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阿里矢量图标_引力波是什么东西

爱字体2023-06-11字体百科4
本文目录阿里矢量图标,引力波是什么东西?到底死了多少美军?实际功能很强大的软件?新媒体运营工作者经常看哪些网站?西藏的市?阿里矢量图标,引力波是什么东西?一、什么是引力波?2016年2月11日LIGO
本文目录

阿里矢量图标,引力波是什么东西?

一、什么是引力波?

阿里矢量图标_引力波是什么东西

2016年2月11日LIGO合作组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来自遥远宇宙中的引力波(图1),一时在网上引起一股“引力波热”。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波的存在至今已经有100年了,这一划时代的发现绝对是送给广义相对论最好的生日礼物了。然后,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大家口中的“引力波”到底是什么鬼呢?让我们从一个比较简单的图像说起。

图1,两个正在并和的黑洞产生的引力波(版权归LIGO/MIT/Caltech所有)

我们都知道,波(或者波动)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如水波、声波、电磁波等。和常见的波现象相比,引力波在广义相对论中是以四维时空结构的扰动向外传播能量的方式存在的。三维的物体对于我们是比较直观的,而四维时空无非就是加上时间箭头,要我们把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看 (图2)。

这样,整个宇宙的时空结构就呈现4个维度的“网” (注意:这里只是用二维的“网”去类比时空结构,不能认为时空就是一张二维平面的网。),平直的时空就像平静的湖面一样非常的安静(图3)。然而,大质量天体之间的并合过程会对周围的时空造成极大的扰动,这种扰动会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能量,较远的平直时空结构也会收到影响而留下时空的“涟漪”(图4)。

这就是广义相对论中所描述的引力波,是不是很酷呀?

图2,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有质量的物体会对周围的时空结构造成影响

图3,平直时空就像平静的湖面一样恬静优美,但大质量天体周围的时空是弯曲的

图4,正在靠近并相互绕转的大质量天体会对时空造成较大扰动,会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二、天上的引力波源有哪些?

并不是只要有大质量天体就能辐射出引力波,引力波产生的条件是系统具有“四极矩”,与电磁辐射的偶极矩有很大区别(图5)。这样的话,一些极为对称的独立源(如单黑洞、对称的致密星)就不能释放引力波,因为它们的引力场只具有“偶极矩”。

图5,偶极的电磁辐射对比四极的引力辐射(转自《A Review of the Universe》)

现在理论上预言的引力波源有这么一些:

1. 致密双星系统。

旋进(in-spiral)或者正在合并(merger, ring-down)的致密双星系统(黑洞、中子星、白矮星或者夸克星)是非常常见的引力波源,LIGO首次找到的引力波就是这种源产生的。双星系统可以是恒星质量的致密双星(图6),也可以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双黑洞,振幅和频率的范围跨度很大。

图6,致密双星系统的并合过程(转自LSC -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2. 快速旋转的非球对称致密星。

非对称性对应的角动量会随着自转向外进行引力辐射,这种不对称性越显著,引力波的能力就越强。举个例子来说,好比中子星表面长了一座“山”,星体的自转会使这座山逐步变平让自己趋于球对称,这一过程当然会产生引力波(图7)。

图7,非球对称的中子星所产生的引力波(转自LSC -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3. 超新星或者伽玛射线暴。

这两种现象都是大质量恒星死亡时极为绚烂的“乐章”,爆发时星体大量物质被抛射出去的不对称性也会导致引力波的释放(图8),并伴随有可以预期观测到的电磁辐射对应体。

图8,超新星或伽玛暴过程也会产生引力波(版权归NASA所有)

4. 宇宙早期的暴涨(Inflation)留下的原初引力波背景。

宇宙大爆炸理论中描述的早期暴涨过程,时空结构会产生剧烈的突变, 产生的引力波会一直存在于宇宙中,作为背景留在天上各个位置。由于过得自宇宙诞生至今的时间太久远,这种引力波背景的强度也变得非常微弱,频率非常低 。

图9,暴涨过程留下的原初引力波(版权归BICPE2所有)

三、怎样探测引力波?

