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书法行书_谁把行书写到极致

爱字体2023-07-02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书法行书,谁把行书写到极致?草书和行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练习硬笔行书?我们常说书法有真草隶篆四种体式?一篇书法可以行草混写吗?书法行书,谁把行书写到极致?我认为能把行书写到极致的就这两位:
本文目录

书法行书,谁把行书写到极致?

我认为能把行书写到极致的就这两位:宗师级人物:王羲之王右军和颜真卿颜鲁公。“书圣”王羲之颜鲁公颜真卿

书法本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要拿来欣赏的。既然有欣赏,那么就要以欣赏者的眼光来决定,这样就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书法行书_谁把行书写到极致

王羲之《二谢帖》颜真卿《湖州贴》

被世人称之为“书圣”的王羲之,其书法兼善行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遂成“二王书风”这一主流,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

颜鲁公颜真卿,行书遒劲郁勃,从他的行书作品中可以看到盛唐的场景,颜真卿将自己高尚的人格融入行书中,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创作时笔匀却不锋芒毕露,外柔内刚,圆而有力。在“二王”体系或主流书风外开一代之先河宗师级书法家。《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草书和行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草书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 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章草去尽 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行书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它的用笔也兼用楷书的点画和草书的使转。就其大体而言,近于楷书的行书(即行楷),其点画形态主要是因承楷书,但由于书写的速度与节奏比楷书快,笔锋在点画中不可能有更多的停留时间,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大都顺势而为,这就不能不使原有的楷书的点画形态有所改变而自然形成新的用笔特征。近于草书的行书(即行草),为着保持字形的易识性,则多是借用草书使转用笔的原理和笔势,而具体的作法又与草书有所不同。行书的用笔特点就是这样在楷书和草书之间取舍变化而形成的。

如何练习硬笔行书?

书法,是人间最优雅的劳动。不管互联网如何发展,拿笔写字是中国人的本分,更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何况生活总会需要隔三差五写写自己的名字,为何有人经常握笔写字,有的人写的还是那笔丑字呢?原因在于缺乏一种练好字的刚性和毅力品质。学习书法的“诀窍”是什么?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可言。但在练好字过程中注意两个要点:一是用适合自己的练字方法,选好的范帖。二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至关重要。字写不好是基本功不到家,功夫到家了,字自然就写好看了。

为人师,写好字,希望自己能坚持一辈子,我练字,不是为了当书法家,只是想在心平气和中收获淡淡的开心快乐,足矣!人生最大的成本,就是在负能量的人际圈里,不知不觉耗尽一生,碌碌无为,虚度年华。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遇见彼此的那一盏心灯,你点燃我的激情,我点燃你的梦想;相互取暖,照亮对方,照亮明天。

谢谢你的分享!

我们常说书法有真草隶篆四种体式?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甲骨文。甲骨文是能够比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3000多年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汉字形体演变相适应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大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其实,行书是出现最晚的一种书体,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一种书体,因为使用的人多人们才将其独立地称为一种书体。规范的说,中国书法就四种书体,即真(楷书)、草(草书)、隶(隶书)和篆(篆书)。

一、篆书

篆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篆书包括秦之前通用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等。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通行于商代。金文为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周代。对文又称大篆,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字体。狭义的篆书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的标准字体,即小篆。它由箱文演变而成,字体更加简化,写法相对固定,笔画匀实,线条流畅,结体瘦长,章法整齐。小篆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汉字的第一次大统一。

二、隶书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演变而来。始创于秦代,汉代日趋成熟,成为通行字体。

隶书与小篆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基本笔画开始形成。小篆笔画屈曲圆转,笔画连续,只有直线、弧线,隶书笔画平直方折,笔画断开,并形成横、竖、撇、捺、点等笔画,基本完成了汉字由图形到符号的变革;二是结字趋于简便。小篆中有的字结构复杂,比如“尘”字,写法为三只鹿在土上,意思是扬起尘土,隶书写法则只取一只鹿;三是字形由长方变为扁方。小篆的结构为长方形,隶书则是扁方形,为以后的方形楷书奠定了基础。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楷书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成,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达到顶峰。唐代初期,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瑛等楷书大家。唐代中后期,相继出现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位楷书大家,号称“颜筋柳骨”。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楷书的最大特点是笔画定型,八法具备,法度严谨,可作楷模。楷书把隶书的波磔改为平直,字形扁方变为正方,形成了方块汉字,且字体简化,便于识记。楷书的出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成为应用得最多的字体,一直沿用到今天。

四、草书

草书源于隶书的草写,有章草和今草之分,始创于汉朝,盛行于晋、唐。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通过减省笔画和互相联属,书写更为简便,但仍保留隶书波碟,字和字不相联属。章草流行于东汉章帝时期,相传东汉张芝擅长章草,被誉为“草圣”。今草到晋代走向成熟,笔画曲折,体势连绵,书写起来灵活流畅,王羲之、王献之均为今草大家。到了唐代,草书达到第二个高峰,在今草中生化出狂草代表书家有张旭、怀素,书法史上号称“颠张醉素”。草书,尤其是今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一直流传到现在。“当代草圣”于右任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创立的标准草书,被称为继章草、今草、狂草之后的“第四种草书”。标准草书是中国草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受到广泛认同和喜爱。

五、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汉末,东晋时达到顶峰,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及之后的宋元明清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尤以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节、蔡襄)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书法史上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宋代苏东坡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行书因其实用性和艺术性较强,至今影响不衰。

一篇书法可以行草混写吗?

一篇书法能否行草混写吗?

我认为如果是正规参展或示范写作是不易混写的。行书和草书尽管有些笔法相似,但毕竟各有书写规范,笔划和减笔,添笔也不尽一样,行书有行书帖,草书有草书帖。然而我们在日常书写中也常有把行书和草书混写的情况,但那不是书法,只是书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