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吴昌硕书法作品_最近有什么的青少年书画比赛

爱字体2023-08-05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吴昌硕书法作品,最近有什么的青少年书画比赛?书法印一般刻几厘米的?当代书法家孙伯翔的魏碑能超过赵之谦吗?吴昌硕印章的仿品特点?王铎的书法为什么有些人看不懂?吴昌硕书法作品,最近有什么的青少年书
本文目录

吴昌硕书法作品,最近有什么的青少年书画比赛?

书法、美术、摄影、诗词、楹联征稿启事汇总

吴昌硕书法作品_最近有什么的青少年书画比赛

1、全国书法征稿

第五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2019年8月23日截稿)“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征稿启事(2019年7月31日截稿)第十一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大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31日截稿)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国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31日截稿)“儒韵清风”全国廉政书画作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30日截稿)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征稿启事(2019年7月20日截稿)首届“文笔光华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31日截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西泠印社社员主题作品展征稿函(2019年7月30日截稿)2019书学之路——第三届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千人大展 | “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2019)征稿启事( 2019年6月30日截稿)印说岭南·第三届岭南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奖”征稿启事(延期至2019年6月15日截稿)

2、各省书法征稿

第四届上海书学讨论会征稿启事(2019年9月15日截稿)陕西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临帖展征稿启事(2019年8月30日截稿)第十三届湖南省大学生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8月30日截稿)“祖国颂”重庆市首届行书作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8月10日截稿)2019上海市书法篆刻临摹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31日截稿)四川省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31日截稿)首届浙江省青年书法篆刻精英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30日截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江苏省“爱我中华”主题书法篆刻展征稿的通知(2019年7月20日截稿)“浯溪杯”湖南省首届行书作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20日截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吉林省书法作品大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15日截稿)2019广西艺术作品展 · 书法篆刻展征稿通知(2019年7月13日截稿)关于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山西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周慧珺杯·上海市扇面书法大赛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2019年江苏省青少年书法大赛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浙江书法奖·沙孟海奖”第十届全浙书法篆刻大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甘肃省第三届篆刻艺术作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青年北仑 印象春晓——浙江省青年篆刻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江山多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浙江书法篆刻刻字系列大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湖南省楷书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25日截稿)

硬笔书法征稿

首届“西湖杯”全国少儿硬笔书法大赛征稿启事(2019年9月8日截稿)辽宁省大书法艺术作品展览征稿启事(2019年7月31日截稿)“祖国万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二届全国金融系统硬笔书法微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30日截稿)

4、少儿书画征稿

首届“西湖杯”全国少儿硬笔书法大赛征稿启事(2019年9月8日截稿)第三届“蔡襄杯”闽台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征稿启事(2019年7月5日截稿)“我是小小传承人”首届全国小学生书法大展(2019年6月25日截稿)

5、地市书法征稿

“戎子杯”临汾市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2019年8月31日截稿)得意之作——苏州市中青年书法篆刻精英提名展征稿启事(2019年7月20日截稿)“知临杯”温州市首届行草书法大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沈曾植奖•第二届嘉兴市书法篆刻大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雅丽洁杯”汕头市书法精品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积善余庆”遵义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西安市致敬经典书法篆刻临作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20日截稿)

6、全国美术征稿

时代丹青• 全国第三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2019年10月10日截稿)第二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征稿通知(2019年9月20日截稿)纪念林风眠先生诞辰120周年 ——“客都梅州·风眠故里”全国中国画(山水.花鸟)作品展征稿通知(2019年9月15日截稿)2019“八大山人”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征稿通知(2019年9月10日截稿)“君匋”首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征稿通知(2019年8月31日截稿)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征稿通知(2019年8月30日截稿)首届全国漆画屏风作品展征稿通知(2019年8月15日截稿)第五届国际藏书票大赛征稿函(2019年8月15日截稿)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征稿启事“重温经典”第四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作品双年展征稿通知(2019年8月10日截稿)“叔同杯”(2019)全国漫画大展征稿通知(2019年7月15日截稿)第十三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征稿启事(2019年7月13日截稿)“逐梦·威海卫”2019全国风景、静物油画作品展征稿通知(2019年7月12日截稿)媒介中的插图——全国版画插图艺术展征稿通知(2019年6月30日截稿)“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征稿通知(2019年6月30日截稿)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征稿启事(2019年6月28日截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防万映·百影百千画”大型国防教育公益主题展征稿通知(2019年6月25日截稿)浙江省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览征稿启事(2019年6月24日截稿)纪念袁崇焕诞辰435周年“袁崇焕·浔莲”杯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2019年6月20日截稿)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奖”征稿启事(延期至2019年6月15日截稿)

7、诗词楹联征稿

大奖20000元,第七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征文大赛隆重征稿(2019年7月31日截稿)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征稿启事(2019年7月23日截稿)“我和我的祖国” 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2019年6月30日截稿)第五届“舣舟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2019年6月30日截稿)“中国·窑湾杯”首届全国楹联征集大赛征稿启事(2019年6月15日截稿)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奖”征稿启事(延期至2019年6月15日截稿)

书法印一般刻几厘米的?

