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曹全碑隶书作品_隶书史晨碑的优点和缺点

爱字体2023-08-24字体百科14
本文目录曹全碑隶书作品,隶书史晨碑的优点和缺点?我想写一副书法作品?钟用曹全碑怎么写?书法作品笔法取自曹全碑的创造说明怎么写?曹全碑应该如何练习?曹全碑隶书作品,隶书史晨碑的优点和缺点?我们知道若以风
本文目录

曹全碑隶书作品,隶书史晨碑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知道若以风格型和技法型两大标准给汉隶分类,《史晨碑》无疑属于后者,而且在技法类的汉隶群中,《史展碑》是技法中的技法。《礼器》也可视为技法型,但多了一份秀劲挺拔,骨力十足;《亿瑛》也较为趋向标准化,但整体偏向于风格的四平八稳。《史晨碑》却处处表现出标准的汉隶法度,一招式都在向世人解说汉隶些微的技巧法则。因此时常被人讥讽为汉隶中的“馆阁体",但是这种“馆阁体”在隶书教学的人门阶段,其标准化的审美趋向更有教育学上的意义。

曹全碑隶书作品_隶书史晨碑的优点和缺点

《史晨碑》亦称《史晨前后碑》,无额。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三月立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史晨碑》有个明显的特色,即分为前后两碑,而且同处石,内容不同但形制完整,可独立成篇。前碑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又称《鲁相史晨孔庙碑》《史晨请出家谷祀孔庙碑》等,通常称《史晨前碑》。清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七尺,广三尺四寸。”共17行,每行36字。后碑为《鲁相史展飨孔子庙碑》,通常称《史晨后碑》。共14行,每行36字,后有唐人题记四行。世见最早的为“秋”字完好的明初拓本。

史晨,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任鲁相。《史晨碑》记述了鲁相史晨,长史李谦上书尚书,陈述孔子功德,请“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祀”等尊孔、祭孔的活动。《史展碑》与《礼器碑》、《亿瑛碑》皆立于孔庙,并称为“庙堂三巨制”。曲阜孔庙是孔子儒家思想在汉文化中占正统地位的物化象征,而在“罢戴百家,独尊铺术”思想的长期浸染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中和"之道即为人们思想意识和审美评判的至高准则。在艺术领域, 一切形式美皆应在不偏不倚的状态下去追求,艺术情感应在超理性、超节制的状态下来表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波社会和统治阶级所接纳。

汉代书法的向规矩和法度迈进除了艺术本身的内在要求外,历史背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推动力。《史晨碑》是“三巨制”中最能体现“至高准则”的代表。过分地拘泥于法度和规则,过分地应和庄严的场所,使得《史晨碑》艺术上的个性显得非常黯弱,情趣和神韵方面无法与《石门》《衡方》相比肩,就可理解了。但从教学人门上,此碑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不然孙承泽不会有“百世楷模”的高评了。同时我们想彻底地了解《史晨碑》,就必须要知道这些:

一、用笔:法度严谨,丝不苟。 线条运动不像摩崖类刻石或《衡方》之类不停地变换受力方向,而是以种近乎小篆运动方式来展现自身的线性特征,用力大约在二、三分笔即可。圆笔柔和,折笔含蓄,清秀俊雅,康有为评此碑为“虚和类”,大约从此而出。

有一点要注意,《史晨碑》虽然处处在表现完整规范的汉隶法则,但其线条的“蚕 头雁尾”一波三折的特征并不十分明显。其横画起笔多以平式露锋人纸,但能露而寓藏、尖而寓圆,不现浮躁激烈之象。不过其对“雁尾”(收笔)的处理却十分看重,这样也体现了成熟汉隶波三折的婉丽流动。 二、结构:平正秀润,内松外紧。 《史晨碑》横平竖直,穿插匀称,比例适宜。但为了避免呆板,在布势的时候,还是注意到了内外的空间关系的伸缩拓展,通过一些线条的长长带出,和长短、曲直、粗细等对比要素使其灵活。

因此碑字《史晨碑》数较多,规矩端肃,法则系统,是学习隶书入门的典范。

我想写一副书法作品?

