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答疑 > 正文

字体答疑

士字书法怎么写好看(也有说写的一般)

爱字体JH2023-08-30字体答疑0
本文目录士字书法怎么写好看,也有说写的一般?可以从倪宽赞练起吗?相由心生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总有人喜欢说亮一亮你的书法?如何正确评价一件草书作品?士字书法怎么写好看,也有说写的一般?我从事书法创作多年
本文目录

士字书法怎么写好看,也有说写的一般?

我从事书法创作多年,而且我主要是从事行草书创作工作,因此我认为自己有一定资格来点评这三幅行草书作品。三幅作品虽然是同一人完成(应该是柴夫先生吧),但三幅作品风格还不大一样,我逐一概括点评如下:

士字书法怎么写好看(也有说写的一般)

1、第一幅字内容: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焉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作者具备一定行草书基本功,法度还是有,布局也算合理,疏朗有致,天地平齐。但整幅作品平淡无奇,波澜不惊,没有气势,没有墨韵变化,不能算行草书作品,即便是看做行书,也嫌规矩了一些。这么说吧,这幅作品只能是一副失败的练习作品。

2、第二幅作品内容是:只谓一山翠,不知犹数重。朝来云影处,更见两三峰。

这幅作品比第一幅作品要好很多,起码注意了墨韵和气势的变化,章法上也更加讲究,整体感觉是一副有水平的行草条幅作品。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一个字“只”和第一行最后一个字“犹”,写法不对。还有,就是字的力度不够,显得有些阳刚不足,阴柔有余。

3、第三幅字内容是: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青松夹路生,白云宿簷端。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

这幅字是最成功的的一副作品,也可能因为我本人偏爱横幅作品吧,我觉得这幅作品有气势,有力度,有墨韵变化,布局规范合理,节奏变化很优美,在书写上除“今”字草法有误以外,可以称得上法度森严。当然也有美中不足,就是这幅作品的长宽比不合乎中国书法一些墨守成规的东西,既非斗方,又非横幅,有点四不像。这个问题应该是作者没有计算好字数造成的。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副行草佳作!我给柴夫点个赞!

以上就是我对这三幅作品的肤浅点评,题主或各位看官如有不同意见可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我在那里等着您。

可以从倪宽赞练起吗?

“唐初四杰”之一的褚遂良,其书法成就和独具个人面目方面,完全可以作为单独的书法体系来研习,丝毫不逊于欧、颜、柳、赵楷书四家。

对于喜爱褚书的朋友,学习其楷书并想得其精髓的,不建议从《倪宽赞》墨迹本入手。原因是经考证褚遂良至今并未发现其一件墨迹本传世,包括《大字阴符经》、《枯树赋》、《褚摹兰亭》等墨迹均是后人伪托。

历史上有许多无名书家,因地位低下或迫于生机,往往假托名人之笔,时间一久便使人难辨真伪。《倪宽赞》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事例,但却成就了书法史上不朽的名篇。

《倪宽赞》,墨迹纸本,款题“臣褚遂良书”,全文345字,刮去5字,避宋讳。明书画大家董其昌临终前还一口咬定为褚书,近经徐邦达先生考证,认为是伪托。但不可否认其的确是件十分精妙的杰作。

从书风上看,此作品介于欧、褚之间。欧的成份更多一些,这从钩法、内擫结体等方面可看出。此作品不属于铭石之书(上石后效果不佳,颇单薄)。笔势往来,极注重笔墨的感觉和效果,这是在唐楷中所难见到的,似润还涩,似涩还润,类似倪云林墨法的感觉。同时也能看出,书者对笔墨技巧已达到炉火纯清地步。这种感觉,似乎只有到了文人写意画出现之后才有可能。这一点最值得我们重视和领悟。

用笔上,很有特色。主横往往侧法入笔,厚重有弹性,与钟繇相似。短横或重或轻、或末带隶意。撇法纤细,用锋极中,虽细亦圆。捺法重而含蓄,处处藏隶趣。钩法除浮鹅钩带隶法外,其他则似钩非钩,锋芒半藏,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斜钩较长,近虞非虞,极为含蓄。结体内密外疏,因带隶意,飘飖之姿见于笔下。章法清雅,气韵相续。等等如此,但此帖亦有白璧微瑕之处,横法中截轻提露怯,加上撇法较细,与褚书铁线老藤之意尚差之里许,如不加注意,易得轻滑单薄之病。

学习褚书,正宗途径还要从其碑铭之书入手。

《伊阙佛龛碑》是现存褚书最早作品。此碑写得最为端整庄严,横平竖直,刚严实在,朴质宽博,清虚高简。如将此作为学褚遂良的入门教材,是很有收益的。

《孟法师碑》,与上碑虽相差一年,然气息境界大有所异。此碑温婉闲雅,平和丰润,宽舒安祥,如得道之士,谈笑间自有超尘出俗之姿。结体平中见奇,和中见智,参与虞世南圆润虚和风韵。一洗前碑中板滞之弊,集陈隋碑志和欧、虞书法之大成,并深得魏晋神韵。学习此碑可弥补学欧者易犯的印板习气。