书法用印要刻多大,主要看书法的大小,用印也是不同,用印大小要与作品相称,能够起到校正通篇布局重心的作用。古人云:“用图章,宁小勿大,大则不雅。”要视书法作品尺幅大小选用印章,切记落款处的印章大约与落款字大小相仿,否则,不但会给人以沉重下坠感,有时还会影响画面的整体格调。

作品钤印代表作者审美水平与书画家的品味。印有大小、长短、方圆,朱白、肥瘦。一般书法家至少要备三套大中小的印章,每套印章包括(姓名章、字号章、闲章,斋号章,佛像章等)一套小楷作品印章(约0.7-1.0cm)大小。一套中等大小印章(约1.5-2.8cm)大小,用于一般的四尺六尺作品,一套大字印章(约3.0-4.5),一般用在八尺以上的字画。当然主要还是要看章法需要,也有小字用大印,主要能平稳重心、强化书画构图,能够“锦上添花”就可以。

可以参考一下国展作品用章:

印章材质

以下是本人篆刻作品:

书画用印:

谢谢观看!

当代书法家孙伯翔的魏碑能超过赵之谦吗?

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当代书家孙伯翔能超过赵之谦的魏碑吗?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而且问题也很有针对性。但一个人是个统一的人,我们还不得不统一来看。

先说孙伯翔

众所周知,孙伯翔先生是当代有名的魏碑大家,其魏碑的成就在当代也是屈指可数。他一生沉浸于魏碑的丛林,而能写出自己独特的风貌来,这是很难得的。

学魏碑的渊源

孙伯翔的字脱胎于魏碑,主要受《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等方整严峻的一路书风影响。

当然他为了求创新和变化,对于形体结字用了很大的力气去改造。力求一种强烈的对比,长枪短剑,硬刀软鞭,无所不用。

但整体仍然以峻峭凌冽为主,用笔清健爽截,不拖沓。

用笔的主张

在用笔上,他和启功先生的主张恰恰相反。

启功说他“一生师笔不师刀”,从他的实践也可以看出来,他是以帖学为根基的,认为下笔要自然,要透过刀锋看笔锋,也就是主张去掉刀刻感,遵循笔的自然特性去书写。

而孙伯翔先生则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艺术的首要是有美感。那么笔的形态有美,刀刻的形态中也有美,不必一棍子打死。所以他觉得碑刻的“刀刻感”是可以继承下来并发扬的,这是他对于碑刻的认识。也决定了他的用笔如刀,可以说是“一生师刀笔成刀”了。

结字与章法特征

他的结字特征在于在单字的范围内通过对空间的挤压和纵放处理,在字内形成势的对立,而字与字之间仍然以这种方式处理,又增加了一重矛盾和统一的关系,所以结字用功很深,多有巧妙的构思。

此外还有用笔轻重的对比,行笔速度的变化等等。他几乎在字的每个维度上都希望有一种技巧性的处理,所以显得巧,这是他的一种贡献。从这点来说,他的魏碑较传统而言是有新的突破的,他有一种理性的、工程的思想。是一个用笔墨搭建字的工程师。

章法是由结字决定的。他结字的特征就决定了章法必须得爽朗,字间距要大。否则每个字的完美和独立性就会被挤压,这点他是很清楚的,所以写字的章法相对统一,都是行列疏阔的一种布局安排。

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来看,孙伯翔的魏碑体书法就展现开来了。那么他的成就应该怎么衡量,是进步还是不如古人?这话其实得两说。

首先他肯定有别于古人,他并不想做谁的第二,所以他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这是他对书法的贡献,大部分人还做不到。

一个人但凡能确立个人风格,并为人所认同,可以说他一定在某个方面是有超越的。那么他的超越我认为就是对于字的结构的“工程化”处理,更有一种科学的思想作为指导。

可是要说不如古人,比如赵之谦,那也是可以的。因为那个优点本身就可以是缺点。因为这种过于精巧的思维,让他的字显得过分雕琢,刻意造作,失去了一种浑厚朴素的风貌。

是的,他用笔很有力,为什么还说不够厚呢?是那个整体的气不够厚,设计感太强,即使用笔有力,仍然是一种薄。可以说是“薄于情”的一种薄。

所以他的优缺点是同一个东西,是一体的。

就此打住,再说赵之谦。

赵之谦

赵之谦其人,是个全能型的文艺天才。诗、书、画、印、文、鉴、藏,无一不通,无一不精。这样的人,实在是罕有的。

所以我在开头会说,单把他的魏碑拿出来和另一个人的整体做比较,比较的有针对性,对他来说不太合宜。但也并不是不可以。

抛去上面的领域不谈,仅就书法来说,他还是个全才,诸体皆能,而且皆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篆书遒媚恣肆他的隶书浑厚朴茂他的行书文人气十足又洒脱随性

然后说他的魏碑。他虽然是那个时代复兴碑学的重要人物,但他的魏碑和石碑上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

要说孙伯翔是一种对于刀刻感的继承,那么到了赵之谦这里,则是“完全融化”。他把魏碑完全嚼碎了往下咽,再出来的东西,就已经完全是他自己了。

他对于魏碑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笔法,特定的章法,而且还用到行书里去,用到篆隶里去,他好像想怎么改造都成,而且都成功。这不是融化是什么?

