隆将他的《三希帖》视为国宝。

第七,乱世枭雄。

1、王世充。隋朝末年的天下群雄之一,曾经参与修建江都宫,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以及各地的农民起义,占据洛阳地区,成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几股势力,并且大败李密的瓦岗军,还大量招募了瓦岗的众多武将,比如秦琼和程咬金等人都在他的麾下效力过,后来自立为帝,建立郑国,不过不被史学界承认,后来在武德四年被李世民统兵打败,被破出城投降,成为李世民众多军功中的一块踏脚石了。

2、王仙芝。他是唐朝末年起义军大的领袖之一,我们都知道这个黄巢起义,而王仙芝就是这个起义军的两大领袖,起初是一个私盐贩子的首领,起义自称为天补平均大将军,起义得到了黄巢的响应,两个人的队伍直接汇合在一起,曾经想过投降唐朝,被黄巢等人斥责,最后战败被杀,王仙芝失败后黄巢成为起义军新的领袖。

3、王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开国皇帝,在唐朝后期先是攻下西川,成为西川节度使,后面不断经略蜀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被朝廷封为蜀王,唐朝灭亡之后因为不服后梁的统治,从而选择自立为帝。

4、王审知。他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开国国君,早年加入王绪起义,转战福建,在长兄王潮去世之后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受封琅琊郡王,后梁开平三年的时候,出任中书令,册封为闽王。

第八,优秀女性。

1、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西施、貂蝉和杨贵妃齐名,被誉为“落雁”,西汉元帝时期出塞,被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加强了沟通,促使少数民族效仿中原,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王娡。她是汉景帝的第二任皇后,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了,为汉景帝生下三女一子,可以说王娡培植的外戚,是少年刘彻的重要政治资源,汉武帝能够继位,他的母亲居功至伟。

3、王政君。她是汉元帝的皇后,也是汉成帝刘骜的生母,是古代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正是因为她的存在,导致了王家在朝中大权在握,也是她支持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掌控大权,才导致了汉朝最终被取代,在得知王莽篡位之时,勃然大怒,将传国玉玺直接摔在地上碎了一角。

第九,医学家——王叔和

他是晋朝著名医学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一是著述《脉经》,擅长于脉学之理,对古代的脉学影响甚大。

第十,宗教。

1、王重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金庸小说中他是一代武学大师,号称中神通,历史上的王重阳是金朝的著名道士,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全真道内以修习《道德经》为主,修习《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辅,有“北七真”之称的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是他最著名的七位弟子。

2、王常月。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道士,全真道龙门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师,让本已衰落的道教复兴,被誉为全真龙门派的中兴之祖。康熙十九年,“以衣钵授弟子谭守诚,留颂而逝”。

第十一,近代著名人物。

1、军事名将:王树声,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著名的军事家,曾经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王建安,在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四野著名的将领,也是粟裕麾下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参加过莱芜、孟良崮、豫东和淮海战役,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王震,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身上最出名的事情应该就是抗战时期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了,建国后长期担任农垦部部长,文革之后曾经担任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家副主席。

王尔琢,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曾经参加领导湘南起义,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是被叛徒袁崇全开枪射击,年仅25岁。

王耀武,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我国抗日名将,黄埔三期毕业生,参加过东征陈炯明、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在抗战中参加过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参与过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万家岭战役,伤毙日军4000多人,常德会战和雪峰山战役等等,在济南战役中被粟裕指挥的华野俘虏。

2、科学家:王淦昌,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王选:他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是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王大珩: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首台航天相机,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

3、工人代表:王进喜,“铁人”王进喜的大名应该是家喻户晓,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值得我们尊敬,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当然肯定还有其他的王姓名人存在,比如像王菲、王宝强、王力宏这类的影视明星或者歌手之类的也就不列举了,而在历史上也肯定还有大量的历史名人,这里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而已。

这两幅书法哪一副稍微好一点?

