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是字行书_第一个永字为啥写得像楷书

爱字体2023-08-07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是字行书,第一个永字为啥写得像楷书?维字草书与经字草书有什么区别?真笔字是什么体?钢笔行书中的大小字要如何分配才显章法的美观?是字的行书笔画顺序是什么?是字行书,第一个永字为啥写得像楷书?打开
本文目录

是字行书,第一个永字为啥写得像楷书?

打开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们能够看到的第一个字就是“永”字。实际上这个“永”字写的并不怎么样。当然我不是在故意贬低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而是说,如果拿王羲之自己最佳的书写水平和这个“永”字相比,其实这个永写的相当没有新意。

是字行书_第一个永字为啥写得像楷书

如果我们把王羲之所有的行草书作品做一个统计,会发现王羲之很少把“永”写成《兰亭序》中第一个字那样。

比如在王羲之的《二谢书帖》中,“永”大多数被写成这样:

在王羲之的《兄灵柩帖》中写成这样:

其他的,如王羲之的《采菊帖》、《奄至帖》、《永兴帖》、《日月帖》、《建安帖》中,都与上述写法大同小异。

但是唯独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处理这个字的时候显得比较特殊。

要说这两种写法的区别,其实也很明显,在《兰亭序》中,左边的“挑笔”和“撇笔”明显离中心位置的“竖钩”很近,而右半部分最后两笔中“短撇”和“捺笔”也相对来说挨得很近,整体观感上来看,《兰亭序》中的“永”字更像楷书的写法。

而在王羲之其他行草书作品中,永字书写的更带有行书笔意,更加灵巧,活泼。左右两边偏离“竖钩”比较远。

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兰亭序》本身作为行书作品,按理说每一个字的书写都应该是非常灵巧、生动的,但是为什么王羲之这个“永”字写的这么带有“楷味”而缺乏行书笔意呢?

况且王羲之的这一幅书法作品是王羲之自己在酒醉的状态下书写的,为何独独这幅作品书写得如此“拘谨”呢?

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了一大批学者。比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艺术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这场辩论就是有名的《兰亭论辨》(据现存书稿来看,此处“辨”作“辩”理解)。

所以,当时一大批人论调非常激进,虽然他们的怀疑虽然不无道理,但是要想直接否定王羲之《兰亭序》的真实性,恐怕仅凭这些质疑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拿出更加准确的证据才可以。

事实上,王羲之在处理《兰亭序》第一个“永”字的时候,是比较恰当的。

我们前面所举的王羲之其他书法字帖中“永”字的写法,绝大多数都不是开篇第一个字。这其实就显示了我们在书写书法作品的时候,第一个字的特殊性。它的位置是特殊的,所以书写也应该是特殊的。

关于这一点,唐代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曾经这样论断: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从两个维度来论述一个字的第一笔和一幅书法作品中第一个字的重要性。

前一句中“一点成一字之规”,是从单个的字的角度来谈的。也就是说,一个字起笔的第一个笔画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它重要呢?实际上,起笔的第一笔往往是决定这个字在整幅书法作品中位置的关键,而我们说汉字的结构造型又是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所以第一笔落在哪里,就决定了整个字的态势和位置。

后一句中“一字乃终篇之准”是从一整幅书法作品的角度来看首字的重要性的。第一个字的状态、结构、风格,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后面的书写。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能不能“压得住”纸的问题。如果第一个字写的很随便,轻飘飘的,那么这个字和整幅书法作品就很难说是好的。

因此,王羲之在处理第一个“永”字的时候,并没有轻易的“放过”这一个字,而是用了不同一般的处理手法,明显写的更加厚重,笔画虽然略显呆板,灵气不足,但也避免了过于轻浮、油滑的弊端。

实际上,这不光是王羲之一人会这么处理,其他书法家也是如此。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第一个字“维”字:

这个“维”字在空间和造型的处理上都非常巧妙。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颜真卿在书写这个字的时候,中间是留了一大片空白。而我们再看颜真卿这个“维”字的两边,绞丝旁和右边剩余的部分用墨都非常厚重,这其实就很能体现出颜真卿当时正处在酝酿之中的沉痛心境。那么显然,这个中间故意留下来的留白,其实就是为了达到一种“轻”与“重”的均衡。

如果没有中间的空白,它们的构造还是像往常那样堆积在一起的话,就容易产生拥挤闭塞的感觉,这个字的“气韵”就没有了。

维字草书与经字草书有什么区别?

维和经

上图为历代草书"维"字的写法。下图为王羲之书法中的"维"和"经"字的写法。就单纯的字形结构看,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在许多草书家的作品的,

(维)

(经)

那么在较早的章草中,这两个字形符号是什么样的呢。看下图。

(维)

(经)

显然是有区别的。而在王羲之的草书中,仅从范字看确实区别不大。不过也并不是一模一样。

区别就在于字的右部上部分,就是那个近于"4"的线条符号。一个是横向的线条,一个是"2"的形态这就是他们的区别。虽然非常细微,但却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字,草书的微妙也就在于此。所以学草书,必须要先有楷书技法功夫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章草书法,具备了这些常识我们才不至于犯错误。

毫厘虽欲辩,我们学习草书的读帖也要从细微之处入手。

从楷书结构看两个字的右部是不一样的,"维"字有立人旁,是左中右结构,"经"字则是左右结构。在草书中,立人已经被省减为"2状形态。"经"字繁体字的右部首笔是横画,在草书中仍然保留着这一点画,这就是区分他们的关键之处。

要区分这两个字的关键在于由上角,一个保留了横画的特征,一个将立人做了减省连带处理。1

真笔字是什么体?

真笔也就是正笔,正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楷书,真笔是以前的人对楷书的一种叫法,就是一笔一划正正规规写出来的字,以前人都是用毛笔写字的,写字时需要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书体分为楷书、隶书、篆书、行书和草书五体,毛笔也叫软笔,现在普遍用硬笔(中性笔)中了。

钢笔行书中的大小字要如何分配才显章法的美观?

要想把字写得生动活泼,就得注意线条的往来和笔势的呼应。笔画相间有呼应,句间的开头和末尾也讲究呼应,这样的写法是为了避免机械式和堆砌现象。

我们经常提到的“笔断而意连”,使点画互相间的声势具有连贯性,这种声势好比幼儿伸手喊妈妈,妈妈伸手接幼儿的那种动作。

《书筏》中说:起笔为呼,收笔为承。

反之,如果写完一笔再考虑下一笔,中断笔间势能,那就是《续书谱》所批评的:“图写其形,末能涵容,皆支离而不贯,其结果多成珠子,字形当然活不起来”。

所以要使字写得生动活泼,情趣诱人,呼应二字是不能忽视的。书写文章时,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应当看准一句,接连不停地写下去。这样的写法,能使字序整齐,气韵丰满。

如果看一个写一个会产生字间、行间以致整个篇幅的不规则现象,这虽然是个小事,但对衡量作品的整个格调是很主要的。

钢笔字横写居多,要边写边向左方看齐,竖写时边写边向上部看齐。 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宽高度,字间的距离应占一个字的一半,行间距离应占一个字的宽度。

字形写得虽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当,是要降价三分的。

因此必须重视对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写作时养成好的习惯。

是字的行书笔画顺序是什么?

“是”字的行书笔画顺序是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是,读音shì ,从日从正。会意字。太阳在上,手在中间,脚在下面。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

造字本义是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在古汉语中,时日恰当为“是”;相互抵制为“非”。可以是认定、断定、承认、接受、确认时的一种状态;肯定的意思,是的,一定是,与“否”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