引力波的“四极辐射”性质使其相比于传统的偶极辐射微弱得多,探测难度的难度可想而知。由于在平直时空中光所走的路径是直线,而在弯曲时空中光所走的路径相对于平直时空是有所不同的,这种极为微小的差异体现在传播路径距离或者信号传播需要的时间上面。因此,引力波探测最基本的原理的就是测量出引力波经过时,光信号(或电磁信号)传播路径上,距离或者时间的微小变化。

目前用于搜寻引力波的探测手段主要有这几种:激光干涉仪(Advanced LIGO, VIRGO, LISA, eLISA等),脉冲星测时阵列(Pulsar Timing Array),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等。

1. 激光干涉仪(Laser Interfeometer)

激光干涉的方法源自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就是把激光分光,然后让这两束光做相干干涉,得到干涉条纹。这种干涉条纹的位置和间距对激光传播距离非常敏感,如果有引力波经过,这种极为微弱的距离变化可以在多次反射的激光干涉后捕捉出来(图10)。

图10,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

地面上的引力波探测器LIGO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图11)的设计思路是调整臂长为4公里的这个超级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激光传输距离,使被分光的两束反射光和透射光在探测器那里产生相消干涉,也就是在没有引力波经过的时候,探测器是没有干涉条纹的。当引力波经过时,两条长臂的距离一条增大,另一条减小,干涉条纹出现,就达到了探测的目的。

图11,LIGO探测器汉福德站(Hanford)全景图(版权归LIGO所有)

空间的引力波探测器LISA (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 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激光干涉仪(图12),臂长500公里,与地球同步绕日公转。这样的设计构造非常优美,如同宇宙的琴弦一样。空间卫星的有点在于可以有效避免地面上的干扰,缺点就是造价昂贵,发射的成本高。因此,一个小LISA(eLISA,臂长100公里)项目暂时取代已经由于经费不足搁置的大LISA项目,正在准备中。没钱造大三角板,我们可以先从小的玩起嘛。

图12,LISA引力波探测卫星的设计图(版权归LISA所有)

2. 脉冲星测时阵列(Pulsar Timing Array)

不一定只能通过测距的办法来捕捉引力波经过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计时去搜寻引力波引起的时空变化。“绳锯木断,滴水石穿”说的就是这种名为脉冲星测时阵列(PTA)的探测手段。

脉冲星,尤其是毫秒脉冲星(自转周期在毫秒量级),是一种非常稳定的“钟”,当来自遥远星系的引力波经过地球或者太阳系周围时,这些“钟”传到我们望远镜的脉冲信号会有时间上微小的变化,找出这种与之前计时的模板的微小差异,就可以捕捉到引力波的信息。由于脉冲星到我们大概有上千光年的距离,这种探测手段可以很好的把波长为光年量级的引力波找出来,但这需要人们对很多颗毫秒脉冲星做多年的计时观测,才能达到探测要求。

PTA是一个很容易用围棋去类比的东西, 在这个时空的“棋盘”上,不同方位的脉冲星相当于在不同位置下的“棋”,控制住这块引力波经过的“实地”会帮助我们围住所想要的引力波信息。

图13,脉冲星测时阵(PTA)的设计构想(版权归D.Champion/MPIfR所有)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CMB B-mode Polarization)

宇宙大爆炸理论要求存在一个名为“暴涨”的时期,非常短暂,但这期间宇宙的尺度发生指数式的增长,这种剧烈的变化会以原初引力波的形式存在于现在的宇宙各处。理论学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发现原初引力波会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生作用,在其B模式偏振光中留下“足迹”,测量这种模型的微波背景偏振,就可以间接证明原初引力波的存在(图9)。

主要用的设备当然是射电或远红外的望远镜,如坐落于南极的BICEP1, BICEP2, BICEP3望远镜,还有即将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开展的Ali CMB项目。BICEP2在2014年初得到的原初引力波结果因为Planck卫星公布银河系尘埃辐射分布,无法排除该区域银河系尘埃对B模式偏振所造成的影响而夭折了。即便如此,新的设备和项目正在酝酿,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新的发现。越好的科学需要越沉得住气的耐心,原初引力波正是如此。

四、开启引力波窗口的重要意义?

