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汉曹全碑_东汉隶书刻于哪个皇帝

爱字体2023-08-24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汉曹全碑,东汉隶书刻于哪个皇帝?汉隶十大名碑与汉三颂?隶书该怎么练习?练习写楷书初学者先临哪些书籍较合适?应该如何理解隶书的神韵自得?汉曹全碑,东汉隶书刻于哪个皇帝?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东汉隶书
本文目录

汉曹全碑,东汉隶书刻于哪个皇帝?

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

汉曹全碑_东汉隶书刻于哪个皇帝

东汉隶书碑刻。篆刻题《 汉故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 年立于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境内,明代出土。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金石萃编》载: 碑高九尺五寸, 宽三尺二寸,共十六行,满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书法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阴尤为酣畅。明代五世贞《龠州山人四部稿》评其:“书法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本所可及也。”传世墨拓以“东里润色”四字完好者为明代拓本,有古物同欣社及中华书局影印的翁同龠审定明初拓本,有正书局印有石印本《明拓汉隶四种》及新印本问世。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

汉隶十大名碑与汉三颂?

汉隶十大名碑主要是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衡方碑、鲜于璜碑、华山碑、景君碑、好大王碑等;汉三颂指的是石门颂、西狭颂等,这些都是汉隶最经典,代表了汉隶的最高水平,对中文字的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对后世书家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隶书该怎么练习?

隶书是楷书的基础!学隶书,建议从汉碑中选择一帖入门。汉代以后隶书先不要学。隶书,在东汉时已发展到顶峰,至今无人超越。

练习隶书,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的古帖,坚持不懈的临摹之。隶书的用笔特点是逆入平出,横平竖直,蚕头雁尾,主笔突出。隶书的结字特点,有中收中放的,如汉《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西狭颂》等;有内收外放的,如汉《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碑》、《淮阳庙碑》等;有内放外收的,如汉《张迁碑》、《鲜于璜碑》等。题主喜欢哪种风格的就选哪种风格的练习。

若是初学,可先摹临一个阶段,有一定基础后再进入对临阶段。对临,须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可选字临,可一页一页的临,亦可通帖临。记着,要先临出形似,再临出神采。建议先专工一帖,不可贪多。临帖须坚持,要把临帖当成日课,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临帖阶段,先不要急着写作品,更不要把自己临摹的字轻易拿给别人看,以免干扰自己的学书思路。

练习隶书,宜用优质兼毫毛笔、半生半熟宣纸或人工毛边纸。

练习隶书用墨,推荐用“一得阁墨汁”和“书画墨汁”。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用价格便宜的墨汁也可以。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练习写楷书初学者先临哪些书籍较合适?

练习书法没有捷径,想要把字写好,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

至于练习写楷书初学者先临哪些书籍比较合适,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一、练自己喜欢的字,选自己喜欢的字帖!显而易见天天练习自己不喜欢的字是多么的难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的才会动情,才会坚持,才能持之以恒,练习喜欢的字才会事半功倍!

二、楷书分魏晋楷书、唐楷、魏碑三类。前两类入门较难,魏碑入门较易,如果喜欢魏碑,不妨从魏碑入手。

魏碑的名帖也很多,如《张猛龙碑》《张黑女》《元桢墓志》《始平公造像》《郑文公碑》等等。

附魏碑书法作品

应该如何理解隶书的神韵自得?

昨天,介绍了隶书的基本点画。

隶书看似简单的点画,内含丰富的笔法、笔势和笔意关系。

古人论笔法句句在理,例如,中郎曰:“藏头护尾。”右军曰:“第一须存筋藏锋,减迹隐端。”又曰:“用笔尖须落笔浑成,无使毫露。”所谓筑锋下笔,皆令完成也,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皆也无起止,即藏锋也。唐.虞世南《笔髓论》说“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王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则已操胜算。”颜真卿的《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形象的说明了笔法、笔势和笔意的关系。近代沈尹默在《学书有法》中说“挑夫争路,船工撑船,乐伎的舞蹈和江流的涛声。”等大自然的各种形象,都会启迪书法的神情意趣。

还是以礼器碑字体进行笔法分析:

1、方圆兼备。何为用笔方圆,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详细说明了方圆之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方用顿笔,圆用提笔…………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其实,方圆之说只是相对而言。礼器碑是方圆并用的典型。如图一中,点画大多是圆笔,包括转折,但捺笔明显都是方笔出锋。

2、痩硬并举。杜甫评书曰:“书贵瘦硬方通神。”痩、硬是此碑的典型特征,但痩并不是薄、弱,如图一中的“瑟”的撇、“不”的一横,看似如大雁掠过,实乃千钧之力。

3、粗细悬殊。点画线条粗细轻重明显,隶书规矩,点画粗细均匀是基本特征,但是书写性很强的礼器碑,别具一格,如“道”等的捺笔,比其它笔画粗许多倍。

4、竖笔坚挺。竖笔往往不是主笔,而且很少写成笔直状,细而挺拔,极具魅力,如图一中的“下”、“不”。

5、点不作点。有的把点当作笔画的浓缩写,有的把笔画当作点写,极具笔势和笔意,富有变化,如图一中的“心”、“不”。

关于结体和章法。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字的结构因时代不同而不同,唐朝的隶书和汉隶有区别;因人而异,清代的隶书,各具特色。隶书留世三百多碑刻,无一雷同,唯礼器碑结体最为多姿。

1、随字立形。隶书取方扁,宽度基本一致,高度随笔画多少、疏密排列而定,故隶书并非每字都是统一的方扁,如图一中的“心”和“道”就明显不同。

2、笔势自然成形。看似各自独立的点画和部首,却有一股看不见的笔势连着,呼应自然,极具魅力。如图二中的“为”、“孔”、“子”、“定”等,这是此碑最典型特征之一。

3、横画变化极其丰富。平正中呈笔势自然书写之状,长短、粗细,连接、断开、穿插、呼应等。如图三的“礼”、图四的“台”。

4、竖画在结体中大多并非书写成垂直状,往往偏向右侧,这和整个字体左收右放,重心偏右有关,如图五的“所”。

5、字体的平衡。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都会有部首之间的避让和呼应之关系。如图六“龙”。

另外,隶书的章法并不复杂,传统的汉隶,以排列有序,整齐为美;摩崖刻石、有些碑阴及汉简等,有行书章法之特点;还有,作品传统的款式有中堂、条幅、匾额、楹联、扇面等。清代的伊秉绶章法布局独树一帜,如图七。

以上皆是本人对隶书的认识和理解,自以为要写出隶书的神韵自得,这些基本问题必须掌握,并能融会贯通,方能神韵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