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胡汉民书法_张灵甫称得上书法家吗

爱字体2023-04-13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胡汉民书法,张灵甫称得上书法家吗?东莞可园好玩吗?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郭沫若当过故宫博物院院长吗?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圣孙禄堂的武功如何?胡汉民书法,张灵甫称得上书法家吗?抗日名将张灵甫
本文目录

胡汉民书法,张灵甫称得上书法家吗?

抗日名将张灵甫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当然,之所以说鼎鼎大名并不是人们对这位“抗日名将”真正的有什么了解和那么尊重,相反,人们完全是从《南征北战》、《红日》等影视剧中认识了他。影视剧中,人们对张灵甫真实的抗日英姿却一无所知,脑海中全是“杀妻、狂傲、孤军冒进”的一系列冷冰冰的影视剧塑造的艺术形象。

胡汉民书法_张灵甫称得上书法家吗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男,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死于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终年44岁。 张灵甫真实的历史形象是什么情况啊。 在陕西,有人称张灵甫是”武灵下世,一个堂堂正正的钟爱中华社稷的中国人!”。 据说, 少年张灵甫痴迷书法,在长安中学念书时常步行十余里到西安文庙研习。那时的张灵甫最喜欢书写《正气歌》、《满江红》,常常贴得一屋子都是。 有一次他在碑林习字,不想巧遇正在关中书院授课的于右任,于右任看过张灵甫的字,深为喜爱,连称人才难得。而这次相识,也为张灵甫日后入黄埔,进而成为蒋介石嫡系将领,埋下了伏笔。 年仅20岁的张灵甫回乡当了几个月小学老师,由于关心国事,又酷爱历史,他很快顺利考取北京大学历史系,之后他便有了“大丈夫当拨乱反正,旋乾转坤,措国家于磐石之安,登斯民于衽席之上,而纡衡大局,非武力不足以除强暴,非破坏不足以言建设”的念头,于是离开北京,决心投笔从戎。

在河南,张灵甫找到了乡党胡景翼统帅的西北军国民二军,加入军官训练团,直到再一次遇到了于右任。 于右任是中国同盟会老会员,国民党元老,他不仅在国民政府内部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在靖国军、西北军里也有广泛影响。于右任再次见到了张灵甫,看到张在这里当兵很是感慨,他认为像张灵甫这样的人才在胡景翼这里有点可惜,就推荐他赴广州黄埔军校投军。

拿着于右任写的便条,1926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次年3月8日,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上,有张灵甫、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这些日后在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大人物站在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张灵甫是黄埔军校四期学员,和林彪、刘志丹等是同期学员,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主力之中之主力74师的师长;在抗日战争中身经百战,几乎参加了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精锐,创造了著名的德安大捷,被誉为抗日铁军。再后来,从资料上得见,其不仅对军事战略有着精湛的学养,还写得一手好字,幼时曾得于右任先生褒奖,誉之“奇才”。师哲曾在其回忆录中提到:“张灵甫与我同窗四年,写得一手好字。”

对于张灵甫的书法,人们在孟良崮战役原国民党74师指挥部旧址看得见,那是张灵甫的《绝笔书》碑刻,张之书法令人震撼难忘。不少人感叹,一员武将却有如此一笔好字。其书所展现出的温文尔雅、优裕从容。观其《绝笔书》碑刻,是一典型的碑派书法,字型多呈纵势,楷中寓行,行中寓楷,楷行相间,形神兼备。虽是小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却是举重若轻,一派大家气象;虽是出自北碑,却刚柔相济,腴润秀劲。究其作此书时,当处非常之时,然观其书法却无懈怠、粗率之笔,亦无一丝一毫的火气,概其援笔拟文之际,其意当不在书,纯真情流露,一任自然,此恰与东坡“无意于佳而佳”相合。由此可以想见其书法实非常之功。

目前能够见到的张灵甫手书作品还有一件《我辉煌将士书》,书体与风格与《绝笔书》极类似,也是碑体行书,字型多呈扁势,中规中矩,从容不迫。两件手书作品与时下一些所谓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书法作品迥然不同,没有刻意强调形式构成、用笔技巧、墨色变化等,然却极耐品味,余韵久远。

