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唐美人_诗人借草木有本心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爱字体2023-04-21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唐美人,诗人借草木有本心表达了怎样的志趣?唐季珊的结局如何?唐代边塞诗人写的诗作?唐门高手是什么?为什么说唐代化妆术可以媲美亚洲四大邪术?唐美人,诗人借草木有本心表达了怎样的志趣?草木有本心,
本文目录

唐美人,诗人借草木有本心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美人_诗人借草木有本心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意思】草木美丽芳香,是由本性所 至,哪是为求得美人的折取呢? 本心: 本性,生长习性。

以兰桂散发芬芳不是为了求美人折取为喻,抒写不求显达的贤者志向。“何求”二字,以反笔跌出,犹如雄狮搏兔,格外有力。

唐季珊的结局如何?

阮玲玉的死,再次向人证明:“渣男靠得住,猪都会上树”“女怕嫁错郎”的道理。阮玲玉对爱情一次次的向往一次次地失败。

阮玲玉,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6岁丧父,1918年在上海崇德女校读书时,她成绩优秀,并喜爱文娱活动和表演,天生的演艺家,

1926年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应聘入取当了演员。《挂名夫妻》、《故都春梦》、《野草闲花》《人生》等影片中担任女主角,爆红大江南北,她25岁就拍了29部优秀的电影。美貌与演技共存,事业是多么辉煌,可是她却去了。主要源于她对“爱情”的绝望,对舆论压力的无奈。

人生中的三个“男人”

1.第一个张达民,花天酒地的富家儿子。阮玲玉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在张达民家里当帮工,被张达民看上,张家不同意,为了得到阮玲玉和家里断绝关系,在外租房子,吃阮玲玉的软饭。阮玲玉16岁进入演艺圈付出青春和血汗供他挥霍。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嗜赌成癖。把阮玲玉当他的提款机。不谈结婚的事,还说,只相中阮玲玉的脸蛋,最多把阮玲玉当姨太太利用。

2.第二个男人唐季珊,阮玲玉所在的电影制片厂的一个大股东,做茶叶生意的,家里早有老婆。唐季珊和阮玲玉同居。阮玲玉拍《香雪海》回来晚了,老恶魔把她关在门外,任凭她哀求啼哭了两个小时都不开门,还是邻居梁赛珍姐妹从舞场回来,她在梁家住了一夜。唐甚至在街上当众殴打她。阮玲玉这才意识到出“虎穴”进“狼窝”。对感情心力憔悴。被张达民发现,张把“无赖”的手段发挥到极致,开始敲诈阮玲玉5000元,阮玲玉想给他,为了不生事端。唐季珊不让给,结果张达民把阮玲玉和唐季珊告上法庭,诬陷阮玲玉偷他家东西,并且把偷的东西给了唐季珊。 唐季珊也为了自己的名誉告张达民,理由是“陷害他的声誉”。唐季珊要求阮玲玉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就说没有把张家的东西给唐季珊。唐季珊明哲保身,只求自保,根本不管阮玲玉的死活。阮玲玉是的好面子的人,被人渣一次次拉向法庭,背上“风流”的骂名,像小丑一样被众人围观。两个渣男一块各为自己的利益把阮玲玉给出卖了!当红明星卷入这样的桃色新闻,对一个爆红明星且好面子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就在阮玲玉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唐季珊这个老色魔,又有了新欢,让她对爱情陷入绝望。

3.第三个男人是拍电影《新女性》让阮玲玉当主角的导演蔡楚生。阮玲玉好不容易遇到真心怜惜她的男人,他也是有老婆的人,他顾及自己的家庭与名誉,放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漂走了。

正在阮玲玉处在感情纠纷中不能自拔时,小报记者又来搅和,落井下石,攻击《新电影》里的女主角阮玲玉。阮玲玉承受不住重重压力,无助,1953年8月服安眠药自杀身亡。让人扼腕叹息,天生丽质,从不整形,演技超群的著名演员就这样走了,演艺届的一大亏损。

唐季珊在阮玲玉死后不久,按照阮玲玉的遗书供养阮玲玉的母亲,用的是阮玲玉的钱。解放后阮玲玉的母亲住进亲戚家,唐季珊每月寄赡养费。1962年阮玲玉的母亲去世。1927年阮玲玉收养的小女小玉还是个婴儿,学名唐珍丽,由唐季珊抚养到中学毕业,接受了高等教育,现在是80多的老人了。