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传播能量的形式,而引力波则是引力场在时空中传播能量的形式。这两者本质上不同,但对于人类认知世界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

电磁波自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1865年提出到1887年第一次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只用了20多年时间,而引力波从提出到首次发现用了将近一个世纪,这种划世纪的等待往往意味着更为重要的科学会应运而生。我们知道直到现在,引力还是很难跟其他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强、弱、电磁相互作用)一起用一套统一的理论去描述,而引力波的发现会让这一切充满各种可能性。新现象?还是新物理?都是令人期待的。

如果说电磁波让人类拥有了一双可以欣赏神秘而美丽的宇宙的“千里眼”(图14),那么引力波则是让人类拥有一对可以倾听波澜壮阔的宇宙的“顺风耳”(图15)。

图14,电磁波谱和不同波段下星系的图像(转自Education and outreach collection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图15,引力波谱上对应的引力波源和探测手段(版权归J.I.Thorpe/NASA所有)

随着LIGO探测器第一例引力波事件(GW150914)的发现(图16),人类算是刚刚打开引力波天文学这一扇新的科学窗口,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16,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LIGO的GW150914 (B.P.Abbott et al. 2016)

(来源知乎)

到底死了多少美军?

谢谢邀请!

伊朗对美国在伊拉克的两处军事基地的打击战果,目前呈现出两种孑然不同的结果。

伊朗方面称,伊朗的打击已经完成80名美军士兵死亡,另有200多人受伤,还造成了美国多件技术装备损失,据信该数据来自伊朗在伊拉克的情报组织,目前并没有可靠的信息佐证。

而美国方面宣布,伊朗的袭击并没有造成美军士兵和装备的损失,伊朗的弹道导弹只是击中了基地内的无人驻守的房子,目前同样没有其它渠道数据确认。

而伊拉克方面只是宣布了,伊拉克国民警卫队部队没有在伊朗的袭击中损失,既没有佐证伊朗方面的数据,也没有佐证美国方面的数据,难道伊朗的攻击行为的战果无法确认吗?

从战场态势来看,美国方面的数据相对具有可信度,美国没有必要在人员受到伤亡的情况下,做出无人伤亡的宣传必要!实际上美国在刺杀苏莱曼尼的方案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系列方案,已经做好了伊朗反击的发生!而且伊朗在苏莱曼尼被杀,到进行反击,已经过去了数天,给了美国充足的疏散准备时间。

伊朗使用的是中短程弹道导弹,这种基于飞毛腿的导弹,技术含量不会太高,况且伊朗方面并没有卫星为这种导弹提供中继制导,因此,该导弹最有可能是采用的是矢量制导的方式,而这种制导方式精准度根本无法保障。所以,伊朗方面根本无法取得准确击中美国目标的数据。

美国拥有遍布全球的侦测弹道导弹的监控系统,排除拦截能力,伊朗的弹道导弹一升空,就处于美国的监控之中,从其导弹参数,也大致上可以测算攻击目标,虽然从发射到击中目标只有区区几十分钟,但对于美国而言,疏散人员肯定是足够了!

伊朗方面宣布取得辉煌战果,其实有别的用意!面对国内高涨的反美情绪,伊朗当局需要拿出一些可以平息民众骚动的成果,显然不仅仅是要对美反击,还需要拿出战果,以平息民众的反美情绪,若没有这些成果,伊朗当局极有可能会被不满的伊朗民众推翻!

实际功能很强大的软件?

相信看过 macOS 系统必备软件推荐这类文章的同学,一定听说过 Alfred 这款软件。Alfred 是一款通过一个输入框快速完成文件搜索、自定义动作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可以看成 macOS 自带功能 Spotlight 的加强版。

网上讲 Alfred 的文章很多,Alfred 的许多深度功能可能我都还没用上。在这里只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用法,供大家参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赶上万众期待的新的 MacBook 即将发布,对于第一次使用 Mac 的同学这篇文章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对于还没拥有 Mac 的同学,说不定你看了这篇文章一冲动就买了呢。

基本使用

Alfred 可以通过快捷键快速触发搜索输入框,我设置的快捷键是「⌥+Space」。Alfred 本身是免费的,但是想要用更高级的功能需要付费激活 PowerPack 功能。

1. 基本文件搜索:输入关键字可以搜索电脑里的文件、程序、联系人、书签等,你完全不需要到对应的文件夹或者 Launchpad 里眼花缭乱的找到文件或程序再打开。在搜索结果中可以按「⌘+Enter」打开文件所在的位置。当然你可以在 Alfred 的偏好设置中选择哪些内容在搜索结果中展示,可以搜索哪些路径下的内容。