我们推究张灵甫所处的年代,时处中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诸如康有为、沈曾植、李瑞清、于右任、王世镗、郑孝胥等等一大批书法文化名家。这一时期的书法承袭清末碑学之绪,以势为尚,变古为新,南北兼收,碑帖互用。王朝宾先生在其《尚势出新的民国书法》一文中称,“清中、晚期,碑学大昌,与帖学俨然壁垒。然六朝碑版无行草书。进入民国之后,时事多变,思想活跃,学人多不规矩于波磔界格,行书书写便宜,应用广泛,资质优雅,抒情达意,世人多好,碑学家亦难违拗。故民国书家多长在行书,纳碑版笔势于行草书之中,行书继明末之后再放异彩。”由此不难看出张灵甫行书与碑版互融的渊源所在。 此外,我们能够见到的张灵甫的一件碑体行书对联:“雄词脱手坚如铸,秀语生花粲欲飞”。上款署“平一同志”,下款署“张钟麟”。从风格上看,活脱脱于右任碑体书法面目。这件作品把于右任碑体书法干净利落而又洒脱不羁、朴质奇崛而又雄逸豪放的艺术特征展露得极为充分。以至于笔者初次见到这幅对联时,起先误以为是于右任所书,细察之下才发现款署为“张钟麟”。 作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以及取得“为五百年来所难得”成就的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对近现代中国书法影响甚远,其仰慕者、追随者众多。张灵甫显然得益于于右任先生的影响和指授,在北碑书法和于右任书法的学习上下过很深的功夫。这从“雄词秀语”对联不难看出。愚以为,学于右任书法最肖者,唯张灵甫一人而已。其肖,在面目、在风神、在气骨,非其人不能为也。

从张灵甫先生碑体书法作品以外,还有一件能够看得出张灵甫深厚的传统功夫。这就是现存于南岳衡山忠烈祠内的74抗日阵亡将士碑,也是张灵甫书法中难得一见的篆书作品。碑文内容为“为主义死”四字,为大字篆书,款署“张灵甫”。从其所书四字篆书看,承李斯泰山、峄山碑小篆遗意,谨守古法,厚重端严,雍容古雅,静穆沉雄。款书为颜体楷书,与其篆书气息相通,相得益彰,一派正大气象,令人肃然起敬。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其触动人心的生命力,不只在线条、构成和风格,更重要的是形式与内容、物质与精神的完美融合。王右军《兰亭序》,不止是天下第一行书,还是一篇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感喟的旷世美文。“兰亭而后,惟此为高”的颜真卿《祭侄文稿》,观其文其书,悲愤交加、正义凛凛之气势不可遏。正如黄山谷所云:“鲁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文书俱佳,当是书法作品的极则。

观张灵甫《我辉煌将士书》和《绝笔书》两件手书作品,实出于功用,无意于书,然注思为文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得其工之妙。其《我辉煌将士书》,文曰:“我辉煌将士们,淮阴之战,关系极重,必先下破釜沉舟之决心,然后才能得到扫六犁庭之战果。这一盘棋,我们千万输不得。不要忘记了,我们是攻击军,我们曾得有辉煌之军誉,更不要忘记我们是王佐公一手训练之部队。望各奋勉,毋遗国羞”。一文武兼备、为国尽忠之将才形象婉在眼前。再看其临终绝笔:“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读来令人动容,万千感慨。还有一件给其家兄的信,真迹未见,其文如下:“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未卜,家人当我已死,绝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予妻守嫁,听其自然。”其文大意与绝笔书内容相类。观其书,读其文,追其人,慕其才,莫不慨叹。如此英豪,古今少有。

张灵甫乃博学多识、有勇有谋之将才,对军事战略有着精湛的素养。曾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写了《遭遇战研究》《山地战研究》《日军作战心理分析》《在劣势装备下如何实施河川战》《我带兵的经验》等众多文章,将军堪称中国第一职业军人。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评价,无异于管中窥豹。于张灵甫,书法虽为爱好,实为余事。