谢谢你的邀请。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你的这两幅字,左起第二幅好一点。第一幅失败地方非常明显,比如那个“风”字,风字框上部太虚,而且又在一个“字眼”位置,败笔尤为突出。

第二幅整体要好于第一幅。所以我们从第二幅说起。

整体看,你的草书有一定的基础,笔法也基本是生动的。

章法也比较好,右边字小,左边字大,穿插布局基本合理,看来,你是有一定的书法创作基础的。

但是,你学习书法,没有“四法三笔”概念,所以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

例如第一行“黄”字的“田”字部位,过于促塞,絞转“八”字的收缩与“云”字的开张没有放开到位,也是不够深思熟虑的表现,而且“云”字的写法过于飘动,显得压不住笔。

第三个字“万”,结构上下比例,疏密搭配不够合理,转折绞笔(看红色圆圈示意位置)没有“气眼”,显得有被堵死的死墨感觉。

草书非常在意转折交代。你的这个问题在“里”这个字的书写中,又重复了前面的错误。

如果田字部分的绞笔还说得过去,那么下面的“土”字部分又没有留出“气眼”,这又是一个技法失误。

第二行的“风”和“色”的笔势,也不太符合草书的章法。

应该是风字的最后一笔出锋以后,(看绿线示意位置)还有余地写色字,那么色字的接笔不应该提高(看示意绿点)到现在的位置。

假如风字完成以后,余地很少,为了章法,把色字的位置压缩提高,也是可以的。

但是,你的这幅字,看样子还有余地写“色”字,提高色字的位置以后,就失去了整幅作品的气韵连贯了,这是写草书最忌讳的。

最后,简单说说色字的疏密关系,也处理不是很好。

学习书法一定要注意细节,没有细节的厉害就没有草书的厉害。而我们学习书法,往往在细节上是最容易忽视过去的。

为什么我们容易在细节上出问题?,这就要从书法学习的基础谈起。

我们一直提出,学习书法一定要按“四法三笔”原理来学习。因为,“四法三笔”是书写全程监控理论与检验成败相统一的一个学习方法。

比如说,写字都有笔画,每一个笔画又必须通过起笔、行笔、收笔来完成。

但是,如果忽视“接笔”,那一定还是写不好字。这就是“书法”。

我们把字写出来了,怎么检验我写的哪对哪错?这就要看“法意势”这“三笔”对不对了,所以有“三笔”的说法,“三笔”,其实就是书法美的三个方面。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学习方法。

通过“四法”达到“法意势”三笔俱成的效果,很容易检查出书法学习和创作的细节,违反了哪些规律。所以,学习书法,学会好的基础理论,这是非常重要的。

昨天,有位朋友评论吴让之临摹《乙瑛碑》,明明吴让之的临摹一点都不得法,他还说这好那好的。因为,他也是一个完全没有“四法三笔”概念的人。

希望以上分析,能够给你一些帮助,也希望你提出不同的意见。

最后,看看下面米芾的草书絞转部分是如何处理的,希望给你一个“法”的启示。

为什么有人对赵孟頫的书法略有微词?

赵孟頫~天纵奇才,集古而大成者,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无出其右!

如此形容赵孟頫这神般存在的人物,并不为过。可以说:在四大家中,综合素质方面,赵子昂可排第一,更别论傅青主、董香光之流了。

小偏多年前也曾浅尝赵体而辄止,因对书法见地、眼界、修为太差,也只看到赵书的“俗”和“媚”。而近两年来,对赵孟頫可谓五体投地的顶礼摩拜了。

赵书初看犹如五官精致,容貌却平平的妇人,但欣赏的时间逾长,逾会发现赏心悦目的地方,令人迷恋;又如气格高致,却平易随和的友人,初时觉得平淡,相处时间长了,那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令人如沐春风。

对赵孟頫书法颇有微词的人无非两类:一种是对赵孟頫了解泛泛之人,人云亦云,跟风品论;淡及媚俗,却不知媚在何处,俗在哪里?论及人品,更是不知历史背景,原由哪般?试问这类人,放眼当代,何人有资格对其品头论足者?

另一类则是学赵书流于软滑者。此类人因根基不牢固,徙羡其飘逸俊雅,纵横自如的赵书,却心有余力而不足,只能望洋兴叹,迁怒于媚俗耳!

赵书中期作品,特别是《前后赤壁赋》及《归去来辞》等此类书作,最不适合初学者,但却又极易诱惑初学者。这一时期作品虽最为秀润娟雅,但却内蕴骨力。初学者易徙得其形,而失其骨力,最容易流于软滑魔道。

喜赵书的可先学其晚年参与李北海意后的作品,偏于瘦硬,如《闲居赋》《秋声赋》等此类风格,得其内圆外方之意;再学其《三门记》等楷书以得骨力后,返而学中年作品时,则更能得其潇洒奔放神韵……!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令人仰止的巅峰,也是横于学书者面前绕不过去的深谷。他如高山气候一样变化多端,又如深谷般包罗万象。他的书法是自然与法则的完美和谐,是美与丑的明确界线……!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有哪些你认为很好的古风句子和古风图片?

