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行书毛笔_如何写好行书

爱字体2023-04-01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行书毛笔,如何写好行书?哪些人的行书书法最好?行书书法作品创作?行书如何创作?吴玉生和荆霄鹏行书谁更实用?行书毛笔,如何写好行书?写好行书的方法:一、要摆脱楷书的法则;练习楷书时,讲的是起笔藏
本文目录

行书毛笔,如何写好行书?

写好行书的方法:

一、要摆脱楷书的法则;练习楷书时,讲的是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在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是要尽量摆脱和忘记。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行书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从头开始,讲究的是流畅。硬笔行书主张书写流畅,字形大致上合乎规范,这就是好的行书。

行书毛笔_如何写好行书

二、要认真的临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在临摹时,要给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练习毛笔字的同时练习硬笔字,对学习书法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补。毛笔字是精雕细刻,硬笔字是反复琢磨,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非常有益于加强对书法学习的理解。

三、要读帖

练习书法的途径不外乎临帖和读帖两种方法,而练习行书,读帖特别重要。学书法有从楷书入手的,也有从隶书入手的,写隶书的人容易犯得的毛病就是行书常常写不好。

四、要勤于练习

可以在笔记本上练习,也可以在写日记的时候,练习用行书写给自己看。熟能生巧,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

哪些人的行书书法最好?

王羲之,赵孟頫。,颜真卿。先是学好楷书,打好基础。然后再学习行书。

行书书法作品创作?

在书法创作中所谓的"章法”,就是在写好字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矩和要求去设计、安排整篇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在行书和草书作品的设计上,章法布白尤为重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在书写形式上要从纸张的右边从上而下竖式写,(首行字不低格且第一个字适当大点肥点为好)第二行至右向左依次类推。(书写内容与纸张四边要留下适当的边距,可根据作品大小而定)。(2)在书写前要根据纸张的大小与内容的多少布局设计整篇作品的字数与行数以及字的大小,这也是决定整篇作品艺术效果好与差最关键的一步。以免出现前紧后松(前面字小后面字大)或前松后紧(前面大后面字小)现象,从而影响整篇作品的美感和舒适性。这就需要在脑海中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在脑海里设计出具体到哪个字的大小,虚、实、肥瘦、疏密、欹正、以及字与字,行与行间彼此呼应,相辅相成等等)。(3)落款时要紧上不紧下,也就是说尽量往上提,下面多留白。如果落款字数多可安排两行或多行。(4)盖章。书法印章分姓名章和闲章,姓名章要盖在落款的末尾或末行下端的左侧,也可在姓名章下面加盖一枚闲章(两枚章大小相仿,皆为方形,两章间距相当于章的边长,两枚章要上阴下阳)。然后在作品首行首字右侧盖一闲章,称引首章。引首章要略低于第一个字为好,引首章多为上下长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图形。

以上几点是书法作品章法布局必不可少的,也是与一般的写字不同之处。写好字只是书法作品的一部分,整篇作品能否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章法布局至关重要。

行书如何创作?

行书的创作确实是学习书法的人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因为很少有不写行书的人。那么行书的创作该如何进行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不同的方向可以选择,以供大家参考。

1.有理性克制的行书(《圣教序》一类)

2.更多笔画连带的行书(二王尺牍一类)

3.尚意为主的行书(宋四家一类)

4.加入碑学笔法的行书(清代碑学昌盛而发展出的一类)

这四大类行书基本上概括了行书的大形式,根据书写过程中理性程度和感性程度的配比多与少而分出不同的路径。

下面我们就更详细的来介绍这几种行书的艺术特点,进而为创作提供一些方便和方法。

行书的基本概念

行者,行也。顾名思义,行书是书法流动起来的一种书体,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

古人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这意思是说楷书如站立的人,正人君子,仪表堂堂,体态庄重。而行书像是正在行走的人,充满动态,灵活潇洒。草书则像疾跑的人,势猛力劲,不可遏止。

这就很形象地说明了真行草三种书体对应的特点,这种特点不仅是形态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而行书之所以能够大为流行,就在于它差不多近于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是书法中的理性与感性融合的最佳表现方式。

像铁线篆,或者正楷,法度极其森严,有时会让人感觉到只有规矩存焉,而少了许多趣味性,过于理性。而草书又太过恣肆,放浪形骸,不加检点,有时几乎纯是情绪的流动,感性大过理性。而行书,就像是谦谦君子,文质彬彬。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不是过于鲁莽,就是过于拘谨,唯有文质彬彬,然后才成君子,行书就是这样一种表达。

但具体到个人,它还是会有差别,理性与感性并非完全平衡,而且有所偏,所以才有了行书的风格差异。

郑板桥行书1.有理性克制的行书(圣教序一类)

我们要说的这第一类行书,以怀仁集王羲之的《圣教序》作为代表,表达了一类理性克制的行书风格。

这与它的产生过程有关。学书法的都知道,它是集字的作品,也就是怀仁奉唐太宗的命,将内府收集的王羲之的字作为字库,而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书法再创作工程,据说前后用了二十年之久。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它是一个字一个字凑出来的,所以几乎每一个字的安排和选择都有许多理性的审美考量,最后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行书的典范之作。后人几乎没有不在那里汲取生命力的。

这一类的行书有一种理性的俊美,而且有一种臻于至善的极致追求,让人流连忘返。如果我们自己也喜欢创作这一类的行书,那么就要在书写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理性来调和。