2. 无搜索结果时默认搜索:当没有符合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时,Alfred 会默认使用 Google、Amazon、Wikipedia 的网页搜索。为了更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我把它默认设置为 Google 和 Baidu 的网页搜索。(在偏好设置中的 Features-Default Results-Fallbacks: Setup fallback results 进行设置)

3. 更多网站搜索(Web Search):软件自身内置了一些 Google、Twitter 等搜索,基本上都是一些国外的服务。为了更接地气,我添加了如下图所示的一些网站的搜索。图中的锁形标志代表了搜索结果的网页使用了 HTTPS。

添加自定义的搜索项也很简单,只需要知道对应网站的搜索 URL 并添加到偏好设置中的 Features-Web Search 中即可。比如:

百度搜索的 URL 是:http://www.baidu.com/s?wd={query}Appshopper 搜索的 URL 是:http://appshopper.com/search?search={query}

添加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快捷键 KeyBoard,比如百度搜索的快捷键设置为「bd」就可以在呼出 Alfred 时,输入「bd」加空格,并输入要搜索的关键词,敲击回车,即可打开网页搜索到对应的内容了。

从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应该能看出「{query} 」就是要搜索的关键词,这样只要你知道某网站一个搜索结果的 URL,这个网站的搜索 URL 你就知道,自然就可以添加到 Alfred 中了。

奇思妙用

除了基本的搜索功能,Alfred 还内置了一些常用的小功能。以下列出几个我常用的,大概按我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序。

1. 如果你恰好需要计算一个简单的算式,可以直接在 Alfred 的搜索框中输入算式,Alfred 就会显示出计算结果。

2. Alfred 可以作为一个迷你的播放器,调用 iTunes 播放音乐。我设置的快捷键是「⌥+⌘+Enter 」,然后直接输入歌曲 / 歌手 / 专辑名称,回车后就可以播放了。同样你也可以在调出 Alfred 搜索框后输入「iTunes」,也可以打开迷你播放器。

3. Alfred 中内置了一部分系统功能的命令,可以通过自定义的关键字触发,如下图。举两个例子,在 macOS 中想立即锁定自己电脑进入输入密码的界面,除了通过系统自定义的触发角功能,可以在 Alfred 的搜索框中输入「Lock」来锁定;下载安装了多个 dmg 程序安装包,但每个程序的 dmg 安装包都加载在了电脑上,如果一个个弹出,费时费力,可以在 Alfred 的搜索框中输入「ejectall」直接弹出所有挂载的磁盘。

4. 遇到不懂的英文单词,调起 Alfred 的输入框输入「dic」+ 空格 + 单词即可调用 macOS 内置的词典查询单词的释义,按回车进入词典。

5. 搜索框中直接输入「>」,并在之后输入命令,就可以调用「终端」程序,并运行命令。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下面的命令可以查看通过 adb 连接上的安卓设备:「adb devices 」

6. 记录多个剪贴板历史:我设置的快捷键是「 ⌥+⌘+C」,打开后可以查看最新所有的剪贴板历史。

7. 在进入「⌥+⌘+C」后,第一项是「All Snippets 」,在其中可以设置一些常用的需要输入的字符,比如邮箱,这样在登录、注册时就不需要重复输入复杂的邮箱地址了。

注:6 和 7 使用频率比较低的原因是相比其他竞品,Alfred 的调用更加复杂,呈现形式上不够直观,在这两个需求上我更喜欢 Paste。

进阶使用

在 Alfred 中有一个「Workflows」的 Tab,用上这个,你才会发现 Alfred 的强大。简而言之,Workflow 就是把你想干的搜索的事,通过程序代码编写成一个流程化的东西,之后你只需要每次调用就行了。网上有很多分享的 Workflow,可以参考 Alfred 2 Workflow List 、Packal 这两个网站。软件本身的功能是固定的,但提供的这种可扩展的能力却可以让 Alfred 完成更多不可思议的操作。

搜索类

这类 Workflow 主要是搜索某些软件或网站的内容,但相比 Web Search,可以直接在 Alfred 中显示搜索结果,一键即可打开搜索内容的详情页。

1. iTunes Store Search

搜索 iTunes Store 里的 App、Song、Album、Podcast 等内容,直接在 Alfred 中显示搜索结果,进一步可在 iTunes Store 里查看。你可在 Workflow 的设置中自定义 iTunes Store 的搜索地区和显示的搜索结果的最大数量。