1、生如夏花般绚丽,死如秋叶般静美。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4、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11、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12、问天地,世间谁主沉浮,看江山,我自独揽美色。笑江湖,刀光剑影无数,叹世人,痴迷一生不悟。

13、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14、为你明灯三千,为你花开满城。

15、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16、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17、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18、风吹百里,再无归期,情若络绎,茕茕孑立。

19、一朝偶相逢,三载苦相思,情到浓处伤人深,宁愿无心对无情。

20、选一隅安逸,铺一桌明静,温起一朵茶香,素心清简,风里,雨里,亦可安暖。

21、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事可。

2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3、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渡此生。

24、花落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公子,云胡不喜。

26、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27、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2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3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31、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3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33、乍见之欢,一相逢,金风玉露。久处不厌,暖浮生,天下无双。

34、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3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6、身后万家灯火,身前大雨滂沱,愿你历遍山河,仍觉得人间值得。

37、平生一顾,至此终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与君一握手,衣袖三年香。

38、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9、何以与君识,无言泪千行。

40、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41、春赏百花冬观雪,醒亦念卿,梦亦念卿。

42、何以窥不破,何以辜负卿。

43、与春远相知,不知云海深。

44、走到风舞残阳,地老天荒,不记来时路。怎奈你在天边,我在此处。再长的路,走也走不出,同归殊途。

4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6、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4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48、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49、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所爱隔生死,生死不可逾。

50、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51、弱水三千,繁华红尘宴。临风笑却世间,封尘也艳。

5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3、泪雨问花花不语,又见散花落满地。步雨深夜夜不许,再盼长夜破晓时。

54、霜华敛去君珍重,再无明月送清风。

55、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56、红绳系铃圆,离后几世缠绵。送神散宴,醉舞罢千年。

57、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58、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59、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60、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61、任花开落似水流年,开到刻骨化为沉淀。传说的誓言,不一定鸿卷长篇。

62、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63、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64、君埋泉下泥锁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65、轻烟浓雾,残花落败漫天舞。笙歌处处,夜寒彻骨,何处是归宿?

66、芙蓉不及尤物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67、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68、除非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

69、愿你出走半生,回来仍是少年。

70、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

71、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7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74、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7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6、千载流年亦如梦,月落山河一世倾。

7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79、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

8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李叔同的字好在哪里?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一样的人物,留学日本接触过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学、美术以及音乐,成为了早期引进西方文化艺术的神一样的存在,他的字被广大人民所喜爱,书法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喜欢。我非常喜欢大师的书法作品,现在谈谈我对李叔同书法的认识和理解。

壹-前期书风

李叔同未出家之前的字主要吸收了魏碑的笔法与结构。整体字形矮而稳固,结字严谨。魏碑取法《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气势宏大,线条沉着冷静。其功夫之深厚,气韵之高古,临摹之准确,在我所闻所见清代以来的书法家里面,当属第一。

贰-中期书风

这个时期主要是指李叔同刚刚出家后的风格。这个时期大师的书法作品风格中正平和,优雅工整,柔和细腻但又不失刚正劲健。 笔法流畅自然细腻,亦刚亦柔和谐宁静。 有时候也常常带着红尘的情绪和痕迹。

如“放下”二字,结字严谨,笔法讲究,线条有力,虽言放下心无挂碍但字的火气还在,到底放下还是放不下引人深思。

这个时期的书法作品在技术与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十分喜欢。

叁-晚期风格

弘一大师晚年书法风格大变,除去了俗世尘滓,只剩一片干净。

心境寂静无声,不在意笔法,稚嫩简淡,绝假纯真,从字面上看到的是一颗返朴归真的心。

但无法胜有法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我们俗世之人很难领略其中奥妙。我只是欣赏这种风格,但不太喜欢一般人学习临摹这种风格,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纯粹的精神生活,学也学不到精神。

肆-总结

李叔同的字早期多见临习之作,中期逐渐糅合杂家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内容多佛教经文谒语,晚期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李叔同的字好就好在他的传统功夫极深,又能消而化之为己所用,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挚的情感,加上他本人传奇的一生,极其认真的性格,最终形成了大师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