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吴昌硕篆书作品_吴昌硕是怎样从零基础到石鼓文第一的

爱字体2023-07-23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吴昌硕篆书作品,吴昌硕是怎样从零基础到石鼓文第一的?吴昌硕最早的篆书?吴昌硕的书法特点有哪些?篆刻的是什么字体?邓石如和吴昌硕谁的篆书好?吴昌硕篆书作品,吴昌硕是怎样从零基础到石鼓文第一的?我
本文目录

吴昌硕篆书作品,吴昌硕是怎样从零基础到石鼓文第一的?

我在二十七岁的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大概作画,下午大多休息。先生和易近人,喜诙谐,休息的时候,很喜欢有熟朋友和他谈天。我与昌硕先生认识以后,当然以晚辈自居,态度恭敬,而先生却不以年龄相差,有前辈后辈之别,谈诗论画,请益亦多,回想种种,如在目前,一种深情古谊,淡而弥厚,清而弥永,真有不可言语形容之概。

吴昌硕篆书作品_吴昌硕是怎样从零基础到石鼓文第一的

昌硕先生诗书画金石治印,无所不长,并有强烈的特殊风格,自成体系。书法专工古篆,尤以石鼓文字成就为最高。郑太夷评昌硕先生的石鼓文说:

邓石如,大篆胜于小篆。何子贞,只作小篆,未见其作大篆。杨沂孙、吴大潋,皆作大篆。邓、何各有成就,杨、吴不逮也。缶道人,以篆刻名天下,于石鼓最精熟,其笔情理意,自成宗派,可谓独树一帜者矣。

有一天下午,我去看吴昌硕先生。正是他午睡初醒以后,精神甚好,就随便谈起诗和画来,谈论中,我的意见,颇和他的意趣相合,很高兴。第二天就特地写成一副集古诗句的篆书对联送给我,对联的上句是“天惊地怪见落笔”,下旬是“巷语街谈总入诗”。昌硕先生看古今人的诗文书画等等,往往不加评语。看晚辈的诗文书画等等,只说好,也往往不加评语,这是他平常的态度。

这副送给我的篆书对联,自然也是昌硕先生奖励后进的方法,但是这种的奖励方法,是他平时所不常用的。尤其所集的句子,真觉得有些受不起,也更觉得郑重而可宝贵。很小心的什袭珍藏,有十年多之久。抗战军兴,杭州沦陷,因未及随身带到后方而遭遗失,不识落于谁人之手,至为可念!回忆联中篆字,以“如锥划沙”之笔,“渴骥奔泉”之势,不论一竖一画,至今尚深深印于脑中而不磨灭。

昌硕先生对篆书方面的成就,可说是举世皆知,无须叙述。因此能运其所成就的篆书用笔,应用于绘画上面,苍茫古厚,不可一世。他自己也以为钟鼎篆隶之笔入画,是其所长,故在题画诗上常常提到这点。例如挽兰匄的诗中说:“画与篆法可合并,深思力索,一意唯孤行。”又如题画梅说:“山妻在傍忽赞叹,墨气脱手推碑同。蝌蚪老苔隶枝干,能识者谁斯与邕。”真不胜例举。

鲍贤伦:吴昌硕的苍茫吧?

张公者:是的,虽几个大字联,气势磅礴,足矣。

鲍贤伦:够了,两三幅就够了。吴昌硕的这个隶书一点不比篆书差。就这两个人物够了。我们不管赶上哪一个都是很不容易的。

张公者:他们是具备风格而且有高度的。清代还有几位写得好的,比如说赵之谦也有风格,邓石如也有价值,但是他们还是缺少高度。

鲍贤伦:清代已经是风格化了,当时的隶书都风格化。唯一一个比较宜学,风格化不明显的就是邓石如,其他的都风格化。所以风格化的那些人,基本上都不适宜学。他们一一占据了自己的位置,就标高看,只有伊秉绶、吴昌硕这两个人才是最厉害的。如果要找第三个,勉强也可以,金冬心,我觉得还是比他们要弱,稍微差一点。

张公者:金冬心风格强烈,但气度、格局还差一些。

鲍贤伦:太往风格的差异性上走,精神的高度不足。

楷书方面,昌硕先生曾谈起“学钟太傅二十余年”。故他在八十高龄的时代,尚能写小正楷扇面。笔力精毅,一丝不苟,使吾辈年轻人望而生畏,足以知道他楷书的来路与功力的深至。行草书是用他篆书与楷书相参而成,如桔藤,如斗蛇,一气相联,不能遏止。极与昌硕先生的画风配合,用以题写绘画,尤为妙绝,成画面上的新风格。故他作画时,也以养气为先。他常说:作画时,须凭着一股气。原来昌硕先生对于诗书画治印等等,均以气势为主。故他论画诗上或题画诗上常常谈到气的方面。兹摘例句如下:

《为诺上人画荷赋长句》

墨荷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

《沈公周书来索画梅》

梦痕诗人养浩气,道我笔气齐幽燕。

《得苔纸醉后画梅》

三年学画梅,颇具吃墨量。

醉来气益粗,吐向苔纸上。

浪贻观者笑,酒与花同酿。

法拟草圣传,气夺天池放。

《勖仲熊》

我画非所长,而颇知画理,

使笔撑槎蚜,饮墨吐畏垒,

山是古时山,水是古时水,

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似。

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

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依,

荆关董巨流,其气乃不死。

昌硕先生的绘画,以气势为主,故在布局方面,与前海派的胡公寿、任伯年等完全不同。与石涛、八大、青藤,也完全异样。如画梅花、牡丹、玉兰等等,不论横幅直幅,往往从左下面向右面斜上,间也有从右下面向左面斜上,它的枝叶也作斜势,左右互相穿插交权,紧密而得对角倾斜之势。尤其喜欢画藤本植物,或从上左角而至下右角,或从上右角而至下左角,奔腾飞舞,真有蛇龙失其天矫之概。其题款多作长行,以增布局之气势。可谓独开大写花卉的新生面。

昌硕先生绘画的设色方面,也与布局相同,能打开古人的旧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欢喜用西洋红。西洋红是从海运开通后来中国的,在任伯年以前,没有人用这种红色来画中国画,用西洋红,可以说开始自昌硕先生。因为西洋红的色彩,深红而能古厚,一则可以补足脂胭不能古厚的缺点,二则用深红古厚的西洋红,足以配合昌硕先生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昌硕先生早年所专研的,是金石治印方面,故成功较早,成就亦最高,以金石治印方面的质朴古厚的意趣,引用到绘画用色方面来,自然不落于清新平薄,更不落于粉脂俗艳,能用大红大绿复杂而有变化,是大写意花卉最善于用色的能手。但是他常说:事父母色难,作画亦色难。他又常说:作画不可太着意色相之间。

自然,吾国的绘画,到了近代,每以墨色为主彩,墨色易古不易俗,彩色易俗不易古,故说:“事父母色难,作画亦色难。”又说:“作画不可太着意于颜色之间。”这全是昌硕先生深深体会到用色的艰苦,有所领会而说的。近时百石老先生,他的布局设色等等,也大体从昌硕先生方面来,而加以变化。从表面上看,是与昌硕先生不同,其底子,实从昌硕先生支分而出,明眼人,自然可以一望而知。白石先生自己在他的论画诗上,也说得十分清楚。兹录如下: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白石先生自注:郑板桥有印文日: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昌硕先生,不论诗文书画治印等等均以不蹈袭前人,独立成家以为主旨。他在刻印长古中有句说:今人但侈慕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

又题画梅说:

画之所贵贵存我,若风遇箫鱼脱筌。

又题葡萄说:

吾本不善画,学画思换酒,

学之四十年,愈老愈怪丑,

莫书作葡萄,笔动蛟蚪走。

或拟温日观,应之日否否,

画当出己意,摹仿堕尘垢,

即使能拟之,已落古人后,

所以自涂抹,但逞笔如帚,

世界隘大千,云梦吞八九。

只愁风雨来,化龙逐天狗,

亟亟卷付人,春醪酌大斗。

又白石先生自嘲诗下注说:

吴缶庐常与吾之友人语曰:“小技拾人者则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多半年,可得皮毛也。”

吴昌硕最早的篆书?

1886年,42岁的吴昌硕完成了其一生最早的石鼓文手卷。而此卷据说是为了同潘瘦羊换取当时最好的石鼓拓本“汪郋亭侍讲罗纹笺拓本”!因不愿错过如此千载难逢的机缘,于是用尽全力,一笔一划,极力与原刻相似

吴昌硕的书法特点有哪些?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浙江孝丰(今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国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的书法中篆刻最为著名,他所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笔,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有金石味道!

然后他的篆刻作品,无论是朱文还是白文,足汉篆。小篆或大篆,经过他的雕刻,都呈现出一种大气,浑朴,厚重的感觉。

吴昌硕还有一个小故事,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知县,但仅干了一个月,不习惯官场,于是刻了“一月安东令”记之。

三面印,顾名思义就是一块石头三面都刻有印文了,我是这么理解的,这样的不多。白石老人就有这样的作品,可以参考下,谢谢!释文:“丁巳劫赤之余,草间偷活,重游京师归后”。我所知道就这些了,如有不足,还望见谅!谢谢邀请!

篆刻的是什么字体?

吴昌硕是西泠印社大家,其篆刻当然是大篆或小篆字体。一般篆刻都是这些。

邓石如和吴昌硕谁的篆书好?

邓石如以筚路蓝缕之功,开创小篆苍茫浑厚之境。

吴昌硕用邓法于石鼓,把四平八稳的石鼓改造成上下错落,恣肆沉雄。并将邓法与石鼓相合,扩容于小篆,金文,成其凝炼遒劲,笔势奔腾,朴拙老辣,苍茫雄浑之风。

总之,邓吴同为百代宗师,一承前启后,一发扬光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