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黄庭坚书法作品_黄庭坚第一位妻子

爱字体2023-05-18字体百科1
本文目录黄庭坚书法作品,黄庭坚第一位妻子?苏东坡黄山谷为何倡导书卷气?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有哪些?黄庭坚行书特点?黄庭坚的诗被称作?黄庭坚书法作品,黄庭坚第一位妻子?1第一任妻子孙兰溪。2黄庭坚是北宋
本文目录

黄庭坚书法作品,黄庭坚第一位妻子?

1 第一任妻子孙兰溪。

黄庭坚书法作品_黄庭坚第一位妻子

2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第一任妻子孙兰溪,为龙图阁直学士高邮孙觉之女,十八岁嫁给黄庭坚。

3 孙兰溪深受黄家喜爱,二十六岁去世,留下四岁女儿。黄庭坚一生遭受两次被贬,是对中国书法史最重要的贡献人之一。

苏东坡黄山谷为何倡导书卷气?

苏东坡、黄山谷是北宋时期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他们所倡导的书卷气,其实就是对于文学作品和书画作品的内涵的和表现的要求。

苏东坡曾称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其诗画相映的艺术意趣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书卷气也就是文气,是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灵魂。

我们常常所说的“书卷气”,是书画艺术所承载的中国文人的精神和气质,也就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种特定遗传基因,它一直潜存在中国书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之中。“书卷气”对于中国书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它是衡量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可以说,“书卷气”是文化气息,也是文人之气,古代的书画家大都是在当时有影响的文人;而中国书画中所含有的文化内蕴和审美指向,从其萌芽伊始,就与文人有着割扯不断的关联;在它一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从艺术形式到精神内涵都受到文人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记录着中国文人审美观的发展。历史上有名的书家画家,许多都是知识广博、眼界高远、精于鉴赏的文化人,绝非一般的凡夫俗子,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专业修为是相得益彰的。

同时,受书法美学的影响,中国绘画也将表现具体物象的线形塑造与书法的审美观念相联系,使得以书入画成为中国画特定的审美内涵。在这种审美观念中,线条本身的形态和审美内涵已经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画家通过笔的把握,使线条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并成为画家表达意念与情感的手段,从而将笔墨变成具有独立审美特征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语汇,形成了中国绘画语汇的独特文化品性。中国书画在历代文人的技法研究、笔墨探索、境界搜求中,始终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为中国书画的诗化追求和其“文”化特质做了一个精彩的诠释。

“书卷气”也是书画作品境界高低的衡量尺度。

书画的境界既作品中所体显的精神高度和审美境界,中国书画所包蕴的“书卷气”,包含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影响。在历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审美趣味的变化和技法内容的丰富,中国书画的创作呈现出了富有意味并有迹可循的传承轨迹;儒释道诸家对它的影响分别表现在不同的范畴并带来相应形式和技法的变化,书画艺术也因此而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的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佛家注重人的心境,认为艺术之境同时也反映的皆是作者的心境,讲究自我心性的观照和对心灵、精神、生命本原的探索与追求。佛家的因缘果报、无常苦空、三世轮回等思想,阐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解开了文人们对人生的迷惑,并且开阔了他们的思想领域与创作空间。道家思想对中国文人的思想、对中国书画家的内心世界和人格塑造都产生了影响。道家思想中出世离尘的精神理念、“天人合一”的审美观,都对中国书画有着引导作用;他们所提倡的“大朴不雕”的艺术手法,也在中国书画创作当中挥之不去。儒家思想对中国书画的审美品格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比德思想对书画题材起到了引导作用;重“理”的风尚与尚“雅”的风尚,都是中国书画当中的核心特点;此外,儒家所提倡的美善相通的伦理尺度,透露了中国文人的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还有儒家“中庸”思想影响下的“中和”之美,都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书画当中“书卷气”的重要部分。

“书卷气”是还是书画作品精神内涵的显现。

中国书画当中的“书卷气”还表现在诗书画的结合上。中国书画素来讲究书与文、画与文的相互滋养,如果一个书家或者画家不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那么他的书画作品是不会有“书卷气”的,从而格调也不会太高,有可能属于工匠一类。宋代以后的画家们常常用书法形式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使作品整体形式上真正成为诗、书、画三者相互渗透的艺术整体。书家作书,也以自己的诗文见解等原创内容为高,而以书写古人和他人的成句为低。

至北宋,文人画的重要倡导者苏轼在一段有名的画跋中写到:“观士人画如阅千里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秼,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他认为士人画重意气,而画工画只取形似而已,这种品评角度对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风于后世愈盛。

由以上可知,中国书画中的“书卷气”,其实是评价书画作品雅俗、好坏、高低的重要指标,又是衡量书画作品的重要尺度。

毋庸置疑,正是由于中国书画中的“书卷气”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才构成了中国书画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质,从而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在文化多元并存的当代,在民族文化复兴之际,因为自己的独特气质而为更多的人所喜爱。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柳公权书法,可能大家的印象都是他的柳体楷书。确实,他的楷书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但是,柳公权不仅楷书写的好,行书写的也好。想全方位了解一个书法家,应该多挖掘柳公权的其他书体。

柳公权,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听后大为惊叹,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

柳公权享年88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柳体字不管是整体看,还是单字放大看,都有无与伦比的书法力道。柳公权的字,看似瘦硬,实际上更确切地说,只是斩钉截铁之势,字体清爽秀丽却又不失刚劲,字字骨力遒劲,干净利索,绝不拖泥带水!

楷书有:

《金刚经刻石》

(824年,四十七岁时)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

《李晟碑》

(829年,五十二岁时, 碑在陕西高陵县,碑连额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裴度撰,柳公权正书,并篆额。)、

《回元观钟楼铭并序》

(836年,五十九岁时, 石横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镌刻。)、

《冯宿碑》

(837年,六十岁时, 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正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

《苻璘碑》

(838年,六十一岁时,李宗闵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镌字。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宽四尺五寸三分,为柳碑中最显要者。)、

《玄秘塔碑》(841年,六十四岁时,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

《神策军碑》

(843年,六十六岁时,此碑崔铉撰文,柳公权奉敕书,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传拓,因此流传较少,北京图书馆藏有北宋之拓本。)、

《刘沔碑》

(848年,七十一岁时,柳公权书,韦博撰,元度摹勒并篆额,楷书三十七行,行六十五字。)、

《魏公先庙碑》

(852年,七十五岁,唐崔玙撰,柳公权书,正书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碑断石散,磨泐不全,初拓仅五石。)、

《高元裕碑》

(853年,七十六岁时,柳公权书,萧邺撰文,在河南洛阳,碑高一丈一尺余,广四尺,楷书三十三行,行七十九字。)、

《复东林寺碑》

(857年,八十岁时,东林寺,在寺里斋堂地下发现了一块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所写的《复东林寺碑》,堪称稀世之珍品。)、

小楷《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

小楷《九疑山赋》

行书有:

《紫丝革及鞋帖》

又称《年衰帖》。黄庭坚说:“柳公权《紫丝革及鞋帖》,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诚得古人用笔意”(《山谷题跋》)。

《圣慈帖》、《辱问帖》、《尝瓜贴》、跋王献之《送梨帖》、《十六日帖》、《奉荣帖》、《蒙诏帖》

黄庭坚行书特点?

答:黄庭坚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

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

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

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黄庭坚的诗被称作?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其作诗喜欢多用拗句,成为山谷体的特色之一。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