据《张灵甫将军碑》载,其“生平崇尚文山公之气节,且博学多才,通经晓史,尤精兵法。战闲休整,或向下属讲解用兵韬略,或则游历山川,临池泼墨。”尽管目前世人多只知张灵甫其人、其事而不知其书,况且能够见到的书迹极为有限,然仅现存的寥寥数件,亦足以看出其在书法上所取得的成就。若非44岁英年早殒,单就书法而言,必成一代大家。 纵观张灵甫的一生,尽管没能实现“匡济时艰”之宏图大愿,然其“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之忠义,舍身忘死、杀身成仁之悲壮,血洒疆场誓不变节之气骨等等,影响深远,诚可谓文心剑胆、忠孝兼全矣,亦可谓一代完人、大丈夫。董逌尝赞鲁公书曰:“法度尽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盛德君子”何所在,愚以为,张灵甫乃其一也。烈烈甫公,赫赫其事,必藉金石而不朽。

书虽小技,然小中寓大,一笔一划莫不发之于心,显之于翰墨,为一人性灵、才情、胸襟、抱负、阅历等集中展现也。未央公尝云:“凡求斗进而锱铢无遗者,决诸翰墨,但余欲情而性灵灰灰”。予以为是矣。为书者,功在字外,万勿以书为能事,当以修身修心为上,与书品兼而修之。更何况凡所大家、大师者,非担得起一个“大”字而不可得也。 历览中国历代先贤,书名为画名所掩者有之,画名为书名所掩者有之,书名为诗名所掩者有之,诗名为书名所掩者有之。今张灵甫即为书名为将名所掩者也,若非其44岁英年早逝,但从书法文化与功底而言,张灵甫也绝对是一名书法大家,应该予以颂扬!

整理编辑于(传媒利剑)文章。

东莞可园好玩吗?

东莞除了可园,没有其他可吸引答主的地方了。

可园是广东四大园林之一,其意义并非一个私家园林那么简单,它称得上是岭南文化、岭南画派的发现源地。

而这些功绩全要归功于可园的创建人张敬修,他琴棋、书画、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连岭南派著名画家关山月,就是其得意弟子。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米。在广东四大名园中,它算是占地较小的一个,就连大门都小一号。

小巧的正门后面是无限乾坤,一片莲塘印入眼帘,立即拉开了空间。

可园在造园时,运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那些中国园林的标配楼榭、山池、花木等一样不缺。园内有一楼、三桥、五亭、六阁、十九厅,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湖、可轩、可堂、可洲等。

转过池塘,美轮美奂、骨骼清奇的盆景石雕一路排列。穿廊过院,雄奇、幽深的园景便逐渐展现在眼前。

首先经过的是可园的四层主体建筑“邀山阁”,寓意“邀山川入阁”。沿楼侧石阶登顶楼,四面明几,果然山川入目,凭窗可览整个可园方圆,并可远眺莞城景色。想必高楼大厦之前,满眼应是莞城的远山秀水。

可湖,湖边杨柳依依,紫荆花艳,粉带青烟。湖面白鹅嬉戏,人们在湖边长廊惬意小憩,人景相随,静中有动,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湖对岸是可园博物馆,同样的小而美风格,展出的都是精美秀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物件。

问花小院是可园的风雅之地,此为园主张敬修的赏花之处,遍栽名花异草。院落建筑是木石、青砖结构,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据说园主常在此饮酒作画,并设馆授徒,是清代文人雅士切磋画艺的聚集地。

庭园中心的滋树台是种兰花的四方台,青砖砌筑,园主张敬修偏爱兰花,画的是兰花,种的也是兰花,特建此台。

石雕苑,位于可园后院一角,又是另一种风格。林立的动物石雕,遮天蔽日的树荫,仿如进入了皇陵神道,即便在炎炎夏日也会有一丝清冷的寒意。

可园,隐匿在凡尘中的一个小巧精致,玲珑剔透的岭南园林艺术世界,让人忘却园外莞城的尘嚣,在此流连忘返。

更多旅途轶事,个性美食美宿,敬请关注崇尚慢旅行的SophyJiang慢旅绘。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在一部抗日神剧中,有用手榴弹炸飞机的情节,很多人认为这纯属虚构。却不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机智勇敢的志愿军战士们,确实创造过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迹,用手榴弹击落了一架美军飞机。

1953年正月初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六军奉命入朝作战。在朝鲜西海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战前训练后,46军与38军换防,抵达三八线前沿阵地。