《房玄龄碑》又称《房梁公碑》。为褚遂良最晚作品,今仅存三百余字。此碑与《孟法师碑》相离10年,不论从结体、用笔还是书风上,大相经庭,仿佛完全出于两人之手。

此碑一改早年“铭石之书”样子,是褚遂良忠实于自己书法理想,重视书法风韵情性的典范。宋拓残本虽仅存八百多字,但明显枯笔迹象的竟达四十余处,这在正书碑文中是绝无仅有的。他最终把羲之神髓,强烈的笔情墨趣、左右映带的书简之风,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石刻上,给人以全新的艺术风采,这是此碑的最大特点,并具有开后世行书入碑铭之先河的划时意义。笔画虽如游丝,曲尽其妙;又如春蚕吐丝,文章俱备,纵横牵制,八面生势。其线条挺健又非直来直往,而是笔笔三过,呈曲线之美,尤其横、竖、折、钩,时时有温婉玉润,美丽多方的灵秀之气,如美人婢娟,铅华绰约之态。在一切符合笔性的前提下,使所有的毫端变化予以明朗化,这是褚书对后人影响最深、最有启发的地方。褚遂良也因此同欧、虞体分道扬镳,自此成一大流派。

学习褚书从此早、中、晚不同面目的三碑依次入手最为得宜!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相由心生这种说法对吗?

先说一下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源于一个久远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山东有一个手艺人,人长得很英俊,喜欢雕塑妖魔鬼怪一类的工艺品,形象活灵活现,很多人都去买他的雕塑。年深日久,生意做的很红火,发了不少的财。

有一天,他偶然间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形象变得凶恶、丑陋、古怪。他遍访名医,都无功而返,无望之下来到一座寺庙,向寺庙的长老哭诉衷肠。

长老说,“我可以了你的愿,条件是必须给我雕塑几尊神态不同的观音像”。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手艺人接受了长老的条件。

他不断的研究观音的心态和神情;琢磨观音的表情、德行和表情,有时到了忘我的程度,甚至感觉自己就是观音。半年后,神态各异的观音像,以善良、慈悲、宽容、殊胜的形像,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人赞不绝口。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相貌也变的气宇轩昂、稳重端庄起来。不治之症不治而愈。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体会到内心的变化与相貌的必然联系。

要想使自己的相貌变得更好,首先对人要真诚,对众生要善良,对交往中发生的恩怨、龌龊要宽容。

相反,如果人变的贪婪、自私、刻薄、淫荡、杀生,他的相貌就会变得丑陋、可怕、凶狠、狡诈、古怪。

总之,人的相貌,都是人长期习惯的结果,习惯的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都发至本心,显在本身,现在本相。

相由心生 相随心灭

这些面相不仅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更是随着心境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清朝一个叫杨迈的,一向精通相面术,他劝那些找他看相的人不要执著面相,他说:“相随心改,命由心造,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格局,求我这样的人相面算命,不啻于刻舟求剑了。人只要努力行善来改变命运,随其自然来顺应命运就可以了。”

古代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在宋朝,江西南昌有两个双胞胎兄弟高孝标和高孝积,举止言谈和才思颖悟都像同一人。道士陈希夷看了他们的面相以后,说:“你们两人眉清目秀都是科第中人。况且你们现在眼耀彩色,必主同科高中!”到了秋试时期,两兄弟便同时赴京,寄住在亲戚家里。邻居住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寡妇。高孝标一心向学不为所动。高孝积把持不住,跟那少妇私通。后被人发觉,寡妇因羞愧投河自尽。

秋考完毕,陈希夷看到他们两人后大吃一惊,说:“你们兄弟二人的面相改变很大。孝标眉现紫彩,眼耀文星,必定高中。而孝积翠眉有变,双目浮睛,鼻梁赤而黑,神色颓然枯槁,气冷而散,这一定是损坏道德而使面相改变。这场考试不但考不取,反而有夭亡的预兆。”发榜后,高孝积落第,抑郁而死。高孝标当了大官,声名显赫,子孙众多。

陈希夷由此感叹:“看出一般人的面相是容易的!但是人的命运却不容易说得准,因为命在天定,相在人为。如果能顺应天理,合和人事,则世世必昌。这叫做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再来谈谈字如其人

每个人的笔迹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管再怎么临摹模彷,也无法完全复制另一个人的笔迹。而看似一般的书写行为,其实洩露出书写者的个人意志。

