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王羲之的书法_王羲之书法妍丽的三大特点

爱字体2023-08-12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书法妍丽的三大特点?王羲之的字属于什么字体?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简短?如何学习王羲之书法?苏东坡推颜鲁公书法为第一?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书法妍丽的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王羲之
本文目录

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书法妍丽的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王羲之的书法线条之中很多是以提按为主,偶尔会运用绞转笔法,在转折的地方用笔干脆利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显示出王羲之非凡的运笔技巧。从他的集字书法之中可以看出,他的行书很多以中锋行笔,而篆书用笔一大特点就是笔笔中锋,所以他的行书之中的转折接近于平动使转,所以他的书法之中线条充实厚重。

王羲之的书法_王羲之书法妍丽的三大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章法精湛,王羲之的书法流畅飘逸,但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呼应紧密,整幅书法带有一气呵成之感。

第三个特点就是格调和气韵,这也是很多书法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王羲之的字属于什么字体?

1、王羲之的字体,是行草。

2、王羲之处在一个书体变革的时代。王羲之早期的时候,是章草成熟的时代,王羲之早期作品继承了章草的特点。(章草是草化的隶书,与后来的草书不是一个概念)有隶书的笔意。如姨母帖。

3、王羲之之所以称为书圣,是因为他完成了从章草到行草的过度(当然不是他一人,是一个时代书家的集体积累,但他的贡献最为突出),他中后期的作品使字体脱尽了隶书的味道,即楷化的过程。(楷化不是楷书,是指字脱尽隶意的过程,而于用笔是否草化没有关系。)

4、所以说,王羲之的字体,是行草。行和草之间没有一个分明的界限,王羲之的字多介于他们之间,不同的字帖有不同的定位。如,兰亭序,快雪时晴帖是行书。行穰帖,远宦帖等都算是草书了。

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简短?

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习书法,勤奋好学。据说十七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1了就练着写。

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如何学习王羲之书法?

初学不能学圣教序,圣教序是集字,学不到章法。

可学的主要是《王氏一门书翰》,初月帖和姨母帖尤其重要。

不知道您的书法到了什么阶段,可以发张作品细看,能够找到明白老师指点是很重要的,可免去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王羲之的行草书是以章草做基础的,所以想学而能有所成就,长远的看应该从章草入手,可以学宋克写的《急就章》、《书谱》,草书、楷书的手法尽有,是上学二王的阶梯。当然这已是更高的要求了,按这个标准当代写二王的没有几个合格。

苏东坡推颜鲁公书法为第一?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要从行草书发展历史和艺术风格发展这两个方面来看待。

历史的看:

王羲之家族,颜真卿家族,正好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显赫的两大家族。

一、王羲之家族及其在书史的地位

王羲之的意义,在于他在书史上所起的承古开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我们知道,王羲之创立新体(即今草)之前,行草书主体,是章草。

我们今天看到的刻帖章草,程式感很强,笔笔另起,字字独立,不相连属,仍然是隶书的余绪。如传吴皇象《急就章》、晋索靖《月仪帖》等。

到王羲之创立新体,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删繁就简,创立制度,谓之革新”;南齐王僧虔《论书》说:不是王羲之的伟大变革,人们“至今犹法钟王”,即只能承袭章草这种字体。

但王羲之的书名,在其时并不显赫。当时的主流论者,甚至认为他的字为“野鹜”(谢安语)。

在同一时期,王氏家族书家林立,至今仍然知名的,除王羲之、王献子父子在历史上负有盛名外,王氏家族中前后另有王廙、王导、王恬、王洽、王珉、王荟、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允之、王珣、王绥、王慈、王薈、王涣之,王志等善书法,并有书迹留世。从《万岁通天帖》中王荟《疖肿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珣《伯远帖》、王慈《柏酒帖》、《汝比帖》等作品分析,王氏家族书风,各有其长而又一脉相承。

(王徽之《新月帖》)

(王珣《伯远帖》)

(王志《一日无申帖》)

据此推断,王羲之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书家,说王羲之一人创造新体,应该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一种书体,一定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物的共同创新创造。而把帐算到一个人名下,是历史上一些人有目的的,常犯的错误之一。