当时,美国侵略者的飞机非常猖狂,经常在高空盘旋待命,发现地面有可疑目标,就立马飞过来。采用“挂哨”(用飞机的尖叫声吓唬人),“摘帽子”(飞得低,飞机气流能把人的帽子掀飞)等战术,一旦地面目标暴露,美军就开始扔炸弹,用机炮扫射。给没有空中掩护的志愿军带来很大的麻烦。

1953年5月,志愿军第四十六军第137师409团负责守卫凤凰山阵地,从开始,美军数百架飞机就开始对凤凰山阵地昼夜不停的狂轰乱炸。

参战前,志愿军第46军军首长怕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明令禁止战士们使用轻火力向美国飞机射击。

这反倒助长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飞机越飞越低,几乎贴着树梢,隐蔽的志愿军战士,甚至能够看清飞机上美国飞行员狰狞的面孔。

5月17日,一位河北籍的张排长,带着战士们上山砍伐修筑坑道的木材,被美国飞机发现,十几架飞机从四面八方飞过来,用机炮疯狂扫射。

一名战士没来得及隐蔽,壮烈牺牲。

牺牲战士的班长怒不可遏,从藏身的巨石后跳出来,举起冲锋枪对一架从头顶掠过的飞机猛烈开火。

奇迹出现,一架敌机冒着黑烟,坠毁在不远处的山沟里。

带队的张排长大喜过望,冲锋枪竟然能把飞机打下来,于是他也用冲锋枪来了个点射,结果又打下一架来。

回到驻地后,打下飞机的班长和排长,因为擅自开火挨了处分。

但很快军首长就发现,这样处分战士不合理,便撤销了对他们的处分,又分别给他们记一等功,并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轻武器打飞机的经验。

一时间,在46军用轻武器猎杀美军飞机蔚然成风,机枪、冲锋枪、步枪组成密集弹网,敌机再也不敢超低空飞行轰炸了。

第409团的张团长(广东籍,绰号儿张黑子),甚至用手枪打下一架美军“老病号”飞机(志愿军战士们给美国飞机起的外号,没有查阅到“老病号”是什么机型)。

志愿军第409团用轻武器打下敌机的事迹在46军被广为传颂,在以后几天,每天都有美军飞机被轻武器击落,战士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直到5月28日上午,志愿军第137师410团在高望山山顶行军,几架美军飞机钻进山沟,对志愿军一个暴露的坑道工事狂轰乱炸。形成志愿军战士在山顶走,敌人的飞机在山峰下面飞的特殊局面。

用冲锋枪打下美国飞机的张排长,和第410团1营二连一排2班战士鲁瑞芳是南皮老乡。张排长立了大功,鲁瑞芳羡慕的不得了。

当时志愿军战士每人都配发了4枚木柄手榴弹,鲁瑞芳偷偷的把4枚手榴弹绑在一起。一架美军飞机在山峰下呼啸而过,鲁瑞芳看准时机,把集束手榴弹投下山顶,和一架野马战斗机亲密接触,飞机凌空爆炸,两名美军飞行员当场毙命。

用手榴弹炸飞机,虽然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善于创造奇迹的志愿军战士们,还是完成了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创造奇迹的志愿军战士鲁瑞芳也因此被授予一等功,1957年复员,回故乡务农。

郭沫若当过故宫博物院院长吗?

郭沫若没做过故宫博物院院长,不过故宫博物院的匾额是郭沫若题写的。

故宫博物院历任院长如下:

一、北洋政府时期

清室善后委员会(1924年11月20日—1926年4月5日)

委员长:李煜瀛(1924年11月20日—1926年4月5日)

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1925年9月29日—1927年10月21日)

董 事:严修 卢永祥 蔡元培 熊希龄 张学良 张璧 庄蕴宽 鹿钟麟 许世英

梁士诒 薛笃弼 黄郛 范源濂 胡若愚 吴敬恒 李祖绅 李仲三 汪大燮

王正廷 于右任 李煜瀛

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1925年9月29日—1927年10月21日)

理 事:李煜瀛 黄郛 鹿钟麟 易培基 陈垣 张继 马衡 沈兼士 袁同礼

故宫博物院维持员(1926年4月5—1926年12月9日)