唐季珊后来娶了英国剑桥大学女毕业生王右家当老婆。他死性不改又乱找女人胡搞, 王石家和他离婚。他的名声也被搞臭了,唐季珊后来生意上被人骗了,他茶叶生意破产,血本无归。他只好沦落到到大街上,吆喝兜售茶叶,大家大都知道他的恶行累累,谁也不买他的茶叶,纷纷朝他吐口水,有人还暴打他,最后连病带饿惨死街头。

另一个人渣,张达民在阮玲玉死后,穷困潦倒,身无长物,又无一技之长,贫病交加。1938年10月15日,在香港,张达民因患疟疾而死。

恶有恶报,唐季珊,张达民用邪恶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丧失人性道德,良心泯灭,坑人害己终遭报应。

唐代边塞诗人写的诗作?

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当时极为流行的文学体裁,唐代,诗人辈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和小李杜等,个个家喻户晓,陈子昂、“初唐四杰”虞世南等作为初唐代表,李白、王昌龄、岑参王维等作为盛唐代表、杜甫作为盛唐向中唐时期过渡的代表,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作为中唐代表,小李杜作为晚唐代表,将诗歌推向了古代最高峰。

下面盘点一下唐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边塞诗,边塞诗唐朝以前,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数量之多,冠绝唐代。那么前十五首都有谁呢?(排名不分先后)

1、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为“七绝圣手”、“诗天子”,有一首诗被后人评为“七绝第一”,自然无可厚非,全诗用平凡的语言,描绘出了广阔的空间和连绵的时间,慨叹国无良将,明代李攀龙称其为“七绝第一”,“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至今,《出塞》认作为边塞诗的代表。

《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

《唐诗摘钞》: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气味胜故。

《网师园唐诗笺》: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诗中侧面描写了戍边战士的苦寒,春风吹不进玉门关,此乃点睛之笔,后人之所以评其为七绝第一,还有一点原因,很多学者认为此诗为讽喻诗,巧妙地用春风不度玉门关反衬了在宫廷享乐的帝王,他们不关心戍边将士的生活,尽情享受春风。

在当时,此诗非常火,传说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曾到酒馆赌诗,最美的歌妓最后唱的一曲,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旗亭画壁”典故的由来。

明代才子解缙曾为朱棣御扇题此诗,只是不小心少了一个“间”字,朱棣生气地问:“爱卿不会背诵王之涣的《凉州词》吗?”解缙急中生智,答道,“这是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妓演唱、朱棣也喜欢,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在古代有多火!

3、王翰的《凉州词》,一位诗歌比诗人还要出名的典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写出了战士们欲沙场报国,不惜马革裹尸的壮烈豪情,当然,也有人认为全诗主题是个“哀”字,反映的应该是反战情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4、曹松的《已亥岁》又是一位诗歌比诗人还要出名的典范,前三句可能你没听过,第四句一定听过吧。“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笺注唐贤三体诗法》:此诗自来错会,用意深切尤在上。

《唐诗品汇》:谢(枋得)云:仁人君子闻此诗者,必不以干戈立功名矣。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仁人之句,卫、霍亦当含愧(末句下)。

《载酒园诗话又编》:(曹松)集中之最,终当以《己亥岁》首篇为冠。

《唐人绝句精华》:末句极沉痛,以万骨换侯封,是何政策!

5、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也许在王昌龄众多边塞诗中,唯有《出塞》可与这首《从军行》一争高下了!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过长,在此不便写出,请见谅!本诗为岑参成就最高的三首边塞诗之一,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范大士《历代诗发》评此诗: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中含郏后人竞学盛唐,能有此否?

7、高适《燕歌行》,作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王之涣、岑参、王昌龄皆有边塞诗名篇,论边塞诗那怎么少得了高适,诗歌过长,不宜展示。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王夫之: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

8、李白《塞下曲》(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末句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唐诗笺注》:四十字中,不假雕镂,自然情致。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四语直下,从前未见此格。忽从天外落笔,想见用笔之先已扫尽多少!