(王羲之《二谢帖》)

王羲之被推上“书圣”的地位,关键是几位帝王的力挺。首先是梁武萧衍的极力追捧,其后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帝王之尊为王羲之作传,并罔顾事实,贬低别人,鼓之吹之,不遗余力;再后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家文化工程,法帖之祖《淳化阁帖》丛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历代帝王、名臣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作品,其中王羲之一人的作品,就占有三卷之巨。(但吊诡的是,颜真卿书法,就连一个字都没有被录入)。

一方面,王羲之书法美轮美奂,实至名归。王羲之书风遒秀,容易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另一方面,与历代帝王“成教化,助人伦”的意识形态的昭示倡导直接相关。

“书圣”的桂冠,只有帝王,才有资格,有本事戴到谁的头上。

历史的看,王羲之书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一千多年来,他是中国书法的正脉,主流,另一方面,也是形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根源。唐末宋初,元末明初书风靡弱,都与此有关。

举世公认这个词好啊。我们和历代帝王,终于在这个点上,完全并肩齐肘了。但历史上有真正追求的书法家,并不都臣服在王羲之脚下亦步亦趋。其中在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那个人,就是颜真卿了。

二、颜真卿家族

往远追溯,据颜真卿《颜家庙碑》,纪念先祖文中的“子泉,”,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颜回。颜回本字子渊,唐时为避李渊讳,改为子泉。颜真卿家族,真正发迹于曹魏时期的颜盛(尚书郎,青、徐二州刺史),始居琅邪临沂,之后一直到盛唐,是沿袭几个朝代的望族。

颜氏族人善书,是有明文记载的,始自颜含长房五世孙颜腾之(颜真卿九世祖)(颜真卿《颜公大宗碑》)。颜腾之的孙子颜协,史称其善于“草隶飞白”,荆楚碑碣多出其手(《南史·颜协传》)。

颜协的次子,就是在音韵、文字诸领域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颜之推(颜真卿五世祖)。据颜真卿撰《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记载,颜之推之后,一直到唐朝中叶,颜氏族人擅写篆籀、草隶者,不下数十人。因为种种的原因,颜氏家族的书法,不被历代帝王所好,因此遗存不多,在民间的影响,也没有王氏家族彰显。

颜真卿的书法,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从根本上区别于二王书学境界的另一个高峰。

(颜真卿《刘中使帖》)

(颜真卿《争座位帖》局部)

颜真卿《争座位帖》,有许多同一个字反复出现,其写法都不相同。其中“不”字,出现过18次之多。和王羲之《兰亭序》中20个写法不同的“之”字,异曲同工。

把二王和颜真卿作比较,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

王书笔画中段变化不明显,鲜予动作,颜书笔画中段则加以摇摆扭动,画长意更长;王书笔画粗细对比明显,颜书笔画约略等粗;王书笔画见棱见角,起收转折分明,颜书则少见棱角,含蓄内蕴;王书直者正直,颜书直中见曲;王书明快,颜书涩缓;王书挺拔,颜书阔展;王书遒丽机巧,颜书郁勃沉着。颜书笔画造形重稳质厚,筋力弥漫,全以篆籀之法出之,字型多呈鼓形,更加外拓开张。书之开阔重大,气象雄浑,止于此老。颜书之法,影响深远,在书史兀兀特立,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后世蜚声一代的杨凝式,宋苏轼、黄庭坚、米芾,明王铎,清何绍基,无不沾溉于此老。

如果说王羲之代表书法风格中遒秀一路,为秀美,颜真卿代表书法风格中的雄壮一路,为壮美。两者之间,只有不同,没有高下。

苏轼《东坡题跋》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之,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足矣”。虽然有武断之嫌,但对艺术的革新变化的肯定和推崇之理,是完全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原则的。

三、站在后世的立场上,王羲之,颜真卿两种不同的书法风格,都是优秀的,珍贵的书法遗存。在取法上,本人更推崇颜真卿。我们的时代,书法材料,幅式,都和唐以前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大字是当今书法作品的主流。而大字要学颜体,是宋以来的书家的公论,并从书法实践中予以利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颜真卿,比专学王羲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孔之见,欢迎题主和书道朋友批评指正,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