卢永祥 庄蕴宽

故宫博物院维持会(1926年12月9日—1927年10月21日)

会 长:江瀚

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1927年9月20日—1928年6月21日)

委员长:王士珍

二、南京政府时期

接收北平故宫博物院委员(1928年6月18日—1928年10月8日)

易培基(由马衡 沈兼士 俞同奎 萧瑜 吴瀛代)

故宫博物院理事会(1928年10月8日—1949年2月19日)

第一届理事会(1928年10月8日—1933年7月22日)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任命故宫博物院理事27人:

李煜瀛 易培基 黄郛 鹿钟麟 于右任 蔡元培 汪精卫 江瀚 薛笃弼 庄蕴宽 吴敬恒 谭延闓 李烈钧 张静江 蒋介石 宋子文 冯玉祥 阎锡山 柯劭忞 何应钦 戴传贤 张继 马福祥 胡汉民 班禅额尔德尼(九世) 恩克巴图 赵戴文

由理事会推举理事10人:

马衡、沈兼士、俞同奎、陈垣、李宗侗、张学良、胡若愚、熊希龄、张璧、王宠惠

故宫博物院理事共37人。

理事长:李煜瀛

院 长:易培基(1928年10月8日—1933年7月22日)

理事长:张静江

代理院长:马衡 (1933年7月22日—1934年5月7日)

理事长:蔡元培

院 长:马衡 (1934年5月7日—1952年5月22日)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吴仲超(1954年1月—1984年10月)

张忠培(1987年6月—1991年9月)

单霁翔(2012年1月—2019年4月)

王旭东(2019年4月—)

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圣孙禄堂的武功如何?

真正意义上的武学集大成者,多为两种,一种是将一个派别钻到极致者;一种则是集各家所长融会贯通并自成一派者。民国武学第一高手“武圣”孙禄堂属于后者!

作为传统武学集大成者、新式武功流派的创办者,孙禄堂的武功绝对过人。但他武功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他的武学为何未得到很好的传承?这种种问题的答案,还得回到民国去详细分析。

通常情况下,体现一个人武功高低程度的最好计量方式便是被他打败的对手了。

孙禄堂一生,和很多同时代的武学高手一样,都曾只身闯荡江湖。

26岁这年,已在形意拳、八卦掌上学有所成,且在少林、武当、峨眉等多地学成的孙禄堂和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一样,开始闯荡江湖试试身手。

这期间,孙禄堂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历经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但凡遇到精通武术者他必会较量一番,鲜逢敌手。

游历期间的孙禄堂还在保定、京津等地踢馆六七百家,凡是他踢馆的,从末落败过。

人说,实践是最让人成长的法宝。经历过三年独自闯荡,单挑各路高手后,孙禄堂的武艺更加超群了,此时的孙禄堂颇有点“独孤求败”的意思。

这以后,本就爱武成痴的孙禄堂更加深入钻研起了武学。

不久后,云游中的孙禄堂还遇见了一位奇人,这位奇人是一位云游道士。因觉孙禄堂是武学奇才,又因觉与他有缘,该道士传授了孙禄堂一种修心养气之法,后来孙禄常将此方法融入拳术修习之中。

同时,为了提高武术境界,他还在四川跟从一位高僧研修《易经》数月,并于武当山从陈姓隐道一同结庐,听讲丹经。

发展到此时,孙禄堂的武功基本已到了“高深莫测”的地步。

后人在记载孙禄堂的游历相关时,曾用了这样一句话:

“先生遨游方外,登云天、造九极,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侠奇事极多,曾多次遇匪、独斗群枭,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记载。历时三年余,先生于武道臻造极至境。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理合于道。“

从这段文字也可看出,世人对孙禄堂及其武学造诣的评价已经相当高了。

由于所学众多的缘故,年轻时的孙禄堂还被各种“过来人”委婉劝谏过,他们的劝谏大意是“恐所学太多导致最后门门通却无一门精”之类。

但对于这类质疑,孙禄堂基本不予理会。

孙禄堂坚信:自己可以凭借过人的智慧,将毕生多学融汇贯通,最终采众家之所长创办出一个超越已有武学的派别。

1912年,52岁的孙禄堂在北京遇到了同是老乡的武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郝为真。