《增订唐诗摘钞》:三、四一气而下,妙极自然,故不用对。另是一体,究非常格。

9、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三、四实而不拙,五、六虚而不浮。

《唐诗镜》:浑厚,字几铢两悉称。首尾圆满,殆无馀憾。

胡应麟《诗薮》:“究其体裁,实为正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语丽音鸿,允矣,唐初之杰。三、四着色,初唐本分。五、六较有作手,而音亦仍亮。一结放笔岸然,是大家。

10、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

《唐风定》:音调铿锵,风情澹冶,皆真骨独存,以质胜文,所以高步盛唐,为千秋绝艺。

《唐诗绪笺》:周末“渐石”之章,不胜哀怨,读此令人心酸,有不忍闻者。

《唐贤三昧集笺注》:气格雄浑,盛唐人本色。一结寓感慨之意。

11、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成为唐诗中边塞诗的“奇观”,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曾季狸《艇斋诗话》:李贺《雁门太守行》语奇。

12、祖咏《望蓟门》“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

《唐风定》:整峻高亮。睥睨王、李。

《诗源辨体》:“燕台一去”一篇,实为于鳞诸子鼻祖。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

《唐诗笺要》:格调高秀,自不待言。“生”、“动”、“侵”、“拥”,皆炼第五字。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调高气厚,为七言律正始之音,惜不多见。

13、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此诗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苦寒,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看到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是古代纪行诗代表作之一。

徐增《而庵说唐诗》评此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江》评此诗:“‘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评此诗颈联两句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此诗颈联两句:“‘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形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14、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唐诗训解》:中唐音律柔弱,此独高健,得意之作。此见边威之壮,守备之整,而惜士卒寒苦也。允言语素卑弱,独此绝雄健,堪入盛唐乐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唐高调,句句挺拔。顾璘曰:健。所谓古乐府者,此篇可参。

《诗源辨体》:纶五言绝“月黑雁飞高”一首,气魄皆调,中唐所无。

15、陈陶《陇西行》(其二),又是一位诗歌名声大于诗人名字的代表,“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全诗变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唐门高手是什么?

唐门姥姥:唐门族长,神采奕奕的老妇人。虽已退居幕后,对门中要事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唐天行:唐门门主。唐家堡一等一的高手,性格谨慎多疑,忍耐力强,但重要问题寸步不让,判断力极其精准。

唐四公:昔年唐门四大长老之一,武艺出众。平日寡言少语。专门负责钻研毒药与机关陷阱,是制毒用毒的高手。

唐凡:头戴青纱眼罩,形如鬼魅。从小被人欺负,幸亏有唐盈弦一直照顾着,深爱盈弦但因为自身是瞎子而自卑万分。唐解语:冷漠的美人,身穿紫青神纱而制的浅紫衣裙,散发着茉莉花香。三年前因祸避居唐门,醒后记忆全失。虽本非唐门中人,却极得姥姥信任,命她掌管唐门重地,在唐门弟子中尤精机关暗器之道。

唐盈弦:私生女,虽身份卑微却是唐门最温柔的女子,做任何事总会先为别人着想,受到师兄弟的尊敬与爱护。平日负责照料内务和掌管药房。

司空净:墨家记名帮众,

唐门知名弟子慕容零诩:灵秀宫创始人,

唐门知名弟子雪灵紫铃:墨家记名帮众,

司空净的娘子卜瑶瑶:墨家精英帮众

慕容零诩的娘子,唐门的幕后大BOSS。

为什么说唐代化妆术可以媲美亚洲四大邪术?

传说在唐代,有一个50多岁的歌舞明星──庞三娘,本来已经年老色衰,满脸皱纹。可当她在脸上贴上轻纱,涂上云母和粉蜜后,皮肤却变得像剥壳鸡蛋一样,宛若少女。

有一天客人上门,庞三娘没来得及化妆,便说:“她是我外甥女,你明天再来吧!”第二天打扮一番,竟又摇身一变成为窈窕淑女,客人一点都没认出来。

故事中“堪比整容”的化妆术可能有些夸张,不过唐代女性对涂脂抹粉的热衷,可以说毫不逊色于今人。有诗云:“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传说杨贵妃洗脸也能染红一盆水……从卸妆,就能看出唐代女性对化妆的热爱了。

可是,在那个没有粉底、没有100种唇膏色号的年代,她们是如何化妆的呢?