可以竖写分两行,每行四个字,字左右对称,最后落款低于正文

钟用曹全碑怎么写?

曹全碑是建立于我国东汉晚期的隶碑。其曹全碑帖是后世著名的隶书帖。隶书是书法艺朮中楷行隶草篆五体中的隶体,也称隶书,和其它字体一样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钟字是个全改字,钅旁在繁体中写金,中写童,钟应写鐘。因此,钟在曹全碑中写作:鐘。

书法作品笔法取自曹全碑的创造说明怎么写?

曹全碑秀美飘逸,学习临贴功夫深厚写出的作品自然带着曹全的笔意。

曹全碑应该如何练习?

开门见山,话分两头,首先说你临写的效果,再说应该如何临写。

一 看临习帖中的用笔,

1首先是横画,竖画过于直来直去,就是说缺乏运笔过程中的提按,变化,随意性较大,所以看起来不灵动,不生动。比如"尔"字,上横写得可以,但到了下面的方框,笔画就过于直板,给的感觉是在画一个半方框形,四笔画,一横三个竖,全是直书画 如果不是上面的长横写得可以,那么你这个字,就不是书法 而是接近于仿宋体的美术字了。你可以对比一下上图《曹全碑》帖,看原碑笔法的灵动和丰富的变化美。

下面的"同,封,弟"也是这问题,你可以仔细观察

2再说结构,

你的"弟"字 就有些没把握好,原因是上横画有些弯曲,下竖画主笔又起头也不稳梢微左斜 这两主要部件写歪了,整体结构就乱了,打个比方,常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很形象的。

3还有捺笔,"殷"写得可以,有收尾回锋的感觉,而"定,既"。即属于病漏之笔。特别是"既"字的右边无字的捺笔 尖峰出锋,这是曹全碑最忌讳的笔法,一定要在收尾的最后轻轻回一下锋,而不要直接出锋,有时候捺在空中收笔也有,但一定不要出锋或不回锋收笔。《书谱》说"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就是写得要有韵味,有内涵,看起来才有曹全碑的温婉,圆润,绵里藏针的秀美,内含的力道。

二,再说如何临写

1观察读帖是必须经常做的功课,《曹全碑》点画变化其实很有特点。

它基本以圆笔为主,兼顾方笔,起笔要裹锋,运行要中锋,转折处要方中带点圆,特别注意不要刻意露出硬角。才能显得婉转遒润

2横画大多圆头起笔,如"长,威"少量是方头如"己"。运笔先裹锋向左起笔,再转锋略按,然后提笔向右运笔,(你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无提笔只按笔,没有层次感,渐变的过程,缺乏灵动),收笔的波磔要渐渐按下,再渐渐收笔提笔收笔回锋,或者空回笔,但必须要有回笔的意识。如下图"土,王,于"。

3 捺划中锋行笔,捺角稍顿然后提笔出锋回锋,这里特别注意捺划的斜度和曲线条的丰富的变化,才能写出曹全碑的味道。如上图"威,长,史"。

4一般临摹最爱出问题的地方,也是历代书法家最担心的地方,就是只注意了娟秀流美,而没有练出笔力的遒劲,刚柔相济,往往就会越写越"油滑,无骨"落入软弱甜媚的大坑。以此临习时行笔要有力度,不要一笔画过,如图"蜀,郡,西"字。要注意每个细节,开始宁拙毋巧 宁慢勿快。

5为避免以上弊病,历來经验和建议,就是临写曹全之前,最好先临摹一些平实刚劲遒劲的笔路的隶书,如《礼器碑》《衡方碑》 等练出笔力后 有了根基再临曹全碑,就会避免上述的问题。当然,直接就学《曹全》只要方法得当,警惕出现或软滑或僵硬的漏点,也是可以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