郝为真遇见孙禄堂后,深觉此人是难得的人才,于是他也同云游道士一样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了他。

说到此处不得不叹:孙禄堂此人真真非寻常人可比,能让武学大家倾囊相授,这本就足以说明很多了。

这以后,孙禄堂成功将太极,八卦,形意三家真谛学到家。寻常人学一门便可吃遍天下,而他却将三者都学到了极致,这样的孙禄堂很快便在武学上超越了之前的所有前辈。

此时的孙禄堂已经名动京城了,可以说,在武学上, 他已经成了真正的民国第一高手。

事实还通过孙禄堂清楚地告诉世人:梦想这东西真的可以有。数年后,孙禄堂终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派,创立了孙氏太极拳,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树大必招风,名气日盛的孙禄堂很快也开始面对各种前来挑战的高人。只是,他们中始终无一人是他的对手。

这些上门挑战的对手中,有单人,也有团体。其中,最厉害的是这三次挑战。

这第一次是与本国武圣之称的武术家武林志,这场挑战赛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最终,“武圣”的帽子轻易地落到了孙禄堂的头上。

这第二次是与团伙比试,这期间,孙禄堂一人对对方持械者十余人,大获全胜。

重点来讲讲第三次,这一次与前两次明显不同,这次的对手是日本柔术冠军坂垣一雄。

坂垣一雄曾是日本武学届的象征,曾被授予“大正天皇特级勋章”,号称“天下第一”。

此人身高魁梧健壮,身高超过一米八,而体重则超过了200磅。

值得一提的是,坂垣一雄挑战孙禄堂时,已是民国时期的1918年,此时生于1860年的孙禄堂已是花甲之年。

而坂垣一雄则正值壮年,武学说到底是体力竞赛,所以,这场比试说来是孙禄堂吃亏。

然而,在比赛中发生的一切,却彻底让坂垣一雄怔住了。

当时,或许是对中国功夫心有畏惧,坂垣并不直接比试。而是非常不君子地提出力量比试。

壮年汉子,即便功夫不如花甲老人,在力量上总有优势的吧,这大约就是坂垣当时的想法了。

比赛开始后,人在客厅中铺上一张地毯,二人并卧,阪垣以双腿夹住孙禄堂双腿,双手抱住孙的左臂,说:“我两手一搓,你的左臂就断了。”孙禄堂淡定地说:“你试试。”

阪垣听完后便开始用力,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力大如牛的他刚一发力,两臂便如受重力打击,随即,还未等他反应过来,他便全身一震,被弹出两丈以外。

爬起来后的坂垣一雄才深知自己根本不可能是孙禄堂的对手,深觉中国功夫高深莫测的坂垣一雄在这一战后请求孙禄堂收他为徒。

但经历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孙禄堂岂会应允,他严词拒绝了孙禄堂。

这以后,坂垣一雄便回了国,回国后的他将孙禄堂的中国功夫传得神乎其神。不久,又有日本五位格斗高手带着翻译来到孙禄堂住处,提出挑战。

而他们的结局也和坂垣一雄一样:惨败而归了。

除了日本高手外,孙禄堂还在比武中与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等比试过,无一例外,每一次,孙禄堂都轻松取胜了。

这样一位高手,自然会得到同时代政要的关注。

同在1918年,孙禄堂还曾被民国总统徐世昌任命为总统府武承宣官。后来南京中央国术馆成后,孙禄堂还被聘为了武当门掌门。

从此也可看出,孙禄堂的武功确实已经到了可以被称作民国第一的程度。

孙禄堂是一个讲究传承的武学家,他一生写过不少武学著作,其中就包括《形意拳学》、《八卦掌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等。

但孙禄堂和他创办的武学终未得到更好的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孙禄堂等人在中华国术领域修成正果时,正是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劲冲击乃至分崩离析之时,孙禄堂等人的价值变得难为世人所知。

因此,孙禄堂的武学体系从其完成建构的那天起,就面临着被湮没、淘汰、后断乏人的窘境。孙禄堂曾感慨道:

“吾言虽详而尽,犹虑能解者百分中无一二人。吾惧此术之绝其传也。”

末尾,献上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的一句话: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