2. Mac App Store Search

与 iTunes Store Search 类似,只不过这个是在 Mac App Store 中进行搜索。类似的还有 iBooks Search,在 iBooks Store 中进行搜索。

3. Douban

快速搜索豆瓣上的电影、音乐、图书,并返回相应搜索结果。

4. Dianping

快速搜索大众点评上的商家店铺,可以自定义搜索的默认城市。

5. 知乎

快速搜索知乎上的问题、话题、人,还可返回知乎日报文章列表。

工具类

这类 Workflow 主要是满足某些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用到、但又及其繁琐的需求。

1. 快递查询

快速查询快递利器,可对查询结果一键复制,可记录查询历史。

2. Youdao Translate

调用有道翻译单词、词组、句子,中英互译。

3. NewFile

在 Finder 当前目录下新建文件,默认扩展名是 txt。有两种形式:仅创建和创建并打开。如果习惯于 Windows 的右键新建某种格式的文件,这个应该很方便。

4. Resize Image

快速对 Finder 中当前选中的图片等比例调整尺寸。输入的数字代表想要调整的图片宽度。

5. Shorten URL

把已有的较长的链接转换成短连接并复制到剪切板。

6. Toggle Hidden Files

快速显示/隐藏系统中的隐藏文件。虽然在 macOS 10.12 中已经可以通过快捷键「⇧+⌘+.」来完成上述操作,但这个快捷键可能你会忘记,使用 Workflow 可能更加方便快捷。

软件辅助类

这类 Workflow 主要是给已安装的软件提供一个辅助功能。但一般情况下这些软件自身都会带有一些全局快捷键或者工具条,软件原生的功能可能支持的更好,通过 Alfred 来实现可能并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在此仅举一例。

1. Things

在 Things 中添加一个 TODO。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上文中提到的所有 Workflow 其实都是 Alfred 的用户们自己创造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使你不懂代码,你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做一个 Workflow,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在此拿我自己的实际情况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每天开始工作的时候,我需要在 Teambiton 中查看最新的项目进展,在微信中与同事沟通,在 Foxmail 中收发邮件。所以我需要在进入工作状态后,打开 Teambiton 网页、微信 App、Foxmail App。这是一个较为固定的操作,但如果手动完成,其实很麻烦,可以借助一个 Workflow 来解放劳动力。创建这个 Workflow 大概分为以下几步:

1. 添加 Workflow:Alfred 中内置了一些固定的模板,可以选择通过快捷键打开多个文件;

2. 填写 Workflow 基本信息:包括名称、Icon 等;

3. 除了打开多个文件,还要添加一个 Action:打开一个 URL;

4. 配置 Keyword;

5. 添加要打开的 App;

6. 配置要打开的 URL。

Workflow 创建完成后,在 Alfred 的输入框中输入设置好的 Keyword,敲回车,一切搞定。

总结

Alfred 的偏好设置中特别设置了一个「Usage」Tab,在这里可以查看 Alfred 的使用频率,了解这款工具到底对你的工作效率有多大的改变。在用 Alfred 的用户不妨去看一看。

Alfred 的扩展性很高,所以他的玩法还有很多。但 Alfred 说到底是一款工具,工具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的某些需求的。如果变成一个庞然大物,我相信不应该是一个工具的初衷。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法才是最重要的,切忌不要被工具绑架了自己。

如你有更多有趣实用的玩法,欢迎与我交流。

新媒体运营工作者经常看哪些网站?

本人因为看书比较多,所以只专门回答书目这一问题。我们都知道运营很杂,相关的书目更是不计其数。作为一个每年还能读个十几本书的过来人,说几点把:

一:四个原则

1 一定要对运营方面的书籍进行分类,有目的的阅读。

2 由简入繁,有系统的阅读,否则会变成丈二的和尚,越读越乏味,最终导致放弃。

3 书不在多,把需要的每一类的几本经典的先吃透,再去涉猎其他书籍。

4 读完后一定要总结,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只有输出的才是自己真正学到的。

二:运营方面的书我分成了四大方面

1 运营理念认知:

《从零开始做运营》《运营之光》

《增长黑客》

2 运营技巧:

(文案、标题、数据分析、策划、用户心理)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

《深入浅出数据分析》《数据化管理》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文案训练手册》

《影响力》《人性的弱点》

3 互联网思维:

《周伟鸿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参与感》《长尾理论》

《免费:商业的未来》

《颠覆式创新》《浪潮之巅》

4 营销思维:

《引爆点》《定位》《需求》

后面会对上面列举的这19本书从作者、内容、理由上做详细的推荐介绍。

三:

关于运营方面的书,公众号“运营贼船”为大家准备了200多本电子版本,书单不易列太多,因为列的太多了一是不知道自己读哪一本,二是一年也读不了几本。所以按照我读书的经验只列出了每一类的的经典的几本并且按照由简入易的顺序进行了排列。等读完这些了可以再选择性去读其他书目了。喜欢的可以关注下载

需要书目的只需回复 :

“书籍”、“标题”、“文案”

即可获得11本标题写作书籍,18本文案书籍,200本互联网营销相关书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书籍了,可以慢慢阅读。

不用再四处寻找,这里一次性打包送给那些爱学习的人们,大家一起分享运营经验,一起进步!

11本标题 / 18本文案书籍

200多本互联网营销相关书籍

下面是船长对以上列举的这几本书的简介概况:

运营理念认知方面:

《从零开始做运营》

《运营之光》《增长黑客》

《从零开始做运营》

作者: 张亮 9年互联网运营经验的知乎大神。

简介: 从运营的理解,运营的分类,职责划分,数据的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了详细的描述,由浅入深的解读,非常容易理解。

理由:运营小白或希望从事运营工作人员的首选。看完之后能在大脑里能够形成一个初步的运营观念,入门绰绰有余了,完全后可以跟专业人员聊起来。

《运营之光》

作者: 黄有璨 10年运营经验,三节课CEO

简介: 概念性的定义,运营思维的分析,文案的写作,运营的职业发展规划,个人职业经历,一大亮点是有很多的真实案例的解读,都是作者十多年的经验,可以得到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

理由: 适合刚刚入门的或已经工作1-2年的运营从业者,比《从零开始做运营》要全面更细分化,非常有助于搭建相对完善的运营体系,书里面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都是很有高度的,完全可以拥有总监级的运营思维,让你在工作中学会站在总监的位置上思考,而不是只会做事情,这样的运营思维是最重要的。

《增长黑客》

作者: 范冰 北京乐游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

简介: 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以切实的依据、低廉的成本、可控的风险来达成用户增长、活跃度上升、收入额增加等商业目的。

理由: 绝对是对运营理解更深一步的书籍,大量的案例讲解告诉你如何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用“技术”来让产品获得有效增长,本人强烈推荐。

运营技能: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

《深入浅出数据分析》《数据化管理》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作者:张文霖/刘夏璐/狄松

简介:分别讲解数据分析必知必会的知识、数据处理技巧、数据展现的技术、通过专业化的视角来提升图表之美、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以及持续的修炼。

理由:数据分析是运营人员最基本的技能,内容形式活泼,丰富而且充实,让人有不断阅读下去的动力。非常适合初学者。

《深入浅出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作者:米尔顿

简介:数据分析基本步骤、实验方法、最优化方法、假设检验方法、贝叶斯统计方法、主观概率法、启发法、直方图法、回归法、误差处理、相关数据库、数据整理技巧

理由:介绍了很多等方法,内容也比较生动好理解,比较专业化 。

《数据化管理》——数据分析

作者:黄成明

简介:电子商务为主,通过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数据意识和零售思维,将各种数据分析方法融入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最终形成数据化管理模型,从而帮助企业提高运营管理能力。

理由:全部案例均基于Excel,每个人都能快速上手应用并落地,更深一层的数据分析。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文案

作者:罗伯特·布莱 享誉美国广告界的传奇文案写手

简介: 8种标题、9种特质、11种方法,经典的案例,轻松学会文案技巧,像顶级广告人一样写出热卖文案。

理由:畅销美国30年,顶级广告人的超实用文案秘诀。是新手不可多得入门教材。里面的写作要诀,非常值得一位新手去仔细琢磨。

《文案训练手册》——文案

作者:约瑟夫•休格曼 文案写作的传奇人物

简介:描述了整个文安的写作过程,从研究产品市场到创意落笔成文,再到最后打磨成光彩熠熠的作品。好文案的几大要素,把握费者的情感诱惑的方法以及各种技巧和工具。

理由:更加真实,提供了大量的经过验证的指导和意见,告诉我们如何写出诱惑消费者、鼓励消费者,并最终促使他们购买产品的文案。

《影响力》——用户心理

作者: 罗伯特·西奥迪尼

简介: 揭示了隐藏人们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 每一个原理都能产生让人明显的、自动的、无意识地顺从他人的能力,即人们没有经过思考而愿意说同意,从而上你的当。