它整体是克制的,所以字与字之间较少有连带,要求笔笔到位,当然也要流动起来,不然就写成楷书了。这一类的行书也不少,比如陆柬之的《文赋》,又比如明代憨山大师的《永嘉玄觉证道歌》,还有赵孟頫的行书,都是很好的典范。

这一类行书适合长内容的创作,好比书法中的大长篇。

圣教序局部2.更多笔画连带的行书(二王尺牍一类)

那么除了这种非常理性克制的行书之外,一般的行书都写得流动性更强一些。这一类以二王尺牍为代表。

二王的尺牍由于它是出于与友人的信件往来,所以心理上更加自然一些,整体表现的风格也更多变,每帖都有不同,各具面貌。

这其实告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的笔法和结字技巧以后,章法的训练可以更加灵活多变,而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章法,千篇一律,这样对于行书的创作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仅仅学圣教序,就常会出现这种问题。

所以以二王尺牍为代表的行书风格实际上可以说是行书的正统渊源。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许多营养,受到许多启发。

像姨母帖的朴拙自然,恍若不经意

《姨母帖》

快雪时晴帖、奉橘帖和平安修载帖的端庄蕴藉

《快雪时晴帖》

丧乱帖的峻拔开张

《丧乱帖》

二谢帖、得示帖的真草间杂,章法多变

《二谢帖》

这些行书的即兴之作,每一帖都给我们不同的情绪体验,这是行书创作的指导宝库,如果能多加体会,仔细感受其中的不同节奏变化,了解这种形态变化与心理的对应关系,对我们的行书创作都大有裨益。

当然除此之外,宋明元清的尺牍,很多都值得借鉴和学习,所以看得多了,自然积累的多,用起来就方便了,比如李建中,杨凝式,赵孟頫,王铎等人。

这一类行书适合短内容的创作,相当于书法中的微短篇。

3.尚意为主的行书(宋四家一类)

行书到了宋代,就忽然变得写意起来,这种尚意的书风影响深远,一直到明清,到现在,尚未断绝。

写意的行书并非完全不顾法度,而恰恰是在充分掌握了法度之后的冲破。用意识上的随性来冲破规矩的界限,不是前人规矩本身不好,而且后人不能总跟着前人脚跟转,所以要自谋生路。这是尚意的初衷所在。

也就是每个人都要写出自己的一种特色来,对于前人不可照单全收。就像米芾,成名以前号称集古字,讲究字字有出处,笔笔同古人,然后一变,才有自家面貌。苏轼,学二王,学颜真卿、李北海,然后一变,而成自体。

苏轼行书

所以尚意的前提其实是精能,是熟透,是对于技法的完全掌握,然后放意而为,随意识流动,而无处不合。这是宋代行书的精髓。

所以尚意的特点在于面貌的流变,好比大家都从二王的屋子出来,然后每个人一扭头,方向稍有一变,形体就各异,这是一种扩充行书范围的运动。但基本都还在一个体系之下,好比众流支分而同源。

米芾行书4.加入碑学笔法的行书(清代碑学昌盛而发展出的一类)

到了清代,碑学昌盛,先是篆隶复兴,然后又将这种变革带到了楷书和行书里,甚至将碑刻的笔法用到草书中去。这也为书法又带来了新的生机。

用碑学的笔法写出的行书有一种独特的倔强,如赵之谦的行书,金农的行书,郑板桥的行书,何绍基的行书,康有为的行书,都是加入碑学用笔典范。

赵之谦碑体行书

有的取碑中的方笔,为流动起来的行书加入一种顿挫感,像是激流中添加了石头,更显得有力。当然这是以减损顺畅感为代价的。

有的取碑的遒劲,比如康有为,有人说他像烂草绳,殊不知这正是从石门铭、石门颂等遒劲的碑刻中学来的,用笔绵劲,不用刚截之力而已。

金农行书

那么可以说,碑学里有多少种不同的笔法风格,就可以从中取多少来用在行书的创作实践上,有取方的,有取圆的,有取刚的,有取柔的,不一而足。

以碑入行,这实在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尚宽阔的道路,需要去实践,为行书再增添新的意趣和审美。

总结

所以说,行书的创作一方面要解决技法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打开思路,多尝试,多实验,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失败。

如果说前人把路都走完了,那纯属无稽之谈,只是说我们自己可能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思维的困境里去。一旦打开思维,将各种不同的东西试图去融合,改造,其实行书的创作还是大有可为的。

比如当代的王墉以汉简入行书,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许多考古新出土的文字,我们的前人也没有见过,这可不可以拿来创新融合,比如马王堆的汉简,睡虎地的秦简,居延、武威的汉简等等,其实都给我们一种思考的空间,如果说不能融合,那只是我们还没有想通尚需努力罢了。

希望大家的行书创作之路都能走得更远,更广阔,为书法添砖加瓦。

王墉行书

全文终

这里是鱼生文化杂谈,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吴玉生和荆霄鹏行书谁更实用?

中国书法发展到近现代,由于书写工具的变化,硬笔书法艺术随之而来。于是许多硬笔书法家应运而生,吴玉生和荆霄鹏是其中二位。那么二人的书法那个更适用呢?

其实二者都比较实用,吴玉生的硬笔书法艺术价值上高于荆霄鹏,二人对硬笔书法都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