唐代诗人元稹在《恨妆成》里,大致将女子化妆概括为7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化面靥、贴花钿、描斜红、点口脂。

敷铅粉

敷铅粉,相当于现在的打粉底。唐代女子喜欢用很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使肤白如雪,以此为美,古称铅华,“洗尽铅华”就这么来的。

不过铅粉很干,没有什么黏度,一阵风吹来就会掉一地粉。于是,人们将粉末加进杏膏里,改良成粉膏涂在脸上,不仅可以美白,据说还有遮瑕作用呢。

但铅粉毕竟是重金属,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但长期使用的话会让皮肤发青、发黄,妙龄少女变黄脸婆。可这不仅吓不跑爱美的女性,她们还会在铅粉里掺入西域香料,叫“迎蝶粉”,幻想吸引蝴蝶环绕,像《还珠格格》的香妃一样……

唐 · 《胡服美人图》

抹胭脂

除了美白,唐代还盛行“抹红”,即是用手晕开胭脂,涂在两颊,浓的叫“酒晕妆”,淡的是“桃花妆”,显得气色十分红润。

而且她们的胭脂抹得很厚,据说杨贵妃到了夏天流的汗都是红色的。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王建在《宫词》中曾描写过一个宫女,卸妆时就跟擦泥一样,洗完后,盆里的水像泡了一层厚厚的红色泥浆。

唐 · 《胡服美人图》

画黛眉

古代女子化妆不画眼妆,但很重视眉妆,他们认为眉是“七情之虹”,是一张脸最传神的地方。在唐代,光眉形细数下来就有10多种,其中最流行的,是粗圆和细长两种。

早期流行粗圆的“蛾眉”,又叫桂叶眉,像刘嘉玲扮演的武则天,就画着一对立着的椭圆形短小眉毛,有点像表情包里“生气”的样子。

画的时候,要先将原来的眉毛剃掉,再用笔沾上黛粉描眉。为了显得不那么呆板,妇女们还会将边缘的颜色轻轻地向外晕散,叫“晕眉”,和现在一样非常讲究手法。

唐 · 周昉《簪花仕女图》 局部

唐 · 周昉《簪花仕女图》 仕女局部

但时尚总是善变的。到唐玄宗时,又开始流行起细长的“柳眉”。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形容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月牙般细长的柳眉把人衬得温婉又不失大气,很符合盛唐雍容的审美。

点面靥

画完眉后,再用胭脂在酒窝处点上两点“美人痣”,梨涡浅笑,尤其有种少女的娇俏感。

这种妆叫做“面靥”,是唐朝最受欢迎的妆容之一。不同人画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俏丽,“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有的妩媚,“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真可谓一样妆容百样美丽。

唐 · 彩绘拱手仕女俑

贴花细

唇边画好了,眉心还要贴一朵花,名叫“花钿”。

花钿多是红色,可以直接描,也可以用金箔或者鱼鳞片等反光材料裁成花型,贴在眉心,远看像眉间开了一朵花,颇有种灵动的美感。

花钿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传说以前有位公主在梅树下赏花,风一吹,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她额头上,染成了一个梅花印,显得特别的楚楚动人。人们争相效仿起来,久而久之,就成了这种流行的“梅花妆”了。

描斜红

连酒窝都画好了,接下来该涂口红了吧?不,唐代女性擅长将自己的脸当做画布一样折腾。他们还要在太阳穴的两边各画上一个红月牙,名曰“描斜红”。

关于这种妆容的由来,有个说法是:某个宫女夜里伺候皇上,不小心一头撞上水晶瓶,顿时鲜血迸流,犹如朝霞消散,愈后留下两道疤。但皇上反而觉得这样有种特别的美,对宫女更加怜惜,于是其他人便纷纷效仿,称之为“晓霞妆”。

这故事读来颇有些为了浪漫而牵强附会的意思,但细想来,故事真假不重要,妆美,人美最重要。

《反弹琵琶图》 仕女局部

点口脂

折腾半天,终于来到画口红这一重头戏了。

从古至今,女孩子对口红色号的狂热就没有停止过。虽然不如现在那样种类繁多,但在唐代,光用来制作口红的植物就多达30多种,最常见的是朱砂、紫草,再加入蜂蜡,能调试出正红、粉红、红褐色等不同色号。

除了颜色多,唇妆的种类也很多,像圆形、心形,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

唐人崇尚“樱桃小口一点点”,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女孩们要先用白色打底盖住原来的唇色,再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画出鲜艳的形状。

当最后的点睛之笔完成后,一个粉面朱唇、黛眉巧目的唐代美女,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这种精神落在女性的容貌上,就成为了一种追求美丽的热情和自信。换个角度想,我们常调侃当下是个“看脸的时代”,但不得不说,当人更加注重修饰自己的外在的时候,说明他活得更精致了,悦人悦己,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