理由: 囊括了心理学营销学人际交往术,让用户如何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不可不看。

互联网思维方面的书籍:

《周伟鸿自述》《参与感》

《长尾理论》《免费:商业的未来》

《颠覆式创新《浪潮之巅》》

《周伟鸿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作者:周伟鸿 360CEO

内容:对互联网的理解,产品的观念,360的盈利模式

理由:周鸿祎这本书,是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运作和用户体验,充满了洞察的读物,用各种案例把观点解释的深入浅出,方便了小白用户和行业中人的理解。

《参与感》

作者:黎万强 小米副总裁

内容:讲述了小米的整个发家史,从研发到营销真实的记录,总结,分析了小米的工作。

理由:小米能吸引那么多的米粉又做的那么成功不得不承认极强的营销实力,难怪刘强东都不敢跟雷军比营销,营销人强烈推荐。

《长尾理论》

作者: 克里斯·安德森 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

简介: 一根长长的尾巴,更有价值的不在于前面粗短的那一节,而在于后面细长的那段。 就像百度、谷歌赚的钱更多的是来自很小不知名的公司,而不是那些大公司。

理由: 这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思维理论,颠覆了之前传统模式的80/20铁律,互联网从业者不能不知的理论。

《免费:商业的未来》

作者: 克里斯·安德森 美国《连线》杂志总编

简介: 互联网出现之前,免费只是一种推销模式,互联网到来后,免费成了一种商业模式,告诉你互联网如何用免费的方式吸引用户,然后产生增值服务最后达到盈利,并且战胜对手的。

理由: 大量的实例的验证,让你真正的明白互联网公司的运作方式,读完后你就知道百度,360杀毒为何都是免费的,是如何盈利的,非常值得推荐的适合于入门了解互联网的书籍。

《颠覆式创新》

作者: 李善友 酷6网CEO

简介: 内容主要讲了互联网思维的理论基础,新旧思维的不同,大企业如何被互联网颠覆等等。

理由: 相比较于周鸿祎和黎万强的互联网思维,李善友这套书的层次真的高了好几个层次。他应该是国内把互联网思维第一次理论化的人,让所有互联网的从业者和传统企业改革的探索者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来指导行动。

《浪潮之巅》

作者: 吴军 原腾讯副总裁

简介: 这是本关于美国IT和互联网发展的巨作,讲述美国大公司的大起大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发展规律,商业规则并引发深刻的思考。

理由: 剖析深刻,这会让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商业视觉有一顶层次的提高,对于我们工作和创业都非常有帮助,也是无数IT从业者极力推荐的一本好书

营销思维方面的书:《引爆点》《定位》《需求》

《引爆点》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专栏作家

简介:主要写如何让产品引起一个潮流,成为爆品。看起来不起眼的点往往是不可忽视的引爆点,引爆产品的三个模式: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及环境威力法则。

理由:从名字上看就知道绝对是营销不可不读的好书,理由不用多说了。

《定位》

作者:杰克•特劳特

简介:定位思维是运营思维里最重要的一项,大到做产品,小到做内容,处处都需要定位思维的聚焦,书里面深入阐述了定位理论和操作方法,并配有丰富的实战案例解析。

理由:这本书对美国的营销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本书我觉得是做内容运营,社群运营一定要看的书。

《需求》

作者:卡尔·韦伯 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

简介:如何创造需求,创造需求的6 大关键,让顾客无可救药的爱上你的产品。

理由:借用Zipcar、苹果、kindle、caremore等大量的例子,个人感觉非常的靠谱,如何创造客户的需求是营销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运营贼船” 旨在免费为大家提供运营经验和心得,希望大家共同探讨,一同成长!

船长希望在这里能够帮助到大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做有意义的事情。

西藏的市?

全自治区辖:6个地级市、1个地区;8个市辖区、66个县。西藏自治区乡镇行政区划数据,是结合野外实测资料,同时参照有关地理图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开展行政区划地图矢量化工作,最终获取西藏自治区乡镇区划边界数据。主要包括省市乡、镇、街道矢量边界,精度满足1:1万比例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