而且他在各种技巧之间来回穿梭切换的同时,还能保持一种整体基调的浑厚和朴素。那是一种全然一体的统一感,而不是各个字之间互相炫耀自己有多美。那种整体感,恰恰是需要忘掉局部,用一种浑然之气去行笔,从首至尾,无有夹杂。

所以,就是单把魏碑拿出来,我仍然会把票投给赵之谦,如果只能选择一个的话。因为他以道做基础,而不以术做基础,是所谓“艺进乎道”者也。

实际仅仅把他放在清朝这个时间段也是不全面的,他的灵魂更为古远。他如何能这样厚古?他甚至说汉代以后的文章他都不乐意读,所以他的眼量很高,从秦汉得到更多的精神传承,自然有浑厚的气质。

更何况他还是个全能选手呢!怎么比。

厚古薄今的确不是我们的意愿,可在文艺的许多领域,我们确实退步太多了,这是整体社会心性的退步,不是某个人的事。现代人定性不足,走不了太远的路,也就难到更高的山顶。当然不排除有什么绝世天才转世再来,但那种人往往大器晚成,当代又看不到。

最后再来欣赏一下赵之谦的画和印吧。

他的画

他的印

感谢您的阅读,这里是鱼生文化杂谈。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

吴昌硕印章的仿品特点?

答:吴昌硕印章形成他独特的风格。

答:主要得力于他的书法根底厚实。骨者,笔力;肉者,风韵。笔力与风韵皆得力于书法,篆刻艺术实际就是篆书和雕刻两种艺术的结合。只会刻,不会篆,印章是刻不好的,更不要说有创造了。一方成功的印章,必须有高度的书法艺术和出色的章法和刀法相结合,做到有骨有肉,有笔有墨,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历代有名的篆刻家,他们共同的经验都是如此,吴昌硕晚年常常谆谆勉励后辈刻印时“要从篆书上下功夫”。

王铎的书法为什么有些人看不懂?

王铎(1592~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王铎一生博学好古,工于诗文,长于画山水,尤擅长书法,行书和草书效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正书学习钟繇。他的书法师从古人而不受拘泥,往往能自出胸膳,有所创新。其著作《拟山园法帖》,风格独具而兼备各体,颇受历代书家推崇。

王铎在诗、文、书、画方面都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明代末欺,有“南董北王”的说法,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足见成就之高。他的书法用笔,常常显得流转自如,有千钧之功,总观作品却又出规入矩,有张有弛。王铎书法虽然各体兼备,但尤擅长行草。其行草恢宏大气,厚重洒脱,给人以淋漓痛快之感。他的墨宝流传后世的较多,其中有不少法帖、尺牍、题词见于刻石,《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两贴最为著名。

王铎的草书,在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上都有所创新,尤其在章法的字间联系、行、行间空间、款字及钤印等形式的技法上,独具匠心,后人难以企及。其变化丰富的章法,纵敛有度的运笔,欹正莫测的结体,错综复杂的点画,枯实互应的线条,使作品浑然天成,极具整体感。有评论者认为他的书法不只有王羲之的隽秀,还兼学米芾的苍老劲健。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他 “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显北宋大家风范。明后期的书法界特别流行董其昌书风。此时,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由此在当时成书法风尚中新的旗帜。

王铎书法,曾经对日本的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颇受书法家欣赏,并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在日本曾轰动一时,甚至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准确,但足以证明王铎书法成就之高,并非浪得虚名。

王铎这位明末清初的大臣,百年之后被乾隆帝编入《贰臣传》乙编,列为降清叛清这么一种尴尬的境地。这在讲究“书品与人品”的封建时代,这位有“神笔”之称的书法家颇受人们争议。然而,客观面对那个时代,归顺于清朝的汉人又并非王铎一人。

毕竟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先王后王”之说,既然少不了“书圣”王羲之,那么就应当少不了“神笔”王铎一席之地。

清后期,吴昌硕称赞王铎书法:“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再后来孟海先生评价:“(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 ”。当代启动先生也有言:“觉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铎小时候日不饱两粥,后又经历乱世。他把人生的薄凉和生活的理想,利用淹墨方式从浓淡相宜的色调中得以印证,传承与创新,中规与突破,洒脱与古朴,都体现了他的书法精神。

斯人已去,我们懒得去了解他,怎么会读得懂他的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