下笔的力道、书写的习惯、运笔的走向都是一个人思考、个性及习惯的延伸,透过观察笔迹,可以掌握到书写者的深层想法。

不经意的书写,往往透露了你的个性。

下面是几种比较典型的笔迹分析

1. 字距和行距都大

字与行间距都比较大。字体大小、字间距、行间距前后一致,笔画收敛,表现出书写者有自我克制的倾向,追求完美,对人群交际比较不擅长。

2. 字距和行距都小

字与字靠得很近,行距也小,代表书写者说话有些囉唆。慾望较多、不懂得取捨,经常抓不住重点,常因此疲于奔命。但抓不住重点。优点是富有好奇心,手脚勤快行动力强。

3. 字距大行距小

行间距小,显示书写者即使内心非常害怕,也要努力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勇敢,明明内心很痛苦也要表现得若无其事,常常逞强掩饰内心的不安。

4. 字距小行距大

字挤得没有间距,行间距却有将近1行字的空隔,说明书写者儘管可以与社会、周围的人接触,但内心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擅长处理人际关係,容易让自己越来越孤独。

5. 笔画上下不伸展

笔画上下不伸展,行间距大、分隔清楚,表示温和且善于压抑内心的情感,注重外在形象,内心与外表不一致。保守而不愿意冒险,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减少冲突,为了顾全大局会压抑自己,服从规定,社会适应佳,但容易忽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如果字体也较大的话,则代表容易自负。

6. 笔画上下过度延伸

笔迹可以透露你的潜意识

笔迹分析在东西方都已成为一门学问,透过其他笔画、转折、力道等细节可以更精准的分析一个人。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说亮一亮你的书法?

我觉得,亮一亮也没有什么不好,这也是书法爱好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批评,相互学习的一种方式。

当然了,一般提出这种要求的人,肯定是对社会上一些现象有看法,觉得书法界鱼龙混杂,不少头顶光环的人,其实际书法水平平平。一些理论高深的人,用他的理论指导出的自己的书法,就比不上他的理论水平那么高了。这就不由得使人怀疑他的理论是否正确。

当然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也不能强求研究书法理论的人都能写出一手好字,但最起码不能太差。康有为在书法理论方面,颇有地位,尝自嘲曰:吾眼有神,吾腕有鬼,意思是说,他鉴赏水平远高于书法水平,他对自己的字不满意啊,但无论如何,康有为也是清朝颇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了。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事书法理论研究和从事书法实践的人,专攻的方向不同,如果我们非得要搞理论的人把字写到高水平,那么他们的理论水平也许会打起折扣来,人的精力终究有限,那些搞理论研究的我们就不要苛求他们字能写多好。让他们安心研究他们的理论。

这就像我们不必希望卖书的人都是饱学之士一样,他们卖出的书却可以使他人成为饱学之士!

如何正确评价一件草书作品?

常规要求(1、动态平衡 写草书字不能写成四平八稳, 要打破平衡,让字的某一部分欹侧, 另一部分要通过处理,使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以增加强草书的动态姿势。 2、呼应顾盼 呼应是指笔势前后承接关系, 顾盼是指一个字的某一部分之间的朝楫迎让。 也就是不要顾及偏向压制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 要坦然和平共处。 3、欹侧取势 草书在结构上可以大胆地取侧势、取险势, 力求观赏的艺术性效果。要追求动的感势很要紧。 4、参差错落 左右结构的字要有意伸缩, 一放一敛,打破均衡的死板局面, 使字变得参差错落,奇趣横生。5、 疏密对比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在行草书中的空间布局更加如此。 但不一定,要注意,笔法熟练,用笔得当, 要“极贵自然”不要刻意强求做作。 要使的部分提得起,放的下。 6、上下开合 开与合用于左右结构的字, 所以开合与欹侧是有联系的。 通过开合可以使字呈现趣味。 7、迎让穿插 如果字的一部分较宽, 另一部分要以笔画适当穿插其中, 使得两部分组合在一起, 以朝辑迎让、为不侵占对方的和谐状态。 8、简洁洗练 草书可化多为少,删繁就简, 结构要变化,简洁洗练。减少书写强度。9、 变化多姿 艺术最忌讳雷同模仿,要讲究变化。 同一笔画要有轻重长短、曲折、俯仰之变化。 同一偏旁部首重复时,笔画要各具姿态, 这样才能显示出艺术效果。 10、收敛有度 收即把笔画缩短或者要有变细, 放则反之。这与“呼应顾盼”、“迎让穿插”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目的主要就是形成对比、差异效果。)不在我评之内,那是基本要求。草书应从下面宜忌评价优劣:

1、以点书不参行楷,转折收缩不背篆隶为正

2、妙品应刚柔交济,柔如金铁流,劲若蛟龙强

3、臻品应珠圆玉润。

忌:

1、贪秀则脆,好奇则野

2、内满则滞,骨立则枯

3、刚胜易肆,柔胜易驰

以上宜忌提炼自王羲之家藏《草书要领》书籍前言,以飨书友,不敢独享。

寥寥数语宛如照妖镜,

让伪草书家无处遁形。

下面上传三幅学员习作: